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561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尤其涉及一种设于该垃圾桶上且其二 盖板可以连动启闭的垃圾桶盖。
技术背景早期具有桶盖的垃圾桶设计中,该桶盖的二盖板是独立结合扭力弹 簧枢设于桶盖的盖体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因该二盖板间不具连动的功 能,故每一盖板均须分别被按压方能开启桶盖上的垃圾投入口,因而, 当人们仅按压其中的一盖板,该桶盖上的垃圾投入口相对较小,不利于 垃圾投入。对于前述的问题,有人设计出二盖板具有连动功能的垃圾桶盖,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20265号「创新垃圾桶」新型专利案所示,该桶盖 除将二盖板各结合一枢柱相对枢设于该盖体中,该盖板的二枢柱末端伸 出盖体内且各设一长一短的杆体,并于该二杆体间连接一线体,借此, 当人将垃圾投入垃圾桶时, 一盖板向下旋摆时,进而通过该线体牵动另 一盖板向上掀启,而扩大垃圾投入口。而前述垃圾桶的桶盖借由线体连接二盖板间的连动结构设计,虽可 达到扩大垃圾投入口的功效,然而,当体积偏大的垃圾欲投入该垃圾桶 时,可能会向下压迫到二盖板,因该二盖板间有线体牵连着,线体又无 可拉伸的弹性,造成该二盖板无法同时向下旋摆而阻塞,以致该垃圾桶 盖有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垃圾桶盖,其能够解决现有垃圾桶盖中连动的双盖 板无法同时被向下按压转动的问题,使用操作更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桶盖,包括 一盖体及二盖板;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上设有一垃圾投入口;该二盖板是分别枢设于该盖体的垃圾投入口中呈相对 并合状; 一连接杆,包括一中空杆管、二杆接件分设于该中空杆管的两 端口处,以及一拉伸弹性构件设于该中空杆管内连接于该二杆接件间, 该连接杆是设于该盖体底部,以该二杆接件连接于该二盖板相对应一侧 之间。前述的垃圾桶盖,其中拉伸弹性构件为拉伸弹簧。 前述的垃圾桶盖,其中拉伸弹性构件为弹性条。 前述的垃圾桶盖,其中二盖板分别结合扭力弹簧枢设于该盖体的垃 圾投入口中。前述的垃圾桶盖,其中二杆接件各包括一连接部以及一枢接部分设 于两端,该枢接部宽度略大于该中空杆管外径,该连接部宽度小于该中 空杆管内径,并伸入该中空杆管端口中连接该拉伸弹性构件。前述的垃圾桶盖,其中盖体于其垃圾投入口两端的两侧边各设有一 凸柱状第一枢转部,该二盖板于其一端两侧各设有一孔状第二枢转部, 与该盖体的凸柱第一枢转部枢接组合。前述的垃圾桶盖,其中二盖板于其一端两侧各设有一朝下延伸的凸 片部,该孔状的第二枢转部设于其上,该凸片部的外侧面相对于第二枢 转部下方处设有一枢接柱,该连接杆两端的枢接部各设有一枢接孔,与 该枢接柱对应配合,使该连接杆两端可活动地组设于该二盖板间。本实用新型与前述现有垃圾桶盖相比,其特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垃圾桶盖除利用该桶盖中二盖板相对应的一侧连接一连 接杆的设计,使该垃圾桶盖应用于垃圾桶中,当该二盖板中的任一盖板 被向下按压旋摆时,即可借由该连接杆牵动另一盖板向上旋启,而使垃 圾投入口呈较大开口状,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利用该连接杆 中二杆接件间连接一拉伸弹性构件,使该连接杆可被拉长及回复的弹性, 借此,使该二盖板亦可同时被朝下按压旋摆,而使垃圾投入口呈较大开 口状,克服前述现有垃圾桶盖的二盖板仅限于一上一下开启,无法使二 盖板同时朝下旋摆的缺点,使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盖在使用操作上更具 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桶盖的一较佳实施例与垃圾桶体的立体分解图2是图1所示垃圾桶盖较佳实施例组设于垃圾桶体上呈闭合状态 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垃圾桶盖较佳实施例呈一盖板被下压,牵动另一盖 板向上旋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是图1所示垃圾桶盖较佳实施例的二盖板同时被按压向下旋启 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标号说明 1垃圾桶体1 0盖体12第一枢转部2 0盖板 2 2扭力弹簧2 4枢接柱3 0连接杆 3 2杆接件 3 2 2枢接部 3 3拉伸弹性构件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垃圾桶盖2的一较佳实施例与一垃圾桶 体l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见,该垃圾桶盖2包括一盖体1 0、 二盖板2 0以及至少一连接杆3 0 ,其中所述的盖体l 0是一可对应盖设于该桶体1上端口的盖体,其上形 成一垃圾投入口 1 1,该垃圾投入口 1 1两端部的两侧边各设有一第一 枢转部1 2 。所述的二盖板2 0于一端两侧各设有一第二枢转部2 1,并分别结 合扭力弹簧2 2枢设于该盖体1 0的垃圾投入口1 l两端,第一枢转部 1 2与第二枢转部2 l枢接连接,该些扭力弹簧2 2二抵靠端分别抵接2垃圾桶盖1l垃圾投入口21第二枢转部2 3凸片部3 l杆管3 2 1连接部3 2 3枢接孔于盖体l 0底面以及盖板2 O底面,使该二盖板2 O可相对并合以关闭 该垃圾投入口l 1,如图2所示,并可被向下按压而旋开。所述的连接杆3 O可为一支或两支,并连接于该二盖板2 O相对应 的一侧或两侧,如图l、图2所示,是揭示该垃圾桶盖2使用单一支连接 杆3 0连接于该二盖板2 O相对的一侧,该连接杆3 O包括一中空杆管 3 1 、 二杆接件3 2以及一拉伸弹性构件3 3 ,该二杆接件3 2各包括 一连接部3 2 1以及一枢接部3 2 2分设于两端,该二杆接件3 2的连 接部3 2 l及枢接部3 2 2可为不同宽度的设计,其中该枢接部3 2 2 宽度略大于该中空杆管3 l的外径,该连接部3 2 l的宽度小于该中空 杆管3 l的内径,该二杆接件3 2各以其连接部3 2 l分别伸设于该中 空杆管3 l的两端口中,该拉伸弹性构件3 3可为具有拉伸回复弹性的 拉伸弹簧或弹性条等,且该拉伸弹性构件3 3设于该中空杆管3 1内部, 两端分别连接该二杆接件3 2的连接部3 2 1,该连接杆3 0是以两端 杆接件3 2的枢接部3 2 2分别枢接该二盖板2 O相对应的一侧,位于 该二盖板2 0与盖体1 O枢接位置的下方处。前述中,该盖体l 0的第一枢转部1 2与该二盖板2 O的第二枢转 部2 1可为相对应的枢柱与枢孔的配合,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盖体l 0是设于垃圾投入口1 l两端侧边的第一枢转部l 2为枢柱,该第二枢 转部2 l是设于该盖板2 O—端侧边的枢孔,使该二盖板2 O可转动地 枢设于该盖体1 0的垃圾投入口 1 1中。前述中,该二盖板2 0可于其具有第二枢转部2 l的一端两侧各设 有一朝下延伸的凸片部2 3,该孔状的第二枢转部2 l设于其上,该凸 片部2 3的外侧面相对于第二枢转部2 1下方处设有一枢接柱2 4 ,该 连接杆3 0两端的枢接部3 2 2各设有一枢接孔3 2 3,与该枢接柱2 4对应配合,而使该连接杆3 0两端可活动地组设于该二盖板2 0间。本实用新型借由前述垃圾桶盖2的设计,在使用时,是以其盖体l 0套设于桶体1组成一具盖的垃圾桶,当人们欲将垃圾投入该垃圾桶时, 如图3所示,可按压该二盖板2 0中的任一盖板2 0,其中当一盖板2 O被向下按压时,即令通过该连接杆3 0拉动另一盖板2 O向上旋启, 借此,利用一盖板2 O朝上、另一盖板2 O朝下转动的方式,使垃圾桶盖2的垃圾投入口开启呈一较大的开口。此外,本实用新型垃圾桶盖尚利用该连接杆3 0中连接二杆接件3 2间的拉伸弹性构件3 3设计,如图4所示,使该连接杆3 O具有可被 拉伸延长及回复的功用,使该垃圾桶盖2的二盖板1 0亦可同时被朝下 按压而开启成一较大的开口。
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桶盖,包括一盖体及二盖板;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上设有一垃圾投入口;该二盖板是分别枢设于该盖体的垃圾投入口中呈相对并合状;一连接杆,包括一中空杆管、二杆接件分设于该中空杆管的两端口处,以及一拉伸弹性构件设于该中空杆管内连接于该二杆接件间,该连接杆是设于该盖体底部,以该二杆接件连接于该二盖板相对应一侧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性构 件为拉伸弹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性构 件为弹性条。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盖板分别 结合扭力弹簧枢设于该盖体的垃圾投入口中。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杆接件各包括一连接部以及一枢接部分设于两端,该枢接部宽度略 大于该中空杆管外径,该连接部宽度小于该中空杆管内径,并伸入该中 空杆管端口中连接该拉伸弹性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于其垃 圾投入口两端的两侧边各设有一凸柱状第一枢转部,该二盖板于其一端 两侧各设有一孔状第二枢转部,与该盖体的凸柱第一枢转部枢接组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盖板于其 一端两侧各设有一朝下延伸的凸片部,该孔状的第二枢转部设于其上, 该凸片部的外侧面相对于第二枢转部下方处设有一枢接柱,该连接杆两 端的枢接部各设有一枢接孔,与该枢接柱对应配合,使该连接杆两端可 活动地组设于该二盖板间。
专利摘要一种垃圾桶盖,是一可装设于垃圾桶体上的桶盖,其主要是于该桶盖盖体的垃圾投入口中枢设二盖板呈相对并合状,该二盖板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一连接杆,该连接杆主要是于一中空杆管两端分别装设一可轴向移动的杆接件,另于该中空杆管内装设一拉伸弹性构件连接于该二杆接件间,并以该二杆接件枢接该二盖板,借此,当一盖板被向下按压时,可借由该连接杆牵动另一盖板向上旋启,而使垃圾投入口呈较大开口状,另可利用该连接杆中二杆接件间连接一拉伸弹性构件,使该二盖板亦可同时被朝下按压,而使垃圾投入口呈较大开口状。
文档编号B65F1/16GK201089621SQ20072017872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6日
发明者陈进镃 申请人:塑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