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冰淇淋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81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油炸冰淇淋封口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炸冰淇淋的制作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油炸冰淇淋封口机。



背景技术:

油炸冰淇淋是一种西式的小吃,其一般包括冰淇淋馅和包裹在冰淇淋馅外的面皮。

目前,公告号为CN1123095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油炸冰淇淋的制作装置,包含一机架、一托盘和一压合装置;该托盘可置放于该机架的一平台上,该压合装置固设于该机架的上部,其上一活动件可沿垂直于托盘的方向移动,该活动件下端固定一模具。

现有技术中类似与上述的油炸冰淇淋的制作装置,其一般通过压合装置对并油炸冰淇淋进行封口,而压合装置一般通过人工控制;因此工人在操作压合装置时,存在对油炸冰淇淋压合力道不同,使得部分油炸冰淇淋存在未压紧的情况,冰淇淋馅从面皮中流出的情况;从而影响油炸冰淇淋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炸冰淇淋封口机,在于通过机器对油炸冰淇淋进行封口,提高油炸冰淇淋的封口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炸冰淇淋封口机,包括平台、固定在平台上端面一侧的支持架、设置于平台上端面远离支持架一侧的下模体、固定于支持架上侧的上气缸和设置在支持架下侧的上模体;所述下模体的下端设置有封口环,所述上气缸与上模体的上侧固定连接;当所述气缸驱动上模体下移,所述封口环抵压于下模体的上侧,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的中部形成用于放置油炸冰淇淋的容置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包好的油炸冰淇淋放置在下模体中,之后气缸驱动上模体下移,使得封口环抵压在下模体上,对油炸冰淇淋的侧边进行封口,对油炸冰淇淋的外沿用力均匀;且由于油炸冰淇淋固定在上模体和下模体中部形成容置腔内,因此不会被压扁;在此过程中由于气缸的压力较大,因此使得油炸冰淇淋进行严密的封口;从而提高油炸冰淇淋的封口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体的侧壁下侧设置有环形槽,所述下模体上设置有套接于环形槽外壁的套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形槽与套接环之间的配合,使得上模体抵压在下模体上时,上模体和下模体贴合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油炸冰淇淋封口机的封口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体的底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与所述下模体滑移连接,且所述顶块的下端设置有驱动所述顶块上下滑移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油炸冰淇淋封口完毕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顶块向上移动,从而将下模体内的油炸冰淇淋向外顶出;从而能够方便从下模体中取出封口完毕的油炸冰淇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下凹的弧形托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托槽向下凹陷,使得顶块通过弧形托槽与油炸冰淇淋的底部相贴合,能够更加稳定的将油炸冰淇淋从下模体中顶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设置于支持架上,并朝向上模体;当上模体遮挡于红外线感应器时,红外线感应器输出电信号,驱动驱动装置将顶块上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口完毕,上模体复位向上移动,当上模体复位后,将红外线感应器进行遮挡,使得红外线感应器输出电平信号带动驱动装置动作;使得封口机在封口完毕后,能够自动将下模体中的油炸冰淇淋顶出,从而简化了封口机的操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下气缸,所述下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顶块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气缸内的推杆上下滑移,来驱动顶块在下模体中上下滑移,达到将油炸冰淇淋顶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凸轮,所述凸轮抵接于顶块的下侧,所述步进电机与凸轮连接并驱动凸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步进电机带动凸轮转动,顶块抵接在凸轮的上侧,使得凸轮与顶块之间的抵接点发生变化,从而驱动顶块跟随凸轮进行上下滑移,达到将油炸冰淇淋顶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驱动上气缸向下模体一侧的启动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面板上按下启动按钮驱动气缸向下模体一侧移动,方便上气缸的驱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指示灯,当上模体遮挡于红外线感应器时,所述指示灯亮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面板上设置指示灯,通过观察指示灯的亮灭,就能马上知道上气缸是否处于驱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调节面板,用于调节所述上模体抵压于下模体上的时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面板调节上模体抵压于下模体上的时长,从而对封口机封口的强度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上气缸驱动封口环对油炸冰淇淋进行封口,对油炸冰淇淋的外沿用力均匀,且气缸的压力较大,封口密封强度高;

2、下模体中滑移连接有顶块,顶块通过在下模体中滑移,能够方便地将下模体中的油炸冰淇淋顶出;

3、支持架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当上模体将红外线感应器遮挡,红外线感应器能够驱动顶块将油炸冰淇淋顶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凸显上模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去除平台左壳体后,顶块上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去除平台左壳体后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平台;2、支持架;3、下模体;4、上模体;5、上气缸;6、下气缸;7、红外线感应器;8、控制面板;9、启动按钮;10、指示灯;11、封口环;12、环形槽;13、套接环;14、顶块;15、弧形托槽;16、调节面板;17、下凹槽;18、上凹槽;19、固定片;20、步进电机;21、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油炸冰淇淋封口机,如图1所示,包括平台1、支持架2、上模体4、下模体3、上气缸5和控制面板8。支持架2为“L”形,螺栓固定在平台1的上端面的一侧;上模体4设置于支持架2上侧的下端面上;下模体3螺栓固定在平台1上端面远离支持架2的一侧,并与上模体4的下侧正对;上气缸5固定于支持架2的上侧,且上气缸5上的推杆从支持架2中穿出与上模体4固定连接,驱动上模体4向下滑移,并使得上模体4抵压在下模体3上,其中上气缸5上设置有上电磁阀。

如图1、2所示,上模体4的下端面向内凹陷有弧形的上凹槽18,下模体3的上端面向内凹陷有弧形的下凹槽17;上模体4的下侧设置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的下端设置环形的封口环11;下模体3上侧的外沿上沿延伸有套接环13;当上模体4抵压在下模体3上时,套接环13套接在环形槽12上,封口环11抵压在下模体3的上端面上对油炸冰淇淋进行封口,上凹槽18和下凹槽17贴近形成放置油炸冰淇淋的容置腔。

如图3所示,下模体3的下侧设置有顶块14,顶块14与下模体3滑移连接;平台1的内侧设置有下气缸6,下气缸6与顶块14的下侧固定连接,并能够驱动顶块14在下模体3中向上滑移,下气缸6上设置有下电磁阀;顶块14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弧形托槽15,弧形托槽15能与油炸冰淇淋的底部相贴合,使得顶块14稳定的将油炸冰淇淋从下模体3中顶出。

如图1所示,支持架2上侧的下端面与上模体4的内侧上设置有固定片19,固定片19下侧设置有腰形孔,腰形孔内固定有红外线感应器7;红外线感应器7向上模体4一侧射出红外线。控制面板8设置在平台1的侧壁上,控制面板8上设置有启动按钮9、指示灯10和调节面板16。

油炸冰淇淋封口机电路图,如图4所示,启动按钮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时间继电器KT1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耦接,时间继电器KT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均与电源耦接;上电磁阀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常开断电延时开关KT1的一端耦接;常开断电延时开关KT1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如图4所示,红外线感应器7包括发光二极管D3和光敏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电源连接,阴极接地;光敏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依次耦接有常闭通电延时开关KT2、继电器KM、时间继电器KT2和电源;指示灯10并联于常闭通电延时开关KT2与继电器KM上,二极管D2并联于时间继电器KT2上。继电器开关KM1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下电磁阀的一端连接,下电磁阀的另一端接地。

上气缸5工作过程如图1、4所示,当按下启动按钮9,时间继电器KT1通电,常开断电延时开关KT1闭合,上电磁阀得电,驱动上气缸5带动上模体4向下运动;而由于常开断电延时开关KT1断电延时,上模体4抵压于下模体3上一段时间后复位;而延时断开的时间可以通过调节面板16进行调节。

下气缸6工作过程如图1、4所示,当上模体4复位,上模体4会遮挡红外线感应器7,将发光二极管D3上的灯光反射到光敏三极管Q1上,从而使得光敏三极管Q1接通,时间继电器KT2、继电器KM1通电,指示灯10点亮;继电器KM1通电后,继电器开关KM1闭合,下电磁阀通电,驱动下气缸6带动顶块14向上运动。而由于常闭通电延时开关KT2通电延时,下电磁阀通电一段时间后,常闭通电延时开关KT2断开,下电磁阀失电,顶块14复位。

油炸冰淇淋封口过程,如图1所示,将包好的油炸冰淇淋放入下模体3中;按下启动按钮9,上气缸5驱动上模体4抵压在下模体3上一段时间后复位,使得封口环11完成对油炸冰淇淋外沿的封口;上模体4复位后遮挡红外线感应器7,使得指示灯10亮起,下气缸6驱动顶块14上顶,将下模体3内的油炸冰淇淋顶出,之后顶块14复位,完成油炸冰淇淋的封口。

实施例二,如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步进电机20与凸轮21代替了下气缸6;其中步进电机20与凸轮21连接,凸轮21抵接于顶块14的下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