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管支撑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475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管支撑底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筒管支撑底座。



背景技术:

筒管是纺织过程中用得比较多的防止配件,现在的纺织机一般都使用筒管来抽取纱线,进行后期防止工作,为了方便筒管的安装,一般都会将筒管放置在筒管支撑底座上。

现有技术的筒架主要由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杆组成,虽然可以实现筒管的旋转动作,但是运行过程不平稳,而且在纺织纱线的纺织过程中,由于纱线相互之间的牵引力和摩擦力,纱线容易发生缠绕,影响纺织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管支撑底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筒管支撑底座,包括本体、驱动电机、皮带轮和筒管旋转柱,所述本体的底面四角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工字连接杆,所述本体的一侧顶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本体的另一侧顶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背面均铰接有支杆,所述本体的内部底侧固定设置有电机固定座,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座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中间设置有皮带轮,所述本体的内部顶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轴承固定座,所驱动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套接于第一轴承固定座的内部,所述皮带轮设置为两道,所述通过旋转柱设置有两个,且其底端分别设置有与皮带轮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皮带轮与凹槽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本体内部顶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本体内部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筒管旋转柱分别套接于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两侧与支杆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排圆形凹陷。

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与本体的侧壁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机固定座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驱动电机、电机固定座内部的电路板电性连接有外接电源。

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筒管支撑底座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两个筒管旋转柱,且在在筒管旋转柱下端设置凹槽,且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筒管旋转柱在工作中运行平稳流畅,不会由于纺线的牵引作用而发生摆动,使得纺线发生缠绕,影响纺织的整个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本体;2-支撑腿;3-第一活动板;4-第二活动板;5-驱动电机;6-支杆;7-皮带轮;8-第一轴承座;9-皮带;10-凹槽;11-第二轴承座;12-第三轴承座;13-筒管旋转柱;14-电机固定座;15-工字连接杆;16-圆形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筒管支撑底座,包括本体1、驱动电机5、皮带轮7和筒管旋转柱13,所述本体1的底面四角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之间设置有工字连接杆15,所述本体1的一侧顶端铰接有第一活动板3,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顶端铰接有第二活动板4,所述第一活动板3和第二活动板4的背面均铰接有支杆6,所述本体1的内部底侧固定设置有电机固定座14,所述驱动电机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电机固定座14上,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中间设置有皮带轮7,所述本体1的内部顶端与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轴承固定座8,所驱动电机5输出轴的另一端套接于第一轴承固定座8的内部,所述皮带轮7设置为两道,所述通过旋转柱13设置有两个,且其底端分别设置有与皮带轮7相匹配的凹槽10,所述皮带轮7与凹槽10之间通过皮带9连接,所述本体1内部顶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1,所述本体1内部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轴承座12,所述筒管旋转柱13分别套接于第二轴承座11和第三轴承座12的内部。

所述本体1的两侧与支杆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排圆形凹陷16,用于调节第一活动板3和第二活动板4与本体1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二轴承座11和第三轴承座12与本体1的侧壁平行设置,避免纺织过程中出现纺线缠绕,所述电机固定座14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驱动电机5、电机固定座14内部的电路板电性连接有外接电源,用于控制驱动电机5的运作,所述支撑腿2的底端设置有橡胶垫,起到减震防滑的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此筒管支撑底座时,先将筒管套接于筒管旋转柱13上,将第一活动板3和第二活动板4在支杆6的作用下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开动驱动电机5,使得皮带轮7筒管皮带9带动筒管旋转柱13转动,筒管也随之发生转动,开始进行防止作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