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901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折叠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折叠篮包含一底板、两折叠板单元、两侧板及两连接单元,每一折叠板单元包括一枢接于底板的下板及一枢接于下板的上板,每一连接单元包括一安装于侧板的连接件、一位于连接件的插销及一位于折叠板单元的插槽,在组合状态时,连接单元的插销位于插槽内,在折叠状态时,连接单元的插销与插槽脱离,动作便利,确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专利说明】折叠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的折叠篮。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1,以往的一种折叠篮I,如专利第M408551号所示,是包括一个底板11、两个折叠板单元12、两个侧板13、一个顶框14及一个折叠盖板15,在一个组合状态时,是透过该顶框14将所述折叠板单元12与所述侧板13固定住,而要变换至一个折叠状态时,必须将该顶框14拿起,才能将所述折叠板单元12与该侧板13叠合在该底板11上,此外,要回到该组合状态时,必须将所述折叠板单元12与所述侧板13维持在直立状态下将该顶框14套设于其上达到固定。
[0003]因此,前揭专利具有组合动作与折叠的动作繁琐不便利的缺失。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动作与折叠的动作便利的折叠篮。
[0005]本实用新型折叠篮,一个底板、两个折叠板单元、两个侧板,及两个连接单元,所述折叠板单元彼此平行地相对设置于该底板上,每一个折叠板单元包括一个枢接于该底板的下板,及一个枢接于该下板的上板,所述侧板彼此平行地相对设置于该底板上,所述侧板枢接于该底板,每一个连接单元包括一个安装于所述侧板的连接件、至少一个位于该折叠板单元与该连接件其中一者的插销,及至少一个位于该折叠板单元与该连接件另外一者的插槽,其中,该折叠篮在一个组合状态与一个折叠状态间变换,在该组合状态时,该底板、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共同组合呈现篮状,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与该底板均互相垂直,且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插销位于所述插槽内,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叠合于该底板上,且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插销与所述插槽脱离。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每一个折叠板单元包括一个枢接于该底板的下板,及一个枢接于该下板的上板,在该组合状态时,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彼此枢接展开,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彼此叠合。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所述连接件是可滑移地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连接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导引槽,所述侧板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滑移地设置于对应的该导引槽的导引件,及至少一个对应地抵于该连接件的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提供将该插销恒保持于该插槽内的弹力。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所述连接单元分别包括数量为四的所述插销与数量为四的所述插槽,所述插销分别位于对应的该连接件上,所述插槽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折叠板单元上,且所述插槽是两两地设置于所述下板与所述下板。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所述连接件分别还包括四个连结至所述插销的支臂,所述侧板分别包括四个对应所述支臂的复位弹性件。
[0010]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所述复位弹性件分别具有四个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分别两两设置于对应的该支臂的上下两侧。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所述连接件分别还包括一个连结至所述支臂的受力臂,由该组合状态至该折叠状态时,施力于所述受力臂使所述插销与所述插槽脱离,并使得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分离并叠合,由该折叠状态至该组合状态时,将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彼此邻接,并施力于所述受力臂使所述插销对应邻近所述插槽,放松所述受力臂使所述插销位于所述插槽中,且借由所述复位弹性件将所述插销恒保持于所述插槽中。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所述下板分别包括一个下基壁、两个设置于该下基壁两侧边的下侧壁,及两个设置于该下基壁上的下限位件,所述下限位件分别邻近所述下侧壁设置且与所述下侧壁共同界定出所述插槽,所述上板分别包括一个上基壁、两个设置于该上基壁两侧边的上侧壁,及两个设置于该上基壁上的上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分别邻近所述上侧壁设置且与所述上侧壁共同界定出所述插槽。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侧板叠合于该底板上,所述下板叠合于所述侧板上,所述上板叠合于所述下板上,且所述下板的内侧面朝下,所述上板的内侧面朝上。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叠篮,该底板的底面还包括一个嵌合座,所述上板分别还包括两个设置于内侧面的嵌合槽,每一个折叠篮的嵌合座对应设置于下方的另一个折叠篮的所述嵌合槽中。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连接单元的插销与插槽,可以便利地将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彼此组合,也可以便利地将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彼此分离,动作便利,确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以往的折叠篮;
[0017]图2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折叠篮的较佳实施例;
[0018]图3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底板、两个折叠板单元、两个侧板,及两个连接单元;
[0019]图4是一个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该连接单元;
[0020]图5是一个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该连接单元;
[0021]图6是一个立体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在一个折叠状态;
[0022]图7是一个立体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在该折叠状态;
[0023]图8是一个侧视示意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彼此叠合;
[0024]图9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变化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6]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折叠篮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底板2、两个分别包括一个下板31及一个上板32的折叠板单元3、两个侧板4,及两个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插销51及至少一个插槽52的连接单元5。[0027]配合参阅图2与图6,该折叠篮在一个组合状态与一个折叠状态间变换,在该组合状态时,该底板2、所述折叠板单元3与所述侧板4共同组合呈现篮状,所述折叠板单元3与所述侧板4与该底板2互相垂直,所述下板31与所述上板32彼此枢接展开,且所述连接单元5的所述插销51位于所述插槽52内,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板单元3与所述侧板4叠合于该底板2上,所述下板31与所述上板32彼此叠合,且所述连接单元5的所述插销51与所述插槽52脱离。
[0028]在该组合状态时,所述折叠板单元3彼此平行地相对设置于该底板2上,每一个折叠板单元3包括一个枢接于该底板2的该下板31,及一个枢接于该下板31的该上板32。
[0029]所述下板31分别包括一个下基壁311、两个设置于该下基壁311两侧边的下侧壁312,及两个设置于该下基壁311上的下限位件313,所述下限位件313分别邻近所述下侧壁312设置且与所述下侧壁312共同界定出所述插槽52,所述上板32分别包括一个上基壁321、两个设置于该上基壁321两侧边的上侧壁322,及两个设置于该上基壁321上的上限位件323,所述上限位件323分别邻近所述上侧壁322设置且与所述上侧壁322共同界定出所述插槽52。
[0030]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限位件313与所述上限位件323是呈倒V字型。
[0031]所述侧板4彼此平行地相对设置于该底板2上,所述侧板4枢接于该底板2。
[0032]配合参阅图4与图5,每一个连接单元5包括一个安装于所述侧板4的连接件50、至少一个位于该折叠板单元3与该连接件50其中一者的插销51,及至少一个位于该折叠板单元3与该连接件50另外一者的该插槽52。
[0033]所述连接件50是可滑移地设置于所述侧板4上,所述连接件50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导引槽501,所述侧板4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滑移地设置于对应的该导引槽501的导引件41,及至少一个对应地抵于该连接件50的复位弹性件42,所述复位弹性件42提供将该插销51恒保持于该插槽52内的弹力。
[003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0分别包括数量为二的导引槽501,所述侧板4分别包括数量为二的导引件41,每一个导引件41具有二勾设于该导引槽501两侧的勾部41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引槽501、所述导引件41与所述勾部411的数量皆可以随设计需求变化。
[0035]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单元5分别包括数量为四的所述插销51且分别位于对应的该连接件50上,与分别包括数量为四的所述插槽52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折叠板单元3上,且所述插槽52是两两地设置于所述下板31与所述上板32。
[0036]所述连接件50分别还包括四个连结至所述插销51的支臂502,及一个连结至所述支臂502的受力臂503,所述侧板4分别包括四个对应所述支臂的复位弹性件4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插销51、所述插槽52、所述支臂502、所述复位弹性件42的数量皆可以随设计需求变化。
[0037]所述复位弹性件42分别具有四个弹性臂421,所述弹性臂421分别两两设置于对应的该支臂502的上下两侧,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弹性臂421的数量皆可以随设计需求变化。
[0038]由该组合状态至该折叠状态时,施力于所述受力臂503使所述插销51与所述插槽52脱离,并使得所述折叠板单元3与所述侧板4分离并叠合,由该折叠状态至该组合状态时,将所述折叠板单元3与所述侧板4彼此邻接,并施力于所述受力臂503使所述插销51对应邻近所述插槽52,放松所述受力臂503使所述插销51位于所述插槽52中,且借由所述复位弹性件42将所述插销51恒保持于所述插槽52中。
[0039]参阅图6、图7与图8,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侧板4叠合于该底板2上,所述下板31叠合于所述侧板4上,所述上板32叠合于所述下板31上,且所述下板31的内侧面朝下,所述上板32的内侧面朝上。
[0040]该底板2的底面还包括一个嵌合座21 (如图7、图8所示),所述上板32分别还包括两个设置于内侧面的嵌合槽324,每一个折叠篮的嵌合座21对应设置于下方的另一个折叠篮的所述嵌合槽324中,借此能够叠合数个折叠篮,且彼此之间有定位关系,便于收纳且不易倒坍。
[0041]值得一提的是,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折叠板单元3也可以分别只包括一个单一板体33,而不由所述下板31与所述上板32枢接组成,所述单一板体33分别具有一个基壁331、两个侧壁332、两个设置于该基壁331且与该侧壁332界定出该插槽52的限位件323,及两个凹设于该基壁331外表面的嵌合槽334,同样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之功效。
[00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功效在于利用所述连接单元5的插销51与插槽52,可以便利地将所述折叠板单元3与所述侧板4彼此组合,也可以便利地将所述折叠板单元3与所述侧板4彼此分离,动作便利,确实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篮,其特征在于该折叠篮包含: 一个底板; 两个折叠板单元,所述折叠板单元彼此平行地相对设置于该底板上; 两个侧板,所述侧板彼此平行地相对设置于该底板上,所述侧板枢接于该底板 '及 两个连接单元,每一个连接单元包括一个安装于所述侧板的连接件、至少一个位于该折叠板单元与该连接件其中一者的插销,及至少一个位于该折叠板单元与该连接件另外一者的插槽, 其中,该折叠篮在一个组合状态与一个折叠状态间变换,在该组合状态时,该底板、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共同组合呈现篮状,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与该底板均互相垂直,且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插销位于所述插槽内,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叠合于该底板上,且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插销与所述插槽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折叠板单元包括一个枢接于该底板的下板,及一个枢接于该下板的上板,在该组合状态时,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彼此枢接展开,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下板与所述上板彼此叠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可滑移地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连接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导引槽,所述侧板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滑移地设置于对应的该导引槽的导引件,及至少一个对应地抵于该连接件的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提供将该插销恒保持于该插槽内的弹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分别包括数量为四的所述插销与数量为四的所述插槽,所述插销分别位于对应的该连接件上,所述插槽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折叠板单元上,且所述插槽是两两地设置于所述下板与所述下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分别还包括四个连结至所述插销的支臂,所述侧板分别包括四个对应所述支臂的复位弹性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分别具有四个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分别两两设置于对应的该支臂的上下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分别还包括一个连结至所述支臂的受力臂,由该组合状态至该折叠状态时,施力于所述受力臂使所述插销与所述插槽脱离,并使得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分离并叠合,由该折叠状态至该组合状态时,将所述折叠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彼此邻接,并施力于所述受力臂使所述插销对应邻近所述插槽,放松所述受力臂使所述插销位于所述插槽中,且借由所述复位弹性件将所述插销恒保持于所述插槽中。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分别包括一个下基壁、两个设置于该下基壁两侧边的下侧壁,及两个设置于该下基壁上的下限位件,所述下限位件分别邻近所述下侧壁设置且与所述下侧壁共同界定出所述插槽,所述上板分别包括一个上基壁、两个设置于该上基壁两侧边的上侧壁,及两个设置于该上基壁上的上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分别邻近所述上侧壁设置且与所述上侧壁共同界定出所述插槽。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在该折叠状态时,所述侧板叠合于该底板上,所述下板叠合于所述侧板上,所述上板叠合于所述下板上,且所述下板的内侧面朝下,所述上板的内侧面朝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的底面还包括一个嵌合座,所述上板分别还包括两个设置于内侧面的嵌合槽,每一个折叠篮的嵌合座对应设置于下方的另一个折叠篮的所述嵌合槽中·。
【文档编号】B65D6/18GK203497302SQ20132063407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5日
【发明者】林炜丰 申请人:林炜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