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56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架式集装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部固定的框架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以其便捷性、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而成为全球货运的主流。台架 式集装箱作为集装箱的一种,在运输超长、超宽及超重等常规集装箱无法运输的货物方面 具有独特的优势。台架式集装箱通常包括一个用于载货的底架以及设置在底架端部的立柱 (或端墙),其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的立柱(或端墙)可折叠到底架上,简称折叠箱,其 立柱(或端墙)折叠后,整箱高度大大降低,几个折叠箱联挂成一个模块,可以大大降低空 箱回程运输成本,以及码头吊装、存放等操作成本,受到客户的喜爱;另一种的立柱(或端 墙)与底架固定设置,立柱(或端墙)不可折叠,简称框架箱,如图1 4所示,其底架1' 与设置在底架1'上的立柱2'固定设置,立柱2'的外宽与底架1'的外宽基本相同,立 柱2'的内宽小于底架1'的外宽,该种框架箱同常规集装箱一样满足堆码要求,而且结构 简单,易于制造,其不足之处在于(1)空箱回程运输时,所占空间与重箱相同,运输成本较 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框架箱的推广应用;(2)由于立柱的限制,货物实际使用宽度为立柱 内宽,框架箱横向堆放时,立柱宽度累加计算,船舱宽度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框架箱,其多个框架箱空箱回程运输成 本低,而且横向排布放置时,宽度方向空间利用率较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箱,包括一用于载货的长方形的 底架和四个设置在底架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架一侧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 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另一侧的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靠近 所述底架的一端,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靠近所述底架的另一端,所述底架在对应 所述立柱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朝向底架外侧的凹口,所述底架除凹口位置之外的宽度小于靠 近所述底架同一端的两立柱之间的外间距,靠近所述底架同一端的两凹口处对应的底架的 宽度小于该两凹口处的两立柱之间的内间距。所述的框架箱,其中,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 柱相对于所述底架的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均对称。所述的框架箱,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立柱 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 四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且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 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所述的框架箱,其中,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 柱相对于所述底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所述的框架箱,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和等于所述第三立柱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四 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和,且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 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所述的框架箱,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立柱 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 三立柱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的框架箱,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三立柱 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 四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且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与所 述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所述的框架箱,其中,靠近所述底架同一端的两凹口处对应的底架的宽度等于底 架除凹口位置之外的宽度。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设置在与所述底架一端平齐的位置,所述第二立柱 和所述第四立柱设置在与所述底架另一端平齐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箱通过在底架的立柱位置设 置凹口,使得框架箱空箱时可以错位堆放,降低框架箱空箱堆放高度,降低此类集装箱空箱 的存放及运输成本,有利于框架箱的推广和利用;而且多个框架箱横向放置时,立柱可放入 相邻的框架箱的凹口内,从而充分利用运输船舱的横向空间,进一步降低成本。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本实用新 型结合以下的附图详细说明其目的、特征及特点。通过附图的说明,将可对实用新型的内容 有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及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6]图1是现有技术的框架箱的俯视图;[0017]图2是图1所示的框架箱的横向排布图;[0018]图3是图1所示的框架箱的左视图;[0019]图4是图1所示框架箱的高度方向堆叠示意图;[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箱的俯视图;[0021]图6是图5所示的框架箱的横向排布图;[0022]图7是图5所示的框架箱的高度方向堆叠示意图;[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箱的俯视图;[0024]图9是图8所示的框架箱的横向排布图;[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框架箱的俯视图;[0026]图11是图10所示的框架箱的横向排布图;[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框架箱的俯视图;[0028]图13是图12所示的框架箱的横向排布图;[0029]图14是第五实施例的框架箱的俯视图;[0030]图15是图14所示的框架箱的横向排布图。[0031]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框架箱的横向排布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框架箱的高度方向堆叠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框架箱的俯视图;图19是图18所示框架箱横向排布图;图20是图18所示的框架箱的高度方向堆叠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图5-7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箱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5,框架箱包括 一用于载货的长方形的底架1和四个设置在底架1上的立柱。四个立柱纵、横向相互对应, 其包括设置在底架1 一侧的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以及设置在底架1另一侧的第三立 柱23和第四立柱24。该第一立柱21和第三立柱23靠近底架1的一端,该第三立柱23和 第四立柱24靠近底架1的另一端。底架1上对应四个立柱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四个凹口 11。 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第三立柱23和第四立柱24到与其自身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 分别为L1、L2、L3和L4。四个立柱相对于底架1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均对称,即L1 =L2 = L3 = L4。靠近底架1同一端的两立柱(21,23或22,24)之间的外间距(即分别 位于两立柱上的相距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W1,靠近底架1同一端的两立柱(21、23 或22、24)之间的内间距(即分别位于两立柱上的相距最近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W2, 底架位于凹口 11处的宽度为W3,底架除凹口 11位置之外的宽度为W4,其中,W3 <W2 < W4 <W1。参阅图6,多个框架箱(本实施例中以三个框架箱为例)在船舱内横向排布时,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立柱21、22、23、24可放入与其相邻的框架箱的底架的凹口 11内,从而降低 多个框架箱横向排布时的横向宽度,提高船舱的横向空间利用率。参阅图7,由于底架在对 应立柱的位置设置有凹口 11,凹口 11位置的底架宽度W3小于靠近底架1同一端的两立柱 (21、23或22、24)之间的内间距,所以,底架1的两侧的凹口 11之间的位置可以放置在靠近 底架1同一端的两立柱(21、23或22、24)之间。因此,框架箱在空箱返回时,可将上面的框 架箱的凹口位置对应放入下面的框架箱的立柱位置,使其彼此堆叠,在堆叠时应注意使两 相临的框架箱纵向错位,以避开彼此的立柱。这样,框架箱在空箱返回时,便可大大降低堆 叠高度,使得框架箱空箱存放和回程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箱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实施例 一的区别在于第一立柱21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1与第二立柱22到其相邻的底架 端面的距离L2之差等于第三立柱23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3与第四立柱24到其相 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4之差,即L1-L2 = L3-L4(注意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公式全部以绝 对值计算),且第一立柱21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1与第二立柱22到其相邻的底架 端面的距离L2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A,即L1-L2 ^ A,这样,多个框架箱一起横向摆 放时,相邻立柱各放置在对方的凹口内,以减少多个框架箱所占的横向宽度,提高运输船舱 横向空间的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立柱21、22、23、24可设置成相对 于底架1的纵向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但相对于底架1的横向中心线不是对称分布,S卩L1 = L3,L2 = L4,这样,这个框架箱立柱的分布更美观、更合理,但注意,多个该框架箱横向排布 时,相邻框架箱的方向相反,这样才可以保证多个框架箱端部平齐。如图10和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5四个立柱相对于底架1的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均不对齐,其中,第一立柱21到其相邻 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1与第二立柱22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2之和等于第三立柱23 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3与第四立柱24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4之和,即L1+L2 =L3+L4 ;且第一立柱21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1与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 的距离L3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A,即L1-L3 ^ A。该实施例不仅使得框架箱的立柱可 放入相邻的底架1的凹口 11内,降低了多个框架箱横向排布时的横向宽度,提高了船舱的 横向空间利用率,而且空箱时,上面的框架箱与下面的框架箱错位堆叠,大大降低了空箱的 堆叠高度以及空箱运输及存放成本。由于立柱位置的错位设置,多个框架箱横向排布时,框 架箱的端面是平齐的,不占据过多的长度空间,提高船舱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横向排布时, 相邻框架箱的方向不需要相反,就可以直接实现多个框架箱端部的平齐。考虑到框架箱立 柱分布的美观性和合理性,本实施例优选第一立柱21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1与第 四立柱24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4相等,第二立柱22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2 与第三立柱23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3相等,即LI = L4,L2 = L3。图12和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立柱 位置的排布不同,其中,第一立柱21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1与第三立柱23到其相 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3之差等于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2与第四立柱到其 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4之差,且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1与第三立柱到 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L3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A。即L1-L3 = L2-L4 > A,该实 施例中的框架箱也具有第三实施例的所有优点,其不仅具有很高的横向空间利用率,也具 有很高的纵向空间利用率,而且框架箱横向排布时,相邻框架箱的方向不需要相反,就可以 直接实现多个框架箱端部的平齐。图14和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立 柱位置的凹口 11延伸至底架1的整个长度,即靠近底架1同一端的两凹口 11处对应的底 架的宽度W3等于底架1除凹口 11位置之外的宽度W4。使得整个底架1除立柱之外的宽度 W4不仅小于靠近底架1同一端的两立柱之间的外间距W1,而且小于靠近底架1同一端的两 立柱之间的内间距W2,该实施例中的框架箱不仅具有很高的横向空间利用率,也具有很高 的纵向空间利用率,而且,空箱堆放成本由于错位堆叠,所以空箱运输和存放成本较低。此 外,本实施例框架箱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由于立柱的阻挡,货物实际可用宽度为立 柱的内宽尺寸,故本实施例的框架箱相对上述框架箱来说也满足同样的货物装载。图16和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相 互堆叠的各框架箱3、4、5立柱间距不同,具体为框架箱3 —侧的两立柱23、24 (或21、22) 之间的外间距为L5,内间距为L6,框架箱4 一侧的两立柱23、24(或21、22)之间的外间距 为L5',内间距为L6',框架箱5—侧的两立柱23、24(或21、22)之间的外间距为L5〃, 内间距为L6",其中,L6>L5' ,L6' > L5〃。这样,三个框架箱3、4、5横向摆放时,位于 框架箱4的同一侧的两立柱可以放置在位于框架箱3的同一侧的两立柱之间,位于框架箱 5的同一侧的两立柱可以放置在框架箱4的同一侧的两立柱之间,这样,相邻框架箱的立柱 的横向宽度互相重合,框架箱的横向船舱利用率较高,再加上三个框架箱的立柱沿框架箱 横向线也是对称设置的,这样,横向摆放的三个框架箱其端部是对齐的,更有利于提高船舱 的纵向空间利用率。三个框架箱堆叠时,框架箱3放置在底层,其上依次堆放框架箱4和5,框架箱3的立柱放置于其上框架箱4和5对应立柱的凹口内,框架箱4的立柱放置在其上 框架箱5对应立柱的凹口内,这样就可以实现堆叠后的一组框架箱其其端面也是对齐的, 可以更好的减少多个堆叠的框架箱的纵向所占空间,提高船舱纵向空间利用率。图18至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立柱 设置在底架1侧面的与端部平齐的位置,四个立柱沿框架箱纵向线、横向线对称设置。其 中,位于底架1同一端的两立柱的外间距W1大于底架1除立柱之外的底架宽度W4,位于底 架1同一端的两立柱的内间距W2大于底架位于凹口处的宽度W3,即Wl > W4,W2 > W3。这 样,多个框架箱横向摆放时,位于底架1 一端的两个立柱21、23放入与其相邻框架箱的凹口 11内,位于底架1另一端的两个立柱22、24放置在与其相邻框架箱的外端,进而实现多个 框架箱立柱相互重合,横向空间利用率较高;多个框架箱堆叠时,下层框架箱一端的两立柱 21,23放置在上层框架箱的对应凹口内,另一端的两立柱放置在上层框架箱的外端,以实现 多个框架箱的堆叠,降低框架箱空箱回程运输成本和空箱运输、存放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框架箱,包括一用于载货的长方形的底架和四个设置在底架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架一侧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另一侧的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靠近所述底架的一端,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靠近所述底架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在对应所述立柱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朝向底架外侧的凹口,所述底架除凹口位置之外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底架同一端的两立柱之间的外间距,靠近所述底架同一端的两凹口处对应的底架的宽度小于该两凹口处的两立柱之间的内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 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相对于所述底架的纵向中心线和横向中心线均对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 离与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 面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且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 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 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相对于所述底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 离与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和等于所述第三立柱其相邻的底架端面 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和,且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 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 离与所述第四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 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三立柱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 离与所述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等于所述第二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 面的距离与所述第四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且所述第一立柱到其相邻的底 架端面的距离与所述第三立柱到其相邻的底架端面的距离之差至少为一个立柱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底架同一端的两凹口处对应的 底架的宽度等于底架除凹口位置之外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设置在与 所述底架一端平齐的位置,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设置在与所述底架另一端平齐的 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框架箱,包括一用于载货的长方形的底架和四个设置在底架上的立柱,立柱包括设置在底架一侧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以及设置在底架另一侧的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靠近底架的一端,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靠近底架的另一端,底架在对应立柱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朝向底架外侧的凹口,底架除凹口位置之外的宽度小于靠近底架同一端的两立柱之间的外间距,靠近底架同一端的两凹口处对应的底架的宽度小于该两凹口处的两立柱之间的内间距。该框架箱空箱返回或存放时可将多个框架箱在高度方向错位堆叠,大大降低了框架箱空箱的堆叠高度以及空箱运输及存放成本,而且多个框架箱横向排布放置时,宽度方向空间利用率较高。
文档编号B65D90/20GK201647485SQ20102016878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
发明者姚谷, 孔河清, 李升奇, 赵建刚 申请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