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988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伪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尤其是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防伪瓶盖。
目前,大量使用的防伪瓶盖主要有瓷质瓶盖和金属瓶盖,还有少量的塑料防伪瓶盖,瓷质防伪瓶盖是与瓶颈烧为一体的,开启时需将二者的连接处用力敲断,再打开瓶内盖,使用过的瓶不能再回收利用,以此来达到防伪的目的,这种防伪方式由于瓷质材料脆性大、韧性差,敲开时断裂处易产生棱角和锋刃,极易将手划伤,且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金属防伪瓶盖是经机械挤压与瓶颈结合在一起,以达到防伪的目的,开启时需使用专用工具,无工具无法开启瓶盖,且易将瓶口撬碎,开启困难,不便操作;塑料防伪瓶盖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中间由漏空槽间隔、连接带连接外径相同的上下两部分的防伪瓶盖,另一种是由圆周分布的数个连接点连接外径大小不同的上下两部分,且上部的外径小于下部的内径的防伪瓶盖,二者使用时都是将其下部与瓶颈粘固为一体来达到防伪的目的,装配麻烦,前者还因连接带暴露在外,折断的锋刃易将手划伤,安全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配简单、开启方便、安全性好的防伪瓶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伪瓶盖,主要是由呈圆筒形的上部和下部两部分组成的,其特殊之处是,上部的外径小于下部的内径,上部与下部之间通过圆周分布的连接点连接,上部及下部的下端内侧圆周上分别至少设有三个自锁卡头。
下部内的自锁卡头呈契形。
上述的防伪瓶盖上部的顶端可以是一个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弧形曲面,上部的外围圆周上设有防滑纹。
上述的防滑纹可以加工成纵向直线或其它形式。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上部和下部内设有相应的自锁卡头,使用时只需将瓶盖沿瓶口向瓶颈处按下即可,装配方便;且瓶盖上部外围设有具有美感的防滑纹,用力小,易于开启,而且开启后被折断的连接点包在下部内,不外露,不会将手划伤、划破,安全性好,方便实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图2的K-K向剖视图。
图4为图3的P-P向剖视放大图。
参照
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伪瓶盖主要是由呈圆筒形的上部1和下部2两部分组成的,上部1的外径小于下部2的内径,上部1与下部2之间通过圆周分布的连接点3连接,上部1的下端内侧圆周上至少设有三个自锁卡头4,下部2的下端内侧圆周上至少设有三个自锁卡头5,自锁卡头(5)为契形,如图4所示。
根据需求和不同的审美观点,该瓶盖上部1的顶端可以做成一个平面,也可以做成一个弧形曲面,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形式;根据需要上部1的外围圆周上可设计上具有美感的防滑纹6,本实施例中将防滑纹6做成了纵向直线。
装配时,只需将瓶盖放在瓶口处,然后向瓶的颈部按下,瓶盖上、下部内对应的自锁卡头就将瓶颈处的一外凸的圆台锁住;开启时,在瓶盖的上部外周施一横向旋转力或者是在瓶盖上施加一垂直压力,将连接点折断,使上、下部分离,取下上部,打开瓶的内盖即可。
该瓶盖装配方便,易于开启,操作简单,防伪性能好,使用安全,可广泛用于各种用途的瓶装容器。
权利要求1.一种防伪瓶盖,主要是由呈圆筒形的上部(1)和下部(2)两部分组成的,其特征在于上部(1)的外径小于下部(2)的内径,上部(1)与下部(2)之间通过圆周分布的连接点(3)连接,上部(1)及下部(2)的下端内侧圆周上分别至少设有三个自锁卡头(4)及(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自锁卡头(5)为契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上部(1)的顶端是一个平面或者是一个弧形曲面,上部(1)的外围圆周上设有防滑纹(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防滑纹(6)为纵向直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盖,尤其是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防伪瓶盖,主要是由呈圆筒形的上、下两部分组成的,上部的外径小于下部的内径,上部与下部之间通过圆周分布的连接点连接,上部和下部的下端内侧圆周上分别至少设有三个自锁卡头,使用时,将瓶盖放在瓶口上向下一按,瓶盖内的自锁卡头就将瓶口的凸出部位卡住了,二者固为一体,防伪性能好,而且该瓶盖易于装配,开启方便,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B65D55/02GK2527521SQ0221279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7日
发明者徐洪君 申请人:徐洪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