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963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用水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水桶,尤其是一种在硬体水桶中设置可灌装饮用水的一次性软体水袋使饮用水与硬体水桶内壁隔离,从而减少硬体水桶对饮用水造成污染的饮用水桶。
背景技术
在饮用水(矿泉水、纯净水等)的生产过程中,因对回收后的空水桶进行再次灌装而对水质所造成污染是饮用水生产行业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生产企业采取了多种办法,包括采用优质的食品级材料加工水桶、采用优质的食品级消毒剂对桶体内部进行多次清洗等,即使这样,水桶本身对水质的污染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另外,高质量材料的使用以及多道工序的清洗处理也大大的提高了饮用水的生产成本,为此,业内人士提出了采用一次性内胆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次性内胆的技术方案是在饮用水桶中设置一个用塑料薄膜制造的软体内胆,在硬体的水桶壁上(通常在水桶的底部)开设小孔。在灌装饮用水时,将软体内胆置入水桶中,软体内胆的水口伸出水桶的桶口并向外侧翻折后再用橡皮筋或绳暂时扎紧。饮用水由软体内胆的水口灌入,水桶内部的空气由小孔排出。当饮用水灌满后,再将橡皮筋或绳松开并用水桶封盖将软体内胆的水口及水桶的桶口一同封闭。这一方案虽然可以解决硬体的水桶在重新灌装饮用水时对水质可能造成的污染,但是其仍然存在着缺陷。
由于软体内胆的水口在灌装时,必须首先由人工将其翻折在水桶的桶口并用橡皮筋或绳暂时扎紧,或者直接由人工拉住软体内胆的水口,使其不会在灌装饮用水的过程中落入水桶中,因此这种方式无法避免灌装过程的人为水质污染,而且,这种方式也不能适应大规模无菌机械化生产饮用水的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在采取软体内胆方式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饮用水桶,该饮用水桶采用软体内胆并在其水口处采用硬体翻折挂环,使软体内胆在灌装过程中不需要人为翻折水口,从而实现自动化流水灌装作业并彻底消除了饮用水重新灌装的水质污染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饮用水桶,其包括一硬体的水桶本体,该水桶本体上开设有气孔,该气孔上匹配设有可开启的堵塞;一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的软体内胆置于所述水桶本体内且该软体内胆的水口位于所述水桶本体的桶口处,所述水口上设有一环状的挂环,该挂环扣设在所述桶口的边缘上;所述挂环的内侧环形边与所述水口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水口上盖设有密封膜;所述桶口上设有中心具有出水孔的封盖,该封盖将所述挂环及密封膜一同封闭固定在所述桶口与所述封盖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在水口边缘上的挂环的外圆直径大于桶口的内径,因此,当所述软体内胆置于所述水桶本体中时,该挂环自然扣设在所述桶口的边缘上。在对软体内胆进行灌装饮用水的过程中,挂环不会进入桶口,从而使软体内胆不会落入水桶本体内,因此,可以在自动灌装流水线上实现整个灌装过程的无人干预自动化操作。密封膜将灌入软体内胆中的饮用水密封,使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在使用时,只需使引水机的引水管穿过密封膜,饮用水就能够进入引水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桶口上设置的与水口固定连接的挂环以及密封膜,使饮用水的灌装过程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并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从而彻底的杜绝了由于灌装而造成对水质的污染问题,也克服了目前采用人工翻折水口而带来的人为水质污染以及不能适应大规模无菌机械化生产饮用水的缺陷。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灌满饮用水后软体内胆的密封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封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盖的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盖的另一个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本实施例包括一硬体的水桶本体1,该水桶本体1上开设有气孔11,该气孔11上匹配设有可开启的堵塞111。
一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的软体内胆2置于水桶本体1内且该软体内胆2的水口21位于水桶本体1的桶口12处。在水口21上设有一环状的挂环3,该挂环3扣设在桶口12的边缘上。挂环3的内侧环形边通过一个用硬体材料制成的管体4与水口21的边缘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管体4的一端与水口21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挂环3的内侧环形边为一体设置。
在挂环3的外侧环形边上设有向桶口12弯折的环形翻边31,该环形翻边31的内径与桶口12的外径尺寸相匹配而箍设在桶口12的外侧。
水口21上盖设有密封膜5。桶口12上设有中心具有出水孔61的封盖6,该封盖6将挂环3及密封膜5一同封闭固定在桶口12与封盖6之间。
本实施例在灌装饮用水时,首先将软体内胆2置于水桶本体1内并且将堵塞111拔出,此时,管体4进入桶口12,挂环3扣设在桶口12的边缘上,其环形翻边31箍设在桶口12的外侧,然后向软体冲气将饮用水灌装入软体内胆2中。软体内胆2与水桶本体1之间的空气在冲气过程中从气孔11排出使软体紧贴于桶的内壁而后将111关闭。灌装完毕后,将密封膜5封贴在挂环3的表面上,如图2所示。为清楚起见,图中省略了水桶本体,封贴在挂环3的表面上的密封膜5将饮用水封闭在软体内胆2中。最后,将封盖6套设固定在桶口12上,使挂环3及密封膜5被一同封闭。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封盖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图1、图2所示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密封膜5的设置方式。图3中只示出了封盖6与密封膜5的结构,其他部分由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赘述。通过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密封膜5固定设置在封盖6的内侧底部并从封盖6的内侧将出水孔61遮盖。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批量生产时,在套设封盖6的同时完成了密封膜5的封贴,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要求封盖6的套设位置精确且与桶口的扣接紧密以保证密封膜5与挂环的表面具有足够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无论采用那种密封膜5的封贴方式,都与传统的饮水桶在结构上产生了不同,特别是在用户使用中,将本实用新型倒立插入饮水机的注水口时,饮水机的引水管可以从封盖6的出水孔61穿破密封膜5而进入饮用水中,将饮用水导入饮水机的储水箱,而无需像传统的饮水桶那样必须把一个水塞顶入饮水桶中。
为了进一步做到防尘以及保护密封膜不会因外来的物体刺破而导致饮用水泄漏,本实用新型的封盖上还可以设置一个盖在出水孔上的可开启的防尘盖,如图4所示。图中,封盖6的出水孔的外端处设有一圆形凹陷部62(凹陷部也可以是任意形状),在该圆形凹陷部62上盖设有一个防尘盖63,该防尘盖63的面对封盖6的表面中心具有一个环形凸棱(图中未示出),该环形凸棱与出水孔之间采取过盈配合。当需要使用时,通过圆形凹陷部62边上预设的启口621,可以将防尘盖63拔出而开启。
防尘盖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图5所示方式。图中,封盖6的出水孔61的外端内侧预先设有一个连体防尘盖64,该连体防尘盖64的边缘与封盖6为一体成型连接且连接处的厚度大大小于该连体防尘盖64本体的厚度,或者在连体防尘盖64与封盖6的连接边缘预先刻有圆形凹痕。在连体防尘盖64的表面还设有一个拉环641。当使用时,沿途中箭头线所示方向将拉环641拉起,由于连体防尘盖64与封盖6连接边缘的强度较低,连体防尘盖64被拉出出水孔61,从而供使用者使用。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饮用水桶,其包括一硬体的水桶本体,该水桶本体上开设有气孔,该气孔上匹配设有可开启的堵塞;一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的软体内胆置于所述水桶本体内且该软体内胆的水口位于所述水桶本体的桶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上设有一环状的挂环,该挂环扣设在所述桶口的边缘上;所述挂环的内侧环形边与所述水口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水口上盖设有密封膜;所述桶口上设有中心具有出水孔的封盖,该封盖将所述密封膜及挂环一同封闭固定在所述桶口与所述封盖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环的外侧环形边上设有向所述桶口弯折的环形翻边,该环形翻边的内径与所述桶口的外径尺寸相匹配而箍设在所述桶口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的边缘与所述挂环的内侧环形边之间还增设有一个用硬体材料制成的管体,该管体一端与所述水口的边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环的内侧环形边固定连接或为一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饮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在所述软体内胆中装满饮用水状态,密封盖设在所述挂环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饮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固定设置在所述封盖的内侧底部并从封盖的内侧将所述出水孔遮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的出水孔上设有可开启的防尘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用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上设有拉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水桶,其包括一硬体的水桶本体,该水桶本体上开设有气孔,该气孔上匹配设有可开启的堵塞;一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的软体内胆置于所述水桶本体内且该软体内胆的水口位于所述水桶本体的桶口处,所述水口上设有一环状的挂环,该挂环扣设在所述桶口的边缘上;所述挂环的内侧环形边与所述水口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水口上盖设有密封膜;所述桶口上设有中心具有出水孔的封盖,该封盖将所述挂环及密封膜一同封闭固定在所述桶口与所述封盖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挂环以及密封膜,使饮用水的灌装过程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彻底的杜绝了由于灌装而造成对水质的污染问题,能适应大规模无菌机械化饮用水的生产。
文档编号B65D77/06GK2782607SQ20052000891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3日
发明者康伟, 朱江 申请人:康伟, 朱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