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安装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4581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安装吊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建筑施工中用来吊装混凝土的吊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节约劳动力、克服季节影响、便于常年施工等优点,不仅是建筑施工工业化的标志,同时也为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做出不少贡献。近年来,混凝土预制构件越来越多的在水运工程护面防护中被得到应用,构件安装数量庞大且要求质量高。护面块体的斜面安装方式往往多采用锁链捆绑、预埋吊鼻等传统方法,导致施工过程中大量机械及人工成本增加,且安装质量及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安装吊具,它能够提高水运工程护面预制块体斜面安装的质量及效率问题,该吊具装置不仅使用简便、吊装高效,在吊装过程中不会破坏构件砼面层;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构件安装吊具,包括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支撑件形状为半圆形且支撑件上对称的设置有安装孔,支撑件顶部开设有用来吊装的吊孔,设置在支撑件底部的连接板在柱形部的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板上开设有掏空的空槽,连接板底部设置有从空槽连通连接板外部的滑动孔且螺杆穿过滑动孔,滑动槽底部阵列的设置有多个与螺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柱形部两端具有长度超过支撑件的延长端,延长端上开设有一空腔且空腔内通过弹簧连接有软性的摩擦部,摩擦部伸出柱形部并与柱形部滑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吊环通过开设在支撑件上的吊孔而设置在支撑件上,吊孔具有供吊环上下滑动的移动空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轻巧,拆装操作简便灵活,一人即可操作,施工高效,节省大量人工成本。针对块体斜面安装方面施工质量及工效得到很大提升。支撑件与混凝土接触面采用弹性材料,避免预制构件砼表面与柱形部直接刚性接触,保证了预制构件的成品完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形部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的连接板局部放大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预制构件安装吊具,包括支撑件1,其特征在于,支撑件1形状为半圆形且支撑件1上对称的设置有安装孔2,支撑件1顶部开设有用来吊装的吊孔3,设置在支撑件1底部的连接板6在柱形部5的滑动槽7内滑动,连接板6上开设有掏空的空槽61,连接板6底部设置有从空槽61连通连接板6外部的滑动孔63且螺杆62穿过滑动孔63,滑动槽7底部阵列的设置有多个与螺杆62螺纹配合的螺纹孔51。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件安装吊具是为在海岸工程建设中四脚空心块斜面的安装而发明的,支撑件1设置为半圆形的目的在于保证了人工能够顺利的将吊具穿过四脚空心块孔心进行安装,支撑件1两侧对称设置的安装孔2是为了在保证结构强度下,即减少了吊具重量又便于人工手持安装,支撑件1顶部设置有用来吊装的支撑件1的吊孔3,支撑件1底部设置有连接板6,连接板6可滑动的与柱形部5连接,具体的是指连接板6在柱形部5上的滑动槽7内滑动;连接板6上开设有空槽61,这个空槽61是前后贯通的,类似于被掏了空洞的板子;螺杆62从空槽61穿过连接板6并从连接板6伸出,与之相对应的是连接板6底部设置有滑动孔63,螺杆62通过滑动孔63从空槽61伸出连接板6外;柱形部5的滑动槽7底部阵列的设置有多个螺纹孔51,螺杆62能够旋进螺纹孔51。使用时先根据需要安装的位置的空间,滑动在柱形部5上的支撑件1到合适位置,以便于能够进入安装的位置,然后转动螺杆62将支撑件1与柱形部5的位置固定;再将通过吊孔3将支撑件1吊装到需要的位置即可。

优选的,柱形部5两端具有长度超过支撑件1的延长端,延长端上开设有一空腔10且空腔10内通过弹簧9连接有软性的摩擦部8,摩擦部8伸出柱形部5并与柱形部5滑动连接。吊环4通过开设在支撑件1上的吊孔3而设置在支撑件1上,吊孔3具有供吊环4上下滑动的移动空间。为了避免柱形部5与四脚空心块表面直接刚性接触造成混凝土表面破损,柱形部5的长度比支撑件1长,柱形部5比支撑件1长的部分是延长端,延长端设置有可伸缩的摩擦部8,具体的是在延长端内开设有一个空腔10,摩擦部8通过弹簧9设置在空腔10的侧壁连接,当柱形部5碰到较窄的空间时,摩擦部8向内收缩能够缩短柱形部5的长度,当空间恢复后摩擦部8在弹簧9的推动下从空腔10伸出;为较少摩擦部8本身的磨损而将选用软性材质制成摩擦部8,例如橡胶和硅胶等软性的材质。支撑件1的吊孔3上设置有吊环4,为了保证了安装及拆卸过程中吊环4足够的活动空间,吊孔3具有供吊环4上下活动的移动空间,是支撑件1在吊装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