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610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储米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储存容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定量输出底层大米的储米箱。



背景技术:

大米不论是从农户收购、转卖、销售还是家用,都需要有一个容器进行储存,而现在的大米储存主要采用编织袋或储米箱这两种大米储存容器。

现有的取米方式主要采用直接从上部伸入到大米储存容器内进行盛米,以便使用。但是这种直接从上部伸入到储存的大米内取用的方式,会将外界的水分和霉菌带入到大米储存容器内的大米中,容易使大米在长时间储存时产生霉变;而且在取用时,总是取用上层的大米,如果储存容易重复使用时,会使底部的大米长时间得不到取用,而容易发生米质变差,甚至霉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米箱,以解决现有的大米储存容易,需要伸入到储存的大米内部,从而将外界的水分和霉菌带入到大米容器内,使储存的大米容易霉变;大米容器重复使用时,底层大米得不到取用,容易造成发生米质变差,甚至霉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米箱,包括带上部开口的箱体以及封盖于箱体上部开口的盖体,箱体底部设有用于滞留定量大米以待输出的出米槽以及用于通过振动将箱体内腔中的大米向出米槽方向推动的振动机构;出米槽连接于箱体底部的出米口上,出米口上设有用于控制出米口开闭的闸门,出米槽上带有用于封闭出米槽输出口或者开启出米槽输出口以将出米槽内的定量大米输出的米盖。

进一步地,振动机构包括固接于箱体内腔底面用于通过激发形成内部振动力的弹性件、固接于弹性件上用于将弹性件产生的振动力向箱体内腔中的大米均匀释放的传力板以及覆盖于弹性件、传力板和箱体内腔底面上部用于防止大米进入弹性件内的柔性层。

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或弹片;传力板为平板、锥形板、弧形板或折线板。

进一步地,传力板沿水平方向布设,或者传力板朝向出米槽设置方向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传力板与箱体内腔底面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弹性件弹力和手动施加振动力的弹力调节件,弹力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和定位螺栓;调节杆的一端固接于传力板底部,调节杆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外,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调节杆伸出箱体外的部位上。

P160434

进一步地,振动机构包括固接于箱体内腔底部的振动台以及覆盖于振动台和箱体内腔底面上部用于防止大米进入振动台内的柔性层。

进一步地,箱体底部开设有多个出米口,多个出米口沿箱体的周向排布和/或沿竖向排布;每一个出米口上对应设置有出米槽和闸门。

进一步地,出米口所处位置的水平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出米口所处位置具有用于将箱体内腔中的大米导向出米口的斜面。

进一步地,盖体扣合于箱体的上部开口上和/或转动连接于箱体的上部开口上;米盖转动连接于出米槽的输出口上且通过扣合连接、卡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在出米槽的输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储米箱,通过在箱体底部设置出米槽,在出米槽与箱体连接的输入端设置闸门,在出米槽的输出端设置米盖,从而形成带有封闭空腔的出米槽,出米槽的容积作为大米定量输出的基础单元,通过出米槽滞留定量的大米以便定量输出大米进行使用。箱体内的大米通过上部开口加入,因此底部的大米为旧米而上部大米为新米,通过在箱体内腔底部设置振动机构,以使箱体底部的旧米能够均匀的向四周移动并通过出米口进入到出米槽中,以便定量输出;输出的大米为旧米,而新米随着大米的使用而向下沉积,能够保证箱体内的大米使用顺序始终为先进入先使用,不会因为大米在箱体内沉积太久而变质,保证大米的储存及食用安全,同时也保证出米槽在输出时内腔中充满大米,保证定量输出大米具有恒定的输出量。适用于大米的收购、销售以及家庭的定量取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例说明:

1、箱体;101、出米口;2、盖体;3、出米槽;4、振动机构;401、弹性件;402、传力板;403、柔性层;404、振动台;5、闸门;6、米盖;7、弹力调节件;701、调节杆;702、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储米箱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储米箱,包括带上部开口的箱体1以及封盖于箱体1上部开口的盖体2,箱体1底部设有用于滞留定量大米以待输出的出米槽3以及用于通过振动将箱体1内腔中的大米向出米槽3方向推动的振动机构4;出米槽3连接于箱体1底部的出米口101上,出米口101上设有用于控制出米口101开闭的闸门5,出米槽3上带有用于封闭出米槽3输出口或者开启出米槽3输出口以将出米槽3内的定量大米输出的米盖6。本实用新型储米箱,通过在箱体1底部设置出米槽3,在出米槽3与箱体1连接的输入端设置闸门5,在出米槽3的输出端设置米盖6,从而形成带有封闭空腔的出米槽3,出米槽3的容积作为大米定量输出的基础单元,通过出米槽3滞留定量的大米以便定量输出大米进行使用。箱体1内的大米通过上部开口加入,因此底部的大米为旧米而上部大米为新米,通过在箱体1内腔底部设置振动机构4,以使箱体1底部的旧米能够均匀的向四周移动并通过出米口101进入到出米槽3中,以便定量输出;输出的大米为旧米,而新米随着大米的使用而向下沉积,能够保证箱体1内的大米使用顺序始终为先进入先使用,不会因为大米在箱体1内沉积太久而变质,保证大米的储存及食用安全,同时也保证出米槽3在输出时内腔中充满大米,保证定量输出大米具有恒定的输出量。适用于大米的收购、销售以及家庭的定量取用。可选地,出米槽3的输出口朝下倾泻,以便出米槽3内的大米可以自由滑落输出。可选地,箱体1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相应的设有出米口101、闸门、出米槽3和米盖6。可选地,多个区域共用同一振动机构4,或者每一个区域设有一个振动机构4。可选地,箱体1内不仅可以储存大米,还能够用于存放各种豆类或五谷,如:红豆、绿豆、小米、薏米等。可选地,箱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抽屉,可以放置量杯。可选地,在出米槽3底部设计一个抽屉出口,量杯可以放于抽屉里面的出口下,盛米。可选地,盖体2两边设计有与箱体1相匹配的卡槽,采用两边双向推拉的方式开启或关闭盖体2。盖体2可以采用一块整板或者采用多块板拼合。这样根据需要存取大米或五谷杂粮,且不用揭开整个盖体2,更卫生方便。卡槽边沿中间可设计一个把手,便于移动储米箱。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振动机构4包括固接于箱体1内腔底面用于通过激发形成内部振动力的弹性件401、固接于弹性件401上用于将弹性件401产生的振动力向箱体1内腔中的大米均匀释放的传力板402以及覆盖于弹性件401、传力板402和箱体1内腔底面上部用于防止大米进入弹性件401内的柔性层403。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01为弹簧或弹片。传力板402为平板、锥形板、弧形板或折线板。如图6所示,传力板402为锥形板。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传力板402沿水平方向布设,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传力板402朝向出米槽3设置方向向下倾斜,如图2所示。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传力板402与箱体1内腔底面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弹性件401弹力和手动施加振动力的弹力调节件7。弹力调节件7包括调节杆701和定位螺栓702。调节杆701的一端固接于传力板402底部,调节杆701的另一端伸出箱体1外。定位螺栓702螺纹连接在调节杆701伸出箱体1外的部位上。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振动机构4包括固接于箱体1内腔底部的振动台404以及覆盖于振动台404和箱体1内腔底面上部用于防止大米进入振动台404内的柔性层403。可选地,柔性层403可以采用无纺布层、纤维布层、橡胶层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柔性层403可以采用一层或者多层。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箱体1底部开设有多个出米口101。多个出米口101沿箱体1的周向排布和/或沿竖向排布。每一个出米口101上对应设置有出米槽3和闸门5。

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出米口101所处位置的水平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水平高度。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出米口101所处位置具有用于将箱体1内腔中的大米导向出米口101的斜面。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盖体2扣合于箱体1的上部开口上和/或转动连接于箱体1的上部开口上。米盖6转动连接于出米槽3的输出口上且通过扣合连接、卡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在出米槽3的输出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