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堵漏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419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箱堵漏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箱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水箱堵漏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箱的安装使用与工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需求密切相关,水箱一般由若干块直角水箱板组装而成,直角水箱板组装时,水箱板边角处会形成孔洞,为了弥补此缺陷,目前通常使用防水胶进行堵漏,但是时间一长,防水胶会失效,最终导致水箱漏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箱堵漏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水箱边角孔洞容易漏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箱堵漏件,主要由L形堵漏紧固件、堵漏螺栓和堵漏块组成,堵漏块包括弹性堵头和堵头加固板,弹性堵头和堵头加固板在中间相应的位置分别设置螺栓孔,L形堵漏紧固件中间位置也设有螺栓孔。上述L形堵漏紧固件采用塑性材料或钢铁材料制成。上述L形堵漏紧固件的直角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紧固平台,L形堵漏紧固件的螺栓孔穿过紧固平台。上述堵漏块的弹性堵头为三棱弹性堵头或四棱弹性堵头。上述堵漏块的弹性堵头下部设有放置堵头加固板的凹槽或为实体弹性堵头,即底部无凹槽。上述堵漏块的堵头加固板采用塑性材料或钢铁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弹性堵头堵在水箱边角处的孔洞内侧,然后将堵漏螺栓穿过堵头固定板和弹性堵头的螺栓孔,最后从水箱边角处外侧将L形堵漏紧固件的螺栓孔套在从内伸出的堵漏螺栓上,使用螺母紧固好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水箱边角处孔洞的渗透现象,采用塑性材料,耐酸耐碱,使用寿命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L形堵漏紧固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堵漏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堵漏块结构示意图。图中IL形堵漏紧固件、2堵漏螺栓、3弹性堵头、4堵头加固板、5螺栓孔、11紧固平台、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例I如
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水箱堵漏件,主要由L形堵漏紧固件1、堵漏螺栓2和堵漏块组成,堵漏块包括弹性堵头3和堵头加固板4,弹性堵头3和堵头加固板4在中间相应的位置分别设置螺栓孔5,L形堵漏紧固件I中间位置也设有螺栓孔5。L形堵漏紧固件I和堵头加固板4采用塑性材料制成,L形堵漏紧固件I的直角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紧固平台11,L形堵漏紧固件I的螺栓孔5穿过紧固平台11,堵漏块的弹性堵头3为四棱弹性堵头,堵漏块的弹性堵头3下部设有放置堵头加固板4的凹槽3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堵头加固板4放在弹性堵头3的凹槽31内,然后将堵漏块堵在水箱边角处的孔洞内侧,再将堵漏螺栓2穿过堵头固定板4和弹性堵头3的螺栓孔5,最后从水箱边角处外侧将L形堵漏紧固件I的螺栓孔5套在从内伸出的堵漏螺栓2上,使用螺母紧固好即可。例2如
图1、图4所示一种水箱堵漏件,主要由L形堵漏紧固件1、堵漏螺栓2和堵漏块组成,堵漏块包括弹性堵头3和堵头加固板4,弹性堵头3和堵头加固板4在中间相应的位置分别设置螺栓孔5,L形堵漏紧固件I中间位置也设有螺栓孔5。L形堵漏紧固件I和堵头加固板4采用冷镀锌钢制成,堵漏块的弹性堵头3为四棱弹性堵头,弹性堵头3为实体弹性堵头,堵头加固板4与弹性堵头3底部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堵头加固板4放在弹性堵头3底部,然后将堵漏块堵在水箱边角处的孔洞内侧,再将堵漏螺栓2穿过堵头固定板4和弹性堵头3的螺栓孔5,最后从水箱边角处外侧将L形堵漏紧固件I的螺栓孔5套在从内伸出的堵漏螺栓2上,使用螺母紧固好即可。
权利要求1.ー种水箱堵漏件,其特征是主要由L形堵漏紧固件、堵漏螺栓和堵漏块组成,堵漏块包括弾性堵头和堵头加固板,弾性堵头和堵头加固板在中间相应的位置分别设置螺栓孔,L形堵漏紧固件中间位置也设有螺栓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堵漏件,其特征是L形堵漏紧固件采用塑性材料或钢铁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堵漏件,其特征是L形堵漏紧固件的直角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紧固平台,L形堵漏紧固件的螺栓孔穿过紧固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堵漏件,其特征是堵漏块的弾性堵头为三棱弹性堵头或四棱弹性堵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堵漏件,其特征是堵漏块的弾性堵头下部设有放置堵头加固板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堵漏件,其特征是堵漏块的堵头加固板采用塑性材料或钢铁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水箱堵漏件,涉及一种水箱配件,主要由L形堵漏紧固件、堵漏螺栓和堵漏块组成,堵漏块包括弹性堵头和堵头加固板,弹性堵头和堵头加固板在中间相应的位置分别设置螺栓孔,L形堵漏紧固件中间位置也设有螺栓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地防止了水箱边角处孔洞的渗透现象,采用塑性材料,耐酸耐碱,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B65D25/02GK202863929SQ2012204263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8日
发明者刘文斌 申请人:刘文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