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222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容器,具体涉及一种装在容器的出口处,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市场上所提供的用于大容量调味瓶的盖子,是一种旋转打开结构,为了保证在开始状态的密封性能,则必须要在其盖体内装有密封片及拉环,但是,现有的旋转打开结构,如果在其盖体内装有密封片及拉环,在开始使用时,则无法将盖体内密封片及拉环拉出,如果开始状态不设置密封片及拉环,则会影响到盖子的密封性能及容器内的液体的保质期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在需要使用容器时,密封性能好,方便拉出盖体内的拉环及密封片的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

提供一种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包括扣装或旋合在容器出液口上的下盖座,所述下盖座的顶面设有一横向管体,横向管体的一端是出液端口,横向管体与下盖座的顶面之间设有下出液孔,在所述下出液孔中还一体成型有一个可拉断的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的上表面设有拉环;在所述横向管体的管体上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相对应的方形或多边形开口,在所述横向管体中套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一端封闭,转动管的另一端是出液端口,封闭端的管体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转动管的管体位于所述方形或多边形开口中的一段管体的上部设有可在所述开口边缘的轴向和径向限位凸起,在该段管体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对应的上出液孔。

本发明在使用时,可先将转动管拉出,通过横向管体上部开口将拉环及密封片拉出,再将转动管插回横向管体中,可通过限位凸起与开口纵向一个边缘相抵靠的作用,使得其上出液孔与下盖座上的下出液孔错开,容器中的液体不会流出,当将转动管的上出液孔转动至与下盖座上的下出液孔相重合,也就是限位凸起转动至开口的纵向的另一侧边缘时,容器中的液体可通过上出液孔和下出液孔从横向管体的一端流出,需要关闭时,再反向转动转动管,使上出液孔与下盖座上的下出液孔错开,容器中的液体不会再流出,上出液孔和下出液孔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很好的出液和密封作用,本发明提供的盖子组件,在打开时,可通过横向管体上部开口拉出密封片及拉环,再转动转动管就可以实现容器的出液功能,使用方便卫生,密封防漏性能好,结构简单,解决了大容器盖体中不能设置密封片及拉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实施例一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盖子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盖子组件的分解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盖子组件中的出液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盖子组件中的出液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实施例二结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二分解结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实施例三分解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5所示:

提供一种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包括扣装或旋合在容器出液口上的下盖座7,所述下盖座7的顶面设有一横向管体2,横向管体2的一端是出液端口,横向管体2与下盖座7的顶面之间设有下出液孔12,在所述下出液孔12中还一体成型有一个可拉断的密封片11,所述密封片11的上表面设有拉环;在所述横向管体2的管体上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相对应的方形或多边形开口3,在所述横向管体中套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管1,所述转动管1的一端封闭,转动管1的另一端是出液端口,封闭端的管体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转动管1的管体位于所述方形或多边形开口3中的一段管体的上部设有可在所述开口边缘的轴向和径向限位凸起10,在该段管体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12对应的上出液孔6。

使用时,可先将转动管1拉出,通过横向管体2上部开口3将拉环及密封片11拉出,再将转动管1插回横向管体2中,可通过限位凸起10与开口3纵向一个边缘相抵靠的作用,使得其上出液孔与下盖座上的下出液孔错开,容器中的液体不会流出,当将转动管1的上出液孔6转动至与下盖座7上的下出液孔12相重合,也就是限位凸起10转动至开口3的纵向的另一侧边缘时,容器中的液体可通过上出液孔6和下出液孔12从横向管体2的一端流出,需要关闭时,再反向转动转动管1,使上出液孔6与下盖座上的下出液孔12错开,容器中的液体不会再流出,上出液孔和下出液孔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很好的出液和密封作用。

实施例二:参照图6-图7所示:

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横向管体2出液端口的内孔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外挡板15,外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外出液口16,增加上述结构,可以对管体端部流出的液体有一缓冲作用。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参照图6-图7所示:

实施例三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在转动管1的出液端口一体成型有一内挡板17,内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内出液口14。增加上述结构,可以对管体端部流出的液体有一缓冲作用。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参照图6-图7所示:

实施例四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在横向管体2出液端口的内孔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外挡板15,外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外出液口16;在所述转动管1的出液端口一体成型有一内挡板17,内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外出液口交错设置的内出液口14。增加上述结构,可以对管体端部流出的液体有一缓冲作用。另外,外挡板15与内挡板17相重合,且内、外出液口14、17错开后,还可以进行起到密封的作用;增加密封性能。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在上述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中,还可在转动管1封闭端的外圆上设置转动扳手9,在转动转动管1时,会更省力。

实施例五:参照图8所示,设计一种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包括扣装或旋合在容器出液口上的下盖座7,所述下盖座的顶面设有一横向管体2,横向管体2的一端是出液端口,横向管体2与下盖座的顶面之间设有下出液孔12,在所述下出液孔12中还一体成型有一个可拉断的密封片11,所述密封片11的上表面设有拉环;在所述横向管体2的管体上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相对应的方形或多边形开口3,在所述横向管体2中套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管1,转动管1的一端的一段管体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结构101,在多边形结构101的管体上套装有一个内孔的边缘与管体的多边形结构101相吻合的扳动座201,扳动座201的外圆上设有扳手9,扳动座201的底部开有进气孔20,可以在容器向外流出液体时,能及时的补气,使得液体的流出更流畅;转动管1的另一端是出液端口,所述转动管1的管体位于所述方形或多边形开口中的一段管体30的上部设有可在所述开口边缘的轴向和径向限位凸起10,在该段管体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12对应的上出液孔6。

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重复。

实施例六:参照图6-图7、8所示: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在横向管体2出液端口的内孔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外挡板15,外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外出液口16,增加上述结构,可以对管体端部流出的液体有一缓冲作用。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七:参照图6-图7、8所示:

实施例七是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可在转动管1的出液端口一体成型有一内挡板17,内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内出液口14。增加上述结构,可以对管体端部流出的液体有一缓冲作用。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八:参照图6、图7、8所示:

实施例八是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还可在横向管体2出液端口的内孔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外挡板15,外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外出液口16;在所述转动管1的出液端口一体成型有一内挡板17,内挡板上开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外出液口交错设置的内出液口14。增加上述结构,可以对管体端部流出的液体有一缓冲作用。另外,外挡板15与内挡板17相重合,且内、外出液口14、17错开后,还可以进行起到密封的作用;增加密封性能。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九:参照图1、图2、图6、图7所示:

设计一种可转动打开的盖子组件,包括扣装或旋合在容器出液口上的下盖座7,所述下盖座7的顶面设有一横向管体2,横向管体2的一端是出液端口,横向管体2与下盖座7的顶面之间设有下出液孔12,在所述下出液孔中还一体成型有一个可拉断的密封片11,所述密封片的上表面设有拉环;在所述横向管体2的管体上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相对应的方形或多边形开口3,在所述横向管体中套设有一个可转动的转动管1,所述转动管1的一端封闭,转动管1的另一端是出液端口,封闭端的管体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转动管的管体位于所述方形或多边形开口中的一段管体的上部设有可在所述开口边缘的轴向和径向限位凸起10,在该段管体的下部设有与所述下出液孔12对应的上出液孔6;在所述横向管体出液端口的内孔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外挡板15,外挡板15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外出液口16,在所述转动管1的出液端口一体成型有一内挡板17,内挡板17上开有一个或多个内出液口14。

这个实施例中的转动管1的上出液孔6和下盖座7的下出液孔12之间无论转动管1如何转动,都设计成是始终处于连通状态的,盖子出液端的密封是通过在转动管1转动时,横管的外挡板15上的外出液口16和转动管的内挡板17的出液口14相互错开来实现密封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