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836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升船机工作大门电缆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是一种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



背景技术:

彭水电站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在下游水位变化时需对工作门位置进行上下调整,下闸首工作门的控制电缆、动力电缆随工作门上下移动时,需人工进行电缆盘放,人工盘放不及时会使电缆打结,严重时会造成电缆拉断,使工作门失去控制,维护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人工盘放不及时会使电缆打结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其结构简单,不需任何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它包括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本体顶部为电缆进出孔,在所述的电缆进出孔的下方有同圆心的电缆空间盘线空间顶部,在所述的电缆进出孔与电缆空间盘线空间顶部之间焊接有四根支撑钢,在所述的电缆空间盘线空间顶部的下部为盘线空间,在所述的盘线空间下焊接有盆型底部,在所述的盆型底部的末端设置有底部电缆出线固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盆型底部整体呈上宽下窄的盆型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缆进出孔和盘线空间顶部均为圆形结构,所述的电缆进出孔的直径为300mm,所述的盘线空间顶部直径为1000mm;所述的电缆进出孔、盘线空间顶部和支撑钢的材料均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根支撑钢与盘线空间顶部之间的水平夹角均为30-50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盘线空间与所述的盘线空间顶部之间的水平夹角为75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盘线空间、盆型底部和底部电缆出线固定孔均采用厚度为4mm的钢板包裹;所述的底部电缆出线固定孔为圆形结构,直径为10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优点:1.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方便。2.自动对电缆进行盘线,不需任何驱动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本体1、电缆进出孔2、盘线空间顶部3、支撑钢4、盘线空间5、盆型底部6、底部电缆出线固定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照图1-2所示: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它包括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的升船机下闸首工作大门垂直电缆盘线装置本体1顶部为电缆进出孔2,在所述的电缆进出孔2的下方有同圆心的电缆空间盘线空间顶部3,在所述的电缆进出孔2与电缆空间盘线空间顶部3之间焊接有四根支撑钢4,在所述的电缆空间盘线空间顶部3的下部为盘线空间5,在所述的盘线空间5下焊接有盆型底部6,在所述的盆型底部6的末端设置有底部电缆出线固定孔7;所述的盆型底部6整体呈上宽下窄的盆型结构;所述的电缆进出孔2和盘线空间顶部3均为圆形结构,所述的电缆进出孔2的直径为300mm,所述的盘线空间顶部3直径为1000mm;所述的电缆进出孔2、盘线空间顶部3和支撑钢4的材料均采用直径为10mm的钢条;所述的四根支撑钢4与盘线空间顶部3之间的水平夹角均为30-50度;所述的盘线空间5与所述的盘线空间顶部3之间的水平夹角为75度。

所述的盘线空间5、盆型底部6和底部电缆出线固定孔7均采用厚度为4mm的钢板包裹;所述的底部电缆出线固定孔7为圆形结构,直径为100mm。

上述为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