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00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吊运输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大空间钢结构厂房内的管道安装,许多管道都安装在厂房结构的上部,受厂房结构限制,这些管道安装时不能被直接吊送到安装位置,若要将这些管道安全的吊送到位,需要再增加一些起重设备以及升降平台配合方可进行,这样既增加了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浪费了设备以及人力资源,还提高了施工成本,增加了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风险,利用厂房钢梁就能达到管道调运目的的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包括对称土建结构上的两根厂房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厂房钢梁之间共同架设有由一根横担、两组限位结构、四个滚轮组和一套手动葫芦组成的简易吊运滑车,简易吊运滑车上的两组限位结构分别安装在横担下面的两端,每组限位结构均由两个卡板构成,一组限位结构的两个卡板之间均设有两根滚轮轴,每根滚轮轴上均安装有若干个轴承轮,所述限位结构卡接在厂房钢梁上面,所述轴承轮均与厂房钢梁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简易吊运滑车与两根厂房钢梁共同构成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简易吊运滑车上的四个滚轮轴的轴线方向一致且均处在与横担下表面平行的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其中所述简易吊运滑车通过滚轮轴上的轴承轮在厂房钢梁上具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往返滑动轨迹。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其中所述手动葫芦处在横担的中点。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充分利用了厂房结构中的厂房钢梁。在厂房的对称结构的两根厂房钢梁之间共同架设了一个由一根横担、两组限位结构、四个滚轮组和一套手动葫芦组成的简易吊运滑车。厂房钢梁和简易吊运滑车共同构成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将欲施工的管道通过手动葫芦吊装在简易吊装滑车上,由人工推动简易吊装滑车,将管道吊送到无法正常运送到达的施工工位。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施工成本低,无需增加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量,更不需要增加起重设备以及升降平台,仅利用厂房的厂房钢梁即可达到管道调运目的,节省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造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包括对称土建结构上的两根厂房钢梁1。两根厂房钢梁1之间共同架设有由一根横担2、两组限位结构3、四个滚轮组4和一套手动葫芦5组成的简易吊运滑车。简易吊运滑车与两根厂房钢梁1共同构成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简易吊装滑车上两组限位结构3分别安装在横担2下面的两端。每组限位结构3均由两个卡板构成。一组限位结构3的两个卡板之间均设有两根滚轮轴6。每根滚轮轴6上均安装有若干个轴承轮7。限位结构3卡接在厂房钢梁1上面,轴承轮7均与厂房钢梁1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手动葫芦5挂接在横担2的下面且处在横担2的中点。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中,简易吊运滑车上的四个滚轮轴6的轴线方向一致且均处在与横担2下表面平行的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中,简易吊运滑车通过滚轮轴6上的轴承轮7在厂房钢梁1上具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往返滑动轨迹。人工推动简易吊运滑车,简易吊运滑车可以在厂房钢梁1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中,简易装置滑车的横担2、挂钩5、滚轮轴6、轴承轮7等部件均需根据所起吊运输的材料重量算出荷载,根据荷载计算并选定合适的型材。将轴承轮7安装固定在滚轮轴6上,将横担2、限位3、滚轮轴6按图样采用焊接形式连接在一起。将手动葫芦5挂在简易吊装滑车的横担2上。

如图4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厂房管道起吊运输装置之前,现将欲起吊管道8安全的连接到手动葫芦5的挂钩上,做好管道8连接后,利用简易吊运滑车将管道8起吊,人工推动简易吊运滑车在厂房钢梁2上面滑动行走,从而将管道8运输至指定安装位置。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