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897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栈板。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为了适应集装箱运输,原先的体力劳动逐步被机械工作所代替,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货物栈板应运而生。在搬运成品或半成品时,大都使用叉车设备,使用叉车时一般都先把物品放置在栈板上,然后再托起栈板一起搬运,因此,使用栈板可以简化物品装卸及搬运工作,也便于存放物品和集装箱的运输。近年来各国环保意识高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已普遍使用纸栈板,常见的纸栈板包括面板,面板下方设置有数个脚柱,由于现有的面板与脚柱大都是粘合固定的,因此脚柱之间的结合牢度不是很强,当脚柱发生碰撞时,很容易出现脚柱脱落的情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加强框的设置,提高了脚柱之间的结合牢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包括面板和若干个脚柱,还包括有加强框,所述若干个脚柱设置在面板与加强框之间,所述加强框为由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面板由顶层纸板、中间纸板和底层纸板复合而成,所述底层纸板的面积小于中间纸板的面积,顶层纸板四周分别具有第一翻边,四个第一翻边分别向下翻折包覆于中间纸板的侧边后再向内翻折使第一翻边的外部包覆在中间纸板的底部,所述第一翻边的外边沿与底层纸板的侧边对接,且相邻两第一翻边的侧边沿相互对接。上述中间纸板可以为一层纸板结构,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纸板结构,具体纸板层数可根据承载重量的不同而调整。所述若干个脚柱呈阵列状布置于面板与加强框之间,所述脚柱包括上下开口的立式框架体和前后开口的卧式框架体,所述卧式框架体插设固定在上下开口的立式框架体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加强框呈田字形,其由第一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所述第一瓦楞纸板包括具有上下两对开孔的第一本体及形成于第一本体四周的四条第二翻边,各第二翻边向外翻折后再向内翻折与第一本体叠合固定,相邻两第二翻边的侧边相互对接。所述第一本体各对开孔相近的一侧还具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翻折后与第一本体叠合固定,且相对的两第三翻边的侧边相互对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所述加强框呈日字形,其由第二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所述第二瓦楞纸板包括具有上下两开口的第二本体及形成于第二本体四周的四条第四翻边,各第四翻边向外翻折后再向内翻折与第二本体叠合固定,相邻两第四翻边的侧边相互对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之三是所述加强框呈田字形,其有七段支架组合CN 202072067 U
说明书
2/3页
固定而成,所述支架由第三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第三瓦楞纸板包括基部及形成于基部的两侧的第五翻边,第五翻边翻折后与基部叠合固定,且两第五翻边的侧边相互对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之四是所述加强框呈日字形,其有五段支架组合固定而成,所述支架由第三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第三瓦楞纸板包括基部及形成于基部的两侧的第五翻边,第五翻边翻折后与基部叠合固定,且两第五翻边的侧边相互对接。由于面板、脚柱和加强框都是有瓦楞纸板直接制成的,为了尽量减小瓦楞纸板的侧边露出的瓦楞面积,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包式面板结构、组合框架式脚柱结构及折叠包合式加强框结构,同时还在所述面板、脚柱和加强框的外表面均设有一层防水涂层,这样大大提高栈板的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框的设置,提高了脚柱之间的结合牢度,加强了栈板的整体强度。2.由于面板、脚柱和加强框都是有瓦楞纸板直接制成的,为了尽量减小瓦楞纸板的侧边露出的瓦楞面积,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包式面板结构、组合框架式脚柱结构及折叠包合式加强框结构,同时还在所述面板、脚柱和加强框的外表面均设有一层防水涂层,这样大大提高栈板的防水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分解图;图2为
图1中的加强框的示意图;图3为
图1中的加强框的展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二的分解图;图5为图4中的加强框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加强框的展开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三的分解图;图8为图7中的加强框的示意图;图9为图7中加强框的侧支架的展开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四的分解图;[0027]
图11为
图10中的加强框的示意图;
图12为
图10中加强框的侧支架的展开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的仰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脚柱的分解图。其中10面板;11顶层面板;Ila第一翻边;12中间面板;13底层面板;20脚柱;21立式框架体;22卧式框架体;30加强框;31第一瓦楞纸板;31a第一本体;31b第二翻边;31c开孔;31d第三翻边;32第二瓦楞纸板;32a第二本体;32b第四翻边;32c开口 ;33支架;34第三瓦楞纸板; 34a基部;34b第五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
图1至
图15所示,一种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包括面板10、若干个脚柱20及加强框30,所述若干个脚柱20设置在面板10与加强框30之间,所述加强框30 为由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的框架结构。如
图13和
图14所示,所述面板10由顶层纸板11、中间纸板12和底层纸板13复合而成,所述底层纸板13的面积小于中间纸板的面积,顶层纸板11四周分别具有第一翻边 11a,四个第一翻边Ila分别向下翻折包覆于中间纸板12的侧边后再向内翻折使第一翻边 Ila的外部包覆在中间纸板12的底部,所述第一翻边Ila的外边沿与底层纸板13的侧边对接,且相邻两第一翻边Ila的侧边沿相互对接。上述中间纸板12可以为一层纸板结构,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纸板结构,具体纸板层数可根据承载重量的不同而调整。如
图1、图4、图7、
图10及
图13所示,所述若干个脚柱20呈阵列状布置于面板10 与加强框30之间,所述脚柱20包括上下开口的立式框架体21和前后开口的卧式框架体 22,所述卧式框架体22插设固定在上下开口的立式框架体21内。如
图1至图3所示,所述加强框30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为所述加强框30呈田字形,其由第一瓦楞纸板31折叠包合而成,所述第一瓦楞纸板31包括具有上下两对开孔31c 的第一本体31a及形成于第一本体31a四周的四条第二翻边31b,各第二翻边32b向外翻折后再向内翻折与第一本体31a叠合固定,相邻两第二翻边31b的侧边相互对接。所述第一本体31a各对开孔31c相近的一侧还具有第三翻边31d,第三翻边31d翻折后与第一本体 31a叠合固定,且相对的两第三翻边31d的侧边相互对接。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加强框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二为所述加强框30呈日字形, 其由第二瓦楞纸板32折叠包合而成,所述第二瓦楞纸板32包括具有上下两开口 32c的第二本体3 及形成于第二本体3 四周的四条第四翻边32b,各第四翻边32b向外翻折后再向内翻折与第二本体3 叠合固定,相邻两第四翻边32b的侧边相互对接。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加强框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三为所述加强框30呈田字形, 其有七段支架33组合固定而成,所述支架33由第三瓦楞纸板34折叠包合而成,第三瓦楞纸板34包括基部3 及形成于基部34a的两侧的第五翻边34b,第五翻边34b翻折后与基部3 叠合固定,且两第五翻边34b的侧边相互对接。如
图10至
图12所示,所述加强框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四为所述加强框30呈日字形,其有五段支架33组合固定而成,所述支架33由第三瓦楞纸板34折叠包合而成,第三瓦楞纸板;34包括基部3 及形成于基部3 的两侧的第五翻边34b,第五翻边34b翻折后与基部3 叠合固定,且两第五翻边34b的侧边相互对接。由于面板10、脚柱20和加强框30都是有瓦楞纸板直接制成的,为了尽量减小瓦楞纸板的侧边露出的瓦楞面积,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包式面板结构、组合框架式脚柱结构及折叠包合式加强框结构,同时还在所述面板10、脚柱20和加强框30的外表面均设有一层防水涂层,这样大大提高栈板的防水效果。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包括面板(10)和若干个脚柱(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强框(30),所述若干个脚柱(20)设置在面板(10)与加强框(30)之间,所述加强框 (30)为由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的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0)由顶层纸板(11)、中间纸板(12)和底层纸板(13)复合而成,所述底层纸板(13)的面积小于中间纸板(12)的面积,顶层纸板(11)四周分别具有第一翻边(11a),四个第一翻边(Ila)分别向下翻折包覆于中间纸板(12)的侧边后再向内翻折使第一翻边(Ila)的外部包覆在中间纸板(12)的底部,所述第一翻边(Ila)的外边沿与底层纸板(13)的侧边对接,且相邻两第一翻边(Ila)的侧边沿相互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脚柱 (20)呈阵列状布置于面板(10)与加强框(30)之间,所述脚柱(20)包括上下开口的立式框架体(21)和前后开口的卧式框架体(22),所述卧式框架体(22)插设固定在上下开口的立式框架体(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30)呈田字形,其由第一瓦楞纸板(31)折叠包合而成,所述第一瓦楞纸板(31)包括具有上下两对开孔(31c)的第一本体(31a)及形成于第一本体(31a)四周的四条第二翻边 (31b),各第二翻边(31b)向外翻折后再向内翻折与第一本体(31a)叠合固定,相邻两第二翻边(3lb)的侧边相互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 (31a)各对开孔(31c)相近的一侧还具有第三翻边(31d),第三翻边(31d)翻折后与第一本体(31a)叠合固定,且相对的两第三翻边(31d)的侧边相互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30)呈日字形,其由第二瓦楞纸板(32)折叠包合而成,所述第二瓦楞纸板(32)包括具有上下两开口(32c)的第二本体(32a)及形成于第二本体(3 )四周的四条第四翻边(3 ), 各第四翻边(32b)向外翻折后再向内翻折与第二本体(32a)叠合固定,相邻两第四翻边 (32b)的侧边相互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30)呈田字形,其有七段支架(33)组合固定而成,所述支架(33)由第三瓦楞纸板(34) 折叠包合而成,第三瓦楞纸板(34)包括基部(34a)及形成于基部(34a)的两侧的第五翻边 (34b),第五翻边(34b)翻折后与基部(34a)叠合固定,且两第五翻边(34b)的侧边相互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30)呈日字形,其有五段支架(33)组合固定而成,所述支架(33)由第三瓦楞纸板(34) 折叠包合而成,第三瓦楞纸板(34)包括基部(34a)及形成于基部(34a)的两侧的第五翻边 (34b),第五翻边(34b)翻折后与基部(34a)叠合固定,且两第五翻边(34b)的侧边相互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 (10)、脚柱(20)和加强框(30)的外表面均设有一层防水涂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包框柱式防水环保栈板,包括面板和若干个脚柱,还包括有加强框,所述若干个脚柱设置在面板与加强框之间,所述加强框为由瓦楞纸板折叠包合而成的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框的设置,提高了脚柱之间的结合牢度,加强了栈板的整体强度。
文档编号B65D19/34GK202072067SQ2011200742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
发明者佘文龙 申请人:佘文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