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502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分体压缩机方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机方舱一般采用整体式方舱,在采用整体式方舱的情况下,进排风设 施、压缩机、电动机均安装在一个一体的舱室内,即便是将方舱分隔成若干个空间,分别设 置进排风设施、压缩机和电动机,但方舱仍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分。在舱体不可拆分的情况 下,对于具有大排量压缩机的压缩机方舱,对于标准的运输工具而言往往存在超大超宽状 况,不便于压缩机方舱的装卸运输,还增加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 机方舱不可拆分时运输不便,运输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包括四个舱室,即进风舱、排风舱、电机舱及压缩机舱;所 述四个舱室可拆分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排风舱置于所述压缩机舱上面,所述进风舱置 于所述电机舱上面。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优选的,由所述进风舱、所述进风舱与所述压缩 机舱之间形成的垂直通风道、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内形成的水平通风道、所述排风 舱与所述压缩机舱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风道、所述排风舱依次连通形成进出风的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优选的,所述电机舱和所述压缩机舱的底部均 敞通,直接安装在所述压缩机组的底座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优选的,各所述舱室均为框架结构,各所述框架 由顶框、底框和侧框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优选的,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的相邻顶梁 的顶面接缝处覆盖有防雨罩。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优选的,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所述电机舱 和所述压缩机舱的相邻侧框内的四个角成对的设置有连接板,每对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 定连接以将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进行水平方向固定连 接;所述进风舱的底框和所述电机舱的顶框、所述排风舱的底框和所述压缩机舱的顶框内 的四个角成对的设置有连接板,每对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进风舱和所述 电机舱、所述排风舱与所述压缩机舱进行垂直方向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优选的,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的顶面靠 内侧设置有凸台,与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底部设置的凹槽相配合形成上、下层舱室之 间的嵌入式连接,所述上、下层舱室之间设有减震密封垫。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优选的,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侧框上部结合部之间设置有一定长度的隔板,除所述隔板处外,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电机舱之间敞
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在运输时,可预先 拆分成四个独立的单体,每个单独的舱室内的部件不超出舱外,占用最小的空间资源,并可 采用标准集装箱装箱运输,方便快捷,降低了运输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下层舱室的顶部设有凸台,上层舱室的底 部设有凹槽,上下层舱室之间采用嵌入式连接,加强了连接的紧凑性与牢固性。在舱内用螺 栓紧固;水平方向采用螺栓紧固,在舱体之间设置密封条,保证防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进风口、排风口设置在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上 部,拉大了进、排风口与压缩机的距离。避免噪声由方舱下部直接溢出舱外,达到隔音降噪, 符合环保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容易,易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四个舱室之间的组合连接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顶部组合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 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 其中的说明及所附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由进风舱1、排风舱2、电机 舱3和压缩机舱4共四个舱室组成,其中电机舱3中的电机用于驱动压缩机舱4中的压缩 机,由电机和压缩机组成压缩机组。所述四个舱室可拆分的固定连接在一起,每个单独的舱 室内的部件不超出舱外。如图2所示,电机舱3和压缩机舱4置于所述四分体压缩机方舱 的下层,进风舱1和排风舱2置于所述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上层;进风舱1置于电机舱3上 面,排风舱2置于压缩机舱4上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具有上置式进排风系统,由进风舱1、进 风舱1与压缩机舱3之间形成的垂直通风道41、电机舱3与压缩机舱4内形成的水平通风 道42、排风舱2与压缩机舱3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风道和排风舱2依次连通形成进出风的通道。进风口 10和排风口 20为非直通式,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进风舱1的底板18设在 靠进风口 10的一侧,进风舱1的底部局部封闭,即底板18部分覆盖进风舱1的四根底梁所 围成的区域。电机舱3的顶部是敞通的,即电机舱3不设置顶板;进风舱1与电机舱3之间 形成有垂直通风道41 ;电机舱3右侧上部与压缩机舱4左侧上部之间设置有一定长度的隔 板36,除隔板36处外,压缩机舱4与电机舱3之间是敞通的,即隔板36下缘至底座100之 间并没有设置隔板。所述隔板36,最好是电机舱3的侧板,这样可以便于对压缩机的维修。[0025]在隔板36的下方的电机舱3和压缩机舱4之间形成了水平通风道42 ;压缩机舱4 的顶部敞通,即压缩机舱4并不具有顶板,但压缩机舱4之上的排风舱2设置有底板26,底 板26上开设有通孔,在通孔上侧(即排风舱2 —侧)连接有导流弯管22,在通孔下侧(即 压缩机舱4 一侧)连接有导流罩21。导流弯管22的斜口端与抽风机23相连接;以上的结 构,使排风导流罩21和导流弯管22内形成导流通风道,通过所述导流通风道,可将电机舱 3和压缩机舱4所产生的热空气顺利导入排风舱2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由于排风口设置于所述四分体压缩机方 舱的上部,拉长了其与设置在四分体压缩机方舱下部的压缩机组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隔 音降噪的效果,符合环保的要求。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每一个舱室均采用框架结 构,所述框架包括顶框、底框和侧框,分别由底梁、顶梁、立柱所构成。每一舱室均可为一正 方体或者长方体形状。在有了上述的框架之后,可视需要在框架上的顶框、底框和侧框上分 别安装顶板、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壁板和门页,所述的顶板、底板和壁板或门页既可 以完全覆盖四个边框所围区域,也可以部分覆盖四个边框所围的区域,但方舱的下层,即电 机舱3和压缩机舱4的可见侧框应被完全覆盖。对于进风舱1,在顶框内安装有顶板,而底框内只安装有局部底板18,以使进风舱 1与其下面的电机舱3能够连通。进风舱1的四个侧框,除进风口 10所在的一侧是百叶窗 结构外,其他三侧的侧框上均设置有侧板。进风舱1的百叶窗内侧还设置有导流板。对于排风舱2,在顶框内安装有顶板,而底框内安装有带有通孔的底板26,所述通 孔用于安装导流弯管22和导流罩21。排风舱2的四个侧框,除出风口 20所在的一侧是百 叶窗结构外,其他三侧的侧框上均设置有侧板。排风舱2的百叶窗内侧还设置有水平的导 流板。如图2所示,排风舱2的顶部开设有人孔9,供安装维修时操作人员进入所述四分体 压缩机方舱之用。对于电机舱3与压缩机舱4,其顶框内均未设置有顶板。电机舱3内设置有电机, 电机舱3的底框和压缩机舱4的底框直接安装在压缩机组的底座100上,通过紧固件将所 述底梁与所述底座100固定。电机舱3的电机与压缩机舱4之内设置的压缩机相连,因此, 电机舱3与压缩机舱4之间在电机与压缩机的连接处需敞通,如图2所示,除电机舱3与压 缩机舱4连接处之间的侧框外,其他的侧框上均安装有壁板或门页。 上面介绍了每一舱室自身的结构,下面介绍各舱室之间的连接关系。进风舱1与电机舱3之间和排风舱2与压缩机舱4之间,是上面舱室的底框和下 面舱室的顶框相邻,相邻的所述顶框和底框之间可通过设置在顶框和底框内四个角的连接 板与螺栓而进行垂直方向的连接。进风舱1与排风舱2之间,电机舱3与压缩机舱4之间 可通过相邻侧框(具体是两立柱、一顶梁、一底梁)内四个角设置的连接板,进行水平方向 的连接。对于底梁、顶梁、立柱的选材,可以为角钢,优选的为中空矩形截面的钢管,在钢管 内可以填充隔音减振材料。选用角钢时,既便于相邻边框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也便于在框 架内装设顶板、底板和侧板。如图3所示,其为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四个舱室之间的组合连接图,所述上层的 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底梁11为中空矩形截面梁,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舱底四周各由所述底梁11围成矩形凹槽。在所述的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背靠背的一对底梁11和一对立 柱12的交界处均设有带有螺栓孔的连接板13,通过螺栓螺母副51,将进风舱1和排风舱2 进行水平方向的连接,并在相邻边框之间和相邻的侧板之间(如两底梁11之间、两立柱12 之间)设置密封条52。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顶部组合连接图,也 就是进风舱1与排风舱2顶部的组合连接图,在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背靠背的一对顶梁 15和一对立柱12的交界处均设有带有螺栓孔的连接板13,通过螺栓螺母副51,将进风舱1 和排风舱2进行水平方向的连接。并在相邻边框之间(即两顶梁15之间、两立柱12之间) 设置密封条59。同时,如图4所示,在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背靠背的一对顶梁15的顶面设有一 对凸台16,一帽形的防雨罩6从顶部罩住凸台16,通过设置在顶梁15顶面的一组紧固螺栓 56、防雨罩6侧面的压板61和螺母57,将防雨罩6压紧在凸台16顶部,以使顶梁15顶端的 接缝处因有防雨罩6的覆盖而避免渗入雨水。两凸台16与防雨罩6下底面之间均设有密 封条58。如图3所示,所述下层的电机舱3和压缩机舱4背靠背的一对顶梁31和一对立柱 33的交界处均设有带有螺栓孔的连接板34,通过螺栓螺母副53,将电机舱3和压缩机舱4 进行水平方向的连接,在两舱体之间(即两顶梁31之间、两立柱33之间)设置密封条52。 电机舱3和压缩机舱4底部水平方向的连接和顶部的水平方向的连接结构相同,不另用图 文表述,但应注意的是,连接板34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采用三角形板)实质表示的是各舱室 的框架之间的连接,同时具有对框架四个角加强的功能,并不代表各舱室之间必然设有隔 板。但是,为防止进风舱1和排风舱2之间形成直接的风道,需在进风舱1和排风舱2之间 设有侧板,该侧板优选的具有降噪的作用。且所述侧板可以设置在进风舱1的框架上,也可 以设置在排风舱2的框架上,或者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框架上均设置所述侧板。如图3所示,电机舱3和压缩机舱4的顶梁31为方管,在顶梁31的顶面,靠内侧 均设有凸台32,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采用小规格的方管构成凸台32。电机舱 3和压缩机舱4的顶部凸台,与上层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所述矩形凹槽相配合,实现上下 层舱室之间的嵌入式连接。在进风舱1和排风舱2的底部,在由底梁11构成的底框的四角,均水平设置带有 螺栓孔的连接板13 ;在电机舱3和压缩机舱4顶部,在由顶梁31构成的顶框的四角,也水 平设置带有螺栓孔的连接板13,通过螺栓螺母副54,将上下层舱室之间进行垂直方向的连 接。在两舱室之间(如在底梁11与顶梁31之间)设置减振密封垫55。以上介绍的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各舱室之间均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方式相连,因此在需要对四分体压缩机方舱进行运输时,可将各舱室拆解为单个舱室组成 的单体,对各单体分别装运,这样即可方便的实现四分体压缩机方舱的运输,即使是具有大 排量压缩机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在其单体的宽度和高度较四分体压缩机方舱整体相对减 小的情况下,适用标准运输工具的机会大大增加,达到便于运输、节省运输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进风舱与排风舱的左右可以互换,即也可为进 风舱在右上方,排风舱在左上方。同时,进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也可不限于在附图所示的左 侧最上方或右侧最上方,也可在左侧中上部或右侧中上部等位置。[004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 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包括四个舱室,即进风舱、排风舱、电机舱及压缩机舱;所述四个舱室可拆分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排风舱置于所述压缩机舱上面,所述进风舱置于所述电机舱上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进风舱、所述进风舱与 所述压缩机舱之间形成的垂直通风道、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内形成的水平通风道、 所述排风舱与所述压缩机舱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风道、所述排风舱依次连通形成进出风的通 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舱和所述压缩机 舱的底部均敞通,直接安装在所述压缩机组的底座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舱室均为框架结构,各 所述框架由顶框、底框和侧框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的 相邻顶梁的顶面接缝处覆盖有防雨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所 述电机舱和所述压缩机舱的相邻侧框内的四个角成对的设置有连接板,每对连接板之间通 过螺栓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进行水平方向 固定连接;所述进风舱的底框和所述电机舱的顶框、所述排风舱的底框和所述压缩机舱的顶框内 的四个角成对的设置有连接板,每对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进风舱和所述 电机舱、所述排风舱与所述压缩机舱进行垂直方向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 的顶面靠内侧设置有凸台,与所述进风舱和所述排风舱底部设置的凹槽相配合形成上、下 层舱室之间的嵌入式连接,所述上、下层舱室之间设有减震密封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舱与所述压缩机舱 侧框上部结合部之间设置有一定长度的隔板,除所述隔板处外,所述压缩机舱与所述电机 舱之间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分体压缩机方舱,所述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包括四个舱室,即进风舱、排风舱、电机舱及压缩机舱;所述四个舱室可拆分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排风舱置于所述压缩机舱上面,所述进风舱置于所述电机舱上面。本实用新型的四分体压缩机方舱,在运输时,可预先拆分成四个独立的单体,每个单独的舱室内的部件不超出舱外,占用最小的空间资源,并可采用标准集装箱装箱运输,方便快捷,降低了运输成本。
文档编号B65D90/00GK201694564SQ20102024537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金巍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