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077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线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多段式控制线体抽拉长度结构的集线器,可运用在各种电子产品、电脑及通讯器材的线体卷收控制上。
背景技术
当今料技飞速进步,电脑、电器、通讯器材的结构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地提升改进,各器材线体的收藏一直困扰着使用者,为解决该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了各种集线器用以卷收线体与控制线体的长度。
上述的各种集线器,主要是直接依靠手部拉出两端线体来供使用,为一段式,即只能直接拉出线体的总长度,方可固定使用,当卷收线体时,通过手拉拽两端线体一下后放开即可自动卷收线体。但这种集线器收线的回收力过强,线体可能会因回收过快,造成线体尾端不定向猛烈甩动而伤及人手。另有一种集线器可多段式固定拉出的线体,但这种设计在拉出线体时,虽为可分段固定,但却无法明确固定时的长度,且无法对长度进行微调,而且,线体卷收过程的拉拽动作较为麻烦而不明确,需要有多次拉拽动作才会完全卷收线体。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线器,可以对线体抽拉长度进行多段式控制,实现可调整符合使用者所需的线体长度,而且可平顺卷收线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线器,其包括座壳,该座壳中间设有凹部与凹轨;活动顶体,该活动顶体一端设有凹口,另一端设有凸体;弓形的簧体;轴座,该轴座具有座盘,该座盘上设有圆形凹部,该座盘中间凸设有轴柱,该轴柱的下方开设有轨孔;转盘,其外缘设有多个剖口供线体固定,中间设置簧槽与轴孔供卷簧置入,在该转盘的底面设有活动轨槽,固定有分隔环片,所述线体卷附在转盘的外缘上;上盖壳;所述活动轨槽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内轨槽,在内轨槽的一侧设有定位轨槽,在内轨槽的另一侧设有出口,所述内轨槽通过定位轨槽和出口与一外环轨相通;在靠近出口处还设有可活动的内换向臂与外换向臂,其中,内换向臂顶阻在内轨槽上,外换向臂顶阻在出口上;内换向臂与外换向臂分别为具弹性的弧形臂;在所述座壳的凹部与凹轨中分别置入所示活动顶体与弓形的簧体,簧体顶置于座壳凹部的边缘处,簧体的中间钩置在活动顶体的凹口,通过轴座嵌置在所述活动顶体和簧体上进行固定,所述轴座轴柱下方的轨孔,形成活动顶体的凸体往复活动的空间,所述轴座的轴柱上通过设有线体的转盘的轴孔与所述转盘插合,在所述转盘的簧槽内置入一卷簧,该卷簧中间的起端固定在轴座的轴柱上,卷簧的末端固定于转盘的外缘上,所述上盖壳覆盖在所述转盘上与所述座壳的扣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的拉拽,将线体从集线器中拉出而连动转动转盘,位于转盘底面活动轨槽的活动顶体的凸体也随活动轨槽的转动,通过所述活动轨槽的出口顶推外换向臂形成开口而进入外环轨,再经定位轨槽,即可拉出一段线体供使用,其中,活动顶体的凸体位于定位轨槽可防止转盘簧槽内的卷簧的反向旋转力而连动转盘将线体收回,经不断进行上述的动作,即实现使用者能多段微调地拉出所需要符合使用的线体之功效,将线体收回集线器时,只需向外拉拽反向旋转力而连动转盘将线体收回,内换向臂形成的阻力可以防止收线时的速度过快而造成线体不定向而猛烈甩动伤及人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线器的各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底面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底面的活动轨槽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顶体位于座壳的凹轨与座盘的轨孔间活动位移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线器拉出线体时该活动顶体于转盘底面的凹轨活动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集线器收回线体时该活动顶体于转盘底面的凹轨活动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线器的各组件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一座壳20,该座壳20中间设有凹部201a与一凹轨201b;一活动顶体30,该活动顶体30一端设有凹口30a,另端设有一凸体30b一弓形的簧体40;一轴座50,该轴座50具有一座盘501,该座盘501上设有圆形凹部501a,该座盘501中间凸设有一轴柱501b,该轴柱501b的下方开设有一轨孔502;一转盘60,其外缘设有多个剖口供线体70固定,中问设置一簧槽601与一轴孔601a供卷簧8置入,在该转盘60的底面设有活动轨槽602,固定有一分隔环片603,所述线体70卷附在转盘60的外缘上;一上盖壳10。
其中,如图2、图3所示,转盘60底部的活动轨槽602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内轨槽602a,在内轨槽602a的一侧设有一定位轨槽602b,在内轨槽602a的另一侧设有出口602c,所述内轨槽602a通过定位轨槽602b和出口602c与一外环轨602d相通。在靠近出口602c处还设有可活动的内换向臂80与外换向臂81,其中,内换向臂80顶阻在内轨槽602a上,外换向臂81顶阻在出口602c上;又,内换向臂80与外换向臂81分别为具弹性的弧形臂。
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座壳20的凹部201a与凹轨201b中分别置入所示活动顶体30与弓形的簧体40,其中,簧体40顶置于座壳20的凹部201a边缘处,簧体40的中间钩置在活动顶体30的凹口30a,通过轴座50嵌置在所述活动顶体30和簧体40上进行固定,所述轴座50轴柱501b下方的轨孔502,形成活动顶体30的凸体30b往复活动的空间,所述轴座50的轴柱501b上通过设有线体70的转盘60的轴孔601a与所述转盘60插合,在所述转盘60的簧槽601内置入一卷簧8,该卷簧8中间的起端固定在轴座50的轴柱501b上,卷簧8的末端固定于转盘60的外缘上,通过上盖壳10与所述座壳20的扣合形成完整的集线器。
如图4所示,活动顶体30位于座壳20的凹轨201b与座盘501的轨孔502间进行活动位移,该活动顶体30是在的凸体30b受转盘60的活动轨槽602转动顶推或受簧体40的弹性反向张力而产生上述活动位移。
如图5所示,同时参考图1,通过手的拉拽,线体70从集线器中拉出而连动转动转盘60,位于转盘60底面活动轨槽602的活动顶体30的凸体30b也随活动轨槽602的转动通过所述活动轨槽602的出口602c,并顶推外换向臂81形成开口而进入外环轨602d,再经定位轨槽602b定位,即可拉出一段线体70供使用,其中,活动顶体30的凸体30b位于定位轨槽602b可防止转盘60簧槽601内的卷簧8的反向旋转力而连动转盘60将线体70收回,经不断进行上述的动作,即可以多段微调地拉出足够长度的线体70以供使用。
如图6如示,将线体70收回集线器时,只需向外稍微拉拽线体70,使转盘60连动,活动顶体30的凸体30b随即脱离定位轨槽602b而进入内轨槽602a,此时放松线体70,参考图1,所述转盘60因受其内的卷簧8的反向旋转力而不断的转动收回线体70,该活动顶体30的凸体30b此时位于内轨槽602a并不断地顶推内换向臂80,在内换向臂80与内轨槽602a侧壁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凸体30b从开口移出,由于内换向臂80形成的阻力可以防止收线时的速度过快而造成线体70不定向猛烈甩动而伤及人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修改或变动,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集线器,包括有座壳(20),该座壳(20)中间设有凹部(201a)与凹轨(201b);活动顶体(30),该活动顶体(30)一端设有凹口(30a),另一端设有凸体(30b);弓形的簧体(40);轴座(50),该轴座(50)具有座盘(501),该座盘(501)上设有圆形凹部(501a),该座盘(501)中间凸设有轴柱(501b),该轴柱(501b)的下方开设有轨孔(502);转盘(60),其外缘设有多个剖口供线体(70)固定,中间设置簧槽(601)与轴孔(601a)供卷簧(8)置入,在该转盘(60)的底面设有活动轨槽(602),固定有分隔环片(603),所述线体(70)卷附在转盘(60)的外缘上;上盖壳(1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轨槽(602)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内轨槽(602a),在内轨槽(602a)的一侧设有定位轨槽(602b),在内轨槽(602a)的另一侧设有出口(602c),所述内轨槽(602a)通过定位轨槽(602b)和出口(602c)与一外环轨(602d)相通;在靠近出口(602c)处还设有可活动的内换向臂(80)与外换向臂(81),所述内换向臂(80)顶阻在内轨槽(602a)上,外换向臂(81)顶阻在出口(602c)上; 内换向臂(80)与外换向臂(81)分别为具弹性的弧形臂;在所述座壳(20)的凹部(201a)与凹轨(201b)中分别置入所示活动顶体(30)与弓形的簧体(40),簧体(40)顶置于座壳(20)凹部(201a)的边缘处,簧体(40)的中间钩置在活动顶体(30)的凹口(30a),通过轴座(50)嵌置在所述活动顶体(30)和簧体(40)上进行固定,所述轴座(50)轴柱(501b)下方的轨孔(502),形成活动顶体(30)的凸体(30b)往复活动的空间,所述轴座(50)的轴柱(501b)上通过设有线体(70)的转盘(60)的轴孔(601a)与所述转盘(60)插合,在所述转盘(60)的簧槽(601)内置入一卷簧(8),该卷簧(8)中间的起端固定在轴座(50)的轴柱(501b)上,卷簧(8)的末端固定于转盘(60)的外缘上,所述上盖壳(10)覆盖在所述转盘(60)上与所述座壳(20)的扣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线器,依次包括设有凹部与凹轨的座壳;一端设有凹口另一端设有凸体的活动顶体;弓形的簧体;具有座盘的轴座,其上设有圆形凹部,中间凸设有轴柱,轴柱的下方开设有轨孔;转盘,其底面设有活动轨槽,并固定有分隔环片,所述线体卷附在转盘的外缘上;上盖壳;其中,所述活动轨槽包括设置在中间的内轨槽,在内轨槽的一侧设有定位轨槽,在内轨槽的另一侧设有出口,所述内轨槽通过定位轨槽和出口与一外环轨相通;在靠近出口处还设有可活动的内换向臂与外换向臂,内换向臂顶阻在内轨槽上,外换向臂顶阻在出口上;内换向臂与外换向臂分别为具弹性的弧形臂。
文档编号B65H75/34GK2913300SQ20052013251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8日
发明者颜旭利 申请人:颜旭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