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077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打包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纸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打包盒。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对外卖食品带走打包安全、便捷、卫生的需求,需要对打包盒进行安全设计,确保打包盒在打包之后,不易自行打开,从而增强打包盒的稳定性。

但是,目前,大多打包盒,在打包之后,容易自行打开,这给食品的打包带走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打包盒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包盒,利用内钩倒扣和倒扣插口相配合,使得摇盖扣住之后,不会自然松开,从而确保食品打包带走的便利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打包盒,包括矩形底壁1、由矩形底壁1相对的两个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2、由矩形底壁1相对的另外两个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3,第一侧壁2向外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层摇盖4、第二层摇盖5,第二层侧壁3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层摇盖6、第四层摇盖7,其中,第三层摇盖6设置有平行于第二层侧壁3的倒扣插口61,第四层摇盖7相对于第二层侧壁3的外缘延伸设置有平行于第二层侧壁3的内钩倒扣71,所述内钩倒扣71与第四层摇盖7连接处的宽度小于内钩倒扣71的宽度,且所述内钩倒扣71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且相邻的侧壁之间通过一体设置的折翼8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打包盒,利用内钩倒扣和倒扣插口相配合,使得摇盖扣住之后,不会自然松开,从而确保食品打包带走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打包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打包盒结的一个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打包盒,包括矩形底壁1、由矩形底壁1相对的两个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2、由矩形底壁1 相对的另外两个边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侧壁3,第一侧壁2向外延伸形成相对的第一层摇盖4、第二层摇盖5,第二层侧壁3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层摇盖6、第四层摇盖7,其中,第三层摇盖6设置有平行于第二层侧壁3的倒扣插口61,第四层摇盖7相对于第二层侧壁3的外缘延伸设置有平行于第二层侧壁3的内钩倒扣71,所述内钩倒扣71与第四层摇盖7连接处的宽度小于内钩倒扣71的宽度,且所述内钩倒扣71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且相邻的侧壁之间通过一体设置的折翼8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的打包盒,四个侧壁之间通过折翼8连接,在打包使用时,将第一层摇盖4、第二层摇盖5相向伸出,然后将第三摇盖6盖在第一层摇盖4、第二层摇盖5上,再将第四摇盖7盖在第三摇盖6上,然后将内钩倒扣71从第三摇盖6上方内插在倒扣插口61内,由于所述内钩倒扣71与第四层摇盖7连接处的宽度小于内钩倒扣71的宽度,且所述内钩倒扣71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使得在内钩倒扣71倒插在倒扣插口61内后,不容易自然松开,能够提高打包盒的稳定性。在需要打开时,轻压内钩倒扣71处向外推,直至内钩倒扣71脱离倒扣插口 61,即可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