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9724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为了净化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需要在施工现场建造垃圾站,以暂时堆放建筑垃圾。施工现场的垃圾站对整个项目施工进度及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垃圾站建设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定位,打垫层,砌筑砖墙,顶板采用彩钢岩棉板,侧面设置双向门。这种垃圾站的缺点是施工繁琐,由于包括砌筑结构,不能重复利用,使用完毕后只能拆除,影响施工进度并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以解决现有的垃圾站不能重复利用,影响施工进度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位置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底面和顶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围成垃圾站腔体,底面与侧面的底侧连接,顶面与侧面的顶侧连接;

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由两根角柱、上横梁和下横梁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第一侧面的外墙板中部设有卷帘门安装口;卷帘门安装在第一侧面的卷帘门安装口位置;所述第二侧面包括由两根角柱、上横梁和下横梁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

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包括由两根角柱、上纵梁和下纵梁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

所述底面包括由下横梁、下纵梁和下龙骨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底板;所述顶面包括由上横梁、上纵梁和上龙骨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顶板。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进一步,所述角柱为规格150*150*6mm的矩形钢管;下横梁为14#b国标槽钢,下纵梁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下龙骨为规格100*50*2.5mm的矩形钢管;上横梁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纵梁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龙骨为规格80*40*2.5mm的矩形钢管。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进一步,外墙板和顶板均为1.2mm厚的压型钢板,底板为5mm厚的钢板。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进一步,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安装在所述角柱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垃圾站框架为钢结构,具有材料性能稳定性好,强度高、韧性好等优点。不需要现场安装,满足随用随吊。减少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此外还可重复使用,节省成本。本垃圾站最大的优点是能节省工期,美观,节省时间,减少环境污染。使施工现场更加干净整洁,现场码放一目了然,安装拆卸,方便,更加安全。可重复利用节省成本。为施工进度及现场安全防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二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三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底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顶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吊耳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侧面;

2、第三侧面;

3、顶面,31、上横梁,32、上纵梁,33、上龙骨;

4、第二侧面;

5、底面,51、下横梁,52、下纵梁,53、下龙骨;

6、角柱,61、盖板,62、开孔,63、吊板,64、限位板,65、吊孔;

7、卷帘门;

8、外墙板;

9、底板;

1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4,位置相对的第三侧面2和第四侧面,底面5和顶面3;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4、第三侧面2和第四侧面围成垃圾站腔体,底面5与侧面的底侧连接,顶面3与侧面的顶侧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侧面1包括由两根角柱6、上横梁31和下横梁51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8;第一侧面1的外墙板8中部设有卷帘门7安装口;卷帘门7安装在第一侧面1的卷帘门7安装口位置。

如图3所示,第二侧面4包括由两根角柱6、上横梁31和下横梁51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8。

如图4所示,第三侧面2和第四侧面均包括由两根角柱6、上纵梁32和下纵梁52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外墙板8。

如图5所示,底面5包括由下横梁51、下纵梁52和下龙骨53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底板9。

如图6所示,顶面3包括由上横梁31、上纵梁32和上龙骨33组成的框架,以及与框架固定连接的顶板10。

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的加工制作过程如下:首先螺栓连接下横梁、下纵梁和下龙骨,组成的框架,然后安装底板;角梁与底面的框架用螺栓固定,继续安装顶面的框架,在顶面框架上固定顶板;然后继续安装外墙板,最后在第一侧面安装卷帘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角柱6为规格150*150*6mm的矩形钢管,优选的,矩形钢管表面具有蓝色磁漆;下横梁51为14#b国标槽钢,下纵梁52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下龙骨53为规格100*50*2.5mm的矩形钢管;上横梁31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纵梁32为规格100*50*4mm的矩形钢管,上龙骨33为规格80*40*2.5mm的矩形钢管。外墙板8和顶板10均为1.2mm厚的压型钢板,优选具有白色烤漆;底板9为5mm厚的钢板。

本实用新型如上的施工现场集成式垃圾站,进一步,还包括吊耳,吊耳安装在角柱6的上端。常规的吊耳可以选用U形的金属钩,将金属钩焊接在角柱的顶部,在进行吊装时,用吊钩勾住金属钩即可。但是这种吊耳无论是否使用,都会一直凸出于角柱顶部,美观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式中,所采用的吊耳是伸缩式吊耳。角柱6的顶部设有盖板61,盖板61设有用于安装吊耳的开孔62;在盖板61的下方还设有吊耳支撑板66,吊耳支撑板66焊接在角柱6的内腔,在吊耳支撑板66和盖板6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吊耳的容纳空间。所述吊耳包括吊板63和限位板64,所述吊板63与限位板64垂直焊接连接,吊板63上设有吊孔65。

需要移动垃圾站时,将吊耳的吊板从盖板的开孔穿出,利用吊装设备的吊钩吊住吊板,此时限位板卡在盖板位置,实现垃圾站的移动。移动完成后,释放吊耳,吊板向下落入容纳空间,提高垃圾站的美观性。

垃圾站吊装过程中采用汽车、轮胎式起重机吊装集成式垃圾站靠近基础,悬停静止后,人工推动集成式垃圾箱与基础定位线就位。安装就位后。吊车松钢丝绳,摘除吊钩。起重机工作的场地必须进行清理,保证地面平坦坚实。遇到地表面不坚实的位置采取措施处理,垫板或者回填级配砂石增加地表承载力。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支腿,调整机体使回转支撑面的倾斜度在无载荷时不大于1/100(水准居中)。支腿的定位销必须插上,作业过程中不得扳动支腿操纵阀。调整支腿必须在无载荷时进行。起重作业前,应根据所吊重物的重量和起升高度,并按起重性能曲线,调整起重臂长度和仰角,测算吊索长度和重物本身高度,预留起吊空间。起吊重物达到额定重量50%以上时,使用低档位操作。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