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料收料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979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管料收料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针的自动化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料收料盒。



背景技术:

针灸针最早的雏形是针石,它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将针灸针插入人体的穴位内,并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治疗。距今4000-8000年的远古时代,古代人通过砭石的方式进行身体的部位进行按压,从而起到了缓解疼痛的作用。

现有的套管式针灸针包括套管、针体和插片,在安装过程中,通常将针体和插片同时插入套管内,从而插片将针体固定在套管内。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 102502001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灸针自动分拣机构,其是一种自动将针灸针进行组装的设备,但是在其筒体进行下料时,一般是在设备的下料位置设置有收料盒进行收料,由于套管式针灸针较细,会有套管式针灸针残留在收料盒内,所以需要手动抓取收料盒内的套管式针灸针,该动作的时间较长,大大减慢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管料收取的管料收料盒。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料收料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向下凹陷形成放置腔,所述开口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贯穿盒体的侧壁设置,所述插入槽沿盒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套设在插入槽与盒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件从开口位置向盒体的放置腔内掉落,实现了收料盒的基本功能,即收集管料的功能,当放置腔内的管料收集满后,通过将扳动弹性环经过插入槽,然后反扣至盒体开口的上表面,与开口内的管件相接触,从而将放置腔内管件进行捆扎,通过弹性环的弹性作用产生收缩力,将整卷管件固定在一起,管件由于弹性环的受损力不会产生轴向的移动,即很难发生松脱,可以一次将整个放置腔内的管件全部收集起来,方便管料的收取。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腔的底部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放置腔的底部设置成弧形,具有两个作用:其一,当弹性环向上移动时,如果放置腔内的管件处于放满的状态,由于弹性环的收缩力的方向是朝向放置腔中心的,所以正方形的放置腔内的管件由于弹性环向内的作用,会朝向开口上方跳起,影响收料,通过将放置腔的形状设置成弧形,减少了放置腔内的棱角位置的管件向内发生移动,避免了管件的向上跳起,使收料的过程更加稳定;其二,放置腔的底部呈弧形,故在管件进入放置腔的过程中,特别是前几个进入的管件,会由于弧形的设置,在放置腔内滑动,避免了几个管件交错堆叠在一起,影响后续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插入槽的底面低于放置腔的底面,所述插入槽的的底面、放置腔的侧面与放置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弹性环的容纳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环可以设置在容纳腔内,避免了弹性环凸出于容纳腔的表面,导致管件在放置腔内发生歪斜,从而影响后续的下料,同时避免弹性环占用了容纳腔内的空间,影响管件的储放量;通过设置有容纳腔,从而使弹性环在容纳腔内码放的更加整齐,增加盒体所能容纳弹性环的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插入槽将盒体的侧壁分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为侧壁总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插入槽位于盒体侧壁的位置,如果插入槽与不设置有插入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过短,将会导致管件所受到的扭矩过大,将会导致管件的飞出,管件的一端为手施压的固定端,另一端为供弹性环反扣的活动端,活动端会受到弹性环向上的弹性力,如果该受力点距离固定端的距离过远,例如小于五分之一的位置,将会导致管件受到的扭矩过大,管件将会从盒体内飞出。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上转动连接有限制放置腔内的管件向上移动趋势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盒体之间形成有供弹性环经过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手压的过程,使用者只需对限位部施力,限位部将作用力传递至放置腔内的管件上,实现了管件的固定,从而使用者无需将手掌与位于放置腔上方的管件全部接触,从而方便将弹性环反扣至管件上,同时在下料时,通过限位部旋转至开口的上方,当需要捆扎时,将限位部旋转至开口上方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朝向放置腔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上设置有与管体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层缓解了管件和限位部底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管件的表面受损,同时通过在弹性层的表面设置有与管件配合的凹槽,从而在限位部旋转至开口的上方时候,凹槽与管件的侧壁相互贴合,避免在捆扎的过程中,管件与管件之间发生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层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两端为插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部向放置腔内移动时,插入部与放置腔的侧壁抵接,然后使上部两侧的管件向中心铲动,使两侧的管件移动至弧形部内,然后在弹性环捆扎管件时,管件无需重新排列成筒形,因为放置腔的底部和弧形部的配合,使位于内部的管件已经呈筒形排列了,减少了相邻管件之间的摩擦。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的侧壁转动连接能转动至限位部上方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避免了使用者通过手压提供压紧力,限位件通过与盒体的连接,将开口上方的限位部固定在盒体上,同时对限位部提供向下的作用力,避免限位部向上转动,避免管件飞出。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包括呈L型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别设置在开口两侧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的限位块分别与开口两侧的侧壁转动连接,从而起到了固定限位部的作用,防止限位板向上转动,结构简单,固定和解锁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对限位部具有磁性吸附作用的磁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性件的磁力吸附作用使盖板固定在开口上,在盖板转动至开口位置后,自动实现了盖板的固定,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放置腔内的管料收集满后,通过将扳动弹性环经过插入槽,然后反扣至盒体开口的上表面,与开口内的管件相接触,从而将放置腔内管件进行捆扎,通过弹性环的弹性作用产生收缩力,将整卷管件固定在一起,管件由于弹性环的受损力不会产生轴向的移动,即很难发生松脱,可以一次将整个放置腔内的管件全部收集起来,方便管料的收取;

2、,限位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手压的过程,使用者只需对限位部施力,限位部将作用力传递至放置腔内的管件上,实现了管件的固定,从而使用者无需将手掌与位于放置腔上方的管件全部接触,从而方便将弹性环反扣至管件上;

3、插入部与放置腔的侧壁抵接,然后使上部两侧的管件向中心铲动,使两侧的管件移动至弧形部内,方便弹性环的捆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开口;12、放置腔;2、插入槽;3、弹性环;4、容纳腔;51、第一侧壁;52、第二侧壁;6、限位部;61、间隙;62、弹性层;63、凹槽;64、弧形部;65、插入部;7、限位件;71、限位块;8、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管料收料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1,其可以在侧面上也设置有一开口11,从而方便将管件移出,开口11向下延伸有放置腔12,放置腔12的纵截面形状呈正方形,然后在侧壁上开设有插入槽2,插入槽2呈倾斜在水平面上延伸至与该侧壁相对的另一侧壁上,然后插入槽2向下延伸至放置腔12的底部。

如图1所示,插入槽2和盒体1的侧面之间套设有弹性环3,弹性环3为橡皮筋等具有弹性的封闭环,倾斜设置的插入槽2更加方便单手扳动弹性环3。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为,管件从开口11位置掉落至放置腔12内,然后放置腔12内的管料收集满后,一只手压住放置腔12内的管件,如图3所示,另一只手扳动弹性环3经过插入槽2,然后反扣至盒体1上方的插入槽2内,弹性环3向内收缩,与开口11内的管件相接触,将放置腔12内管件进行捆扎。

实施例2:如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插入槽2呈平行设置在盒体1的相对侧壁上,同时放置腔12的底部呈弧形设置。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如图5所示,实施例3中,插入槽2的底面低于放置槽的底面,插入槽2的的底面、放置槽的侧面与放置槽的底面之间形成有容纳弹性环3的容纳腔4。

实施例3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同时可在容纳腔4内设置有多根弹性环3,减少设置弹性环3的生产准备时间,提高效率。

实施例1至3中,插入槽2将盒体1的侧壁分为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第一侧壁51的长度为侧壁总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避免在反扣弹性环3的过程中,管件飞出。

实施例4:如图6所示,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4中,盒体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限位部6,限位部6为盖板,盖板可以转动开口11的上方,盖板限制放置槽内的管件向上移动,限位部6与盒体1之间形成有供弹性环3经过的间隙61,该间隙61具有两种情况,情况一为盖板没有覆盖住插入槽2,从而盖板设置在开口11上方时,盖板的侧壁与盒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61;情况二为,盖体覆盖住插入槽2,从而在盖体的底部与盒体1具有开口11的一端形成有间隙61。

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相同,但是在其进行收料前,将盖板向一侧转动,使开口11打开,然后进行收料,在捆扎时,通过将盖板覆盖在开口11上,手压紧盖板,然后将弹性环3通过间隙61反扣至插入槽2中,实现捆扎。

实施例5:如图7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限位部6的下方,即盖板的下方设置有弹性层62,弹性层62上均匀分布有与管体侧壁配合的凹槽63,同时弹性层62向背离放置腔12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弧形部64,弧形部64的两端向放置腔12的方向凸出形成有呈锐角的插入部65。

实施例5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4相同,实施例5中,当盖体盖合至开口11上方时,通过管件和管件之间的滑移作用,将放置腔12内的管件排列成筒形,方便弹性环3的捆扎。

实施例6:如图8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实施例6中,盒体1的相对侧壁铰接有限位件7,限位件7为L形的限位块71,限位块71分别位于开口11的两侧,且能够转动至盖板上方,限位块71的一端与侧壁铰接,限位块71的弯折位置是限位块71卡扣住盖板的位置。

实施例6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4相同,在对管件进行捆扎时,通过将限位块71向上转动,然后扣合住盖板,无需手动压紧盖板。

实施例7:如图9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实施例7中,盒体1上设置有对限位部6具有磁性吸附作用的磁性件8,磁性件8为磁铁,盖板由铁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钢,磁铁通过卡嵌的作用固定在盒体1的开口11位置。

实施例7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4相同,其通过磁性的吸附作用,将盖板固定在开口11上,无需手动压紧盖板,简化操作步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