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装喷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0282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装喷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码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罐装喷码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罐装饮料喷码时需要喷头往复水平移动对罐头进行喷码,由于喷头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较重,在设计喷头的移动装置时较为繁琐,而且喷码后的位置极易因为触碰而模糊,影响喷码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装喷码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罐装喷码机,包括工作台、投料仓、喷头和驱动气缸,所述投料仓镶嵌在工作台的台面上,所述投料仓的外部设置有喷头架,所述喷头设置在喷头架上,所述投料仓对应喷头的侧边设置有喷码口,所述喷头架底部固定设置有烘干板,所述烘干板与喷码口对应设置,所述工作台底部对应投料仓设置有接料仓,所述驱动气缸对应投料仓的末端设置在接料仓内,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缓冲块,所述接料仓的底部通过转动轴安装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的末端与缓冲块接触设置,所述接料仓对应接料板的末端设置有出口。

优选的,所述烘干板为电烘干板,所述烘干板的输入端与喷头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码口呈矩形设置在投料仓的侧面,且喷码口的宽度为喷头的顶端三倍。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呈大鼓状设置,且缓冲块顶部的面积略小于投料仓出口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接料板上设置有防护凸起,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通过扭簧设置在接料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罐装喷码机,喷头架对应喷码口的下方设置烘干板,罐装物品通过投料仓投入后喷头对其喷码处理,喷码后驱动气缸带动投料仓内罐状物品回缩,当罐装物品至烘干板处时,烘干板将罐装物品上的喷码烘干,避免喷码因触碰而模糊,影响喷码的效果,驱动气缸顶部的缓冲块带动罐装物品回缩出投料仓后,接料板因缓冲块的下落而下滑,从而接住罐装物品,罐装物品通过接料板末端的出口排出接料仓,完成喷码操作,该罐装喷码机,有效降低玻璃罐装制品在喷码环节所出现的耗损,提高喷码的效率及效果,提高生产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料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料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11、接料仓;12、转动轴;121、扭簧;13、接料板;131、防护凸起;14、出口;2、投料仓;21、喷码口;3、喷头;31、喷头架;32、烘干板;4、驱动气缸;41、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罐装喷码机,包括工作台1、投料仓2、喷头3和驱动气缸4,投料仓2镶嵌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投料仓2的外部设置有喷头架31,喷头3设置在喷头架31上,投料仓2对应喷头3的侧边设置有喷码口21,喷头架31底部固定设置有烘干板32,烘干板32与喷码口21对应设置,喷头架31对应喷码口21的下方设置烘干板32,罐装物品通过投料仓2投入后喷头3对其喷码处理,喷码后驱动气缸4带动投料仓2内罐状物品回缩,当罐装物品至烘干板32处时,烘干板32将罐装物品上的喷码烘干,避免喷码因触碰而模糊,影响喷码的效果,工作台1底部对应投料仓2设置有接料仓11,驱动气缸4对应投料仓2的末端设置在接料仓11内,驱动气缸4的输出端设置有缓冲块41,接料仓11的底部通过转动轴12安装有接料板13,接料板13的末端与缓冲块41接触设置,所述接料仓11对应接料板13的末端设置有出口14,驱动气缸4顶部的缓冲块41带动罐装物品回缩出投料仓2后,接料板13因缓冲块41的下落而下滑,从而接住罐装物品,罐装物品通过接料板13末端的出口14排出接料仓11,完成喷码操作。

进一步的,烘干板32为电烘干板,烘干板32的输入端与喷头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效提高烘干板32对应罐装物品喷码处的烘干效果。

进一步的,喷码口21呈矩形设置在投料仓2的侧面,且喷码口21的宽度为喷头3的顶端三倍,避免喷头3对罐装物品喷码时喷歪或者漏喷。

进一步的,缓冲块41呈大鼓状设置,且缓冲块41顶部的面积略小于投料仓2出口的面积,缓冲块41的顶部进入投料仓2内承接罐装物品,且缓冲块41侧边的弧度便于接料板13上下的滑动承接。

进一步的,接料板13上设置有防护凸起131,转动轴12的两端通过扭簧121设置在接料仓11内部,在接料板13承接罐装物品后接料板13上的防护凸起131避免罐装物品直接滚落出接料仓11造成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