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护理用消毒棉签存取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040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护理用消毒棉签存取盒。



背景技术:

在基础护理工作中,消毒棉签和消毒液是应用范围最广、最为普通、应用数量最多的两种工具。消毒棉签通常是多根在一个塑料袋内或一个塑料盒内,这种存放方式很不安全,撕开一个塑料袋或打开塑料盒,在取出使用一根消毒棉签的同时也会把其他暂时不用的消毒棉签暴露在空气中,很容受到污染,且由于是多根共同叠放,取得过程中,多根消毒棉签与手指有接触,使得消毒棉签受到交叉感染。消毒液通常是存放在一个瓶子内,一瓶内的消毒液通常会被几十根甚至上百根消毒棉签浸染使用,使得消毒液反复多次打开,增加了细菌进入消毒水瓶的几率,留下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护理用消毒棉签存取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护理用消毒棉签存取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的一端铰接在盒体的顶端后侧,盒体内设棉签腔、消毒液柜盒和棉签头柜盒,消毒液柜盒设在棉签腔和棉签头柜盒的右侧,棉签腔设在棉签头柜盒的正后侧,消毒液柜盒的正前端面均匀的设有若干抽盒,抽盒内均匀的设若干盲孔,棉签腔为倾斜设置,棉签腔内设第一卡板,第一卡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卡槽,棉签头柜盒正对棉签腔的一端面均匀的设有若干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通孔,棉签头柜盒内腔中设有与第一卡板相对应的第二卡板,第二卡板上均匀的设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盒体内设有消毒盒腔和蓄电池,消毒盒腔设置在棉签头柜盒的正下方,棉签头柜盒底壁均匀的设有若干小孔,消毒盒腔通过小孔与棉签头柜盒贯通连接,消毒盒腔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管,蓄电池与紫外线灯管电连接,盒体外侧面设有电源接口和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紫外线灯管电连接,电源接口与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消毒液柜盒的前后长度小于盒体前后长度的三分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消毒液柜盒的正前端面均匀的设有2~5个抽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盲孔通过锡纸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抽盒侧面设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棉签腔的倾斜角度为25°~35°。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消毒盒腔内均匀的设有3~6个紫外线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内部环境处于密封状态,消毒棉签根根独立存放,棉签头可在使用前单独消毒,消毒液一份份独立存放,使用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护理用消毒棉签存取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盒盖,3-棉签腔,4-消毒液柜盒,5-抽盒,6-锡纸,7-第一卡板,8-第一卡槽,9-棉签头柜盒,10-第二卡槽,11-第二卡板,12-消毒盒腔,13-蓄电池,14-紫外线灯管,15-控制开关,16-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医疗护理用消毒棉签存取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所述盒盖2的一端铰接在盒体1的顶端后侧,所述盒体1内设棉签腔3、消毒液柜盒4和棉签头柜盒9,所述消毒液柜盒4设在棉签腔3和棉签头柜盒9的右侧,所述棉签腔3设在棉签头柜盒9的正后侧,所述消毒液柜盒4的前后长度小于盒体1前后长度的三分之二,消毒液柜盒4的正前端面均匀的设有若干抽盒5,所述抽盒5内均匀的设若干盲孔,盲孔通过锡纸6密封,盲孔内存放消毒液,所述抽盒5外侧面设有把手,所述棉签腔3为倾斜设置,棉签腔3内设第一卡板7,所述第一卡板7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卡槽8,第一卡槽8用于卡放棉签的签杆,所述棉签头柜盒9正对棉签腔3的一端面均匀的设有若干与第一卡槽8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棉签头柜盒9内腔中设有与第一卡板7相对应的第二卡板11,所述第二卡板11上均匀的设有与第一卡槽8相对应的第二卡槽10,消毒棉签的棉签头穿过通孔,卡放在第二卡槽10内,棉签签杆卡放在第一卡槽8内,所述盒体1内设有消毒盒腔12和蓄电池13,所述消毒盒腔12设置在棉签头柜盒9的正下方,所述棉签头柜盒9底壁均匀的设有若干小孔,所述消毒盒腔12通过小孔与棉签头柜盒9贯通连接,所述消毒盒腔12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管14,所述蓄电池13与紫外线灯管14电连接,所设盒体1外侧面设有电源接口16和控制开关15,所述控制开关15与紫外线灯管14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16与蓄电池13电连接。

消毒棉签的棉签头穿过通孔,卡放在第二卡槽10内,棉签签杆卡放在第一卡槽8内,打开控制开关15,紫外线灯管14即可对消毒棉签头进行消毒,消毒棉签头半封闭存放在棉签头柜盒9内,减少与外界环境沟通,使得消毒棉签头更加的安全卫生,打开抽盒5,用棉签签杆戳破锡纸6,即可用棉签沾用消毒液,安全卫生。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