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式垃圾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422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置式垃圾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压縮机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置式垃圾斗结构,适用 于城镇、码头等人口集中区域的垃圾中转处理。
背景技术
现有垃圾中转压縮处理多采用垃圾压縮机械进行,所采用的垃圾压縮机械包括垂直 式或卧式的垃圾压縮机,并且垃圾压縮机械也包括有置于一个预制地坑的大垃圾箱,一 般的垃圾箱设计有一个上部敞口的进料腔位和储料腔位,在操作时垃圾先倾倒入进料腔 位内,然后再经过水平压縮机构,或垂直压縮机械将垃圾压实, 一般的垃圾压缩机采用 直接倾倒方式,不具有辅助的垃圾斗,所以在垃圾转运高峰时,其不能满足收集垃圾的 高效运行。
再者在社会上也存在一种辅助式的垃圾料斗,由于置于地坑的垃圾箱设计有多个腔 位,包括能压縮的进料腔位、前端的储料腔位和后端的推出装车腔位,进料腔位与储料 腔位上还设计有腔位分隔闸门,由于分隔闸门的存在,如在垃圾箱前端要设置一个辅助 料斗,这样设计就变得有难度,常规的设计思路一般将辅助料斗放置于垃圾箱的后端, 如专利号为ZU00420020947.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垃圾压縮机》(公告号为 CN2686844Y)就是此类设计;包括分隔有三个腔位的垃圾箱,在后端的推出腔位上方设 置有垃圾倾倒部件,该垃圾倾倒部件铰接在垃圾箱的后上沿口,并能将垃圾倒入中间的 压縮腔内,垃圾倾倒部件的倾翻动力机构设置在垃圾箱的后空腔内,该设计虽解决了垃 圾的辅助倾倒功能,但是垃圾倾倒部件的后置结构,势必要在垃圾中转站的后部开设进 出门,而且垃圾中转站的后部需在足够的车辆进出场地,此一方面增加了垃圾中转站的 用地量,另一方面提高了用地的局限性,有时因地方限制而不能设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操作效率高、 结构新颖、加载方便以及能节约用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包括置于 地坑内的垃圾箱,该垃圾箱内腔至少包括上部敞口的进料腔位和前端为垃圾推出口的储 料腔位,储料腔位与进料腔位之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能倾倒垃圾的辅助料斗,并且该辅 助料斗放置于储料腔位的上端面;辅助料斗配装有能翻动辅助料斗的翻转动力装置。
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一技术措施为储料腔位与进料腔位之间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座;上述的辅助料斗 出料端底部固定有转动座,并且该转动座与固定座相铰接;翻转动力装置包括至少一个 翻转动力单元,翻转动力单元一端与辅助料斗相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垃圾箱相活动连接
另一技术措施为,上述的储料腔位与进料腔位之间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座;上述的辅 助料斗出料端底部固定有转动座,上述的辅助料斗出料端底部固定有长转筒,该长转筒 穿设、并转动在上述固定座上;翻转动力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翻转动力单元,该翻转动力 单元一端与辅助料斗相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垃圾箱相活动连接。上述的翻转动力单元与辅助料斗之间还配有能与辅助料斗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 并且该第一支座内穿设有第一铰接销轴;上述的翻转动力单元与垃圾箱之间配有能与垃 圾箱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支座,并且该第二支座内穿设有第二铰接销轴。
上述的翻转动力单元为液压油缸;上述的第一铰接销轴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相连 接,上述的第二铰接销轴与液压油缸的缸筒端相连接;或者,上述的第一铰接销轴与液 压油缸的缸筒端相连接,上述的第二铰接销轴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相连接。
上述的垃圾箱两侧各制有侧板,上述的垃圾箱还配有能平稳箱体升降运行的导向支 架;上述的第二支座与侧板相固定连接,或与导向支架相固定连接。
上述的进料腔位与储料腔位之间配设有能升降的腔位分隔闸门;上述的垃圾推出口 部配设有能升降的封闭闸门,上述的辅助料斗的进料端延伸置于封闭闸门上方。
上述的辅助料斗的翻转角度a值范围为45度至55度;上述的辅助料斗两侧制有向 上竖起的挡板,该挡板前端制有倾斜边, 一般倾斜边与水平的投影夹角e值范围为35 度至45度。
上述的辅助料斗的翻转角度a值为48度;相应地,上述的倾斜边与水平的投影夹 角0值为42度。上述的进料腔位上方设有顶梁,上述的翻转动力单元固定在顶梁上, 并经钢丝绳与辅助料斗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垃圾箱内腔至少包括上部敞口的进料腔位和前端为垃 圾推出口的储料腔位,储料腔位与进料腔位之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能倾倒垃圾的辅助料 斗,并且该辅助料斗放置于储料腔位的上端面;辅助料斗配装有能翻动辅助料斗的翻转 动力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置于地坑内的垃圾箱上配设一辅助料斗,散装收 集的垃圾可以预先倾倒在辅助料斗内,提高了垃圾倾倒的方便性和垃圾中转处理的效 率;辅助料斗的前置式结构,改变了垃圾料斗一般为后置的设计思路,结构新颖;辅助 料斗的前置结构,综合利用了垃圾中转站前设的进出门,即垃圾装车与垃圾倾倒的进出 口合二为一,不需要另开后门,节约了垃圾中转站的用地,同时也克服了用地的局限性; 能过液压传动,将液压油缸与垃圾箱一体放置于地坑内,结构合理,有效提高了垃圾中 转站的地面整洁性;翻转动力装置具有多种的配置方式,辅助料斗加载方便,适用面较 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液压油缸顶升翻转的安装示意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3是图1中垃圾箱的俯视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液压油缸拉升翻转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钢丝绳拉升翻转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歩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见图1至图5所示。图标号说明垃圾箱l,进料腔位la,储料 腔位lb,垃圾推出口lc,侧板ll,导向支架12,腔位分隔闸门13,封闭闸门14,固 定座15,辅助料斗2,出料端2a,挡板21,倾斜边21a,转动座22,翻转动力装置3,翻转动力单元31,液压油缸31a,第一支座32,第二支座33,第一铰接销轴34,第二 铰接销轴35,顶梁4,立柱41,钢丝绳铰盘42,钢丝绳43,斜坡板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包括置于地坑内的垃圾箱l,垃圾箱l內 腔至少包括上部敞口的进料腔位la和前端为垃圾推出口 lc的储料腔位lb,储料腔位 lb与进料腔位la之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能倾倒垃圾的辅助料斗2,并且该辅助料斗2 放置于储料腔位lb的上端面;辅助料斗2配装有能翻动辅助料斗2的翻转动力装置3。
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至图3所示, 一般的储料腔位lb与进料腔位la 之间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座15;辅助料斗2出料端2a底部固定有转动座22,并且转动座 22与固定座15相铰接;或者,辅助料斗2出料端2a底部固定有长转筒,该长转筒穿设、 并转动在固定座15上,此两种方式都是采用了铰接翻转的模式,长转筒与辅助料斗2 一般采用焊接固定方式,具有长导向的优点,利于翻转的同心运行;而转动座22—般 也与辅助料斗2相焊接,并能托起该辅助料斗2的翻转运行。
翻转动力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翻转动力单元31,当该翻转动力单元31为为液压油 缸31a时; 一般液压油缸31a —端与辅助料斗2相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垃圾箱1相活动 连接。进一步论述在液压油缸31a与辅助料斗2之间还配有能与辅助料斗2相固定连 接的第一支座32,并且该第一支座32内穿设有第一铰接销轴34;液压油缸31a与垃圾 箱1之间配有能与垃圾箱1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支座33,并且该第二支座33内穿设有第 二铰接销轴35;第一铰接销轴34和第二铰接销轴35 —般与配套的座体相轴向和旋转固 定,固定的方式可以是压板扣定式,也可是插销方式,应以具体设计为准;在转动时, 液压油缸31a的连接部位存在转动摩擦;第一铰接销轴34与液压油缸31a的活塞杆端 相连接,第二铰接销轴35与液压油缸31a的缸筒端相连接;或者,第一铰接销轴34与 液压油缸31a的缸筒端相连接,第二铰接销轴35与液压油缸31a的活塞杆端相连接, 综合地讲液压油缸31a可以两端作的活动端,不受限制。
另外翻转动力装置3也可包括气动缸,采用用压缩空气的方式来提供辅助料斗2 的翻动动力,那么是此类情况时,还须配置空气压縮泵及配套的换向气路。翻转动力装 置3主要是提供辅助料斗2的翻转动力,其形式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气动的液压传动两种 方式,也可采用钢丝绳拉升的结构此结构在下面还会具体论述;而液压传动方式也不局 限于液压油缸31a的结构,也可采用液压马达、回转油缸等结构。
同时一般密封的垃圾箱1两侧各制有侧板11,第二支座33与侧板11相固定连接; 当第二支座33与侧板11相固定时,液压油缸31a为顶升运作;第二支座33只是一个 连接架体,其功能是起固定的铰接座作用;导向支架12 —般配置有导向轮组件,此时 的垃圾箱1结构上还配设能与导向支架12相配用的立柱41,导向支架12的高度应作适 当提高,以满足第二支座33的安装要求。
如图4所示,辅助料斗2由液压油缸31a拉升翻转,垃圾箱1还配有能平稳箱体升 降运行的导向支架12;第二支座33也可以与导向支架12相固定连接;当第二支座33 当与导向支架12固定时,液压油缸31a为拉升运作。
进料腔位la与储料腔位lb之间配设有能升降的腔位分隔闸门13;垃圾推出口 lc 部配设有能升降的封闭闸门14,如三箱一体的垃圾箱结构,该垃圾箱中间为能进料的压縮位,前端为储料位,后端为推出位。压縮位与储料位之间一般设有能升降的腔位分隔 闸门13,而推出位前端设有密封用的封闭闸门14,辅助料斗2的进料端2b延伸置于封 闭闸门14上方,这样辅助料斗2的有效容积就增大了;当辅助料斗2的容积够大时, 也可不考虑将辅助料斗2延伸于封闭闸门14的上方,应以具体结构而定,或者满足用 户需求为准。
辅助料斗2的翻转角度a值范围为45度至55度,翻转角度a是依垃圾自卸而定, 一般为48度左右;辅助料斗2两侧制有向上竖起的挡板21,挡板21前端也制有倾斜边 21a, 一般的倾斜边21a与水平的投影夹角P值范围为35度至45度,水平夹角P是依 该辅助料斗2翻动时不得与腔位分隔闸门13的垂直面相干涉,当挡板21为垂直设计时, 再当翻转角度a定义为48度时,此时与水平的投影夹角e相应为42度,两者的相和值 为90度。但是也不排除没有设置腔位分隔闸门13,或腔位分隔闸门13呈倾斜设计,或 不是垂直升降运动的,若是此类情况,挡板21前端的可以设计成能相配套的棱边,并 不一定要限制不作倾斜边21a,应依具体结构而定。两片竖起的挡板21可以设计成前小 后大的喇叭口,或者为两口一样大;再者两片竖起的挡板21也可以与水平面成一斜角, 其结构不限制。
一般情况下,为利于向辅助料斗2内倾倒垃圾,在辅助料斗2的延伸端配设有斜坡 板5,可以实现车辆进入辅助料斗2内腔。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辅助料斗2采用钢丝绳43拉升翻转,该翻转动力单元31 为为钢丝绳传动机构,进料腔位la上方设有顶梁4,顶梁4经立柱41连接于地坑两侧, 顶梁4的上部安装有钢丝绳铰盘42,通过该钢丝绳铰盘42能收縮与辅助料斗2相连的 钢丝绳43,进而达到辅助料斗2的上下翻转运行,由于垃圾箱l可以作上下运行,而顶 梁4为相对固定,当垃圾箱1与辅助料斗2—体向上运行时,该钢丝绳43的长度需要 进行配套的收縮,以满足钢丝绳43的松脱;钢丝绳铰盘42—般采用电动机运作,并能 进行双向旋转,在下放时由辅助料斗2的自重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外来的垃圾收集车将垃圾统一倾倒入前置的辅助料斗2内,待垃圾倒完后垃圾收 集车回退至安全距离,在确定辅助料斗2的运行安全后,起动翻转动力装置3,将内辅 助料斗2置有的垃圾整体倒入中间的进料腔位la内,然后再将辅助料斗2下放至原处,
等待下一轮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置于地坑内的垃圾箱上配设一辅助料斗,散装收集的垃
圾可以预先倾倒在辅助料斗内,提高了垃圾倾倒的方便性和垃圾中转处理的效率;辅助 料斗的前置式结构,改变了垃圾料斗一般为后置的设计思路,结构新颖;辅助料斗的前 置结构,综合利用了垃圾中转站前设的进出门,即垃圾装车与垃圾倾倒的进出口合二为 一,不需要另开后门,节约了垃圾中转站的用地,同时也克服了用地的局限性;能过液 压传动,将液压油缸与垃圾箱一体放置于地坑内,结构合理,有效提高了垃圾中转站的 地面整洁性;翻转动力装置具有多种的配置方式,辅助料斗加载方便,适用面较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己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权利要求1、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包括置于地坑内的垃圾箱(1),所述的垃圾箱(1)内腔至少包括上部敞口的进料腔位(1a)和前端为垃圾推出口(1c)的储料腔位(1b),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料腔位(1b)与进料腔位(1a)之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能倾倒垃圾的辅助料斗(2),并且该辅助料斗(2)放置于储料腔位(1b)的上端面;所述的辅助料斗(2)配装有能翻动辅助料斗(2)的翻转动力装置(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料腔位(lb)与 进料腔位(la)之间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座(15);所述的辅助料斗(2)出料端(2a)底部固定 有转动座(22),并且所述的转动座(22)与固定座(15)相铰接;所述的翻转动力装置(3) 包括至少一个翻转动力单元(31),所述的翻转动力单元(31) —端与辅助料斗(2)相活动 连接,另一端与垃圾箱(l)相活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料腔位(lb)与 进料腔位(la)之间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座(15);所述的辅助料斗(2)出料端(2a)底部固定 有长转筒,该长转筒穿设、并转动在所述固定座(15)上;所述的翻转动力装置(3)包括 至少一个翻转动力单元(31),所述的翻转动力单元(31)—端与辅助料斗(2)相活动连接, 另一端与垃圾箱(l)相活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翻转动力单 元(31)与辅助料斗(2)之间还配有能与辅助料斗(2)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32),并且该 第一支座(32)内穿设有第一铰接销轴(34);所述的翻转动力单元(31)与垃圾箱(1)之间 配有能与垃圾箱(1)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支座(33),并且该第二支座(33)内穿设有第二铰 接销轴(3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翻转动力单元(31) 为液压油缸(31a);所述的第一铰接销轴(34)与液压油缸(31a)的活塞杆端相连接,所述 的第二铰接销轴(35)与液压油缸(31a)的缸筒端相连接;或者,所述的第一铰接销轴(34) 与液压油缸(31a)的缸筒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铰接销轴(35)与液压油缸(31a)的活塞杆 端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垃圾箱(l)两侧各 制有侧板(ll),所述的垃圾箱(1)还配有能平稳箱体升降运行的导向支架(12);所述的 第二支座(33)与侧板(11)相固定连接,或与导向支架(12)相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料腔位(la)与 储料腔位(lb)之间配设有能升降的腔位分隔闸门(13);所述的垃圾推出口(lc)部配设有 能升降的封闭闸门(14),所述的辅助料斗(2)的进料端(2b)延伸置于封闭闸门(14)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辅助料斗(2)的翻 转角度a值范围为45度至55度;所述的辅助料斗(2)两侧制有向上竖起的挡板(21), 所述的挡板(21)前端制的倾斜边(21a)。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翻转角度d值为 48度;相应地,所述的倾斜边(21a)与水平的投影夹角P值为42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料腔位(la) 上方设有顶梁(4),所述的翻转动力单元(31)固定在顶梁(4)上,并经钢丝绳(43)与辅助 料斗(2)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前置式垃圾斗结构,包括置于地坑内的垃圾箱,该垃圾箱内腔至少包括上部敞口的进料腔位和前端为垃圾推出口的储料腔位,储料腔位与进料腔位之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能倾倒垃圾的辅助料斗,并且该辅助料斗放置于储料腔位的上端面;辅助料斗配装有能翻动辅助料斗的翻转动力装置;在置于地坑内的垃圾箱上配设一辅助料斗,提高了垃圾倾倒的方便性和垃圾中转处理的效率;辅助料斗的前置式结构,结构新颖;辅助料斗的前置结构,综合利用了垃圾中转站前设的进出门,在节约用地的同时也克服了用地的局限性;能过液压传动,将液压油缸与垃圾箱一体放置于地坑内,提高了垃圾中转站的地面整洁性;翻转动力装置具有多种配置,辅助料斗加载方便。
文档编号B65F9/00GK201148003SQ20082008276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4日
发明者石道凯 申请人:阮志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