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287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瓶器。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盛装饮料的包装,其中一种是利用上 细下粗的玻璃瓶盛装饮品,利用一金属盖密封在玻璃瓶的瓶 口,此种包装方式,待饮用者欲打开金属盖饮用饮品时,需 利用其它辅助工具才能将金属盖打开。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开瓶工具形状和结构都很简单,最常 用的是带孔的(一条状)金属板,其一端有椭圆形孔,该孔 边缘卡于瓶盖的下边缘,利用杠杆原理经撬动打开瓶盖。这 种开瓶器存在着以下问题1、容易破坏瓶口、造成瓶口爆 裂、发生瓶盖飞起伤人;2、造成瓶盖变形,当饮品未喝完 时无法再用瓶盖盖住,造成极大的浪费;3、所需力量很大, 往往一次还不能打开。所以上述开瓶器都存在着使用不便的 问题,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在改变现有瓶体结构、形 状的基础上加装复杂的开瓶装置,工艺复杂,成本髙,生产 厂家、商家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克服以上现有技 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开瓶器,在开瓶时既不破坏
瓶口,也不造成瓶盖变形,保护瓶口,防爆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开瓶器,由上下两个套筒组成,所述上下两个套筒
之间采用螺纹配合套接,在上套筒上设置有凸块。
将这种开瓶器套入瓶颈,当旋转上面的套筒时,由于螺
纹的作用,使位于下端的下套筒受力顶住玻璃瓶瓶颈,上套
筒逐渐向上运动,所述的凸块逐渐将金属盖轮齿顶松,到一
定程度时金属盖自动与瓶口脱落。
所述的开瓶器,其中凸块固定在套筒内壁上。 将这种开瓶器套入瓶颈,当旋转上面的上套筒时,凸块
将直接顶住金属盖轮齿,使瓶盖顺利打开。
上述的开瓶器,其中凸块沿筒壁呈螺旋上升状。 将这种开瓶器套入瓶颈,当旋转上面的上套筒时,凸块
将逐渐向上运动,由于凸块呈螺旋上升状,因此在启开金属
盖轮齿时,旋转所需用力将更小,且着力均匀。
所述的开瓶器,其中凸块顶端倾向套筒中心。 将这种开瓶器套入瓶颈,当旋转上面的上套筒时,凸块
将更好地顶住金属盖轮齿,使瓶盖顺利打开。
所述的开瓶器,所述的凸块为一沿套筒壁向上延伸的锲块。
所述的开瓶器,所述的下套筒的内壁呈锥面。 将这种开瓶器套入瓶颈,使开瓶器不会发生摇晃。采用上述结构的开瓶器,改变了传统撬压开启方式,瓶 盖逐点受力,轻松开启,使瓶盖不会发生变形,使饮品未喝 完时可再次盖住瓶口,以待下次再喝。而且瓶盖逐点受力, 不会造成瓶盖飞起伤人,也不会造成瓶口破裂,保护瓶口, 防爆安全。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在不改变现有瓶体 结构、形状的基础上,广泛应用。

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部说明。 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开瓶器包括上套筒l和下 套筒2,套筒均为空心圆筒,上套筒l为上大下小的圆台柱体, 上套筒1顶端筒壁向上延伸有一锲块3,上套筒l下部为外螺 纹与下套筒2的内螺纹配合套接。将这种开瓶器套入瓶颈, 当旋转上套筒l时,由于螺纹的作用,使下套筒2受力顶住玻 璃瓶,上套筒l逐渐向上运动,禊块3逐渐将金属盖轮齿一一 顶松,到一定程度时金属盖自动从瓶口脱落。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开瓶器包括上套筒1和下套筒2,
套筒均为空心圆筒,上套筒l为上大下小的圆台柱体,在上 套筒1上部内壁上径向固定有一条状凸块3,所述的凸块3沿
上套筒l内壁呈螺旋上升状,上套筒l下部为外螺纹与下套筒
2的内螺纹配合套接。将这种开瓶器套入瓶颈,当旋转上套 筒1时,由于螺纹的作用,使下套筒2受力顶住玻璃瓶瓶颈, 上套筒1逐渐向上运动,所述的螺旋状凸块3逐渐将金属盖轮 齿一一松开,到一定程度时金属盖自动从瓶口脱落。
权利要求1、一种开瓶器,由上下两个套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个套筒之间采用螺纹配合套接,在上套筒上设置有凸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凸块固定在套筒内壁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凸块沿筒壁呈螺旋上升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凸块顶端倾向套筒中心。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凸块为一沿套筒壁向上延伸的锲块。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下套筒的内壁呈锥面。
专利摘要一种开瓶器,由上下两个套筒组成,所述上下两个套筒之间采用螺纹配合套接,在上套筒上设置有凸块。采用上述结构的开瓶器,改变了传统撬压开启方式,瓶盖逐点受力,轻松开启。不会造成瓶盖飞起伤人,也不会造成瓶口破裂,保护瓶口,防爆安全,且省力。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在不改变现有瓶体结构、形状的基础上,广泛应用。
文档编号B67B7/16GK201183745SQ200820053640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0日
发明者陈海兵 申请人:陈海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