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2482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自动送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



背景技术:

在餐饮业领域中,已有部分餐厅使用机器人代替/部分代替餐厅服务员为顾客提供点菜、送菜等服务,这不但能减少服务人员数量以减缩餐厅经营成本,更能建立餐厅特色,打造餐厅品牌,进而提升餐厅的业绩。

然而,人们在餐厅用餐时,是不可避免会走动的,特别是小孩的走动或跑动,影响了机器人的正常行走,从而导致了机器人时常被迫暂停,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餐厅的服务效率,还存在顾客与送餐机器人时有发生碰撞的危险。

因此,现有的餐厅送餐系统存在改进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上述现有机器人餐厅不仅降低了餐厅的服务效率,还存在顾客与送餐机器人时有发生碰撞的危险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它不仅自动化程度高、送餐速度快,还能安全将装载有食物的餐盒安全地送达指定地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包括设于天花板上的支撑吊轨和与所述支撑吊轨相连接的支撑支架,所述吊挂式自动送餐设备还包括:

送餐小车,其吊装于所述支撑吊轨上并可承载餐盒且沿所述支撑吊轨运动;

上餐升降机构,其设于所述支撑支架上端;

拦截组件,其设于所述上餐升降机构上;

当所述送餐小车承载餐盒且沿所述支撑吊轨运动经过所述上餐升降机构时,所述拦截组件将餐盒拦截至所述上餐升降机构上,进而所述上餐升降机构将餐盒下降输送至指定地点。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送餐小车包括:

第一安装座;

载放盘,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且用于放置餐盒;

旋转驱动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

传动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件相连接,且经所述旋转驱动部件驱动而转动进而使所述送餐小车沿所述支撑吊轨运动;

调节导向装置,其设于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左右两侧,且调节导引所述送餐小车沿所述支撑吊轨运动。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调节导向装置包括:

支撑板;

支撑立柱,其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且其上端伸出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

调节组件,其套设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

导向轮组,其设于所述调节组件上,且经所述调节组件调节以实时紧贴所述支撑吊轨。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板前侧的前支撑立柱、位于所述支撑板后侧的后支撑立柱。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前浮动块,其位于所述前支撑立柱的上端;

后浮动块,其位于所述后支撑立柱的上端;

贯穿轴,其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前浮动块及所述后浮动块,且其前端伸出所述前浮动块的前端面、后端伸出所述后浮动块的后端面;

前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贯穿轴的前端,且被所述前浮动块限位;

前下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前支撑立柱与所述前浮动块之间,且其上端伸入所述前浮动块的内部;

后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贯穿轴的后端,且被所述后浮动块限位;

后下弹性元件,其套设于所述后支撑立柱与所述后浮动块之间,且其上端伸入所述后浮动块的内部;

前卡锁部件,其设于所述贯穿轴前端,且卡锁所述前弹性元件;

后卡锁部件,其设于所述贯穿轴后端,且卡锁所述后弹性元件;

所述后浮动块与所述后下弹性元件之间和所述前浮动块与所述前下弹性元件之间均存在有安装间隙。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导向轮组包括:

前导轮,其连接于所述前浮动块的上端;

后导轮,其连接于所述后浮动块的上端;

下导轮,其位于所述前浮动块与所述后浮动块之间,且被所述贯穿轴所贯穿。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上餐升降机构包括:

第二安装座,其与所述支撑支架相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支架与所述支撑吊轨之间;

升降驱动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上餐盘,其上端高度低于所述载放盘的下端高度;

连接绳索,其一端与所述上餐盘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驱动部件相连接;

伸缩导向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前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上餐盘相连接;

当所述升降驱动部件转动以收放所述连接绳索时,所述连接绳索与所述伸缩导向组件相配合带动所述上餐盘沿所述支撑支架的竖直方向上下升降运动。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拦截组件包括:

转动驱动部件,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右后侧;

拦截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右侧,且其后端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拦截部件经所述转动驱动部件驱动以转动至与所述上餐盘平行,且与所述上餐盘之间具有让位间隙,进而所述送餐小车所承载餐盒被所述拦截部件拦截至所述上餐盘时,所述载放盘也从所述让位间隙移出所述上餐盘。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所述伸缩导向组件包括:

一级伸缩导向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左前侧的左前导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右前侧的右前导套、套设于所述左前导套上且能沿所述左前导套上下滑动的一级左导杆、套设于所述右前导套上且能沿所述右前导套上下滑动的一级右导杆、连接于所述一级左导杆和所述一级右导杆下端的一级支撑板;

二级伸缩导向组件,其位于所述一级左导杆和所述一级右导杆之间,且其包括设于所述一级支撑板左侧的二级左导套、设于所述一级支撑板右侧的二级右导套、套设于所述二级左导套上且能沿所述二级左导套上下滑动的二级左导杆、套设于所述二级右导套上且能沿所述二级右导套上下滑动的二级右导杆、连接于所述二级左导杆和所述二级右导杆下端的二级支撑板;

三级伸缩导向组件,其位于所述二级左导杆和所述二级右导杆之间,且其包括设于所述二级支撑板左侧的三级左导套、设于所述二级支撑板右侧的三级右导套、套设于所述三级左导套上且能沿所述三级左导套上下滑动的三级左导杆、套设于所述三级右导套上且能沿所述三级右导套上下滑动的三级右导杆,所述三级左导杆和所述三级右导杆的下端与所述上餐盘的上端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上餐升降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左侧的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前端,且当所述上餐盘上升至触碰所述限位开关时,所述限位开关控制所述升降驱动部件停止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通过所述拦截组件将所述送餐小车所承载的餐盒拦截至所述上餐升降机构上,再通过所述上餐升降机构将餐盒下降输送至餐桌上供顾客享用,这样一来,既可以快速地将餐盒送至顾客餐桌上,进而大大地提高服务效率,获得顾客的肯定,又可以避免与顾客发生碰撞,进而最大幅度地降低自动化送餐的危险性,提高客户的用餐安全;

2、本申请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导向轮组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调节导向装置调节导引所述送餐小车沿所述支撑吊轨运动,使得所述送餐小车能够将餐盒快速输送至目的地,进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3、本申请不仅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还能避免在自动送餐时与顾客发生碰撞,进而能够最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的立体图,示出所述送餐小车位于所述上餐升降结构上的状态。

图4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中所述送餐小车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中所述送餐小车局部分解的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中所述上餐升降结构的立体图,示出所述上餐盘被升起的状态。

图7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中所述上餐升降结构的立体图,示出所述上餐盘被下放的状态。

图8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导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导向装置隐藏所述支撑板时的仰视图。

图10是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Ⅰ。

图11是图9的局部放大视图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11所示,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包括支撑吊轨1、支撑支架2、送餐小车3、上餐升降机构4以及拦截组件5。

具体地,所述支撑吊轨1设于餐厅天花板上,所述支撑支架2与所述支撑吊轨1相连接,所述送餐小车3吊装于所述支撑吊轨1上且沿所述支撑吊轨1运动,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设于所述支撑支架2上端,当所述送餐小车3承载餐盒且沿所述支撑吊轨1运动经过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时,所述拦截组件5将餐盒拦截至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上,进而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将餐盒下降输送至指定地点。

本申请通过所述拦截组件5将所述送餐小车3所承载的餐盒拦截至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上,再通过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将餐盒下降输送至餐桌上供顾客享用,这样一来,既可以快速地将餐盒送至顾客餐桌上,进而大大地提高服务效率,获得顾客的肯定,又可以避免与顾客发生碰撞,进而最大幅度地降低自动化送餐的危险性,提高客户的用餐安全。

所述送餐小车3包括第一安装座31、载放盘32、旋转驱动部件33、传动组件34以及调节导向装置35。

所述载放盘3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的下方且用于放置餐盒;所述旋转驱动部件3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上;所述传动组件34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上,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件33相连接,且经所述旋转驱动部件33驱动而转动进而使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运动;所述调节导向装置35设于所述旋转驱动部件33左右两侧,且调节导引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运动。其由于所述支撑吊轨1存在有上下起伏或水平拐弯的现象,进而通过所述调节导向装置35以调节所述送餐小车3顺畅通行所述支撑吊轨1。

所述传动组件34包括主动轮341、第一从动轮342以及第二从动轮343。

所述主动轮34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前侧,且与所述旋转驱动部件33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342位于所述主动轮341上方,且与所述主动轮341相连接,其连接方式可选择为齿牙啮合连接或是通过传送带进行连接,但其优选连接方式为通过传送带进行连接,这样既可以满足连接及传送需求,又可以达到简单传送动力的目的;所述第二从动轮343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342后侧并与所述第一从动轮342相连接,且其外周面与所述支撑吊轨1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主动轮341经所述旋转驱动部件33驱动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342联动所述第二从动轮343同时转动,使所述第二从动轮343沿所述支撑吊轨1的延伸方向前进滚动。

所述调节导向装置35包括支撑板351、支撑立柱352、调节组件353以及导向轮组354。

所述支撑立柱352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1与所述支撑板351之间,且其上端伸出所述支撑板351的上端面;所述调节组件353套设于所述支撑立柱352的上端;所述导向轮组354设于所述调节组件353上,且经所述调节组件353调节以实时紧贴所述支撑吊轨1。通过所述调节组件353与所述导向轮组354相配合以实现所述调节导向装置35调节导引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运动,使得所述送餐小车3能够将餐盒快速输送至目的地,进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所述支撑立柱352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板351前侧的前支撑立柱3521、位于所述支撑板351后侧的后支撑立柱3522。其目的在于方便装配。

所述调节组件353包括前浮动块3531、后浮动块3532、贯穿轴3533、前弹性元件3534、前下弹性元件3535、后弹性元件3536、后下弹性元件3537、前卡锁部件3538以及后卡锁部件3539。

所述前浮动块3531位于所述前支撑立柱3521的上端;所述后浮动块3532位于所述后支撑立柱3522的上端;所述贯穿轴3533沿所述支撑板351的前后方向贯穿所述前浮动块3531及所述后浮动块3532,且其前端伸出所述前浮动块3531的前端面、后端伸出所述后浮动块3532的后端面;所述前弹性元件3534套设于所述贯穿轴3533的前端,且被所述前浮动块3531限位;所述前下弹性元件3535套设于所述前支撑立柱3521与所述前浮动块3531之间,且其上端伸入所述前浮动块3531的内部;所述后弹性元件3536套设于所述贯穿轴3533的后端,且被所述后浮动块3532限位;所述后下弹性元件3537套设于所述后支撑立柱3522与所述后浮动块3532之间,且其上端伸入所述后浮动块3532的内部;所述前卡锁部件3538设于所述贯穿轴3533前端,且卡锁所述前弹性元件3534;所述后卡锁部件3539设于所述贯穿轴3533后端,且卡锁所述后弹性元件3536;所述后浮动块3532与所述后下弹性元件3537之间和所述前浮动块3531与所述前下弹性元件3535之间均存在有安装间隙3530。

所述导向轮组354包括前导轮3541、后导轮3542以及下导轮3543。

所述前导轮3541连接于所述前浮动块3531的上端;所述后导轮3542连接于所述后浮动块3532的上端;所述下导轮3543位于所述前浮动块3531与所述后浮动块3532之间,且被所述贯穿轴3533所贯穿。

当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延伸方向拐入水平弯道时(水平方向上沿所述支撑吊轨1拐弯),所述前浮动块3531位于水平弯道外侧且被水平弯道挤压向外移动,从而所述前浮动块3531压缩所述前弹性元件3534且带动所述前导轮3541向水平弯道外侧移动,在此移动过程中,所述前弹性元件3534的压缩量与所述安装间隙3530的宽度相等;同时,所述后弹性元件3536挤压所述后浮动块3532联动所述后导轮3542朝水平弯道外侧移动,用于配合所述前导轮3541以导向所述送餐小车3继续向前行驶。

当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延伸方向拐出水平弯道时,所述调节导向装置35的作用情况与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延伸方向拐入水平弯道时相反。

当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延伸方向上坡时(竖直方向上沿所述支撑吊轨1上坡),所述前下弹性元件3535和所述后下弹性元件3537上顶所述下导轮3543贴紧所述支撑吊轨1,使所述下导轮3543与所述第二从动轮343相配合导引所述送餐小车3沿所述支撑吊轨1延伸方向上坡运动。

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包括第二安装座41、升降驱动部件42、上餐盘43、连接绳索44以及伸缩导向组件45。

所述第二安装座41与所述支撑支架2相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支架2与所述支撑吊轨1之间;所述升降驱动部件42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上;所述上餐盘43的上端高度低于所述载放盘32的下端高度;所述连接绳索44一端与所述上餐盘43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驱动部件42相连接;伸缩导向组件45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的前侧,且其下端与所述上餐盘43相连接。当所述升降驱动部件42转动以收放所述连接绳索44时,所述连接绳索44与所述伸缩导向组件45相配合带动所述上餐盘43沿所述支撑支架2的竖直方向上下升降运动。其优点在于通过所述升降驱动部件42收放所述连接绳索44且配合所述伸缩导向组件45以实现自动升降输送所述上餐盘43,进而突出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具有程高度自动化的突出特点。

所述伸缩导向组件45包括一级伸缩导向组件451、二级伸缩导向组件452以及三级伸缩导向组件453。

所述一级伸缩导向组件451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左前侧的左前导套451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右前侧的右前导套4512、套设于所述左前导套4511上且能沿所述左前导套4511上下滑动的一级左导杆4513、套设于所述右前导套4512上且能沿所述右前导套4512上下滑动的一级右导杆4514、连接于所述一级左导杆4513和所述一级右导杆4514下端的一级支撑板4515。

所述二级伸缩导向组件452位于所述一级左导杆4513和所述一级右导杆4514之间,且其包括设于所述一级支撑板4515左侧的二级左导套4521、设于所述一级支撑板4515右侧的二级右导套4522、套设于所述二级左导套4521上且能沿所述二级左导套4521上下滑动的二级左导杆4523、套设于所述二级右导套4522上且能沿所述二级右导套4522上下滑动的二级右导杆4524、连接于所述二级左导杆4523和所述二级右导杆4524下端的二级支撑板4525。

所述三级伸缩导向组件453位于所述二级左导杆4523和所述二级右导杆4524之间,且其包括设于所述二级支撑板4525左侧的三级左导套4531、设于所述二级支撑板4525右侧的三级右导套4532、套设于所述三级左导套4531上且能沿所述三级左导套4531上下滑动的三级左导杆4533、套设于所述三级右导套4532上且能沿所述三级右导套4532上下滑动的三级右导杆4534,所述三级左导杆4533和所述三级右导杆4534的下端与所述上餐盘43的上端相连接。

当所述上餐盘43被升起收纳时,所述三级伸缩导向组件453、所述二级伸缩导向组件452先依次向上收缩,继而联动所述一级左导杆4513和所述一级右导杆4514及所述一级支撑板4515继续向上收缩,进而使所述三级伸缩导向组件453、所述二级伸缩导向组件452以及一级伸缩导向组件451由内到外依次排列,其优点在于能够减少占用空间,满足实际需求。

当所述上餐盘43被下降输送时,所述三级伸缩导向组件453、所述二级伸缩导向组件452以及一级伸缩导向组件451的作用与所述上餐盘43被升起收纳时的作用相反。

所述拦截组件5包括转动驱动部件51和拦截部件52。所述转动驱动部件5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右后侧;所述拦截部件5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右侧,且其后端与所述转动驱动部件51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当所述拦截部件52经所述转动驱动部件51驱动以转动至与所述上餐盘43平行时,所述拦截部件52与所述上餐盘43之间具有让位间隙,进而所述送餐小车3所承载餐盒被所述拦截部件52拦截至所述上餐盘43时,所述载放盘32从所述让位间隙移出所述上餐盘43;当所述转动驱动部件51转动以驱动所述拦截部件52旋转至与所述上餐盘43垂直时,用于让位所述送餐小车3通过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进而使所述送餐小车3到达下一送餐位置,有利于提高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的送餐速度。

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还包括限位开关46,所述限位开关46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1左侧,且其前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座41的前端。当所述上餐盘43上升至触碰所述限位开关46时,所述限位开关46控制所述升降驱动部件42停止转动。其优点在于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吊轨式自动送餐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所述旋转驱动部件33、升降驱动部件42以及转动驱动部件51均优选为驱动电机。

所述所述第一从动轮342、所述第二从动轮343以及所述下导轮3543均优选为橡胶轮,其优点在于橡胶轮的摩擦力较大,方便于滚动前进,且其能够有效地减少噪音,提高顾客对餐厅的满意度。

本申请通过所述拦截组件5将所述送餐小车3所承载的餐盒拦截至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上,再通过所述上餐升降机构4将餐盒下降输送至餐桌上供顾客享用,这样一来,既可以快速地将餐盒送至顾客餐桌上,进而大大地提高服务效率,获得顾客的肯定,又可以避免与顾客发生碰撞,进而最大幅度地降低自动化送餐的危险性,提高客户的用餐安全。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