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盒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5500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折叠盒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盒盖,包括盖板、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左侧壁包括左外侧板和左内侧板,右侧壁包括右外侧板和右内侧板,前侧壁包括前外侧板和前内侧板,后侧壁包括后外侧板和后内侧板;左内侧板下边缘连接左衬板,左衬板前边缘连接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左边缘连接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左衬板后边缘连接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左边缘连接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右内侧板下边缘连接右衬板,右衬板前边缘连接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右边缘连接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右衬板后边缘连接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右边缘连接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本发明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强度。
【专利说明】折叠盒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包装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盒盖。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包装盒大多由多个纸板通过粘贴方式拼连而成,其制作工艺比较繁琐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且制成的包装盒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占用较大的空间,增加了储运成本。近年来,折叠盒逐渐得到推广应用,折叠盒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具有若干预定折痕的纸板经折叠、粘贴后所形成,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可展开后叠放,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降低储运成本。
[0003]例如,天地盖盒包括上盒盖(即天盖)和下盒盖(即地盖,通常又称为盒体),上盒盖盖合在下盒盖上端;上盒盖和下盒盖可采用相同结构的盒盖,不同的是使用时上盒盖开口朝下、下盒盖开口朝上。上述盒盖包括盖板、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盒盖由一具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折叠而成。这种盒盖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可展开后叠放,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降低储运成本。但是,大多数折叠式盒盖在折叠之后,仍必须用胶粘剂进行粘接或者用包装钉固定成型,影响盒盖的环保性能或外观,制作成本较高;另外,为了确保盒盖的强度,往往需采用较厚的纸板制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盒盖,这种折叠盒制作及储运成本低,并且采用较薄的纸板制作即能具有较好的强度。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盒盖,包括盖板、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其特征是:所述左侧壁包括左外侧板和左内侧板,右侧壁包括右外侧板和右内侧板,前侧壁包括前外侧板和前内侧板,后侧壁包括后外侧板和后内侧板,盖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左外侧板下边缘,左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左内侧板上边缘,盖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外侧板下边缘,右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内侧板上边缘,盖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外侧板下边缘,前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内侧板上边缘,盖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外侧板下边缘,后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上边缘;左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左衬板,左衬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的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左衬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的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右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右衬板,右衬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的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右衬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的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
[0005]上述折叠盒盖由一具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折叠而成,也就是说,在同一预制板上通过折叠形成连在一起的盖板及侧壁。
[0006]本发明中,各部件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位置,是以在折叠成型后、且折叠盒盖开口朝上的状态作为参照的。
[0007]本发明的折叠盒盖可用作包装盒的上盒盖或下盒盖(通常又称盒体),当作上盒盖使用时其开口朝下,当作下盒盖使用时其开口朝上,盖板、左外侧板、左内侧板、右外侧板、右内侧板、前外侧板、前内侧板、后外侧板、后内侧板等板块的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一个包装盒中,可以只有上盒盖或只有下盒盖采用本发明的折叠盒盖,也可以上盒盖和下盒盖都采用本发明的折叠盒盖。
[0008]通常,上述盖板、左外侧板、左内侧板、右外侧板、右内侧板、前外侧板、前内侧板、后外侧板、后内侧板、左衬板、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右衬板、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和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均为四边形(优选矩形)。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的高度均与左外侧板相匹配,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的高度均与右外侧板相匹配,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的高度均与前外侧板相匹配,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的高度均与后外侧板相匹配。
[0009]折叠成型时,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均处于左外侧板与左内侧板之间,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均处于右外侧板与右内侧板之间,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均处于前外侧板与前内侧板之间,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均处于后外侧板与后内侧板之间,左衬板、右衬板均叠置在盖板上。这样,折叠成型后,盖板部位为双层结构,侧壁为三层结构,整个折叠盒盖具有较佳的强度。
[0010]具体设计时,可使左衬板和右衬板的面积总和等于盖板,折叠成型后左衬板和右衬板刚好将盖板的上表面覆盖,从而使整个盖板部位均为双层结构,厚度均匀。
[0011]优选方案中,上述折叠盒盖还包括盒盖加强板,盒盖加强板形状及尺寸与盖板相匹配;盒盖加强板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或前内侧板下边缘。折叠成型时,盒盖加强板叠置在左衬板及右衬板上,也就是说左衬板及右衬板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这样,盖板部位为三层结构,具有更佳的强度。
[0012]一种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折叠盒盖还包括前压片,盒盖加强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前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压片前边缘(折叠成型时,前压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更优选上述盒盖加强板前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前内侧板上与前压片邻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通过设置前压片,以及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构成的插接结构,能够使盒盖结构更加牢固。
[0013]另一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折叠盒盖还包括后压片,盒盖加强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内侧板下边缘,后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压片后边缘(折叠成型时,后压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更优选上述盒盖加强板后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后内侧板上与后压片邻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通过设置后压片,以及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构成的插接结构,能够使盒盖结构更加牢固。
[0014] 上述折叠盒盖当作下盒盖使用时,在需要将下盒盖腔体分隔成多个容物腔的情况下,优选上述左衬板或右衬板由自左至右排列的多个衬板单元组成,或者左衬板和右衬板均由自左至右排列的多个衬板单元组成;左右相邻接的两个衬板单元之间设有纵向分隔壁,纵向分隔壁由左纵隔板和右纵隔板构成,左纵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左边的衬板单元的右边缘,左纵隔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纵隔板上边缘,右纵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边的衬板单元的左边缘。通常,在左衬板由多个衬板单元组成的情况下,上述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和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以相应的纵向分隔壁为界,分成与衬板单元对应的多个单元;在右衬板由多个衬板单元组成的情况下,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和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以相应的纵向分隔壁为界,分成与衬板单元对应的多个单元。通常,前内侧板及后内侧板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上述折叠盒盖还包括盒盖加强板,盒盖加强板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或前内侧板下边缘,盒盖加强板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
[0015]更优选方案中,上述盒盖加强板由自前至后排列的多个盒盖加强板单元组成;前后相邻的两个盒盖加强板单元之间设有横向分隔壁,横向分隔壁由前横隔板和后横隔板构成,前横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后边缘,前横隔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横隔板上边缘,后横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前边缘。最前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内侧板下边缘,或者,最后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上述横向分隔壁和纵向分隔壁将折叠盒盖的腔体分隔成按多行多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容物腔。通常情况下,前横隔板下部、后横隔板下部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插接缝(该开口朝下的插接缝与上述盒盖加强板上的纵向切缝相接续),左纵隔板上部、右纵隔板上部与所述横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均设有开口朝上的插接缝,通过设置上述插接缝,能够使横向分隔壁与纵向分隔壁牢固连接。
[0016]一种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折叠盒盖还包括前压片,前压片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盒盖加强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在盒盖加强板由自前至后排列的多个盒盖加强板单元组成的情况下,最后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前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压片前边缘(折叠成型时,前压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更优选上述盒盖加强板前边缘(在盒盖加强板由自前至后排列的多个盒盖加强板单元组成的情况下,为最前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前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前内侧板上与前压片邻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0017]另一更优选方案中,上述折叠盒盖还包括后压片,后压片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盒盖加强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内侧板下边缘(在盒盖加强板由自前至后排列的多个盒盖加强板单元组成的情况下,最前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内侧板下边缘),后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压片后边缘(折叠成型时,后压片处在盖板与盒盖加强板之间)。更优选上述盒盖加强板后边缘(在盒盖加强板由自前至后排列的多个盒盖加强板单元组成的情况下,为最后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后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后内侧板上与后压片邻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0018]
优选方案中,上述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左衬板左前角的第一辅助折痕(优选第一辅助折痕与左衬板前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左衬板左后角的第二辅助折痕(优选第二辅助折痕与左衬板后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右衬板右前角的第三辅助折痕(优选第三辅助折痕与右衬板前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右衬板右后角的第四辅助折痕(优选第四辅助折痕与右衬板后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一辅助折痕右侧的部位与前外侧板粘接,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三辅助折痕左侧的部位与前外侧板粘接,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二辅助折痕右侧的部位与后外侧板粘接,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四辅助折痕左侧的部位与后外侧板粘接。这样一方面可使折叠盒盖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可将大部分折叠作业由制造厂家完成,简化使用者的折叠操作,便于产品推广应用。
[0019]为了使上述折叠盒盖更加美观,并增加盒盖侧壁的厚度及强度,优选方案中,上述左外侧板上边缘与左内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右外侧板上边缘与右内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前外侧板上边缘与前内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后外侧板上边缘与后内侧板上边缘之间的折痕均为双线折痕;所述双线折痕具有相互平行的两道折痕线,两道折痕线之间具有条形增强部。
[0020]优选方案中,上述前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一弯折片,前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二弯折片,后外侧板左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三弯折片,后外侧板右端通过折痕连接有一第四弯折片。折叠成型时,第一弯折片和第二弯折片向内折叠至前外侧板内侧,第三弯折片和第四弯折片向内折叠至后外侧板内侧。通过设置上述各弯折片,一方面能够增加盒盖侧壁相应部位的厚度,使侧壁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使盒盖更加美观。
[0021]本发明由一 形成有若干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折叠而成,折叠后无需再借助胶水粘贴固定,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可展开后叠放,占用空间较小,储运成本低;折叠成型后,盖板部位和侧壁均为多层结构,因此采用较薄的纸板制作即能使整个折叠盒盖具有较好的强度,而采用较薄的纸板有利于在折叠盒体表面印刷更加精美的图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展开成平面);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的一中间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折叠成型的折叠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展开成平面);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折叠成型的折叠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这种折叠盒盖包括盖板1、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I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左侧壁包括左外侧板2和左内侧板3,右侧壁包括右外侧板4和右内侧板5,前侧壁包括前外侧板6和前内侧板7,后侧壁包括后外侧板8和后内侧板9,盖板I左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左外侧板2下边缘,左外侧板2上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左内侧板3上边缘,盖板I右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右外侧板4下边缘,右外侧板4上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右内侧板5上边缘,盖板I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外侧板6下边缘,前外侧板6上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前内侧板7上边缘,盖板I后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后外侧板8下边缘,后外侧板8上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后内侧板9上边缘。
[0024]左内侧板3下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左衬板11,左衬板11前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的左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左衬板11后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的左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 ;右内侧板5下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右衬板16,右衬板16前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的右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8,右衬板16后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的右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有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20。
[0025]本实施例中,盖板1、左外侧板2、左内侧板3、右外侧板4、右内侧板5、前外侧板6、前内侧板7、后外侧板8、后内侧板9、左衬板11、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右衬板16、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和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均为矩形。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的高度均与左外侧板2相匹配,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8、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20的高度均与右外侧板4相匹配,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的高度均与前外侧板6相匹配,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的高度均与后外侧板8相匹配。
[0026]本实施例中,左衬板11和右衬板16的面积总和等于盖板I,折叠成型后左衬板11和右衬板16刚好将盖板I的上表面覆盖。
[0027]本实施例中,上述折叠盒盖还包括盒盖加强板21和后压片22,盒盖加强板21形状及尺寸与盖板I相匹配,盒盖加强板21前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前内侧板7下边缘,后内侧板9下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后压片22后边缘(折叠成型时,后压片22处在盖板I与盒盖加强板21之间);盒盖加强板21后边缘设有两个第一插片23,后内侧板9上与后压片22邻接的部位设有两个第一插孔24,第一插孔24与第一插片23 —一对应作插接配合。折叠成型时,盒盖加强板21叠置在左衬板11及右衬板16上。
[0028]本实施例中,前外侧板6左端通过折痕10连接有第一弯折片25,前外侧板6右端通过折痕10连接有第二弯折片26,后外侧板8左端通过折痕10连接有第三弯折片27,后外侧板8右端通过折痕10连接有第四弯折片28。折叠成型时,第一弯折片25和第二弯折片26向内折叠至前外侧板6内侧,第三弯折片27和第四弯折片28向内折叠至后外侧板8内侧。
[0029]另外,为了使上述折叠盒盖更加美观,并增加盒盖侧壁的厚度及强度,上述左外侧板2上边缘与左内侧板3上边缘之间的折痕10、右外侧板4上边缘与右内侧板5上边缘之间的折痕10、前外侧板6上边缘与前内侧板7上边缘之间的折痕10、后外侧板8上边缘与后内侧板9上边缘之间的折痕10均采用双线折痕10 — I ;如图4所示,双线折痕具有相互平行的两道折痕线101,两道折痕线101之间具有条形增强部102。其余折痕可采用单线折痕 10 — 2。
[0030]上述左外侧板2、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和左内侧板3构成左侧壁,右外侧板4、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8、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20和右内侧板5构成右侧壁,前外侧板6、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和前内侧板7构成前侧壁,后外侧板8、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和后内侧板9构成后侧壁。
[0031]下面简述一下这种折叠盒的一种制作方法:
首先,通过裁切、压痕,制作出如图1所示的具有折痕的预制板(通常为纸板)。
[0032]然后,将上述预制板折叠成型为折叠盒盖,折叠成型时,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均处于左外侧板2与左内侧板3之间,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8、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20均处于右外侧板4与右内侧板5之间,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均处于前外侧板6与前内侧板7之间,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均处于后外侧板8与后内侧板9之间,左衬板11、右衬板16均叠置在盖板I上。参考图2,操作过程主要包括:
(O先沿左外侧板2和左内侧板3之间的折痕10,将左内侧板3翻折;然后将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和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翻折,使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和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贴住左内侧板3,并使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和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与左衬板11相垂直;然后,进一步将左内侧板3翻折,使左内侧板3与左外侧板2对折,此时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均处于左外侧板2与左内侧板3之间;然后向内翻折左外侧板2,使左衬板11贴住盖板I。采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右外侧板4、右内侧板5、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8、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20、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等的折叠。
[0033](2)然后使后外侧板8向盖板I弯折,再使后内侧板9翻折,使后内侧板9叠置在后外侧板8内侧,此时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均处于后外侧板8与后内侧板9之间,后压片22叠置在左衬板11及右衬板16上;然后使前外侧板6向盖板I弯折,再使前内侧板7翻折,使前内侧板7叠置在前外侧板6内侧,此时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均处于前外侧板6与前内侧板7之间;然后使盒盖加强板21叠置在左衬板11、右衬板16及后压片22上,第一插片23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24中,从而形成所需的折叠盒盖,该折叠盒盖的盖板部位和侧壁均为三层结构。
[0034]本实施例的折叠盒盖可用作包装盒的上盒盖或下盒盖(通常又称盒体),盖板1、左外侧板2、左内侧板3、右外侧板4、右内侧板5、前外侧板6、前内侧板7、后外侧板8、后内侧板9等板块的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
[0035]此外,还可在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上设置通过左衬板11左前角的第一辅助折痕29 (第一辅助折痕29与左衬板11前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在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上设置通过左衬板11左后角的第二辅助折痕30 (第二辅助折痕30与左衬板11后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在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上设置通过右衬板16右前角的第三辅助折痕31 (第三辅助折痕31与右衬板16前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在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上设置通过右衬板16右后角的第四辅助折痕32 (第四辅助折痕32与右衬板16后边缘之间的夹角为45° )。在完成上述步骤(I)左右两侧的折叠作业后,将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上位于第一辅助折痕29右侧的部位与前外侧板6粘接,将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上位于第三辅助折痕31左侧的部位与前外侧板6粘接,将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上位于第二辅助折痕30右侧的部位与后外侧板8粘接,并将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上位于第四辅助折痕32左侧的部位与后外侧板8粘接。通过上述粘接作业,一方面可使折叠盒盖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上述步骤(I)左右两侧的折叠作业及上述粘接作业可由制造厂家完成,并将这种完成上述步骤(I)左右两侧的折叠作业及上述粘接作业的折叠盒盖沿各辅助折痕折叠,使其呈平板状,再进行储运并提供给使用者,既能简化使用者的折叠操作,便于产品推广应用,又具有占用空间较小、降低储运成本的优点。
[0036]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折叠盒盖可当作下盒盖使用,其腔体分隔成多个容物腔47。
[0037]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右衬板16由自左至右排列的衬板单元161、衬板单元162组成;衬板单元161与衬板单元162之间设有纵向分隔壁,纵向分隔壁由左纵隔板33和右纵隔板34构成,左纵隔板33下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左边的衬板单元161的右边缘,左纵隔板33上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右纵隔板34上边缘,右纵隔板34下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右边的衬板单元162的左边缘。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7以纵向分隔壁为界,分成与两衬板单元对应的两个单元171、172 ;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19以纵向分隔壁为界,分成与两衬板单元对应的两个单元191、192。前内侧板7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35 ;后内侧板9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36。
[0038]左纵隔板33前端通过折痕10连接有第一连接片37,左纵隔板33后端通过折痕10连接有第二连接片38,右纵隔板34前端通过折痕连接有第三连接片39,右纵隔板34后端通过折痕连接有第四连接片40,折叠成型时,第一连接片37和第三连接片39均处于前外侧板6与前内侧板7之间,第二连接片38和第四连接片40均处于后外侧板8与后内侧板9之间,从而加强纵向分隔壁与前侧壁、后侧壁之间的连接。
[0039]本实施例中,盒盖加强板21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41。盒盖加强板21由自前至后排列的盒盖加强板单元211、盒盖加强板单元212组成;盒盖加强板单元211和盒盖加强板单元212之间设有横向分隔壁,横向分隔壁由前横隔板42和后横隔板43构成,前横隔板42下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前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211的后边缘,前横隔板42上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后横隔板43上边缘,后横隔板43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212的前边缘。上述横向分隔壁和纵向分隔壁将折叠盒盖的腔体分隔成按两行两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容物腔47。前横隔板42下部、后横隔板43下部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均设有开口朝下的插接缝44 (该开口朝下的插接缝44与上述盒盖加强板上的纵向切缝41相接续),左纵隔板33上部、右纵隔板34上部与所述横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均设有开口朝上的插接缝45。后压片22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46 (纵向切缝46与纵向切缝36相接续),前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211的前边缘通过折痕10连接前内侧板7下边缘,后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212的后边缘设有两个第一插片23,后内侧板9上与后压片22邻接的部位设有两个第一插孔24,第一插孔24与第一插片23 —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0040]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包括盖板1、左外侧板2、左内侧板3、右外侧板4、右内侧板
5、前外侧板6、前内侧板7、后外侧板8、后内侧板9、左衬板11、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3、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15、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18、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20、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2、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14、第一弯折片25、第二弯折片26、第三弯折片27、第四弯折片28等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0041]本实施例的折叠盒盖的制作方法参考实施例1。
[0042]此外,也可以左衬板由自左至右排列的多个衬板单元组成,或者左衬板和右衬板均由自左至右排列的多个衬板单元组成。根据需要,可设置其他数量的纵向分隔壁和横向分隔壁,也可以只设置纵向分隔壁。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盒盖,包括盖板、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设于盖板的左边缘、右边缘、前边缘和后边缘,其特征是:所述左侧壁包括左外侧板和左内侧板,右侧壁包括右外侧板和右内侧板,前侧壁包括前外侧板和前内侧板,后侧壁包括后外侧板和后内侧板,盖板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左外侧板下边缘,左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左内侧板上边缘,盖板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外侧板下边缘,右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内侧板上边缘,盖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外侧板下边缘,前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内侧板上边缘,盖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外侧板下边缘,后外侧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上边缘;左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左衬板,左衬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的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左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左衬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的左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左侧壁后加强锁扣板;右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右衬板,右衬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的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右侧壁前加强锁扣板,右衬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的右边缘通过折痕连接有右侧壁后加强锁扣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盒盖还包括盒盖加强板,盒盖加强板形状及尺寸与盖板相匹配;盒盖加强板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或前内侧板下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盒盖还包括前压片,盒盖加强板后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前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压片前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加强板前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前内侧板上与前压片邻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盒盖还包括后压片,盒盖加强板前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内侧板下边缘,后内侧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压片后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加强板后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片,后内侧板上与后压片邻接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第一插片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作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左衬板或右衬板由自左至右排列的多个衬板单元组成,或者左衬板和右衬板均由自左至右排列的多个衬板单元组成;左右相邻接的两个衬板单元之间设有纵向分隔壁,纵向分隔壁由左纵隔板和右纵隔板构成,左纵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左边的衬板单元的右边缘,左纵隔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纵隔板上边缘,右纵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右边的衬板单元的左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折叠盒盖还包括盒盖加强板,盒盖加强板通过折痕连接后内侧板下边缘或前内侧板下边缘,盒盖加强板上与所述纵向分隔壁对应的部位设有纵向切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盒盖加强板由自前至后排列的多个盒盖加强板单元组成;前后相邻的两个盒盖加强板单元之间设有横向分隔壁,横向分隔壁由前横隔板和后横隔板构成,前横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前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后边缘,前横隔板上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横隔板上边缘,后横隔板下边缘通过折痕连接后边的盒盖加强板单元的前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 一 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盒盖,其特征是:所述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左衬板左前角的第一辅助折痕,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左衬板左后角的第二辅助折痕,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右衬板右前角的第三辅助折痕,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设置有通过右衬板右后角的第四辅助折痕;前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一辅助折痕右侧的部位与前外侧板粘接,前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三辅助折痕左侧的部位与前外侧板粘接,后侧壁左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二辅助折痕右侧的部位与后外侧板粘接,后侧壁右加强锁扣板上`位于第四辅助折痕左侧的部位与后外侧板粘接。
【文档编号】B65D5/4805GK103552725SQ20131051059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6日
【发明者】曾丽丽, 陈蓬生, 陈鹏晋 申请人:广东壮丽彩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