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及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19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垃圾箱及垃圾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箱及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箱作为日常使用的垃圾容器极为普遍,普通垃圾箱只具有容纳垃圾的功能。目前已经出现自带压缩功能的垃圾箱,可以依靠自带的内部压缩机构对垃圾进行压缩从而对垃圾进行体积减量。

但是,目前自动压缩式垃圾箱普遍采用的压缩方式有两种:链轮链条直线传动式压缩和推杆配合交叉剪式臂。这两种压缩方式在实现垃圾压缩时都存在自身的不足:其共有的缺陷是压缩机构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传动部件配合要求高;耐污染能力差;动力电机传动机构多导致能量损失较多。例如:链轮链条直线传动式压缩机构,驱动电机需要先经过减速器再驱动链轮旋转带动链条运动才能带动压缩头对垃圾进行压缩。全部过程经过了两次传动。按照机械传动效率均值0.95计算,总机构传动效率为0.952=0.9025已经损失10%的效率。推杆配合交叉剪式臂的效率比链轮链条直线传动式还要低一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箱及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箱的压缩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垃圾箱主体上设置有垃圾投入口;内桶,内桶设置在垃圾箱主体内;电推杆压缩单元,电推杆压缩单元包括电推杆组件和压缩头组件,电推杆组件的第一端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上,压缩头组件设置在电推杆组件的第二端并朝内桶设置,压缩头组件用于压缩内桶内的垃圾。

进一步地,垃圾箱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电推杆组件电连接,以控制电推杆组件的推送力的大小。

进一步地,压缩头组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四周的立板,立板的第一端与底板相连接,立板的第二端向垃圾箱主体的顶部延伸。

进一步地,压缩头组件包括回拉结构,回拉结构包括齿条,齿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齿条的第一侧边具有齿形结构,齿条的第二侧边与底板和/或立板相连接,齿条的第一侧边向远离垃圾投入口处延伸且齿条的第一侧边低于齿条的第二侧边。

进一步地,底板包括靠近垃圾投入口的第一侧边和与底板的第一侧边相对应的第二侧边,压缩头组件还包括斜板,斜板设置在底板的第二侧边和立板之间,斜板从立板至底板的倾斜方向为向压缩头组件的中心轴的下方延伸。

进一步地,电推杆组件包括螺杆和螺杆导套,螺杆的第一端与螺杆导套相配合,螺杆的第二端通过加强结构与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垃圾箱还包括投入门组件,投入门组件包括投入门和第一驱动部,投入门设置在垃圾投入口并与垃圾箱主体可枢转地连接,第一驱动部的第一端与垃圾箱主体相连接,第一驱动部的第二端与投入门相连接以驱动投入门转动。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人体接近传感器,人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上,人体接近传感器与第一驱动部相连接以控制投入门的开闭。

进一步地,投入门包括挡门板、引导板和侧板,侧板设置在挡门板的侧部,引导板的上侧边与挡门板的下侧边相连接,投入门在打开状态时,投入门与压缩头组件相配合以防止垃圾箱主体内的垃圾从垃圾投入口取出。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包括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与第一驱动部相连接以根据红外感应器的感应控制第一驱动部。

进一步地,垃圾箱包括第二驱动部,垃圾箱主体包括垃圾箱框体和底座,底座可移动地与垃圾箱框体相连接,底座具有位于垃圾箱框体内的第一位置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垃圾箱框体外的第二位置,内桶设置在底座上,第二驱动部的第一端和垃圾箱框体相连接,第二驱动部与底座相连接以驱动底座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上。

进一步地,称重传感器与电推杆压缩单元相连接以控制电推杆组件向下的推送力。

进一步地,垃圾箱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垃圾箱主体的外表面上,蓄电池设置在垃圾箱主体内,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接。

进一步地,垃圾箱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上。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倾倒传感器,倾倒传感器与报警单元相连接,以在垃圾箱倾倒时报警。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定位传感器,定位传感器与报警单元相连接,以对垃圾箱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报警单元相连接,以对垃圾箱内的温度进行监控。

进一步地,垃圾箱还包括灭火器,控制单元包括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与灭火器相连接,以根据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的探测结果控制灭火器。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显示器和存储器,显示器固定的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上,显示器与存储器相连接以通过显示器调取存储器内的信息。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语音装置,语音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扬声器和麦克风设置在垃圾箱主体上。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还包括无线发射器以将控制数据传输至控制室,控制数据为控制单元的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垃圾箱和垃圾车,垃圾箱为上述的垃圾箱,垃圾车与垃圾箱相配合。

进一步地,无线发射器为上述的无线发射器,垃圾车具有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与垃圾箱的无线发射器电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垃圾箱内的垃圾通常处于蓬松状态,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这时启动电推杆压缩单元向垃圾箱主体内的内桶内的垃圾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处于蓬松状态的垃圾在电推杆压缩单元的作用下缩小了垃圾的占用体积。电推杆压缩单元的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电推杆配合,上述结构简单、传动效率较高。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箱的压缩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箱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垃圾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垃圾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垃圾箱的底座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垃圾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垃圾箱的局部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垃圾箱的投入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垃圾箱主体;11、垃圾投入口;12、垃圾箱框体;13、底座;20、内桶;30、电推杆压缩单元;31、电推杆组件;32、压缩头组件;321、底板;322、立板;323、回拉结构;40、控制单元;41、倾倒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3、显示器;44、称重传感器;50、投入门组件;51、投入门;52、第一驱动部;60、第二驱动部;70、太阳能电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10、内桶20和电推杆压缩单元30。垃圾箱主体10上设置有垃圾投入口11。内桶20设置在垃圾箱主体内。电推杆压缩单元30包括电推杆组件31和压缩头组件32,电推杆组件31的第一端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压缩头组件32设置在电推杆组件31的第二端并朝内桶20设置,压缩头组件32用于压缩内桶20内的垃圾。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垃圾箱内的垃圾通常处于蓬松状态,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这时启动电推杆压缩单元30向垃圾箱主体10内的内桶20内的垃圾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处于蓬松状态的垃圾在电推杆压缩单元30的作用下缩小了垃圾的占用体积。电推杆压缩单元30的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电推杆配合,上述结构简单、传动效率较高。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箱的压缩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的问题。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与电推杆组件31电连接,以控制电推杆组件31的推送力的大小。上述结构避免了由于电推杆组件31的压力过大而导致内桶20被压坏。垃圾箱还包括电流检测器,电流检测器用于检测电推杆压缩单元30的电流以控制螺杆的推送力。具体地,当电推杆压缩单元30在压缩过程中遇到的力大于设定的最大值时,此时电流最大,电流检测器检测到此电流值时,电流检测器反馈给垃圾箱上的控制单元40,控制单元40发出电机停止压缩并回收至非压缩状态的命令,此时电机停止压缩,并且电机反转并使压缩头组件32处于非压缩状态(具体为初始的回收状态)。上述结构很好的包括了电推杆压缩单元30不容易因为施力过大而损坏,另外也保护了内桶20不会因为电推杆压缩单元30的施力过大而损坏。这样控制单元40和电流检测器配合使用,当电机的电流超过阀值时直接收回电推杆组件31以免发生损坏。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压缩头组件32包括底板321和设置在底板321四周的立板322,立板322的第一端与底板321相连接,立板322的第二端向垃圾箱主体10的顶部延伸。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压缩头组件32内不容易进入垃圾等污物,垃圾等污物无法进入压缩头组件32内,这对压缩头组件32和电推杆组件31均具有保护作用,这样就延长了压缩头组件32和电推杆组件31的使用时间。本实施例的垃圾箱采用新型自动压缩,每隔一定时间对内桶20内的垃圾进行压缩,或者垃圾箱内设置称重和/或垃圾高度测量装置,当高度达到一定高度,而重量还较轻时,电推杆压缩单元30对内桶20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对电推杆压缩单元30进行了改进:采用电推杆组件31直接驱动压缩头组件32进行直线运动对内桶20内的垃圾进行压缩。驱动电机驱动电推杆组件31,电推杆组件31直驱压缩机构的结构极为简单,驱动电机时压缩动作的动力源,电推杆组件31是传动部件兼受力结构件。电推杆组件为成熟的机电部件,其减速传动机构完全密封,可以防尘、防水(防水保护级别可达PI65),工作适用温度范围广-26℃~+65℃。使用过程中可以抵抗潮湿,凝露,灰尘,小颗粒杂物的污染,并且没有日常维护的需求可以免维护运行。

如图2、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压缩头组件32包括回拉结构323,回拉结构323包括齿条,齿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齿条的第一侧边具有齿形结构,齿条的第二侧边与底板321和/或立板322相连接,齿条的第一侧边向远离垃圾投入口11处延伸且齿条的第一侧边低于齿条的第二侧边。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一般垃圾箱的开口处所堆积的垃圾比较多,当压缩头组件32向下压缩垃圾时,回拉结构323能够将靠近垃圾投入口11处的内桶20内的垃圾回拉至远离垃圾投入口11的一侧;或者未压缩到的垃圾斜向下的拉力,进而使一些未压缩到的死角部分的垃圾能够倾倒,这样有效地减少了未压缩到的死角。上述结构使得电推杆压缩单元30在压缩垃圾的同时,还能够使内桶20内的垃圾分布更加均匀。齿条的齿形结构与垃圾相接触,齿形结构对垃圾能够形成切割的作用。齿条的上述设置使得内桶20内的垃圾能够从垃圾投入口11的一侧移向远离垃圾投入口11的一侧。具体地,齿条的齿形结构低于底板321,齿条的齿形结构具体低于底板321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本实施例中齿条的齿形结构略低于底板321即可。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齿条包括多个,多个齿条分别设置在压缩头组件32的不同侧。设置在靠近垃圾投入口11侧的齿条向远离垃圾投入口11的一侧倾斜,设置在远离垃圾投入口11侧的齿条向远离垃圾投入口11的一侧倾斜。设置在压缩头组件32两侧的的齿条向压缩头组件32的轴线(内侧)方向倾斜。

如图2、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板321包括靠近垃圾投入口11的第一侧边和与底板321的第一侧边相对应的第二侧边,压缩头组件32还包括斜板,斜板设置在底板321的第二侧边和立板322之间,斜板从立板322至底板321的倾斜方向为向压缩头组件32的中心轴的下方延伸。

上述结构使得电推杆压缩单元30能够将垃圾向内桶20的里侧挤压,这样压缩头组件32的回拉结构323和向内推的结构互相配合,使得内桶20内的垃圾的分布更加均匀,这样内桶20在有限的空间内盛放的垃圾更多。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斜板可以设置多个,各斜板分别设置在底板321和立板322之间,各斜板从立板322至底板321的倾斜方向为向压缩头组件32的中心轴的向下延伸的方向。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当需要向内桶20的哪个方向推垃圾时,可以选择设置该对应方向的斜板。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推杆组件31包括螺杆和螺杆导套,螺杆的第一端与螺杆导套相配合,螺杆的第二端通过加强结构与底板321相连接。由于螺杆一般为杆状物,杆状物的横截面积较小,螺杆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较小,而压缩头组件32压缩垃圾的压缩面积较大,如果螺杆与压缩头组件32直接相连,压缩头组件32压缩垃圾时极易容易出现变形。加强结构与压缩头组件32相连的结构一方面扩大了螺杆驱动压缩头组件32时的受力面积,另一方面加强结构使得压缩头组件32的结构更加坚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21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螺杆的第二端设置在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几何中心的位置,加强筋为四个,四个加强筋分别朝向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四个角的方向延伸。加强筋为倒立的T型板结构,T型板结构靠近的立边朝上,立边的靠近螺杆的位置高于远离螺杆的位置。T型板的各个拐角处均采用圆滑过渡以免T型板的应力集中或者划伤操作者。进一步具体地,连接片为两个,两个加强筋对应一个连接片,连接片上设置有连接孔,螺杆上具有螺纹孔,螺柱的第一端穿过连接孔并与螺纹孔相配合拧紧,螺柱的第二端具有限位部,限位部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内径。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投入门组件50,投入门组件50包括投入门51和第一驱动部52,投入门51设置在垃圾投入口11并与垃圾箱主体10可枢转地连接,第一驱动部52的第一端与垃圾箱主体10相连接,第一驱动部52的第二端与投入门51相连接以驱动投入门51转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驱动部52可以驱动投入门51的关闭或打开,这样一方面节省了使用者的体力,另一方面使得使用者不用碰触投入门51不会被垃圾污染。

如图1和图7所示,控制单元40还包括人体接近传感器,人体接近传感器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人体接近传感器与第一驱动部52相连接以控制投入门51的开闭。上述结构实现了打开或关闭投入门51的自动化,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投入门51包括挡门板、引导板和侧板,侧板设置在挡门板的侧部,引导板的上侧边与挡门板的下侧边相连接,投入门51在打开状态时,投入门51与压缩头组件32相配合以防止垃圾箱主体10内的垃圾从垃圾投入口11取出。

压缩头组件32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立板,投入门51处于打开状态时,引导板的下侧边与立板的间隙在10mm至300mm之间。当投入门51打开时,由于引导板和压缩头组件32的立板的间隙较小,这样进一步使得拾荒者没有办法将投入垃圾箱主体10内的垃圾取出。上述结构保证了即使投入门51在打开状态下拾荒者也没有办法将投入垃圾箱主体10内的垃圾取出。具体地,挡门板和引导板为圆弧过渡,这样一方面使得垃圾容易下滑至内桶20内,另一方面上述结构美观。侧板为两个,各侧板上设置有通孔,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挡门板的两侧,枢转轴穿过通孔并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上述结构一方面使得投入门组件50的结构比较坚固,另一方面侧板设置在挡门板的两侧的结构使得投入门组件50的受力平衡。进一步具体地,电推杆组件31包括电机、减速齿轮、螺杆和螺杆导套。螺杆连接在侧板的上侧即高度超过枢转轴。挡门板在第一驱动部52的作用下旋转的角度小于90度。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包括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与第一驱动部52相连接以根据红外感应器的感应控制第一驱动部52。红外感应器将感应到的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部52。具体地,红外感应器感知在垃圾箱的垃圾投入口11附近逗留一定时间后,向第一驱动部52发出打开信号,第一驱动部52驱动投入门51打开。垃圾投放结束后,红外感应器再将垃圾投放结束的信号驱动第一驱动部52发出关闭的信号,第一驱动部52驱动投入门51关闭。为了使得红外感应器的感应更加准确,在本实施例中垃圾投放者在垃圾投入口11附近逗留的时间为4秒时,投入门51才能打开。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垃圾箱上还设置有摄像头,摄像头与控制单元40电连接以与红外感应器共同控制第一驱动部52。上述共同控制的结构使得投入门51的打开更加准确,这样避免了由于小动物等在垃圾箱的垃圾投入口11附近逗留时间较长而做出错误判断。垃圾箱主体10上设置有发光结构。发光结构可以为LED灯,发光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包括第二驱动部60,垃圾箱主体10包括垃圾箱框体12和底座13,底座13可移动地与垃圾箱框体12相连接,底座13具有位于垃圾箱框体12内的第一位置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垃圾箱框体12外的第二位置,内桶20设置在底座13上,第二驱动部60的第一端和垃圾箱框体12相连接,第二驱动部60与底座13相连接以驱动底座13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当需要从垃圾箱内取出垃圾时,通过第二驱动部60将底座13向垃圾箱主体10的外部运动,进而带动内桶20移出垃圾箱主体10,当垃圾取出后,再通过驱动部将内桶20移入垃圾箱主体10的内部,这样不需要操作人员专门将内桶20搬出或者搬入垃圾箱主体10。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垃圾箱内的垃圾取出方便,劳动强度低。垃圾箱框体上设置有限位部,底座13上设置有限位配合部,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相配合,以使底座13沿预定轨迹运动。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的相互配合,使得底座13不会滑出预定的轨迹,或者底座13与垃圾箱框体之间出现松动的问题。

限位部包括行走板和与行走板相连的限位段,限位配合部包括导向滚轮,底座13移动时,导向滚轮在行走板上运行,限位段限制导向滚轮的运行方向。导向滚轮的设置使得加工容易,制作成本较低。具体地,导向滚轮在行走板上滚动的行走,而限位段起到对导向滚轮的限位的作用,使得导向滚轮只能在行走板上滚动而不会脱离行走板。

限位段包括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第一限位段与行走板竖直设置,第二限位段与第一限位相连接,第二限位段与第一限位段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限位段与限位段形成导向槽,导向滚轮在导向槽内,限位部为两个,两个限位部相对设置,导向滚轮为两个,两个导向滚轮与两个限位部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两个限位部形成[]的形状,两个导向滚轮分别设置在[]的内部,两个导向滚轮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多,例如,两个导向滚轮分别设置有一个轴,每个轴均与底座固定连接,亦或者两个导向滚轮可以通过同一个轴相连接,底座13固定地设置在轴上。上述结构加工容易,制作成本较低。

底座1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滚轮,支撑滚轮设置在底座13的下部并与地面相接触。具体地,支撑滚轮自始至终一直与地面接触,这样当底座13处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滚轮和导向滚轮共同支撑底座13,当底座13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支撑滚轮不间断的和地面形成滚动摩擦的行走方式。支撑滚轮对底座13的支撑使得当底座13处于第二位置时,对底座13的支撑比较稳固。进一步具体地,底座13底部设置的支撑滚轮为两个。底座13上具有固定件,固定件对内桶20形成固定的作用,具体地,固定件为内桶20外周的挡板。

垃圾箱框体12包括封闭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内桶出入门。具体地,内桶出入门平时处于锁闭状态,当管理员需要操作时,即可打开内桶出入门。上述结构使得垃圾箱内的垃圾的异味不会外散,另外,上述结构还防止了拾荒者将垃圾箱内的垃圾取出。第二驱动部60为设置在垃圾箱框体上的电推杆,电推杆包括螺杆,底座13与电推杆的螺杆可驱动连接。电推杆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力较大的优点。具体地,可以根据需要电推杆设置为多个。具体地,操作者首先进行识别后,垃圾箱知道为管理者,然后管理者通过按钮即可操作使底座13的移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还包括称重传感器44,称重传感器44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

内桶20放置在具有称重传感器44的底座13上,这样内桶20及内桶20内垃圾的重量能够时刻采集,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称重传感器44称量的重量进行操作,上述结构不需要操作者经常查看垃圾箱内的重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箱在使用时需要经常检查垃圾箱内的垃圾,进而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垃圾箱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内腔,内桶20为两个,内桶20与内腔一一对应设置,称重传感器44包括两个,称重传感器44与内桶2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内腔一一对应的设置两个内桶20的结构,使得垃圾能够进行分类放置。称重传感器为两个,两个称重传感器与两个内桶20一一对应设置,这样两个内桶20能够分别称量,这样能够实时的分别获得两个内桶20内垃圾重量的变化,这样有利于管理者对垃圾进行管理。各称重传感器44与各内桶20的底面的中心对应设置。各个称重传感器44设置在内桶20的底面中心这样使得称重传感器44不受内桶20的边缘的干扰,使得称重传感器44的称重更加准确。具体地,底座13包括底座主体和称重座,称重座可活动的设置在底座主体上,内桶20设置在称重座上。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称重传感器44与电推杆压缩单元30相连接以控制电推杆组件31向下的推送力。电推杆压缩单元30和称重传感器44通过控制单元40相连接。具体地,电推杆压缩单元30在对内桶20内的垃圾进行压实的时候,电推杆压缩单元30对垃圾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控制单元40的称重传感器44将超过预定值的信号反馈至电推杆压缩单元30,使得电推杆压缩单元30不再对垃圾进行压缩,具体地,电推杆压缩单元30向上回收。在本实施例中预定值可以设置为5吨至10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70,太阳能电池组件70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的外表面上,蓄电池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内,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接。将太阳能电池组件70安装在垃圾箱主体10上,这样垃圾箱能够吸收太阳能的能量转化为垃圾箱所需要的电能,垃圾箱内的其它零部件再将电能转化成动能、光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垃圾箱主体1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太阳能电池板镶嵌在垃圾箱主体10的安装槽内,这样太阳能电池组件70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支架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支撑,上述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牢固,占用体积较小。这样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箱中的太阳能电池不牢固,占用体积较大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太阳能电池板为多个,多个太阳能电池板与多个内腔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的顶部。上述结构能够加大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尽量多的吸收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的高于垃圾箱主体10的顶面高度,或者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的高度等于垃圾箱主体10的顶面高度,或者太阳能电池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垃圾箱主体10的顶面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蓄电池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的内侧的内部,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接。上述结构保证了蓄电池不用专门设置防雨等结构进行保护,这样的结构使得垃圾箱的结构比较紧凑。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太阳能电池组件70与电推杆压缩单元30相连接以向压缩结构提供电能。上述结构使得垃圾箱自身通过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压缩结构做功的能量,这样一方面使得本实施例的垃圾箱能够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在安全电压范围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蓄电池与电推杆压缩单元30分别在不同的内腔内。内腔为两个,其中一个内腔中设置电推杆压缩单元30,另一个内腔中设置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为两个,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与一个蓄电池相连接,这样两个太阳能电池板转化的电能都可以通过上述的蓄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蓄电池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的顶部。上述结构充分的利用了垃圾箱的空间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垃圾箱更加紧凑。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主体10的顶部通过角铁、铁板等焊接成一个容纳空间,蓄电池可拆装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蓄电池与角铁和铁板组成的容纳空间再通过螺栓、螺母等与角铁和铁板组装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垃圾箱还包括外接电源组件,外接电源组件与蓄电池相连接。上述结构使得本实施例的垃圾箱在连续阴天,蓄电池内的电量不足时,垃圾箱通过外接电源也能够使用。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外接电源通过变压后的电能储存于蓄电池内,外接电源的电能也可以直接与垃圾箱的耗电元器件相连接,即外接电源直接给垃圾箱内的耗电元器件供电。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蓄电池与控制单元40相连接。上述结构使得蓄电池具有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作用。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报警单元,报警单元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上述结构使得当垃圾箱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发出报警信息,垃圾箱附近的人员看到报警信息后可以采取紧急措施,这样能够减少损失。控制室收到报警信息也可以采取紧急措施,这样也会减少损失。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还包括倾倒传感器41,倾倒传感器41与报警单元相连接,以在垃圾箱倾倒时报警。垃圾箱在使用时,有时会出现垃圾箱的倾倒问题,当垃圾箱倾倒后倾倒传感器41将倾倒的信号传给报警单元,管理人员通过报警单元给出的报警信号及时处理倾倒的垃圾箱,上述设置使得倾倒的垃圾箱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有效地处理,这样缩短了倾倒的垃圾箱耽误使用的时间,以及将污染环境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箱倾倒后耽误使用以及二次污染环境的问题。具体地,倾倒传感器41为水银开关。采用水银开关能够降低成本。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还包括定位传感器,定位传感器与报警单元相连接,以对垃圾箱进行定位。这样能够将垃圾箱的所处位置通知管理人员,这样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垃圾箱的统一管理,例如,垃圾车能够根据装满垃圾的垃圾箱所发出的的定位信号,采取较优化的行车路线,这样减少了垃圾车的行车路径。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2与报警单元相连接,以对垃圾箱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垃圾箱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2,温度传感器42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内,温度传感器42与报警单元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42检测到垃圾箱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42通过报警单元将信号传递至管理人员,这样管理人员能够对垃圾箱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了垃圾箱温度过高引起燃烧或者其它破坏性的事故。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灭火器,控制单元40包括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与灭火器相连接,以根据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的探测结果控制灭火器。当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检测到有火焰或者烟雾时,灭火器开启将危险消除。火焰探测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与控制单元40相连接。具体地,火焰探测器包括紫外火焰探测器和/或红外火焰探测器。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灭火器设置在垃圾箱壳体的内侧的顶部,控制单元40根据检测装置(此处可以为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的检测结构触发灭火器的开关。进一步地具体地,灭火器包括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酸碱灭火器或者清水灭火器中的至少一种。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与控制单元40相连接,这样使得温度传感器和火焰探测器以及烟雾探测器对灭火器形成共同控制。控制单元40包括无线发射器以将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传送至控制室。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内桶20,内桶20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灭火器对应内桶20设置在内桶20的上方。垃圾箱的内桶20内盛放垃圾,着火点比较容易出现着火等危险,这样灭火器更容易将内桶20内的火焰熄灭。具体地,内桶20为多个,灭火器为与内桶20对应的多个。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还包括显示器43和存储器,显示器43固定的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显示器43与存储器相连接以通过显示器43调取存储器内的信息。这样显示器43上能够显示出垃圾箱的操作手册、使用指南和故障报警电话等信息。显示器43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并位于垃圾投入口11的上侧,显示器43包括触摸屏。这样可以通过显示器43对垃圾箱内的各个部件进行控制,例如,通过显示器43的触摸屏对投入门组件50进行控制,当需要打开投入门组件50时可以通过触摸屏上调取投入门组件50的控制指令。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读卡器,读卡器与控制单元40相连接。读卡器为管理人员的信息识别器,通过读卡器的管理人员的身份识别,这样垃圾箱内的控制系统根据提前设定的每个读卡器对应地权限对垃圾箱进行操作、管理。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摄像头设置在显示器43的上侧。显示器43一般设置在人手容易操作的位置,例如,垃圾投入口11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2米,显示器43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6米,摄像头设置的位置高于显示器43,这样摄像头的设置位置比较容易观察到垃圾投放者的操作过程。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还包括第三驱动部,第三驱动部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第三驱动部驱动摄像头转动。上述结构扩大了摄像头可监控的范围,具体地,摄像头可以实现垃圾箱前侧的范围的监控。具体地,摄像头的上下活动范围为180°,左右活动范围为180°。垃圾箱的电能可以为垃圾箱自身设置的太阳能装置提供的电能,当然也可以为外接电源或者太阳能装置和外接电源共同为垃圾箱提供电能。作为其它的用电部件也可以为外接电源或者太阳能装置和外接电源共同为垃圾箱提供电能,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还包括语音装置,语音装置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扬声器和麦克风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

侧板上设置有扬声孔,扬声孔处设置有扬声器安装部,扬声器安装在扬声器安装部。扬声器设置在侧板上这样使得垃圾箱的结构紧凑,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外置的音箱即可实现扬声器的语音功能。侧板上设置扬声孔的结构,有利于扬声器的声音向外传播。麦克风与扬声器相连接。这样麦克风与扬声器相连接的结构使得麦克风能够将声音发送至垃圾箱上的扬声器上。具体地,麦克风可以设置在控制室内,这样当现场的垃圾箱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通过语音的提示告诉垃圾箱附近的人员,例如垃圾箱内部起火时,远程控制人员在控制室内可以通过循环广播的方式告诉垃圾箱附近的人员,垃圾箱附近的人员收到危险信号后,一方面可以躲避危险,另一方面还可以报警以使损失降到最低。麦克风和扬声器的连接方式为有线和无线的都是可以。

当然,麦克风还可以设置在垃圾箱主体10上,麦克风与扬声器电连接。具体地,麦克风设置在垃圾箱的垃圾投入口的上方,这样垃圾投入口的语音可以输入垃圾箱,然后再根据麦克风收到的语音传递至控制室,这样可以实现控制室和垃圾箱附近的人员的语音通话,上述结构做到了实时通话的功能,以方便管理人员更加方便的对垃圾箱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垃圾箱主体10包括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将容纳空间分隔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扬声器为多个,多个扬声器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具体地,第一容纳空间的远离第二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扬声器,第二容纳空间的远离第一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扬声器。上述结构扩大了扬声器的传声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麦克风为两个,两个麦克风分别与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对应。这样方便使用者的使用,即垃圾投放者在投放垃圾时就能够实现对话的功能。具体地,垃圾投放者可以将垃圾箱的情况通过语音即时传递至控制室内。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的信号接收器与扬声器电连接以接收控制室的无线信号。控制室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将语音通过扬声器传递至垃圾箱附近。具体地,例如在人员投放垃圾的时候,垃圾箱的扬声器可以播报回收垃圾如何投放,不可回收垃圾如何投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的存储器将需要播报的语音提示提前存入至存储器内,扬声器将存储器内的语音提示播出,这样不需要操作人员实时提醒,只需要存储器和扬声器连接即可,上述结构节省了人工成本。

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器43即可实现需要播报的语音提示。具体地,扬声器可以设置在显示器43附近,以及垃圾箱的侧面(假定以垃圾投入口一侧为前侧,扬声器设置在垃圾箱的左右两个侧面)。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人体接近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都可以设置在显示屏的上方,显示屏上方设置有向外突出的遮挡结构,人体接近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遮挡结构上。人体接近传感器可以感知人员靠近垃圾箱,具体地,当人体传感器感知人员靠近垃圾箱时,垃圾箱才进行语音播报提示,这样节省了垃圾箱的电能。垃圾箱的电能可以是设置在垃圾箱上的太阳能装置提供的,也可以是外接电源,当然也可以使太阳能装置和外接电源共同提供。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单元40还包括无线发射器以将控制数据传输至控制室,控制数据为控制单元40的数据。上述结构使得控制室能够实时对垃圾箱的数据进行监控。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控制数据包括上述所有的控制单元40内的数据,例如人体接近传感器的数据(能够检测有人或者无人靠近),火焰探测器和烟雾探测器的数据等。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控制数据仅包括控制单元40内的一种或几种检测部件的控制或检测数据也是可以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装置。根据本申请的垃圾回收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垃圾箱和垃圾车,垃圾箱为上述的垃圾箱,垃圾车与垃圾箱相配合。具体地,垃圾箱的结构和垃圾车的机械臂相适配,使得垃圾车的机械臂与垃圾箱能够配合实现垃圾箱内的垃圾的自动卸车。进一步具体地,无线发射器为上述的无线发射器,垃圾车具有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与垃圾箱的无线发射器电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垃圾车对垃圾箱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当垃圾箱内的垃圾装满后,垃圾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到达装满垃圾的垃圾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