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打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841阅读:3052来源:国知局
手套打把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整形与打把的设备,具体涉及手套打把机。



背景技术:

目前手套的生产线上,手套经手套成型后,在手套包装捆扎时,需要将规定数量的手套进行打把捆扎,由于还没有出现可以将手套自动送入包装盒的自动包装机,而采用人工包装的方式,利用人工将手套叠起,使手套成捆,然后再塞入包装盒中,该包装效率低,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并且成捆的整齐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人工包装手套效率低,整齐度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手套打把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手套打把机,包括长方体形的机壳,机壳内部设有前后移动的滑动块,滑动块中部设有与机壳内部的丝杠相配合的丝杠座,丝杠通过下方的电机驱动连接;滑动块两侧竖直设置的齿条,横跨两侧齿槽分别设有五指形的手片,手片后方通过压板与齿槽可转动连接,手片的下方设有凸起部,机壳前方与凸起部对应的设有限位的塑料片,滑动块带动手片与塑料片配合实现起落,各部件均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设有若干导向用的滑杆。

优选的,所述滑杆分别位于丝杠的两侧水平位置。

优选的,所述滑杆分别位于丝杠的上下位置。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前部设有倒置的U型角铁,塑料片与角铁限位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壳下方设有若干可调整高度的支腿。

优选的,所述机壳外侧设有若干方便安装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丝杠的螺母法兰通过两个压块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简单运行平稳,通过电机带动丝杠座带动齿条前后移动,手片实现上下开合,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将手套放入并实现打把,内部结构简单,整机轻便实用性强,全螺纹连接的设计使得维护方便,大大提高包装效率,降低用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滑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3 滑动块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 手片结构示意图;

图5 塑料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支腿,3.电机,4.手片,41.塑料片,42.凸起部,5.滑动块,51.滑杆,52.丝杠,53.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套打把机,包括长方体形的机壳1,机壳1内部设有前后移动的滑动块5,滑动块5中部设有与机壳内部的丝杠52相配合的丝杠座,丝杠通过下方的电机3驱动连接。

滑动块两侧竖直设置的齿条53,齿条是用来固定若干个手片4的,具体地说是在同一高度的齿槽内,横跨两侧齿槽分别设有五指形的手片4,手片的前方为五指形装,手片后方为转轴,通过压板与齿槽可转动连接,手片层叠放置在齿槽内。

而手片的下方设有凸起部42,位于机壳前方与凸起部对应的设有限位的塑料片41,滑动块带动手片与塑料片41前后配合实现各个手片的张开与下落,整机的各部件均为螺纹连接。

滑动块5设有若干导向用的滑杆51,滑杆分别位于丝杠的两侧水平位置,另一实施方式滑杆分别位于丝杠的上下位置。

机壳的前部设有倒置的U型角铁,塑料片与角铁限位连接。机壳下方设有若干可调整高度的支腿。机壳外侧设有若干方便安装的通孔,作用是保证结构紧凑的前提下安装方便,还可兼用机器的窥视孔。

丝杠的螺母法兰通过两个压块间隙配合,能够自动顺应受力方向,减少阻力。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控制电机带动滑动块前后移动,手片通过底部凸起部与塑料片送出并抬高,操作人员将手套套入手片,然后手片落下并退到中间位置,工人将橡皮筋套在手套上,手片全部退到机器内部,手套被塑料片挡在外边,此时套好皮筋的一摞手套落下,完成整形与打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