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电梯和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2420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电梯和建筑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循环电梯和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楼层升降电梯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垂直升降电梯,这种电梯在规定的升降区域中只能容纳一只乘室往复升降来达到运送乘客的目的;一种是台阶扶梯,这种电梯占用地面、空间面积大,虽可使乘客随时登上电梯,但每登梯一次只能升或降一个楼层,而一套设备也只能满足一个楼层的升降。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电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电梯使乘客等梯时间较长,且安装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电梯,以改善现有的电梯使乘客等梯时间较长,且安装价格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以改善现有的电梯使乘客等梯时间较长,且安装价格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电梯,包括环形轨道、驱动机构和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相对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环形轨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承载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板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电梯采用循环形式,一边上一边下,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从而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承载结构采用两个支撑板来构成,结构简单,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同时能保证承载机构能满足乘客的正常上下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两个超重报警装置,两个所述超重报警装置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支撑板。

安装超重报警装置后,超载时可以及时报警,避免意外事故。

进一步地,所述超重报警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和用于测量所述支撑板承受的重量的重力感应装置,所述重力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板内,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重力感应装置电连接,当所述支撑板承受的重量超过预设重量时,所述报警装置报警。

人们在进入承载机构后,由重力感应装置来测量支撑板承受的重量,在重力感应装置中预设有一个重量数值,当重力感应装置测量到支撑板承受的重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数值时,重力感应装置向报警装置发出一个电信号,报警装置通电并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感应装置包括重力感应器和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位于所述支撑板朝向另一个所述支撑板的方向,所述重力感应器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承重板之间,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重力感应器电连接。

现有的电梯一般都为配重式电梯,是通过测量配种绳的悬吊重量来测量电梯承载的重量,而本发明则通过承重板与重力感应器的配合,利用承重板承受的力矩来测量支撑板承受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l”形,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远离另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连接。

加强板的设置可以增强支撑板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以让支撑板在随着驱动机构移动时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传送链和两个电机,两个所述电机分别驱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所述传送链绕制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环形轨道的底部,所述从动轮位于所述环形轨道的顶部,所述传送链安装于所述轨道,所述承载机构与所述传送链固定连接。

电机带动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传送链转动,支撑板安装于传送链,支撑板与传送链同步转动,在设置时,可以让环形轨道的顶部和底部呈曲线,便于承载机构的换向,而中间部分呈直线,便于乘客的上下。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轨道包括内轨和外轨,所述传送链安装于所述内轨,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内轨和所述外轨之间。

支撑板同时与内轨和外轨连接,可以增加其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机构靠近所述外轨的一侧设置有电梯门,所述电梯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承载机构采用单向开门的方式运行,单侧上,单侧下。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机构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承载装置沿所述环形轨道间隔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同时驱动多个所述承载装置。

多个承载机构同时工作能进一步提升循环电梯的工作效率,循环电梯的一侧往上,一侧往下。

基于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包括如上所述的循环电梯。

本发明还提供的建筑包括如上所述的循环电梯,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可以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并且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电梯采用循环形式,一边上一边下,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从而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承载结构采用两个支撑板来构成,结构简单,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同时能保证承载机构能满足乘客的正常上下的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的建筑包括如上所述的循环电梯,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可以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并且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循环电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承载机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环形轨道的示意图。

图中:101-环形轨道;102-驱动机构;103-承载机构;104-支撑板;105-加强板;106-承重板;107-重力感应器;108-重力感应装置;109-电机;110-主动轮;111-从动轮;112-传送链;113-内轨;114-外轨。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使用的楼层升降电梯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垂直升降电梯,这种电梯在规定的升降区域中只能容纳一只乘室往复升降来达到运送乘客的目的;一种是台阶扶梯,这种电梯占用地面、空间面积大,虽可使乘客随时登上电梯,但每登梯一次只能升或降一个楼层,而一套设备也只能满足一个楼层的升降。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电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电梯使乘客等梯时间较长,且安装价格昂贵。

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电梯,包括环形轨道、驱动机构和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环形轨道的轨迹相对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环形轨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承载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板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循环电梯采用循环形式,一边上一边下,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从而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承载结构采用两个支撑板来构成,结构简单,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同时能保证承载机构能满足乘客的正常上下的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包括如上所述的循环电梯。

本发明还提供的建筑包括如上所述的循环电梯,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可以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并且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电梯,包括环形轨道101、驱动机构102和承载机构103,承载机构103包括两个支撑板104,两个支撑板104沿环形轨道101的轨迹间隔设置,且支撑板104与环形轨道101滑动连接,支撑板104沿环形轨道101的轨迹相对于环形轨道101滑动,驱动机构102安装于环形轨道101,驱动机构102驱动连接承载机构103,驱动机构102驱动两个支撑板104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电梯采用循环形式,一边上一边下,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从而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承载结构采用两个支撑板104来构成,结构简单,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同时能保证承载机构103能满足乘客的正常上下的需求,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电梯为双向使用,因此可以减小建筑内电梯的数量,从而节约电能源。

承载机构103还包括两个超重报警装置,两个超重报警装置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撑板104。安装超重报警装置后,超载时可以及时报警,避免意外事故。

超重报警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和用于测量支撑板104承受的重量的重力感应装置108,重力感应装置108安装于支撑板104内,报警装置与重力感应装置108电连接,当支撑板104承受的重量超过预设重量时,报警装置报警。人们在进入承载机构103后,由重力感应装置108来测量支撑板104承受的重量,在重力感应装置108中预设有一个重量数值,当重力感应装置108测量到支撑板104承受的重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数值时,重力感应装置108向报警装置发出一个电信号,报警装置通电并报警。

重力感应装置108包括重力感应器107和承重板106,承重板106位于支撑板104朝向另一个支撑板104的方向,重力感应器107位于支撑板104和承重板106之间,报警装置与重力感应器107电连接。现有的电梯一般都为配重式电梯,是通过测量配种绳的悬吊重量来测量电梯承载的重量,而本实施例则通过承重板106与重力感应器107的配合,利用承重板106承受的力矩来测量支撑板104承受的重量。

承载机构103还包括加强板105,加强板105呈“l”形,加强板105的一端与环形轨道101滑动连接,加强板105的另一端与支撑板104连接,加强板105与支撑板104远离另一个支撑板104的一侧连接。加强板105的设置可以增强支撑板104的结构强度,同时还可以让支撑板104在随着驱动机构102移动时更加的稳定。

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110、从动轮111、传送链112和两个电机109,两个电机109分别驱动主动轮110和从动轮111,传送链112绕制于主动轮110与从动轮111之间,主动轮110位于环形轨道101的底部,从动轮111位于环形轨道101的顶部,传送链112安装于轨道,承载机构103与传送链112固定连接。两个电机109分别带动主动轮110和从动轮111转动,主动轮110和从动轮111带动传送链112转动,主动轮110和从动轮111同时驱动以保证安全,支撑板104安装于传送链112,支撑板104与传送链112同步转动,在设置时,可以让环形轨道101的顶部和底部呈曲线,便于承载机构103的换向,而中间部分呈直线,便于乘客的上下。

其中,驱动装置的主动轮110和从动轮111之间采用传送链112连接只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主动轮110和从动轮111之间采用传送带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也是可以的。

环形轨道101包括内轨113和外轨114,传送链112安装于内轨113,支撑板104位于内轨113和外轨114之间。支撑板104同时与内轨113和外轨114连接,可以增加其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承载机构103靠近外轨114的一侧设置有电梯门,电梯门位于两个支撑板104之间。承载机构103采用单向开门的方式运行,单侧上,单侧下。

承载机构103设置为多个,多个承载装置沿环形轨道101间隔设置,驱动机构102同时驱动多个承载装置。多个承载机构103同时工作能进一步提升循环电梯的工作效率,循环电梯的一侧往上,一侧往下。

现有的建筑一般都为高层建筑,也就需要设置电梯,建筑内需要设置电梯井,循环电梯可以安装在电梯井内,电梯井形成一个循环轨道,循环电梯安装好后,电机109启动,承载机构103开始转动,循环电梯的一侧始终往上运行,方便乘客往上走,循环电梯的另一侧始终往下运行,方便乘客下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包括如上的循环电梯。

本实施例还提供的建筑包括如上的循环电梯,极大的提高的电梯的使用效率,可以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并且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因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设置有如上的循环电梯,因此在建筑内可以相应的减少电梯设置的数量,从而节约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