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司钻房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216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司钻房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钻机,具体涉及一种司钻房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大型煤层气钻机一般采用动力操作部分与井口架部分的分体式结构,这样一来司钻房就必须满足井口架的高度要求,同时司钻房在运输时又要满足公路运输限高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煤层气钻机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升降平台升到与井口架部分相同高度后,用吊车吊司钻房到升降平台上安装,需要准备吊车等吊装工具并且需要现场固定安装,而且由于司钻房和动力部分是分体的,还要现场完成液压、电气等部分的连接,应用起来比较繁琐。另一种是采用液压升降平台的结构,操纵油缸控制液压升降平台上升到需要的高度,司钻房被举升到要求的高度,这种方式可以不用现场连接液压、电气等部分的管路,应用比较方便,只是司钻房本身重量比较大,升降的高度也比较大,会出现司钻房不平稳的现象。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平稳的司钻房升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司钻房升降结构不合理,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司钻房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架和活动设置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上滑动 连接有升降平台,所述底架和所述上支架之间连接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上的动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定滑轮,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形成所述滑轮组,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和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上支架的一侧设有油缸,所述上支架与所述油缸的活塞联动,所述底架与所述油缸的外壳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架内设有张紧装置,所述定滑轮通过所述张紧装置与所述底架张紧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架内设有限制所述定滑轮上下移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定滑轮通过钢丝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块沿所述底架的内壁设有2个。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架上设有与所述上支架适配的导轨,所述上支架沿所述导轨上下滑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支架的内侧壁上设有容纳所述升降平台上下滑动的滑道。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与司钻房连接的安装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钢丝绳的绳子股数为3股。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油缸的行程为1420mm。

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通过操作油缸的升降既可使司钻房上升到和井口架平台相同高度,又可在运输时使司钻房下降到一定运输限高的范围内,整个升降过程安全、快捷、平稳,免去了使用传统升降机构安装繁琐不实用的烦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升起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回收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司钻房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底架2和活动设置的上支架6,底架2上设有与上支架6适配的导轨4,使得上支架6可沿导轨4上下滑动,上支架6的内侧壁上设有容纳升降平台7上下滑动的滑道(图中未标示),使得升降平台7可沿上支架6上下滑动,升降平台7上设有与司钻房9连接的安装位。

底架2和上支架6之间连接有滑轮组,滑轮组包括设置在上支架6上的动滑轮以及设置在底架2上的定滑轮,动滑轮与定滑轮在图示中未表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现有技术产品,钢丝绳5依次绕过动滑轮和定滑轮形成滑轮组,钢丝绳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架2和升降平台7上的固定吊点10,上支架6的一侧设有油缸8,上支架6与油缸8的活塞联动,底架2与油缸8的外壳固定,从而当油缸8上下移动时,通过滑轮组的传动作用,升降平台7也跟着上下移动,使得司钻房9可移动到相应位置上。

进一步优选地,底架2内设有张紧装置3,定滑轮通过张紧装置3与底架2张紧连接,并且底架2内设有限制定滑轮上下移动的限位块1,限位块1与定滑轮通过钢丝连接,便于司钻房9移动到位置张紧固定和平稳的安装,限位块1沿底架2的内壁设有多个,方便用户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进一步优选地,钢丝绳5的绳子股数为3股,采用升降油缸结合使用,最终实现2.7倍速升降。

进一步优选地,油缸8的行程为1420mm,实现司钻房的举升高度为3890mm。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操纵阀来控制油缸8伸出举升上支架6,从而带动动滑轮提升,此时定滑轮被钢丝绳5逐渐拉出到图1位置后被限位块1限制不再向上移动,升降平台7和司钻房9继续通过动滑轮上升,最终油缸8行程完全伸出后司钻房9达到工作高度;反之当油缸8收缩时,司钻 房9和升降平台7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当升降平台7底梁接触到底架2后,升降平台7和司钻房9不再下降,此时张紧装置3拉动定滑轮下滑张紧钢丝绳5达到使司钻房9平稳固定回收的运输状态。

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通过操作油缸的升降既可使司钻房上升到和井口架平台相同高度,又可在运输时使司钻房下降到一定运输限高的范围内,整个升降过程安全、快捷、平稳,免去了使用传统升降机构安装繁琐不实用的烦恼。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