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001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压纸机构,尤其涉及ー种用于印刷机的走纸台的压纸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与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印刷机的走纸台的压纸机构使用于厚纸P1时,通常包含设有多个滚轮1 00的输送杆200及压纸杆401,且该印刷机借助多个止挡组件300来止挡厚纸P1 ;使用于薄纸P2时,通常仅包含毛刷杆402,且该印刷机借助多个止挡组件300来止挡薄纸P2。该输送杆200与该压纸杆401或该毛刷杆402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替换,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要使用厚纸P1时,借助该压纸杆401来压制以避免厚纸在输送时飘起,并通过该输送杆200来将厚纸P1导引至下ー个工作区域;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要使用薄纸P2时,借助该毛刷杆402来压制以避免薄纸在输送时飘起。然而,对于印刷机而言,该压纸杆401或该毛刷杆402皆为添构组件,因此,如果用·户需要对厚纸P1与薄纸P2进行印刷的话,则需要同时购买该压纸杆401与该毛刷杆402,对使用者而言,便会增加设备成本。此外,组装该输送杆200、该压纸杆401或该毛刷杆402于印刷机的步骤相当繁琐,故每当使用者要进行该输送杆200及该压纸杆401与该毛刷杆402之间的替换时,通常非
常费时。再者,现有的毛刷杆402通常会有压力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无法确切地将薄纸压制,且该毛刷杆402还有容易掉毛的缺点,进而污染薄纸P2,造成纸张的浪费。因此,如何创作出ー种压纸机构,来避免设备成本的増加、繁琐的组装步骤及纸张的浪费,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的特征。
发明内容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必须同时购买对应厚纸与薄纸的压纸机构,从而造成设备成本的提升;此外,使用者如果要对厚纸与薄纸进行印刷的话,需要费时的替换压纸机构;再者,对应薄纸的压纸机构容易造成纸张的浪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压纸机构,来避免设备成本的増加、繁琐的组装步骤及纸张的浪费。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走纸台的压纸机构,其包含输送杆,其穿设有多个滚动件;压纸杆,其平行设置于该输送杆后侧;及至少ー压纸装置,其包含固定部,其固定于该压纸杆;及压纸部,其连接于该固定部,并设置于该输送杆下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滚动件为轴承或滚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包含锁固组件与C型固定组件,该C型固定组件设置于该压纸杆并借助该锁固组件固定于该压纸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压纸部为具有90度夹角的一 L型片体,且该90度夹角为圆角。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压纸装置还包含第一加强固定组件与第二加強固定组件,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压纸部的两面,且该第ー加强固定组件、该压纸部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依序连接于该固定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借助上述的设计,让使用者不需替换压纸机构便能对厚纸与薄纸进行压制,从而降低设备成本,并避免繁琐的组装步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能提供薄纸足够的压力,且没有公知技术中容易掉毛的缺点,因此能有效地减少纸张的浪费。

图1为现有的用于厚纸的压纸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用于薄纸的压纸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纸机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纸机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纸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图6为图4的动作关系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纸机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压纸机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压纸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例。图10为图8的动作关系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压纸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压纸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2压纸机构10输送杆11滚动件20止挡组件30压纸杆40,40’,40” 压纸装置41固定部41a锁固组件41bC型固定组件42压纸部43第一加强固定组件44第二加强固定组件100滚轮200输送杆300止挡组件401压纸杆402毛刷杆P纸张[0045]P1厚纸P2薄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參照图3与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1包含输送杆10、压纸杆30及至少ー压纸装置40。在该输送杆10上穿设有多个滚动件11,其中,该等滚动件11为轴承或滚轮,用以导引纸张P。此外,该压纸杆30平行设置于该输送杆10后侧,用以压制纸张P来避免纸张P在输送时飘起。该压纸装置40包含固定部41及压纸部42,该固定部41与该压纸部42可为一体成型(如图5所示),也可通过焊接、扣接或锁接等方式来连接,且该压纸部42为一片体。如图6所示,该固定部41扣接于该压纸杆10,该压纸部42设置于该输送杆11下侧,且设置于该等滚动件11之间。在该压纸机构1之前,在该印刷机上设有多个止挡组件20,该等止挡组件20平行设置于该输送杆10的前端,用以止挡纸张P,使纸张P的前缘整齐,且能避免同时多张纸张P进入下ー个工作区域。再次參照图6,当该压纸装置40设置于该压纸杆30上吋,该压纸装置40能调整角度,让不同厚度的纸张P能被输送;当该纸张P为厚纸吋,该压纸装置40以顺时针的方向调整角度,该压纸部42与该纸张P的间距Η会变大,从而让厚纸能被输送,且该压纸部42能提供足够的压力让厚纸不会飘起;当该纸张Ρ为薄纸吋,该压纸装置40以逆时针的方向调整一角度,该压纸部42与该纸张Ρ的间距Η会变小,从而让薄纸能被输送,同吋,该压纸部42能提供足够的压力让薄纸不会飘起。综上所述,借助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1,让使用者不需更换压纸机构便能对厚纸与薄纸进行压制,从而降低设备成本,并避免繁琐的组装步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1能提供薄纸足够的压力,且没有现有技术中容易掉毛的缺点,因此能有效地减少纸张的浪费。接着,參照图7与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该压纸机构2的设计大致上与该压纸机构1的设计相同。其中,如图9所示,该压纸装置40’的固定部41包含锁固组件41a与C型固定组件41b,且该固定部41与该压纸部42通过焊接、扣接或锁接等方式来连接。如图10所示,该C型固定组件41b扣接于该压纸杆30并通过该锁固组件41a固定于该压纸杆30,该锁固组件41a能依照该压纸杆30的粗细或使用者的需求来调整,从而能稳固地固定于该压纸杆30。此外,该压纸部42为具有90度夹角的L型片体,且该90度夹角较佳为圆角,以利于使用者组装于该压纸杆30。继续參照图11与图1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纸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例,该压纸装置40”的设计大致上与该压纸装置40’的设计相同。其中,该压纸装置40”还包含第一加强固定组件43与第二加强固定组件44,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43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44分别设置于该压纸部42的两面,且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43、该压纸部42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44通过焊接、扣接或锁接等方式依序连接于该固定部41。借助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43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44可増加该压纸部42的強度,且能增加该压纸部42对该纸张P的压力。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通过上述的设计,让使用者不需替换压纸机构便能对厚纸与薄纸进行压制,从而降低设备成本,并避免繁琐的组装步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能提供薄纸足够的压力,且没有现有技术中容易掉毛的缺点,因此能有效地减少纸张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虽已通过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所有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換,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压纸机构,其用于印刷机的走纸台,其特征在于,该压纸机构包含 输送杆,其穿设有多个滚动件; 压纸杆,其平行设置于该输送杆后侧 '及 至少一压纸装置,其包含 固定部,其固定于该压纸杆;及 压纸部,其连接于该固定部,并设置于该输送杆下侧。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为轴承或滚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含锁固组件与C型固定组件,该C型固定组件设置于该压纸杆并借助该锁固组件固定于该压纸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含锁固组件与C型固定组件,该C型固定组件设置于该压纸杆并通过该锁固组件固定于该压纸杆。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纸部为具有90度夹角的L型片体,且该90度夹角为圆角。
6.如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纸装置还包含第一加强固定组件与第二加强固定组件,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压纸部的两面,且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该压纸部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依序连接于该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纸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纸装置还包含第一加强固定组件与第二加强固定组件,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压纸部的两面,且该第一加强固定组件、该压纸部与该第二加强固定组件依序连接于该固定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走纸台的压纸机构,其包含输送杆,其穿设有多个滚动件;多个止挡组件,其平行设置于该输送杆前侧;压纸杆,其平行设置于该输送杆后侧;及至少一压纸装置,其包含固定部,其固定于该压纸杆;及压纸部,其连接于该固定部,并设置于该输送杆下侧。通过上述的设计能有效地避免设备成本的增加、繁琐的组装步骤及纸张的浪费。
文档编号B65H9/00GK202754577SQ20122029931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郭清顺 申请人:郭清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