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271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矿用电动铲运机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属矿用电动铲运机电缆卷筒放缆时的辅助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矿用JCCY-2E型电动铲运机采用拖曳电缆供电,通过四组滑环结构的电缆卷筒收放电缆。当电缆放至极限时,有将电缆从集电环中拽出的危险,因此必须对电缆予以保护。现有的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有以下两种(一)电缆卷筒采用五组滑环结构,其中一组滑环接限位开关,并连接中间继电器控制线圈,中间继电器的触点直接接入驱动电机的控制回路。当电缆即将放尽时,限位开关动作,通过中间继电器将信号传至驱动电机的控制回路,分断上级电源使电动铲运机停止运动,防止电缆被拽出。采用这种放缆保护系统的电动铲运机在断电停机后无法再行启动,必须通过人工收缆,再恢复供电,才能启动行走,耗时耗力,对井下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二)电缆卷筒采用五组滑环结构,其中一组滑环接限位开关,并连接中间继电器控制线圈,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接入控制器的I/O端口。当电缆即将放尽时,限位开关动作,通过中间继电器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显示系统向驾驶人员发出电缆即将放尽的警报,并且在不断开电源的情况下使电动铲运机不能继续放缆,以及控制铲运机只能向收缆的方向运动,卷回电缆并解除警报。上述两种放缆保护系统中安装在电缆卷筒上的限位开关必须通过滑环传输信号,但是四组滑环结构的电缆卷筒没有用于传输信号的空余滑环,因此,该两种放缆保护系统不适用于四组滑环结构电缆卷筒的放缆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能适用于四组滑环结构电缆卷筒的放缆保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包括旋转限位开关,旋转限位开关中的一组转换触点接指示灯,旋转限位开关中的另一组转换触点分别与中间继电器、换挡手柄、接触器和第二常开按钮相连接,换挡手柄与第一常开按钮相连接,接触器、第一常开按钮和第二常开按钮分别与常闭按钮相接,指示灯和常闭按钮接24V电源正极。旋转限位开关中接指示灯的一组转换触点为11-12/14,其中的11-12触点常闭,其中的11-14触点常开。旋转限位开关中的另一组转换触点为21-22/24,其中的21_22触点常闭,并分别与换挡手柄和接触器相连接;其中的21-24触点常开,并与第二常开按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放缆保护系统具有如下优点I)可保护电动铲运机拖拽电缆不会被拉断,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0012]2)当电缆剩余圈数等于或少于设定报警圈数时,报警指示灯闪烁提示驾驶员。3)在电缆剩余圈数等于设定极限圈数时,自动关闭驱动电机并制动,使电动铲运机不能继续放缆,可有效保护电缆不会被拉断。4)当电动铲运机因电缆放至极限而自动停机后,可通过常按收缆按钮并使铲运机沿着收缆的方向运动收回电缆后,恢复正常。5)可完全避免因保护电缆对生产的影响,提高电动铲运机的作业效率。

图I是电动铲运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缆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放缆保护系统中旋转限位开关的顺序逻辑图。图I中1.电动铲运车,2.电缆,3.电缆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电动铲运机I工作时采用拖曳电缆2供电,电缆2的一端被固定在电缆固定桩3上。电动铲运机I沿放缆方向运动时,电缆2将被放出;电动铲运机I沿收缆方向运动时,电缆2被收回。电动铲运车I通过电缆卷筒收放电缆2。当电缆2放至极限时,存在将电缆2从集电环中拽出的危险,因此电动铲运车I上设置了放缆保护系统,防止电缆2被拽出。但现有的放缆保护系统中安装在电缆卷筒上的限位开关必须通过滑环传输信号,但是采用四组滑环结构的电缆卷筒没有用于传输信号的空余滑环,使得现有的放缆保护系统不适用于四组滑环结构电缆卷筒的放缆保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组滑环结构电缆卷筒的放缆保护系统,实现四组滑环结构电缆卷筒的放缆保护。该放缆保护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旋转限位开关S30,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二固定触点21与中间继电器Kl相连接,中间继电器Kl与接触器KMO相连接,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一固定触点11和中间继电器Kl接24V电源的负极,第一固定触点11与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一转换触点12常闭,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二转换触点14接指示灯H1,第一固定触点11与第二转换触点14常开;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三转换触点22分别与换挡手柄SWl和接触器KMO相连接,换挡手柄SWl与第一常开按钮S2的一端相连接,第三转换触点22与第二固定触点21常闭,第二固定触点21与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四转换触点24常开;第四转换触点24与第二常开按钮S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常开按钮S3的另一端、第一常开按钮S2的另一端和接触器KMO分别接常闭按钮SO的一端,常闭按钮SO的另一端和指示灯Hl分别接24V电源的正极。第一固定触点11、第一转换触点12和第二转换触点14构成第一组转换触点11-12/14 ;第二固定触点21、第三转换触点22和第四转换触点24构成第二组转换触点21-22/24。旋转限位开关S30具有两组转换触点,其中一组用于报警指示,该组转换触点的公共端接地,常闭端闲置,常开端接报警指示灯;另一组用于驱动电机M的控制回路,该组转换触点的公共端接中间继电器的控制线圈,常闭端接入正常启动支路,常开端接入收缆控制支路。电动铲运机I正常启动时,换挡手柄SWl必须置于“空挡”位置;因电缆放至极限停机后再启动时,驾驶员必须空挡启动,并通过方向盘和换挡手柄SWl控制使其沿着收缆的方向运动。当电动铲运机I沿放缆方向运动,电缆剩余圈数等于设定的报警圈数时,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一组转换触点11-12/14动作,触点状态由11-12接通转换成11-14接通,放缆报警指示灯Hl闪烁,告知驾驶员电缆即将放尽;当电缆剩余圈数等于或少于设定的报警圈数时,旋转限位开关S30的触点11-14 一直保持接通状态,放缆报警指示灯Hl —直处于闪烁状态。在电缆剩余圈数等于或少于设定的报警圈数,但未达到设定的极限圈数期间,若驾驶员改变铲运机运动方向,使铲运机沿着收缆方向运动 ,则电缆自动收回,电缆收回后,电缆剩余圈数多于设定报警圈数时,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一组转换触点11-12/14动作,触点状态由11-14接通转换成11-12接通,放缆报警指示灯Hl停止闪烁,解除警报。若驾驶员未采取正确的方式,电动铲运机I继续沿放缆方向运行,当电缆剩余圈数达到设定的极限圈数时,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二组转换触点21-22/24动作,触点状态由21-22接通转换成21-24接通,中间继电器Kl线圈失电,在系统不断电的情况下使驱动电机M自动停止,铲运机停止运动,停止放缆,在上述过程中旋转限位开关S30的顺序逻辑如图3所示。当电动铲运机I因电缆放至极限而自动停机后,驾驶员可常按第二常开按钮S3,并使铲运机沿着收缆方向运动,直至电缆剩余圈数多于设定的极限圈数后,旋转限位开关S30的第二组转换触点21-22/24动作,触点状态由21-24接通转换成21-22接通,第二常开按钮S3自动失效,即可恢复正常。工作过程中断路器Ql用于电机的过载保护,常开按钮S2用于电机的正常启动,常闭按钮SO用于铲运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车。本实用新型放缆保护系统,解决了四组滑环结构电缆卷筒的放缆保护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井下工人劳动量大,耗费时间长,影响井下生产的问题。当电缆剩余圈数等于或少于设定报警圈数时,可通过报警指示灯提示驾驶员电缆即将放尽;当电缆剩余圈数等于设定极限圈数时,能够在系统不断电的情况下自动停机,使电动铲运机电缆卷筒停止放缆;因电缆放至极限而自动停机后,可通过常按收缆按钮并使铲运机沿着收缆的方向运动,卷回电缆后解除报警。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限位开关(S30),旋转限位开关(S30)中的一组转换触点接指示灯(Hl ),旋转限位开关(S30)中的另一组转换触点分别与中间继电器(Kl )、换挡手柄(SWl )、接触器(KMO)和第二常开按钮(S3 )相连接,换挡手柄(SWl)与第一常开按钮(S2)相连接,接触器(ΚΜ0)、第一常开按钮(S2)和第二常开按钮(S3)分别与常闭按钮(SO)相接,指示灯(Hl)和常闭按钮(SO)接24V电源正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放缆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限位开关(S30)中接指示灯(Hl)的一组转换触点为11-12/14,其中的11-12触点常闭,11-14触点常开。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放缆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限位开关(S30)中的另一组转换触点为21-22/24,其中的21-22触点常闭,并分别与换挡手柄(SWl)和接触器(KMO)相连接;其中的21-24触点常开,并与第二常开按钮(S3)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铲运机放缆保护系统,包括旋转限位开关,旋转限位开关中的一组转换触点接指示灯,旋转限位开关中的另一组转换触点分别与中间继电器、换挡手柄、接触器和第二常开按钮相连接,换挡手柄与第一常开按钮相连接,接触器、第一常开按钮和第二常开按钮分别与常闭按钮相接,指示灯和常闭按钮接24V电源正极。本放缆保护系统,解决了四组滑环结构电缆卷筒的放缆保护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井下工人劳动量大,耗费时间长,影响井下生产的问题。
文档编号B65H75/48GK202542598SQ2012201555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丁丰梅, 高银中 申请人: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