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容器的承载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14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容器的承载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保持、展示和/或运载容器的包装件或承载架。

发明内容
总体而言,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多个容器的承载架。所述承载 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用于至少部分接收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的多个底部开口。 至少两个侧板从所述底板向上延伸。所述至少两个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至少 两个顶板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板的第一顶板和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二侧板的第二顶 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协作以形成所述承载架的顶壁。第一顶板包括第一把手部分, 第二顶板包括第二把手部分。把手用于提携所述承载架。所述把手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 侧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所述把手可从所述顶 壁分离并且可在降低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枢转。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一般涉及一种形成用于容纳多个容器的承载架的坯件。 所述坯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用于至少部分接收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的多个底部 开口。至少两个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至少两个顶板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 侧板的第一顶板和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二侧板的第二顶板。第一顶板包括第一把手部分, 第二顶板包括第二把手部分。所述坯件具有用于形成由所述坯件形成的所述承载架的把 手的把手部件。所述把手部件包括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 分别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形成用于容纳多个容器的承载架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坯件,所述坯件具有包括多个底部开口的底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 侧板的至少两个侧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至少两个顶板。第一顶板可折叠地连 接到第一侧板并且包括第一把手部分。第二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二侧板并且包括第二 把手部分。所述坯件包括具有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的把手部件。所述方法还 包括分别向上折叠所述至少两个侧板以定位所述侧板成从所述底板向上延伸。所述方法 包括通过以大体面对面关系放置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形成顶壁。形成所述顶壁包括通过 以大体面对面关系放置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形成把手。所述方法还包括向下折 叠所述顶壁。向下折叠所述顶壁包括将所述把手放置在邻近所述侧板中的一个的降低位 置。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大体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多个容器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 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板的第一顶板,和可折叠地连接到第 二侧板的第二顶板。第一顶板包括第一把手部分,第二顶板包括第二把手部分。把手可
6折叠地连接到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所 述把手可在降低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枢转。根据一般惯例,下述图的各种部件不一定按比例。图中各种部件和元件的尺寸 可以被扩大或减小以更清楚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坯件的外侧面的平面图。图2-6是组装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承载架的示例步骤的透视图。图6A是图6的承载架的端部的详图。图7是图6的承载架的透视图,其中把手处于升高位置。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坯件的外侧面的平面图。图9-11是组装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承载架的示例步骤的透视图。图12是图11的承载架的端视图。图13是图11的承载架的透视图,其中把手处于升高位置。在所有图中相应部分始终由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公开大体上涉及用于容纳和展示容器(例如罐、瓶、罐头等)的承载架、构 造、套筒状件、纸板箱或类似物以及包装件。容器可以用于包装例如食品和饮料产品。 容器可以由组分适合于包装特定食品或饮品的材料制造,并且所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 料,例如 PET、LDPE> LLDPE> HDPE、PP> PS、PVC> EVOH 和尼龙;和类似物; 铝和/或其他金属;玻璃;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根据本公开的包装可以容纳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为了图解目的并且不是为了 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的目的,以下详细描述了至少部分布置在承载架实施例内的饮品容器 (例如塑料容器)。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下”、“底”、“上”和“顶”指示相对于 完全竖立的承载架或包装确定的方向。本实施例涉及用于附连和容纳容器的承载架或包装件。在图6和7中示出了处 于它的竖立状态的承载架或包装件150,其中它附连至容器C。在所示实施例中容器C作 为三个饮料容器被示出,每个具有顶部分,所述顶部分通常包括上颈部N(图2)、盖CP 和在盖CP之下的环形肩部S。少于或多于三个容器C可以容纳在承载架150中,并且容 器可以具有其他尺寸和形状而不脱离本公开。承载架150包括用于抓握和运送承载架的 把手7(图7)。图1是用于形成承载架或包装件150的坯件8的外侧面3的平面图。坯件8具 有纵轴线Ll和横轴线L2。坯件8包括在第一横向折叠线2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板 20的底板10、在第二横向折叠线3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板20的第一顶板30、在第 三横向折叠线4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底板10的第二侧板40、以及在第四横向折叠线51处 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二侧板40的第二顶板50。在所示实施例中,坯件8包括在第五横向折 叠线6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顶板30的粘性板60。一个或多个切口可以包括在横向折叠线21,31,41,51,61的每一个中以便于
7沿着折叠线折叠。任何数量的切口可以形成于任何折叠线中,并且切口的数量和长度例 如可以根据例如用于形成坯件8的材料的规格和/或硬度进行选择。折叠线21、31、41、 51、61可以由其他方法(例如不带有切口的折线)形成而不脱离本公开。底板10包括成对的相对保持折板12,所述保持折板分别通过折叠线21,41的部 分可折叠地附连到坯件。折板12由切割或撕裂线13限定并且由切口 14分开。每对折 板12张开以分别在底板中形成开口 15(图2),所述开口形状和尺寸被确定为接收将至少 部分容纳在承载架150内的容器C (图2)的上颈部N。坯件8可以包括多于或少于三对 的折板12和底部开口 15而不脱离本公开。在图1-7的实施例中,坯件8包括可折叠地附连到第一侧板20的三个增强折板 23、23a和可折叠地附连到第二侧板40的三个增强折板23、23a。每个增强折板23、23a 在侧板20,40中的各自横向折叠线25处可折叠地连接并且至少部分由从横向折叠线延伸 到折板的边缘29的纵向切口 27限定。每个增强折板23,23a的边缘29邻近顶板30, 50中的各自开口 33,33a。每个增强折板23,23a具有沿纵向方向Ll的长度L3,使得 当折板23,23a围绕各自折叠线25折叠时,折板接合保持在承载架150中的各自容器C 的环形肩部S的一部分。当增强折板23,23a被折叠时,开口 33,33a然后延伸到侧板 20,40中,并且在折叠线25由增强折板23,23a形成的边缘邻近各自侧开口 33,33a。 折板23,23a与各自折板12和侧板20,40协作,以在每个肩部S的两侧之下形成保持边 缘24(图5)。折板23,23a可以以另外方式被成形、布置和定位而不脱离本公开。第一和第二顶板30,50包括用于形成承载架150的把手7的把手部件。邻近每 个中心折板23a的中央开口 33a是把手开口,当把手7被抓握以提携承载架150时,所述 把手开口被成形为用于容纳用户的手。第一顶板30包括第一把手部分38,所述第一把 手部分是至少部分由中央开口 33a、切割线27与中央开口 33a之间的横向折叠线31的部 分、横向折叠线61的中央部分64、和从各自横向外开口 33延伸到横向折叠线61的两个 弧形撕裂线35,37限定的第一顶板的一部分。把手部件可选地包括通过弧形折叠线47 可折叠地附连到把手部分38的提供舒适性的折板44。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部件包括在 横向折叠线61的中央部分62,其在横向折叠线61的中央部分64处独立地可折叠地附连 到把手部分38。粘性板60中的V形槽口 65将中央部分62从粘性板的剩余部分分开。在所示实施例中,把手部件包括第二把手部分58,所述第二把手部分是顶板50 的一部分并且在形状和功能上类似于第一顶板30中的把手部分38。第二把手部分58至 少部分由第二顶板50中的中央开口 33a、在各自切口 27与中央开口 33a之间的横向折叠 线51的部分、和从各自外开口 33延伸到坯件8的边缘的两个弧形撕裂线55,57限定。 把手部件可选地包括通过弧形折叠线77可折叠地附连到把手部分58的提供舒适性的折板 74。如图2-7中所示,可以通过将坯件8放置在容器C上,使得每个容器的颈部N分 别接收在底板10的开口 15中,并且沿箭头Al的方向分别向上折叠折板12而将坯件8竖 立为承载架150 (图2)。折板12均具有各自边缘39,所述边缘接合肩部S或在容器C的 相对侧的其他合适部件以至少部分提供用于将容器保持在承载架中的保持力。如图3中 所示,可选的增强折板23、23a分别围绕折叠线25沿箭头A2的方向被折叠,使得折板与 第一侧板20和第二侧板40的各自部分面对面接触。增强折板23,23a可以分别粘性固定(例如胶粘)到第一和第二侧板20,40,或者折板可以不附连到侧板而不脱离本公开。 第一和第二侧板20,40分别相对于底板10沿着各自折叠线21,41被折叠,使得第一和 第二侧板均相对于底板成锐角被定向(图4)。侧板20,40中的开口 33、33a与底板10 中的开口 15轴向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0是基本水平的,并且侧板20,40向内 倾斜以与底板协作形成闭合三角形空间105(当在横截面中观察时)。在侧板20,40的向 上折叠位置,增强折板23,23a在容器的相对侧接合容器的肩部S以补充折板12的保持 力。接着,顶板30,50沿箭头A3的方向被折叠并且面对面接触以形成顶壁52,并 且使得顶板从第一和第二侧板20,40大体竖直向上延伸。顶壁52具有对应于延伸到顶 板30,50的每一个中的开口 33,33a的部分的开口。顶板30,50可以用胶或其他合适 的粘合剂粘附在一起。粘性板60的中央部分62可以沿箭头A4的方向向下折叠并且粘附 到被附连的第一和第二顶板30,50的重叠的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38,58。接着,包括 被粘附的第一和第二顶板30,50的顶壁52向下折叠并且附连到第二侧板40 (图6)。开 口 33,33a的形成顶壁52中的开口的部分与侧板20,40中的开口 33,33a和底板中的开 口 15的部分对准。粘合剂可以被施加于第二顶板50的部分(例如分别位于撕裂线57, 55的横向外部的部分50a,50b(图5))和/或粘性板60的外部分(例如分别位于中央部 分62的横向外部的部分60a,60b (图5))以将顶壁52固定在图6中所示的位置。当施 加粘合剂时应当小心以保证重叠的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38,58不粘附到第二侧板40。可以通过在将第一顶板30连接到粘性板60的折叠线61的中央部分64抓握重叠 的把手部分38,58来形成承载架150的把手7。在图5的位置中,粘性板60的中央部分 62被放置在第二侧板40与第二顶板30之间,以产生对应于折叠线61的中央部分64的边 缘以用于抓握和形成把手7。通过沿着各自撕裂线35、37、55、57撕开并且沿着分别将 把手部分可折叠地附连到侧板20,40的折叠线31,51的重叠中央部分沿着箭头A5(图7) 的方向向上枢转组合的把手部分38,58,使组合把手部分38,58分别从第一顶板30和第 二顶板50分离。在把手7的降低位置(图6),重叠的提供舒适性的折板44,74的边缘 可以接合中间容器C的肩部S的一部分,以补充承载架150的保持力和将把手保持在降低 位置。如图7中所示,当组合的把手部分38,58从侧板20,40的顶缘向上延伸时,把 手7被启动以用于抓握承载架150。可选地,把手7初始附连到侧板20,40中的一个(例如侧板40 (图6)),使得把 手保持在向下折叠位置,直到由购买承载架150的顾客启动。把手7通过施加于重叠的 顶板30,50的横向外部分与把手所附连的一个侧板的横向外部分之间的粘合剂附连到侧 板20,40中的一个。重叠的把手部分38,58保持不粘附到侧板20,40,使得把手部分 可以通过撕裂线35,37,55,57从顶板30,50的附连部分分开。进一步地,包括重叠 和粘附的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38,58的双层把手7提供增强把手,使得当把手被抓握以 提携容器C时,承载架150能够耐受相当大的负荷而不撕裂、弯曲或以另外方式弱化承载 架。把手7可以以另外方式被成形、布置和定位而不脱离本公开。在所示实施例中,承载架150包括承载架的一个侧面(例如包括第二侧壁40的 侧面)的端部152,154(图7),所述端部包括具有四层板材料(例如两个顶板30,50,增 强舌片23,和第二侧板40)的增强保持区域,以为容纳两个端部容器C的承载架150的区
9域提供增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把手7处于降低位置时,在两个端部152,154之间的 中央部分156包括四层板材料(例如两个把手部分38,58,顶板30,50,增强舌片23a, 和第二侧板40)以为容纳中间容器C的承载架的区域提供增强。当把手7被升高时,中 央部分156包括容纳中间容器C的两层板材料(例如增强舌片23a和第二侧板40)。在 所示实施例中,承载架150的相对侧面(例如对应于第一侧板20的侧面)包括两层板材 料(例如侧板20和增强舌片23,23a)以为容纳端部容器C的承载架150的区域提供增 强。承载架150可以以另外方式被成形和布置,并且可以在承载架的任一侧或两侧具有 多于或少于两层板或四层板的材料。在所示实施例中,承载架150通过折板12和增强折板23,23a与容器的肩部S 的部分的接合保持在容器C上。折板12的边缘39和对应于折叠线25的增强折板23, 23a的边缘形成保持边缘24,所述保持边缘在每个容器的相对侧接合各自肩部S的下侧以 施加倾向于防止每个容器从承载架取出的保持力。来自保持边缘24与肩部S的接合的保 持力产生向上偏压力,必须通过撕开或操作承载架150克服或消除所述向上偏压力,以 便从承载架取出容器C。在端部152,154保持容器C的保持边缘24由两层板顶壁52补 充,以进一步提高对承载架150的端部的增强和保持力。容器C可以以另外方式保持在 承载架中而不脱离本公开。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形成承载架305(图10-13)的坯件 208。除了提到的变化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变化之外,第二实施例大体类 似于第一实施例。坯件208包括在第一横向折叠线22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板220 的底板210、在第二横向折叠线23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板220的第二侧板230、在 第三横向折叠线24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底板210的第三侧板240、在第四横向折叠线251 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三侧板240的第一顶板25、,在第五横向折叠线261处可折叠地连 接到第一顶板250的第二顶板260、和在第六横向折叠线271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二顶板 260的第四侧板270。底板210包括用于分别部分接收容器C的颈部N的开口 215。在图8的实施例 中,底板210没有可移动地定位在开口 215中的折板,但是第二实施例的坯件208可以包 括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坯件8的折板12。底板210包括位于底板的中心线上的横向折叠 线 217。坯件208包括在第一侧板220和第二侧板230之间与横向折叠线231对准的开口 225、在第三侧板240和第一顶板250之间与横向折叠线251对准的开口 245,245a、以及 在第二顶板260和第四侧板270之间与横向折叠线271对准的开口 265,265a。当承载架 305由坯件208组装时,各自外和中间开口 215、225、245、245a和265、265a轴向对准 以接收各自容器C。中间折叠线232,233位于折叠线231的两侧并且分别限定第一侧板 220的部分224和第二侧板230的部分226。第一顶板250包括用于形成把手307的把手部件。把手部件包括把手部分258, 所述把手部分至少部分由开口 245、从各自开口 245延伸到横向折叠线261的弧形撕裂线 235,237、和横向折叠线251的部分限定。可选地,提供舒适性的折板256在弧形撕裂 线259处可折叠地附连到把手部分258。第二顶板260包括类似于第一把手部分258的第二把手部分268。把手部分258,268为大体C形以用于由用户抓握。可以通过将底板210放置在一排三个容器C上,使得容器的上部分N穿过开口 215而使坯件208形成为承载架305。如图9中所示,在折叠线221沿箭头A6的方向相对 于底板210向上折叠第一侧板220。在折叠线231,232,233相对于第一侧板220向下折 叠第二侧板230,使得底板210以及第一和第二侧板形成带有大体轴向对准的开口 215, 225的大体三角形结构。容器的顶部分N延伸通过轴向对准开口 215,225。同样在图9 中,第二顶板260和第四侧板270围绕折叠线261在箭头A7的方向被折叠,以分别与第 一顶板250和第三侧板240面对面接触。第一顶板270和第二顶板250形成顶壁251。 接着,如图10中所示,第四侧板270围绕折叠线271沿箭头A7的方向被折叠,以大体与 把手板260面对面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侧板240在折叠线241沿箭头8的方向 相对于底板210向上被折叠,使得第三侧板大体与第二侧板230面对面接触。第一顶板 250、第二顶板260和第四侧板270的组合三层在折叠线251沿箭头A9的方向进一步向下 被折叠,以接触如图11和12中所示的第一侧板220。在承载架305的组装位置,容器 C的顶部延伸通过大体与坯件208的其他开口 225,215轴向对准的重叠开口 245,265。 承载架305可以由备选的折叠步骤和/或其他板结构形成而不脱离本公开。在所示实施例中,粘合剂可以被施加于第二顶板260的横向外部分260a、260b 以将处于图11和12的向下折叠位置的把手307(图13)固定靠在第四侧板270上。备选 地,粘合剂可以被施加于第四侧板270的横向外部分270a,270b,以将把手307固定在向 下折叠位置。同样地,粘合剂可以被施加于第二侧板230以将第三侧板240固定到如图 12的位置中所示的第二侧板。粘合剂可以被施加于第一侧板220以将第四侧板270固定 到处于图12中所示的位置的第一侧板。粘合剂可以备选地被施加于其他表面、板等而不 脱离本公开。在组装位置,承载架305为大体三角形,并且具有底部309 (图12)、第一侧面 311、和第二侧面313。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侧面311包括第一侧板220、向下折叠的顶 壁251 (即,第一顶板250和第二顶板260)、和第四侧板270。第二侧面313包括第二侧 板230和第三侧板240。底部309包括底板210。承载架305可以以另外方式被成形和 布置。形成开口 245,265的坯件208的边缘接合肩部S以将容器保持在承载架305中。 顶板250、260和侧板220、270的附连部分包括在侧面311的端部的增强保持区域252、 254,所述增强保持区域具有四层板材料以为容纳两个端部容器C的承载架305的区域提 供增强。当把手处于降低位置时,在端部252,254之间的承载架的中央部分257也包括 四层板材料。在纸板箱的长度上,侧面313包括两层板(例如第二侧板230和第三侧板 240)。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通过在各自撕裂线235,237撕开重叠的把手部分258, 268以通过围绕重叠的折叠线251,271沿箭头A9的方向向上折叠把手部分将把手定位在 升高位置(图13)来形成把手307,。在把手307被升高之后,中央部分257包括两层 板材料(例如侧板220、270)。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通过重叠的提供舒适性的折板265 的边缘与中间容器C的肩部S的接合,把手307可以被降低和保持在降低位置。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承载架305包括接合每个容器的肩部S的两侧的保持边缘 324。在所示实施例中,承载架305的侧面311的保持边缘324包括邻近开口 245、245a的顶板250的各自边缘、邻近开口 265、265a的顶板260的各自边缘、邻近开口 265,265a 的侧板270的各自边缘、和邻近开口 225的侧板220的各自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承 载架305的侧面313的保持边缘324包括邻近开口 245,245a的侧板240的各自边缘、和 邻近开口 225的侧板230的各自边缘。承载架305可以以另外方式被成形和布置并且可 以具有其他保持部件或增强部件而不脱离本公开。一般而言,坯件可以由具有例如至少大约13个卡尺厚的纸板构造,使得它比普 通纸更重和更硬。坯件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造,例如卡纸板,或具有适合于允许纸板箱 至少大体如上所述起作用的性质的任何其他材料。坯件可以被涂覆例如粘土涂层。粘土涂层然后可以在上面印刷产品、广告和其 他信息或图像。坯件然后可以被涂覆清漆以保护印刷在坯件上的信息。坯件也可以在坯 件的任一侧或两侧被涂覆例如防潮层。坯件也可以在选定板或板部分被层压或涂覆一个 或多个片状材料。以上实施例可以被描述为具有通过胶粘附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板。术语“胶” 旨在涵盖通常用于将纸板箱纸板固定就位的粘合剂的所有方式,并且粘合材料可以由任 何合适的紧固装置代替或补充。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线”不仅包括直线,而且包括其他类型的线,例如弧 线、曲线或成角度偏移的线。根据典型实施例,折叠线可以是促进沿其折叠的任何基本线性的、尽管不一定 是直的弱化形式。更具体地,但不是为了缩窄本公开的范围的目的,折叠线包括刻 线,例如用钝划刀或类似物形成的线,其沿着预期薄弱线在材料中产生粉碎或凹陷部 分;切口,其沿着预期薄弱线部分延伸到材料中,和/或一系列切口,其沿着预期薄弱 线部分延伸到材料中和/或完全延伸通过材料;和这些部件的各种组合。在切割以产生 折叠线的情况下,切割典型地将不会过度深入,使得避免可能导致正常用户将折叠线误 认为撕裂线。作为例子,撕裂线可以包括狭缝,其沿着预期薄弱线部分延伸到材料中,和 /或一系列间隔狭缝,其沿着预期薄弱线部分延伸到材料中和/或完全延伸通过材料,或 这些部件的各种组合。作为更具体的例子,一种类型的撕裂线采用完全延伸通过材料的 一系列间隔狭缝的形式,相邻狭缝略微被间隔开,使得在相邻狭缝之间限定典型地用于 暂时在撕裂线上连接材料的连接带(例如有点像桥状的一小块材料)。在沿着撕裂线撕开 期间连接带被破坏。连接带典型地占撕裂线的较小比例,并且备选地连接带可以从撕裂 线被省略或在撕裂线中被撕裂,使得撕裂线是连续切割线。也就是说,用连续狭缝、切 割线或类似物代替每个撕裂线是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例如,切割线可以是连续狭缝或 者可以宽于狭缝而不脱离本公开。本公开的上述描述示出和描述了各种典型实施例。可以对以上构造进行各种变 化等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包含在以上描述中或在附图中显示的所有内容应当被理解 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意义。此外,本公开的范围覆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上述实施 例的各种修改、组合、变化等。另外,本公开仅仅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 但是本公开能够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中并且能够在如本文阐述的本发明的原 理的范围内、根据以上教导和/或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内进行变化或修改。此外,
12每个实施例的某些部件和特性可以选择性地互换并且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其他示出的和 未示出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保持多个容器的承载架,其包括底板,其包括用于至少部分接收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的多个底部开口;至少两个侧板,其从所述底板向上延伸,所述至少两个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至少两个顶板,其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顶板和可折叠地连接到 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协作以形成所述承载架的顶壁,所 述第一顶板包括第一把手部分,所述第二顶板包括第二把手部分;用于运送所述承载架的把手,所述把手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侧板中的至少 一个,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所述把手可从所述顶壁分离并且可 在降低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顶壁与所述至少两个侧板中的一个面对面 接触并且粘附至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多个第一侧开口,并且所述 第二侧板包括多个第二侧开口,所述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与所述底部开口对准以至 少部分接收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顶壁包括多个顶部开口,所述多个顶部开 口与所述多个第一侧开口和所述多个第二侧开口中的一个对准以至少部分接收所述多个 容器的各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架,其还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多个第一 增强折板和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侧板的多个第二增强折板,所述第一增强折板具有 邻近所述第一侧开口中的相应一个的边缘,并且所述第二增强折板具有邻近所述第二侧 开口中的相应一个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架,其还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底板的多个保持折 板,每个保持折板邻近所述底部开口中的相应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增强折板与所述保持折板中的相应一个以 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一个面对面接触,所述保持折板、增强折板和侧板协作以形 成所述承载架的多个保持边缘,所述保持边缘接合容器以将容器保持在所述承载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承载架的所述保持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四层板材料,所述四层板材料包括保持折板、增强折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一个 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顶板中的一个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 顶板中的各自把手开口并且在撕裂线处可从相应的所述第一和第二顶板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由可折叠地连接到 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中的一个的粘性折板固定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的每个包括可折叠 地连接到所述把手部分并且邻近相应的把手开口的提供舒适性的折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的所述提供舒适性 的折板接合所述多个容器的一个容器以将所述把手保持在降低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包括用于接触和保持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的增强保持区域,所述增强保持区域包括四层板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承载架具有大体三角形横截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板还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 板,所述第二和第三侧板协作以形成所述承载架的两层板的侧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第四侧板、第一顶板和第二 顶板协作以形成所述承载架的四层板的侧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可折叠地连接 到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并且所述第二顶板可折叠地 连接到所述第二侧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承载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底板, 所述第二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底板, 所述第一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二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顶 板,并且所述第四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二顶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承载架,其包括用于接触和保持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的 增强保持区域,所述增强保持区域包括四层板材料,所述增强保持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侧 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四侧板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顶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 二顶板的至少一部分。
20.一种形成用于保持多个容器的承载架的坯件,所述坯件包括底板,其包括用于至少部分接收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的多个底部开口 ;至少两个侧板,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至少两个顶板,其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顶板和可折叠地连接到 所述第二顶板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包括第一把手部分,所述第二顶板包括第二把 手部分;把手部件,其用于形成由所述坯件形成的所述承载架的把手,所述把手部件包括第 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分别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顶 板和第二顶板中的一个。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坯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多个第一侧开口,并且所述 第二侧板包括多个第二侧开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坯件,其中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包括多个顶部开口, 当所述坯件形成为所述承载架时,所述多个顶部开口各自与所述多个第一侧开口中的一 个、所述多个第二侧开口中的一个和所述底部开口中的一个对准。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坯件,其还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多个第一 增强折板和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侧板的多个第二增强折板,所述第一增强折板具有 邻近所述第一侧开口中的相应一个的边缘,并且所述第二增强折板具有邻近所述第二侧 开口中的相应一个的边缘。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坯件,还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底板的多个保持折板, 每个保持折板邻近所述底部开口中的相应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坯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邻近所述第一和第二 顶板中的相应把手开口,并且在撕裂线处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顶板中的相应一个分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坯件,其还包括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 中的至少一个的粘性折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坯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的每个包括可折叠地 连接到所述把手部分并且邻近相应把手开口的提供舒适性的折板。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坯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可折叠地连接到 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并且所述第二顶板可折叠地连 接到所述第二侧板。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坯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板还包括第三侧板和第四侧 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 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 三侧板,所述第二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顶板,并且所述第四侧板可折叠地连接 到所述第二顶板。
30.一种形成用于容纳多个容器的承载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坯件,所述坯件具有包括多个底部开口的底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的至少两个侧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至少两个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可折叠地连 接到所述第一侧板并且包括第一把手部分,所述第二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侧板 并且包括第二把手部分,所述坯件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的把手部 件;分别向上折叠所述至少两个侧板,以而将侧板定位成从所述底板向上延伸;通过以大体面对面关系布置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而形成顶壁,形成所述顶壁包 括通过以大体面对面关系布置所述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形成把手;以及向下折叠所述顶壁,向下折叠所述顶壁包括将所述把手布置在邻近所述两个侧板中 的一个的降低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所述顶壁粘附到所述两个侧板中的一个。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所述把手从所述顶壁分离,并且将所述 把手从邻近所述两个侧板中的所述一个的降低位置枢转到升高位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将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至少部分插入相 应底部开口中。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坯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侧板中的多个第一 侧开口、在所述第二侧板中的多个第二侧开口、向上折叠所述两个侧板包括分别使所述 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与所述底部开口对准,所述方法还包括进一步将所述多个容器 的各容器插入所述多个第一侧开口中的一个和所述多个第二侧开口中的一个中。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坯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顶板中的至 少一个中的多个顶部开口,向下折叠所述顶壁包括分别使所述顶部开口与所述第一侧开 口、所述第二侧开口和所述底部开口对准,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多个容器的各容器插 入所述多个顶部开口中的一个中。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坯件包括多个第一增强折板,其可折 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板并且邻近所述第一侧开口中的相应一个;多个第二增强折板,其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第二侧板并且邻近所述第二侧开口中的相应一个;多个保持折 板;其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底板并且邻近所述底部开口中的相应一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折叠所述第一和第二增强折板、所述保持折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 个,以形成接合插入所述承载架中的各容器的多个增强保持区域,所述增强保持区域包 括四层板材料,所述四层板材料包括保持折板、增强折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一 个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顶板中的一个的一部分。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分别在相应撕裂线处 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顶板,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沿着所述撕裂线撕开并且将所述把手从 降低位置枢转到升高位置而使所述把手从所述顶壁分离。
38.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把手部分包括邻近把手开口的 提供舒适性的折板,所述提供舒适性的折板接合所述多个容器中的一个以将所述把手保 持在降低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承载架用于容纳多个容器。所述承载架包括具有多个底部开口的底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侧板,并且第二顶板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二侧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形成所述承载架的顶壁。第一顶板包括第一把手部分,第二顶板包括第二把手部分。把手可折叠地连接到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部分和第二把手部分,并且可从所述顶壁分离,并且可在降低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间枢转。同时大体上公开了一种形成承载架的坯件和一种用于形成承载架的方法。
文档编号B65D71/12GK102015480SQ200980115854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C·F·霍丰, J-M·戈梅斯 申请人:印刷包装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