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纸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5663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包装纸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纸卡。



背景技术:

产品包装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产品的包装质量和包装方式的选择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以及环境等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传统技术中比较常见的包装方式是在产品的周围设置泡沫,通过泡沫限制产品的位置,并缓解产品运输时受到的冲击力。然而,当用户将产品包装拆开后,泡沫的作用随即消失,该泡沫就会被丢弃。由于泡沫不容易降解,一旦进入环境之后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纸卡,该包装纸卡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纸卡,沿着所述包装纸卡的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包装纸卡上具有多个依次间隔排布的折线,在各所述折线的分割下,所述包装纸卡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产品定位部和底盖,所述顶盖的一侧具有产品按压面,所述产品定位部上开设供产品穿过的容纳孔,所述底盖的一侧具有产品支撑面,所述产品按压面、所述容纳孔和所述产品支撑面用于形成产品定位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产品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片,各所述定位片上均开设所述容纳孔,所述顶盖、各所述定位片和所述底盖依次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与所述定位片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片之间和所述定位片与所述底盖之间均形成V形弯折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产品定位部相连的防护翻边,所述防护翻边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容纳孔的边缘处,另一侧为自由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翻边包括多个防护片,各所述防护片沿着所述容纳孔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片为弯折片,所述弯折片具有向相邻的所述顶盖或所述底盖或所述产品定位部转动的弯折行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顶盖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顶部片、第二顶部片和第三顶部片,所述第一顶部片上具有所述产品按压面,所述第一顶部片与所述第三顶部片用于相对弯折后形成第一缓冲空间;

和/或,所述底盖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底部片、第二底部片和第三底部片,所述第一底部片上具有所述产品支撑面,所述第一底部片与所述第三底部片用于相对弯折后形成第二缓冲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顶盖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顶部片连接的第四顶部片,所述第一顶部片、所述第二顶部片、所述第三顶部片和所述第四顶部片用于形成环形结构;

和/或,所述底盖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底部片连接的第四底部片,所述第一底部片、所述第二底部片、所述第三底部片和所述第四底部片用于形成环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部片与所述产品定位部相连,和/或所述第一底部片与所述产品定位部相连。

上述包装纸卡上具有多个折线,进而分割出顶盖、产品定位部和底盖,包装产品时,将该包装纸卡弯折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将产品放入产品定位部中,此时产品由底盖支撑,在包装纸卡自身具有的弹性下,顶盖可以按压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定位。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提到采用泡沫进行包装的方式,上述包装纸卡的材质为纸,更容易被降解,因此该包装纸卡被回收后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或最终降解,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所缓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卡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卡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卡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包装纸卡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包装纸卡的侧视图;

图6为一种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卡与加湿器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卡与加湿器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结构的后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卡与加湿器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顶盖、110-产品按压面、120-第一顶部片、130-第二顶部片、140-第三顶部片、150-第一缓冲空间、160-第四顶部片、200-产品定位部、210-容纳孔、220-定位片、300-底盖、310-产品支撑面、320-第一底部片、330-第二底部片、340-第三底部片、350-第二缓冲空间、360-第四底部片、400-防护翻边、410-防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纸卡,该包装纸卡可用于包装加湿器、榨汁机、音响等产品,在本实施例中,仅以包装纸卡包装加湿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为该包装纸卡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为该包装纸卡折叠后形成的结构,图6示出了一种应用该包装纸卡的加湿器。沿着该包装纸卡的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包装纸卡上具有多个依次间隔排布的折线a,在各折线a的分割下,该包装纸卡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100、产品定位部200和底盖300,顶盖100的一侧具有产品按压面110,产品定位部200上开设供产品穿过的容纳孔210,底盖300的一侧具有产品支撑面310,产品按压面110、容纳孔210和产品支撑面310用于形成产品定位空间。

具体地,产品定位部200可以仅设置为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可仅设置为一个,此时包装纸卡折叠后将形成“Z”字形结构;而顶盖100和底盖300均可设置为片状结构,且为单片。如此设置后,整个包装纸卡上的折线a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顶盖100与产品定位部200之间的折线、产品定位部200与底盖300之间的折线。另外,加工上述折线a时,通常采用单面加工的方式,即仅在顶盖100或产品定位部200或底盖300的单侧表面上加工折线a,使得三者之间相对进行翻转时呈现单向翻转的特性,此种方式更有利于包装纸卡保持较高的结构强度。

另外,产品按压面110、容纳孔210和产品支撑面310的形状、尺寸等结构参数可以根据需要包装的产品A的形状设计,例如,该包装纸卡应用于加湿器时,可将产品按压面110和产品支撑面310均设置为平面,将容纳孔210设计为圆孔或椭圆孔。

包装纸卡的初始结构可如图1所示,包装产品时,先将该包装纸卡弯折成所需的形状,例如图2-5所示的结构;然后将产品放入产品定位部200中,此时产品由底盖300支撑,在包装纸卡自身具有的弹性下,顶盖100可以按压产品,从而实现产品的定位,具体如图7-12所示。

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提到采用泡沫进行包装的方式,上述包装纸卡的材质为纸,更容易被降解,因此该包装纸卡被回收后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或最终降解,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所缓解。另外,该包装纸卡具有弹性,根据不同的产品A调整包装纸卡的尺寸,使得顶盖100与底盖300之间的空间足以容纳需要保证的产品A。

参见图2,为了提高产品定位部200的定位强度,该产品定位部200可包括至少两个定位片220,各定位片220上均开设前述容纳孔210,顶盖100、各定位片220和底盖300依次相连,三者的具体连接方式只要能够满足产品的定位需求即可。例如,当定位片220的数量为两个时,可以将包装纸卡折叠成“∑”字形结构。随着定位片220的数量不断增加,产品定位部200与产品A的作用面积随之增加,继而达到前述目的。

可选地,顶盖100与定位片220之间、相邻的两个定位片220之间和定位片220与底盖300之间形成V形弯折结构,具体可参见图4。也就是说,顶盖100、定位片220和底盖300均采用平面结构,且能够在有限的数量下形成足够多的弯折,以此增加包装纸卡与产品A的作用面积,同样有利于提高产品A的定位强度。

在生产包装纸卡的过程中,容纳孔210处容易形成锋利的边缘,该边缘与产品接触后,会在产品的外表面上形成划痕,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纸卡还包括与产品定位部200相连的防护翻边400,该防护翻边400的一侧连接于容纳孔210的边缘处,另一侧为自由端。当防护翻边400与产品定位部200相连时,容纳孔210的边缘处的锋利程度有所降低,从而降低产品A被产品定位部200划伤的几率。

具体地,上述防护翻边400可以呈环形结构连接于容纳孔210的边缘处,但此种防护翻边400的面积过大,不利于加工,也会增加包装纸卡的加工成本,因此该防护翻边400可包括多个防护片410(如图3所示),各防护片410沿着容纳孔210的周向间隔分布,可选地,各防护片410可以均匀分布。此方案中,防护片410的面积相对较小,更便于加工包装纸卡,同时能够适当降低包装纸卡的加工成本。

一种实施例中,上述防护片410可进一步设置为弯折片,该弯折片具有向相邻的顶盖100或底盖300或产品定位部200转动的弯折行程。也就是说,该防护片410与包装纸卡的其他部分形成一体式结构,使用该包装纸卡时,直接弯折防护片410,使其相对于定位片220凸出即可。采用此种结构后,包装纸卡生产完后,直接将防护片410弯折至与定位片220相平齐的状态,使得包装纸卡的厚度变小,从而节省防护翻边400占用的空间,便于包装纸卡的存放及管理。另外,此种防护片410还可以与产品的表面相接触,继而辅助限制产品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顶盖100的结构还可采用如下设置:顶盖10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顶部片120、第二顶部片130和第三顶部片140,第一顶部片120上具有前述产品按压面110,第一顶部片120与第三顶部片140用于相对弯折后与第二顶部片130共同形成第一缓冲空间150。具体地,第三顶部片140可与产品定位部200连接,第一顶部片120的自由端弯折至与第三顶部片140或产品定位部200相接触即可。上述第一缓冲空间150的作用是,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力时,该冲击力作用于第一顶部片120上,使得第一缓冲空间150被压缩,进而吸收冲击力。所以,该顶盖100能够更好地保护产品。

同理地,底盖300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底部片320、第二底部片330和第三底部片340,第一底部片320上具有前述产品支撑面310,第一底部片320与第三底部片330用于相对弯折后与第二底部片330共同形成第二缓冲空间350。

另一实施例中,顶盖100还可进一步包括与第三顶部片140连接的第四顶部片160,第一顶部片120、第二顶部片130、第三顶部片140和第四顶部片160用于形成环形结构。如此设置后,第一顶部片120、第二顶部片130、第三顶部片140和第四顶部片160围成的第一缓冲空间150的空间更大,且所形成的前身环形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更有利于缓冲。另外,可将第一顶部片120与第三顶部片140、第二顶部片130与第四顶部片160设置为具有相同轮廓、尺寸的结构,以此提高缓冲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理地,底盖300还可进一步包括与第三底部片340连接的第四底部片360,第一底部片320、第二底部片330、第三底部片340和第四底部片360用于形成环形结构。

可选地,当顶盖100采用前述结构时,第一顶部片120与产品定位部200相连。由于产品按压面110位于第一顶部片120上,因此折叠包装纸卡时,第三顶部片140将弯折至第一顶部片120的背面,即使第三顶部片140的一侧为自由端,导致第三顶部片140容易出现移动,该移动也不容易传递至产品按压面110上,因此产品按压面110与产品A之间不容易出现相对移动,也就能够防止产品被包装纸卡划伤。与此方案同理地,底盖300的第一底部片320与产品定位部200相连。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