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046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桶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筒框架,属于日常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很少有同时具备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和有特色造型这些特点的可折叠垃圾桶架。通过对中国传统“回形纹”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把“回形纹”运用到垃圾桶架上是一种很好的设计。“回形纹”的造型既美观又可以作为垃圾桶架的支撑结构,同时,利用“回形纹”的特点简化垃圾桶架的制作过程,这些特点都使得“回形纹”造型的垃圾桶架具有很高的生产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桶架,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制作方便成本低,同时还具备可折叠的特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 桶架,包括“回形”外框架,“回形”外框架通过连杆与“回形”内框架连接,“回形”内框架的垂直投影在“回形”外框架的垂直投影内,“回形”外框架上还连接有夹子。“回形”外框架和“回形”内框架分别作为垃圾桶架的功能部分和支撑部分,“回形”外框架配合其上的夹子起到固定和展开垃圾袋的作用。“回形”内框架作为整个垃圾桶架的底座起到稳定作用。连杆将“回形”外框架支撑起来,使得垃圾袋在垂直方向有了足够的空间延伸。所述的“回形”外框架与“回形”内框架的轮廓为圆角矩形,且“回形”外框架与“回形”内框架平行。圆角矩形的造型方便加工,特别是弯折成型。所述的“回形”外框架、连杆和“回形”内框架由一根金属棒弯折而成,金属棒的截面为圆形。由于垃圾桶架是整体弯折成型,不需额外的焊接或是切削等加工,因此加工非常简单。圆形截面的棒材非常通用,便于购买。所述的金属棒的材质包括熟铁和普通碳钢。由于熟铁和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和旋转连杆达到垃圾桶架的折叠效果,即固定好作为底部的“回形”内框架,然后拉住“回形”外框架与连杆的结合处做提升旋转动作,完成垃圾桶架的展开;反之完成折叠动作。所述的夹子为圆环形,且对称分布在“回形”外框架的四条边上。圆环形夹子配合圆形截面的“回形”外框架,用于夹住垃圾袋边缘。本发明通过回形弯折一根金属棒,再配合圆环型的夹子完成了垃圾桶架的主体结构。利用熟铁和普通碳钢自身的可塑性,经过提升和旋转,营造出立体的空间。“回形”外框架上用夹子夹住一个塑料可回收袋子,袋子的底部便会自然下垂,就成为一个简易的折叠垃圾筒。由于本发明主体结构就是一根金属棒,其结构也可以压缩折叠,不仅节约了加工时间,还节省了运输储存的空间。使用中操作简单,而且极易清洗没有死角;由于采用的是金属材质,可塑性高,使用寿命长,制作材料成本低廉,无特殊或高难度的制作工艺,方便大范围生产及推广。本发明,兼顾造型和功能,几乎可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场合,如办公室,教
室,家庭等。


图1为折叠垃圾桶架结构立体 图2为折置垃圾桶架的俯视 图3为折置垃圾桶架的后视 图4为折置垃圾桶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垃圾桶架,包括“回形”外框架1,“回形”外框架I通过连杆3与“回形”内框架2连接,“回形”内框架2的垂直投影在“回形”外框架I的垂直投影内,“回形”外框架I与“回形”内框架2的轮廓为圆角矩形,且“回形”外框架I与“回形”内框架2平行。“回形”外框架I有一圈“回形纹”,“回形”内框架2有一圈半“回形纹”。“回形”外框架I的四条边上对称分布着四个圆环形夹子4。“回形”外框架1、连杆3和“回形”内框架2由一根金属棒弯 折而成,金属棒的截面为圆形。金属棒的材质为普通碳钢。
权利要求
1.一种垃圾桶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形”外框架(1),“回形”外框架(I)通过连杆(3)与“回形”内框架(2)连接,“回形”内框架(2)的垂直投影在“回形”外框架(I)的垂直投影内,“回形”外框架(I)上还连接有夹子(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桶架,其特征在于:“回形”外框架(I)与“回形”内框架(2)的轮廓为圆角矩形,且“回形”外框架(I)与“回形”内框架(2)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桶架,其特征在于:“回形”外框架(I)、连杆(3)和“回形”内框架(2)由一根金属棒弯折而成,金属棒的截面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桶架,其特征在于:金属棒的材质包括熟铁和普通碳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桶架,其特征在于:夹子(4)为圆环形,且对称分布在“回形”外框架(I)的四 条边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桶架,包括“回形”外框架(1),“回形”外框架(1)通过连杆(3)与“回形”内框架(2)连接,“回形”内框架(2)的垂直投影在“回形”外框架(1)的垂直投影内,“回形”外框架(1)上还连接有夹子(4)。本发明与现有产品相比,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制作方便成本低,同时还具备可折叠的特性。
文档编号B65F1/06GK103224104SQ2013101659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8日
发明者高绪东, 张牡丹, 蒲亚晴 申请人:贵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