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可收口的集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454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部可收口的集装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集装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底部可收口的集装袋。



背景技术:

集装袋又称柔性集装袋、吨装袋、太空袋等,是集装单元器具的一种,配以起重机或叉车,就可以实现集装单元化运输,它适用于装运大宗散状粉粒状物料。集装袋是一种柔性运输包装容器,广泛用于食品、粮谷、医药、化工、矿产品等粉状、颗粒、块状物品的运输包装,发达的国家普遍使用集装袋做为运输、仓储的包装产品。

集装袋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大,因此,集装袋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现有的集装袋袋体由内、外二层组成,内袋为聚乙烯膜,外袋为复膜塑编,这种集装的透气型较差,若用于农作物的运输包装,则在运程运输过程中农作物容易因受潮且空气不流通而产生腐烂、变质。

中国专利CN201566985U公开了一种透气通风集装袋,所述集装袋包括袋体,袋体的顶面为敞口,袋体顶面四角处连接有起吊扣,袋体的左右两面和底面为承载部分,承载部分由透气布组成,袋体的前后两面由网眼布组成,网眼布与承载部分通过高强缝纫线缝接。其能起到透气的作用,但其顶部为敞口,农作物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容易散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潮功能、通风透气性好、安全系数高、在运输过程中能有效保证农作物新鲜的底部可收口的集装袋。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底部可收口的集装袋,包括袋体和进料口,在袋体侧壁内侧设置有多个竖直布置的空心槽状隔条,其底端延伸至接近所述袋体的底部,其顶端伸出所述袋体外部,在所述空心槽状隔条的表面均布有透气孔,在其内填充有颗粒状可食用干燥剂,所述袋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收口绳。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槽状隔条的顶部发生弯折,并伸出所述袋体上部的侧壁。

作为本发明其中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袋体侧壁内侧设置有透气布,所述空心槽状隔条位于所述透气布和所述袋体侧壁内侧之间。

作为本发明另一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槽状隔条采用透气布织成,其低端和顶端均为封闭结构。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袋体侧壁内侧设置了填充有颗粒状食品干燥剂的空心槽状隔条,当袋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均闭合时,袋体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空心槽状隔条与外界保持通风透气;而透气布一方面可以防止食物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发生磕碰,还可有效隔绝食物和空心槽状隔条,避免食用干燥剂和食物发生交叉混合,并可有效防止粒状食物进入空心槽状隔条从而使空心槽状隔条发生堵塞,影响透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透气防潮包装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透气防潮包装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透气防潮包装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透气防潮包装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透气包装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底部可收口的集装袋,包括袋体1和进料口2,在袋体1侧壁内侧设置有多个竖直布置的空心槽状隔条3,空心槽状隔条3的底端延伸至接近袋体1的底部,空心槽状隔条3的顶端伸出袋体1外部,在空心槽状隔条3的表面均布有透气孔31,在空心槽状隔条3内填充有颗粒状可食用干燥剂4。在本实施例中,空心槽状隔条3的顶部发生弯折,并伸出袋体1上部的侧壁。在袋体1侧壁内侧设置有透气布5,空心槽状隔条3位于透气布5和袋体1侧壁内侧之间。在袋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方便集装袋的卸货。同时在进料口2和出料口6设置有收口绳(21,61),方便快速地闭合进料口2和出料口6。在袋体1顶部还设置有吊带7,吊带7缝合在袋体1上,方便集装袋的搬运。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底部可收口的集装袋,包括袋体1和进料口2,在袋体1侧壁内侧设置有多个竖直布置的空心槽状隔条3,空心槽状隔条3的底端延伸至接近袋体1的底部,空心槽状隔条3的顶端伸出袋体1外部,在空心槽状隔条3内填充有颗粒状可食用干燥剂4。空心槽状隔条采用透气布织成,其低端和顶端均为封闭结构,以防止食用干燥剂的散落。空心槽状隔条3的顶部发生弯折,并伸出袋体1上部的侧壁。在袋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方便集装袋的卸货。同时在进料口2和出料口6设置有收口绳(21,61),方便快速地闭合进料口2和出料口6。在袋体1顶部还设置有吊带7,吊带7缝合在袋体1上,方便集装袋的搬运。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空心槽状隔条3采用透气布制成,因而不需要再在其上覆盖一层透气布5即可达到防止农作物磕碰、防止食用干燥剂4与农作物交叉混合的目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