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83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绘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喷绘机的图纸输出量都比较大,其中有部分图纸比较长而且需要卷制成筒状存放,一般情况下是先等喷绘机将图纸全部打完后,再人工用手卷制成圆筒状,因图纸较长,打出后散落的空间较大,同时人工用手卷制存在卷制效率低、占用场地大、卷制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提高图纸卷制效率和提高卷制质量的喷绘机卷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以解决目前喷绘机图纸输出量大,一旦图纸较长,打出后散落的空间较大,且人工卷制效率低、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包括支架、第一转轴、限位装置和手摇机构;

所述支架一侧上端和下端分离设置,且该上端和下端用弹性件连接;所述支架中间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弹性件上方,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转轴上套有限位装置;所述第一转轴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架设有弹性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手摇机构;所述手摇机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架另一侧延伸至支架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垂直设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紧贴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第一立柱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一立柱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底座上垂直设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设有所述第一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三立柱上设有盲孔,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伸入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三立柱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活动链接所述手摇机构;所述手摇机构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立柱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转轴一体成型;所述凸台内嵌入所述盲孔;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端面上沿轴向设有凹孔,所述凹孔所对应的第一转轴侧壁上开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关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与所述凹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横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长度等于所述凹孔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手摇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和把手;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侧壁上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关于所述第二转轴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与所述第二转轴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与所述第二转轴端面留有间距;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伸入所述凹孔与所述第一转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台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凹槽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二凹槽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立柱外侧连接所述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套有轴承,所述轴承嵌入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长度总和等于所述第三立柱的长度;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底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底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弹性件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限位装置为限位环或限位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一方面,由于第一转轴连接手摇机构,可实现喷涂机图纸的时时卷制,避免喷绘好的图纸积攒占用空间和人工直接接触图纸;另一方面,由于支架一侧上端和下端分离设置并用弹性件连接,拆装方便;此外,限位装置的设置,可实现不同宽度图纸的卷制。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由于设置了盲孔、凸台、凹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可保证第一转轴与第三立柱和第二转轴的稳定连接,同时方便第二转轴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配合部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转轴;2-限位装置;3-弹性件;4-第一底座;5-第二底座;6-第一立柱;7-第三立柱;8-第二立柱;9-凹孔;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二转轴;13-把手;14-第一凸台;15-第二凸台;16-轴承;1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喷绘机的卷图装置,包括支架、第一转轴1、限位装置2和手摇机构;

所述支架一侧上端和下端分离设置,且该上端和下端用弹性件3连接;所述支架中间设有第一转轴1,所述第一转轴1位于所述弹性件3上方,且所述第一转轴1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转轴1上套有限位装置2;所述第一转轴1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架设有弹性件3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1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手摇机构;所述手摇机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架另一侧延伸至支架外侧。

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座4和第二底座5;所述第一底座4上垂直设有第一立柱6,所述第一立柱6上设有第三立柱7;所述第三立柱7紧贴所述第一立柱6,所述第三立柱7和第一立柱6通过所述弹性件3连接,所述弹性件3位于所述第三立柱7和第一立柱6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底座5上垂直设有第二立柱8;所述第二立柱8和第三立柱7之间设有所述第一转轴1。

所述弹性件3位于所述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8之间;所述第三立柱7上设有盲孔,所述第二立柱8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1一端伸入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三立柱7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另一端活动链接所述手摇机构;所述手摇机构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立柱8外侧。

所述盲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一转轴1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转轴1一体成型;所述凸台内嵌入所述盲孔;所述第一转轴1另一端端面上沿轴向设有凹孔9,所述凹孔9所对应的第一转轴1侧壁上开有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关于所述第一转轴1的轴线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均与所述凹孔9连通。

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横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长度等于所述凹孔9的长度。

所述手摇机构包括第二转轴12和把手13;所述第二转轴12一端侧壁上设有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所述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关于所述第二转轴12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均与所述第二转轴1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均与所述第二转轴12端面留有间距;所述第二转轴12一端伸入所述凹孔9与所述第一转轴1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凸台14卡入所述第一凹槽10,所述第二凸台15卡入所述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一凸台14与所述第一凹槽10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凸台15与所述第二凹槽11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转轴12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立柱8外侧连接所述把手13。

所述第二转轴12上套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嵌入所述通孔内。

所述第一立柱6直径等于所述第二立柱8,所述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8的长度总和等于所述第三立柱7的长度;所述第一立柱6与所述第一底座4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立柱8与所述第二底座5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8之间设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位于所述弹性件3下方。

所述弹性件3为弹簧;所述限位装置2为限位环。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使用时,将本装置置于现有喷绘机附近,使其正对所述图纸流出方向,将所述第三立柱7向远离所述弹性件3一侧推动,卸下所述第一转轴1,套上拟卷纸的桶体,再将所述第一转轴1一端套在所述第一转轴1上,一端卡在盲孔内,使所述第三立柱7回归原位,移动所述限位装置2限定好桶体位置,使其不会沿第一转轴轴向移动;将图纸始端绕桶体一圈之后,开始手持把手13进行图纸卷制,带卷制完毕后,再拉开所述第三立柱7上端,卸下卷制好的图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