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货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50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货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陈列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商超用的一种散货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散货类食品逐渐成为日常消费中的新宠。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始关注休闲散货所带来的综合效益,纷纷加码运作,甚至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

我国休闲散货食品市场需求量呈持续增长势头,品类规模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俨然成为食品行业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迎合休闲散货的发展机遇,其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得到扩展,形成了果冻、糖果、巧克力、烘焙、坚果炒货、肉制品、果蔬、豆制品八大门类。

随着休闲散货产品类别的增多,散柜陈列的重要性凸显而出。区别于传统食品,休闲散货产品能否有效地展示自身特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都与产品陈列技巧息息相关。可以说,陈列效果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休闲散货类产品能否实现热销。

摆放散货都会用到散货盒,市面上的大部分散货盒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散货盒取货和添货比较方便,因此应用比较广。但这种结构的散货盒存在一个取货死角,即前侧底部的货物不容易拿到;而为了保证陈列饱满,超市的工作人员必须不停地上货添货,这样一来,这个死角的货物就很难卖得出去,出现“压货”的情况;要避免压货,需要工作人员把这一部位的货物翻上来,但是频繁让员工把下部的货翻上来,不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也不现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口和底板间设置有弧形过渡部的散货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货盒存在取货死角,导致货物积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侧弧形设计的散货盒,包括收纳盒体,所述收纳盒体的开口与所述收纳盒体的底板之间设置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为弧形板。

采用弧形过渡部连接底板和开口,过渡部起到导向的作用,与现有散货盒相比,收纳盒体没有取货死角,避免了因散货盒的设计造成的货物积压。

可选地,所述过渡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底板,所述过渡部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过渡部的顶端与所述开口之间还设置有前板。

可选地,所述过渡部的靠近所述底板的点至所述过渡部的远离所述底板的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可选地,所述的散货盒还包括标签盖,所述过渡部的顶边连接有标签架,所述标签盖能够扣合于所述标签架上。

采用以上结构设计,所述标签盖上可以写明该散货盒中盛放商品的名字、生产日期和价格等信息。方便顾客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

可选地,所述收纳盒体的背板与所述开口之间还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以及上盖铆钉孔,所述收纳盒体的两侧对应地设置有卡槽和盒体铆钉孔,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所述上盖铆钉孔和所述盒体铆钉孔通过铆钉固接。

可选地,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前盖,所述前盖枢接于所述收纳盒体上。

可选地,所述上盖和所述前盖上均设计有一圈密封条。

可选地,所述收纳盒体的左、右两个侧壁和/或所述过渡部的壁面上开设有凹槽。

在所述收纳盒体左右两侧壁和过渡部的壁面采用凹型结构设计,减少了壁面厚度、节省了散货盒的制作用料,散货盒重量也减轻了;而且凹型结构能够起到提手的作用,工作人员取放散货盒更便捷。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底侧设置有支脚。

可选地,所述收纳盒体的后侧开设有挂槽。

可选地,所述支脚内侧设置有安装件。

可选地,所述收纳盒体采用pc材料注塑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散货盒,在收纳盒体的开口与收纳盒体的底板之间设置了过渡部,给取货人员以导向的作用,无取货死角,避免了前侧底部货物的积压,解决了散货盒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货物积压的问题;而过渡部采用弧形板,弧度拱起来之后货物就被垫高了,方便取拿,不会压货,而且即便陈列货物的量比较少,也能显得很饱满,激发购买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市面上常见的散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散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散货盒取下前盖后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未安装前盖和上盖时散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标签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散货盒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散货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散货盒的结构示意图,此散货盒设置有前板。

图中1、收纳盒体;11、开口;12、底板;121、支脚;122、安装件;13、前板;14、背板;15、凹槽;16、挂槽;17、卡槽;18、盒体铆钉孔;2、过渡部;3、标签盖;4、标签架;5、上盖;51、卡扣;52、上盖铆钉孔;6、前盖;61、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给出了市面上较常见的一种散货盒。这种散货盒的前板13和底板12呈90度角,显然,即便摆放时开口11倾斜放置,位于前板13和底板12的夹角处(如图中阴影所示)的货物也不易取出,很容易导致这一部分的货物出现积压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了商超用的一种散货盒,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收纳盒体1,收纳盒体1的开口11与收纳盒体1的底板12之间设置有过渡部2,过渡部2为弧形板。

在收纳盒体1的开口11与收纳盒体1的底板12之间设置了过渡部2,给取货人员以导向的作用,无取货死角,避免了前侧底部货物的积压,解决了散货盒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货物积压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渡部2的底端延伸至底板12,过渡部2的顶端延伸至开口11。过渡部2的靠近所述底板12的点至所述过渡部2的远离所述底板12的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过渡部2从低端到顶端沿顺时针方向延伸,即弧形板的弧度拱起来之后,货物就被垫高了,方便取拿,不会压货,而且即便货物的量比较少,也能显得很饱满,激发购买欲。

而且采用弧形板也使得整个散货盒造型美观,愉悦客户购物心情。

多个散货盒可以叠加摆放,节省空间。弧形过渡部2的设置,避免了散货盒之间的磕碰,增加了散货盒叠加摆放时取放货物的便捷性。

散货盒于开口11处设置有前盖6,前盖6枢接于收纳盒体1上。

为了方便顾客购物,过渡部2的顶边连接有标签架4,标签盖3能够扣合于标签架4上。标签盖3上写明该散货盒中盛放商品的名字、生产日期和价格等信息。如此顾客便可以根据需要,很方便的选择自己的商品。标签盖3的设置,在产品多层摆放时也能让顾客一目了然。

如图3和图5所示,开口11的底部也可以扣合一个标签盖3,能够阻挡货物,防止散货撒出。

图2和图3中的散货盒在收纳盒体1的背板14与开口11之间设置有上盖5,上盖5的结构如图4所示,上盖5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扣51以及上盖铆钉孔52,收纳盒体1的两侧对应地设置有卡槽17和盒体铆钉孔18,卡扣51与卡槽17配合连接,上盖铆钉孔52和盒体铆钉孔18通过铆钉固接;上盖5与主体的前部连接采用卡扣51与铆钉双重结构,连接更可靠,承重能力好。

上述散货盒的盖体结构采用上盖5加前盖6组合方式设计,上盖5覆盖于开口11的顶面,并通过收纳盒体1两侧的卡槽17和铆钉孔与盒体形成固定连接,结构稳定。前盖6覆盖了开口11的前部取货面积,并通过枢轴61枢接于收纳盒体1上,与上盖5形成完美契合。上盖5延伸出枢轴61,使结构更稳定。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在收纳盒体1的前盖6上设计一圈密封条。盖密封条设置在前盖6的四周,当前盖6扣合时,在卡扣51和卡槽17以及铆钉孔固定力的作用下,密封条受到挤压紧紧贴在盒体上,增加了散货盒的密封性,起到防潮防污染的作用。

为了节省散货盒的制作成本,方便取用,收纳盒体1的左、右两个侧壁和过渡部2的壁面上均开设有凹槽15。收纳盒体1左右两侧凹型设计,可以节省壳体的制作用料,并形成可以供工作人员手提的载体。产品三侧凹型设计,能加大产品结构应力,增加美观性,有效减少用料100余克,节省成本。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收纳盒体1的底板12的底侧设置有四个支脚121,为散货盒的摆放提供支撑,使整个收纳盒体1脱离摆放面,保持盒体干净清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摆放面潮气侵染盒体内的货物,起到防潮干燥的作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收纳盒体1的后侧开设有挂槽16。挂槽16采用隐蔽挂接方式,挂接在货架上,此设计不但造型美观,方便摆放而且结构稳固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产品挂槽16处采用隐藏方式,与现有凸方出式更美观,不占用额外空间,方便摆放。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支脚121的内侧空腔设置有安装件122,每侧开设个,用于固定悬挂装置。当散货盒采用悬挂方式固定在架子或墙壁上时,可以先将承载盒子的悬挂式l型铁固定在架子或墙壁上,然后再将散货盒通过底板12上的安装件122固定在l型铁上。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收纳盒体1采用食品级pc料注塑而成,具有高透明性,耐磨性及更高的韧性,环保pc料无味无臭对人体无害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其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使产品更耐用。

如图10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过渡部2的顶端不是直接延伸至开口11的,而是在过渡部2的顶端与开口11之间设置了一块大小合适的前板13,保证取货无死角的前提下,增加了货物容量,满足顾客购物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