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顶接线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098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轿顶接线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轿顶接线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轿顶接线柜内的电气元件之间通过接头连接,导致柜内的电线连接杂乱无章,安装时费事费力,柜内电器元件排布也杂乱无章,没有很好地将柜内空间利用,造成了柜体体积大,进而导致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布紧凑、节约柜内空间的轿顶接线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轿顶接线柜,其包括柜体、安装于柜体内的电器,所述电器包括电源开关、变压器、继电器、接口板、故障采集板、变频器、接触器以及接线端子,所述变频器输出端经接线端子转接后与所述变压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输出端经接口板后连接至变频器上,所述故障采集板连接在继电器输出端和变频器之间,所述柜体分为六个安装区域,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第三安装区域、第四安装区域、第五安装区域、第六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上下位设置且两者形成区域与所述三安装区域并排设置,第五安装区域、第六安装区域上下位设置且两者形成的区域与第四安装区域并排设置,第四安装区域位于第二安装区域下方,第五安装区域位于第三安装区域下方,所述变压器位于第一安装区域内,所述继电器位于第二安装区域内,所述变频器位于第三安装区域内,所述接口板和所述故障采集板位于第四安装区域内,所述接触器位于第五安装区域内,所述接线端子位于第六安装区域内。

优化的,各安装区域由排线管分隔开,各电器间的接线穿设于所述排线管内。

优化的,所述柜体的箱盖上设有安全监控板。

优化的,所述柜体侧壁开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内穿设有由铝材制成的散热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呈锥台状,其更临近柜体内部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按照输入输出顺序安装柜内电器元件,通过接线端子统一接线,不仅接线整齐方便,而且柜内排布紧凑,极大的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材料的损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轿顶接线柜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轿顶接线柜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剖视图A-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轿顶接线柜,其包括柜体1、安装于柜体内的电器,所述电器包括电源开关2、变压器3、继电器4、接口板5、故障采集板6、变频器7、接触器8、接线端子9以及安全监控板10。

所述变频器输出端经接线端子转接后与所述变压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输出端经接口板后连接至变频器上,所述故障采集板连接在继电器输出端和变频器之间,安全监控板10设在所述柜体的箱盖内侧壁上。

所述柜体分为六个安装区域,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第三安装区域、第四安装区域、第五安装区域以及第六安装区域,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第二安装区域上下位设置且两者形成区域与所述三安装区域并排设置,第五安装区域、第六安装区域上下位设置且两者形成的区域与第四安装区域并排设置,第四安装区域位于第二安装区域下方,第五安装区域位于第三安装区域下方,所述变压器3位于第一安装区域内,所述继电器4位于第二安装区域内,所述变频器7位于第三安装区域内,所述接口板5和所述故障采集板6位于第四安装区域内,所述接触器8位于第五安装区域内,所述接线端子9位于第六安装区域内。各安装区域由排线管12分隔开,各电器间的接线穿设于所述排线管12内。

如图2.3所示,为提高散热效果,所述柜体侧壁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穿设有由铝材制成的散热管11。所述散热管呈锥台状,其更临近柜体内部一端的内径大于另一端的内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