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9409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



背景技术:

传统的塑封用烫刀,主要是只有一个烫刀,从而也只有一个刀口,如果刀口过宽,对刀口的平整度要求就会很高,如果没有到达一定平整度,刀口在热封的时候不能与包装的热封边完全接触,从而引起热封强度不够,热封效果不好,如果刀口过窄,能与热封边接触完全,但是由于热封的面积过小,同样会造成热封效果不好,容易开裂,由上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烫刀存在着普遍存在热封性能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热封强度高,不易开边的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轴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刀片,且相邻两个刀片之间有间隙,所述每个刀片上分别设置有电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的刀片为圆盘状,材质为耐热金属。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转轴与刀片花键配合。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刀片内部设置有圆盘状的封闭的空槽,所述空槽内装有导热油。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间隙填充有绝热材料,且绝热材料的填充半径小于刀片的半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的转轴表面涂有绝热防护层。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所述刀片的刀口涂覆有铁氟龙防粘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个在转轴轴向布置的中间有间隙的刀片,能在热封边上留下不只一个热封痕迹,可以根据热封要求,适当加减刀片数量,本实用新型热封的包装热封边的热封强度大,不会出现气泡和分层,热封效果好。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刀片中设置空槽,且空槽内装有导热油,主要是让本烫刀在加热过程中受热更快更均匀,从而热封边受热均匀,热封效果好。

三、本实用新型刀片之间有间隙,且间隙由绝热材料填充,并且转轴外表面涂有绝热防护层;刀片可以分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经过试验表明,刀片之间有温度梯度比单一的温度下的热封效果更好,绝热材料的存在使得不会发生传热。

四、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由于不像以往的刀口过宽不能与材料充分接触,也不会因为只存在一个刀口且过窄,导致热封强度不高,热封效果不好,刀口数量可以根据生产所需增减,所以烫刀的适应力很强,每一个烫刀刀口都能与热封材料充分接触,多个热封痕迹保证了热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沿着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刀片;2-转轴;3-绝热材料;4-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提高热封性能的烫刀,包括转轴2,所述转轴2轴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刀片1,且相邻两个刀片1之间有间隙,所述每个刀片1上分别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刀片1为圆盘状,材质为耐热金属,所述转轴2与刀片1花键配合。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热封过程中本烫刀安装在制袋机上,刀片1随着转轴2的转动而转动,刀片1的刀口1将热封边压实和加热,需要热封的材料随着刀片1的转动同步前进从而完成热封;所述转轴2与刀片1花键配合,主要是在转轴2转动的过程中能带动每个刀片1转动,而不会相对转动,每个刀片1均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可以根据工艺条件分别调整各个刀片1的温度,各个刀片1温度可以设置相同也可以设置不同。和传统的烫到相比,因为本烫刀刀片1不只一个,能在热封边上留下不只一个热封痕迹,可以根据热封要求,适当加减刀片1数量,本实用新型热封的包装热封边的热封强度大,不会出现气泡和分层,热封效果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刀片1内部设置有圆盘状的封闭的空槽4,所述空槽4内装有导热油,主要是让本烫刀在加热过程中受热更快更均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填充有绝热材料3,且绝热材料3的填充半径小于刀片1的半径,所述的转轴2外表面涂有绝热防护层;而且由于每个刀片1上都有加热装置,刀片1可以分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经过试验表明,刀片1之间有温度梯度比单一的温度下的热封效果更好,绝热材料3的存在使得不会发生传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刀片1刀口涂覆有铁氟龙防粘层,主要是防止在热封过程之中刀口和热封材料粘连,影响包装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