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绳蹦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149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无绳蹦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游乐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绳蹦极。



背景技术:

蹦极也叫机索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条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由于绑在跳跃者踝关节部的橡皮条很长,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橡皮绳的弹性消失为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传统的蹦极装置存在的不足是:在蹦极前,需要绑定绳索,操作工序麻烦;同时,在蹦极过程中,蹦极绳索会对人体造成强烈的挤压,大大影响了蹦极者的感受;另外,蹦极绳索会出现磨损和老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绳蹦极,消除传统蹦极因橡皮条被磨损和老化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绳蹦极,包括辅助塔,所述辅助塔上设置有升降电梯,并且辅助塔从底到顶还设置有垂直管状通道,垂直管状通道的顶部内设柱状乘坐舱,乘坐舱的顶部设置有挂钩,乘坐舱可通过挂钩吊装在辅助塔顶部的固定支架上;所述垂直管状通道的顶部设置有蹦极入口,底部设置有蹦极出口,所述蹦极入口与辅助塔之间设置有乘坐通道,乘客可通过乘坐通道和蹦极入口进入乘坐舱内;垂直管状通道包括透明通道和连接在透明通道底部的减速通道,乘坐舱在透明通道内作自由落体运动,在进入减速通道后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场使乘坐舱减速后匀低速着陆。

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电梯将乘客送到辅助塔的塔顶,当乘客到达辅助塔的塔顶后,可通过乘坐通道和蹦极入口进入到乘坐舱内,乘客进入乘坐舱后握紧扶手,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将乘坐舱顶部的挂钩与固定支架分离,乘坐舱和乘客在透明通道中自由下落,感受惊险刺激的自由落体,当乘坐舱高速进入减速通道后,乘坐舱与减速通道错位运动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瞬间产生强大的磁场,该磁场对乘坐舱的运动具有“来拒去留”的效应,使乘坐舱减速后匀低速着陆,乘坐舱着陆后,乘客通过蹦极出口离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强大磁场来对乘坐舱下落产生阻力,使乘坐舱减速后匀低速着陆,与传统的蹦极装置相比,无绳蹦极在蹦极前,不需要绑定绳索,操作工序简洁,同时,在蹦极过程中,无绳索对人体造成挤压,也不存在绳索的磨损和老化,运行非常安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无绳蹦极一次可多人乘坐,收益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绳蹦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绳蹦极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绳蹦极,包括辅助塔7,辅助塔7上设置有升降电梯(图中未画出),升降电梯的作用是将乘客运送到辅助塔7的塔顶;辅助塔7从底到顶设置有垂直管状通道,垂直管状通道的顶部内设柱状乘坐舱3,乘坐舱3的顶部设置有挂钩,乘坐舱3可通过挂钩吊装在辅助塔7顶部的固定支架上;垂直管状通道的顶部设置有蹦极入口5,底部设置有蹦极出口6,蹦极入口5与辅助塔7之间设置有乘坐通道8,乘客可通过乘坐通道8和蹦极入口5进入乘坐舱3内;垂直管状通道包括透明通道1和连接在透明通道1底部的减速通道2,乘坐舱3在透明通道1内作自由落体运动,在进入减速通道2后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场使乘坐舱3减速后匀低速着陆。

垂直管状通道可以是方管或圆管,本实施例的垂直管状通道固定在辅助塔7上,具体可以是在辅助塔上设置多个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分布的抱箍,抱箍的作用是将垂直管状通道紧紧抱住;乘坐通道8的作用是将辅助塔7和蹦极入口5连接起来,乘客在乘坐升降电梯到达塔顶后,可通过乘坐通道8和蹦极入口进入到乘坐舱3内,本实施例的乘坐通道8是水平设置的,当然在不影响乘客通行的情况下,乘坐通道8也可以适当的倾斜。

乘坐舱3是在透明通道1内自由下落,在减速通道2内减速后匀低速着陆,为了实现此目的,可以有以下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方式是乘坐舱3采用非磁体良导体材料制成,减速通道2的内壁上镶嵌有强力磁铁;第二种实施方式是乘坐舱3的外围镶嵌有强力磁铁,减速通道2采用非磁体良导体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选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种实施方式对透明通道1的材质有限制,透明通道1需要采用非磁体非导体材料制成,这样乘坐舱3才能再透明通道1内自由下落。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通道1为有机玻璃管,与普通的玻璃相比,有机玻璃除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外,还具有耐腐蚀、耐湿、耐晒等性能,可以保证无绳蹦极装置的使用寿命;减速通道2为非磁体金属管,非磁体金属管可以是银管、铜管、铝管等,但为了降低成本, 减速通道2选用铜管或铝管,最好是铜管。

本实用新型在辅助塔顶部的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吊升复位装置,吊升复位装置的作用是在乘坐舱下落到减速通道2的底部后将其重新吊升到初始位置,以便进行二次操作。本实施例的吊升复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和连接绳5,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卷轴,连接绳4的一端固定在卷轴上,连接绳4的另一端设置有挂扣。蹦极时,使乘坐舱3顶部的挂钩与连接绳4的挂扣分离,使乘坐舱3和乘坐舱3内的乘客自由下落,在乘坐舱3下落到减速通道2的底部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卷轴转动将连接绳4的挂扣放下,直至能够将乘坐舱3顶部的挂钩重新悬挂在挂扣上,然后驱动电机反转带动卷轴反向转动,将连接绳4重新缠绕到卷轴上,并在此过程中带动乘坐舱3上升并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减速通道2的底部设置有采用缓冲材料制成的缓冲垫,如橡胶垫等,缓冲垫是对乘坐舱3起缓冲作用,使乘坐舱3在着陆时更加平稳。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绳蹦极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利用升降电梯将乘客送到辅助塔7的塔顶,当乘客到达辅助塔7的塔顶后,通过乘坐通道8和蹦极入口5进入到乘坐舱内,在蹦极前,乘坐舱3通过挂钩悬挂在固定支架上,在乘客进入乘坐舱3后,握紧乘坐舱3内的扶手,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将乘坐舱3顶部的挂钩与连接绳4的挂扣分离,乘坐舱3和乘客在透明通道1中自由下落,感受惊险刺激的自由落体,当乘坐舱3高速进入减速通道2时,乘坐舱3外围镶嵌的强力磁铁与非磁体金属管错位运动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瞬间产生强大的磁场,该磁场对乘坐舱3的运动具有“来拒去留”的效应,使乘坐舱3减速后匀低速着陆,乘坐舱着陆后,乘客通过蹦极出口6离开;此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卷轴转动将连接绳4的挂扣放下,直至能够将乘坐舱3顶部的挂钩重新悬挂在挂扣上,然后驱动电机反转带动卷轴反向转动,将连接绳4重新缠绕到卷轴上,并在此过程中带动乘坐舱3上升,直至乘坐舱3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无绳蹦极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强大磁场来对乘坐舱下落产生阻力,使乘坐舱减速后匀低速着陆,与传统的蹦极装置相比,在蹦极前,不需要绑定绳索,操作工序简洁,同时,在蹦极过程中,无绳索对人体造成挤压,不存在绳索的磨损和老化,也没有复杂的机械事故,运行非常安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无绳蹦极装置的乘坐舱一次可乘坐多人,收益更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 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