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轿厢用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3075发布日期:2019-03-05 19:2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轿厢用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轿厢用门装置,该轿厢用门装置具备门板,该门板对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的轿厢的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



背景技术:

电梯具备轿厢,该轿厢沿设于建筑物等构造物中的升降通道进行升降(上下运动),且该轿厢能够停止在利用者所指定的楼层,其中,所述建筑物具有多层楼层。

轿厢具有轿厢主体和门装置,其中,轿厢主体具有用于供利用者出入的轿厢出入口,门装置对轿厢主体的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

通常,门装置具有:门板和使该门板移动来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的开闭装置,该门板与轿厢主体的轿厢出入口对应地配置且被设置成能够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横向上移动。

在这种门装置中,例如,开闭装置具备:具有输出轴的马达;相对于输出轴同心连结的小齿轮;和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齿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齿条齿轮在门板的移动方向(与门板的轨道为同一方向)上延伸,并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门板。

在这种开闭装置中,由于齿条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因此,在小齿轮受到马达的驱动而进行旋转时,齿条齿轮会沿自身延伸的方向移动。因此,与轿厢出入口对应地配置的门板会与齿条齿轮的移动一同移动,从而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开闭。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开闭装置中,与连结于门板的齿条齿轮啮合的小齿轮被设置成,在停止马达驱动的状态下会自由旋转。因此,在对门板作用了使轿厢出入口开闭的方向的力时,连结于门板的齿条齿轮的移动不受小齿轮的限制,会导致门板移动。

而且,虽然有的马达附带制动装置,但若制动装置发生故障,则当在门板上作用了使轿厢出入口开闭的方向的力时,连结于门板的齿条齿轮及与该齿条齿轮啮合的小齿轮不受马达的制动装置限制,可能导致随动地移动。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开闭装置中,在门板使轿厢出入口全开的状态及使轿厢出入口全闭的状态下,可能导致门板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708412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用门装置,该电梯的轿厢用门装置能够防止门板对轿厢主体的轿厢出入口全闭的状态及全开的状态下,门板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移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轿厢用门装置,具有:门板,能够移动地设在轨道上且被设置成能够在对轿厢出入口进行全闭的全闭位置和对所述轿厢出入口进行全开的全开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所述轿厢出入口设于收容利用者的轿厢主体上;开闭装置,使门板在全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移动;和门板限制装置,在门板处于全开位置及全闭位置的状态下限制该门板的移动,开闭装置具有:单独一个马达;与门板的轨道在同方向上延伸且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门板的齿条齿轮;和啮合于齿条齿轮且受到马达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小齿轮,小齿轮被设置成在门板从全闭位置移动到全开位置时及从全开位置移动到全闭位置时旋转一圈以下,门板限制装置具有:与小齿轮同心地连结且在外周具有凸轮面的旋转凸轮;被设置成能够抵接于旋转凸轮的凸轮面的抵接体;和将抵接体向凸轮面推压的弹性体,凸轮面包括:距该旋转凸轮的旋转中心的曲率半径恒定的圆弧面;在该圆弧面的周向的一端侧与其相邻、且距该旋转凸轮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短的第一限制面;和在该圆弧面的周向的另一端侧与其相邻、且距该旋转凸轮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短的第二限制面,连结旋转凸轮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的一端的假想线和连结旋转凸轮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的另一端的假想线所构成的角度被设定为,小于门板从全闭位置向全开位置移动时或从全开位置向全闭位置移动时的小齿轮的旋转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优选地,抵接体为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能够围绕在与旋转凸轮的旋转中心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自由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优选地,门板限制装置具备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对抵接体进行支承,使得该抵接体能够在旋转凸轮的径向上移动。

该情况下,还可以为,支承机构具有杆,该杆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在该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该杆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围绕与抵接体的旋转中心在同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自由旋转,抵接体安装在杆的第一端部,弹性体对杆的第二端部施压。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还可以为,旋转凸轮的凸轮面包括连结周向中的圆弧面的一端与另一端的平面,将该平面中的与圆弧面的一端相邻的区域作为第一限制面,将该平面中与圆弧面的另一端相邻的区域作为第二限制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获得在门板对轿厢主体的轿厢出入口全闭的状态及全开的状态下,防止门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移动的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概要局部立体图。

图2是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轿厢的上方侧观察的概要立体图。

图3是包含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轿厢的概要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包含开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马达的周边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一侧的小齿轮的周边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另一侧的小齿轮的周边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包含门板限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包含门板限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的包含门板限制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梯1具备轿厢2,该轿厢2沿设于建筑物等构造物中的升降通道r进行升降(上下运动),且该轿厢2能够停止在利用者所指定的楼层f,其中,所述建筑物具有多层楼层f。

如图2所示,轿厢2具有:轿厢主体3和轿厢用门装置4(以下,仅称作“门装置”),其中,轿厢主体3具有轿厢出入口300,该轿厢出入口300用于供利用者在指定的楼层f处出入电梯,轿厢用门装置4包括对轿厢主体3的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闭的门板40a、40b。

轿厢主体3划定容纳利用者的圆柱状的收容空间。具体来说,轿厢主体3具有:圆筒状的周壁部30;位于周壁部30的上方的天花板部31;和位于周壁部30的下方的地板部32。在周壁部30设有轿厢出入口300。轿厢出入口300从正面观察时呈四边形状。

在轿厢主体3的轿厢出入口300的下方设有与门板40a、40b的轨道dra、drb对应地形成的导轨33,该导轨33对门板40a、40b的下部进行引导。此外,对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闭时的门板40a、40b的轨道dra、drb被设定为圆弧状,详细结构将后述。与之相伴,导轨33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圆弧状,以对应于门板40a、40b的轨道dra、drb。

门装置4具有:一对门板40a、40b和使一对门板40a、40b接近、分离的开闭装置41,所述一对门板40a、40b可移动地设在圆弧状的轨道dra、drb上,并对设于容纳利用者的轿厢主体3的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闭,该圆弧状的轨道dra、drb的曲率半径ra、rb及曲率中心cp1、cp2相同或大致相同。另外,门装置4具有门板限制装置42,该门板限制装置42分别在门板40a、40b使轿厢出入口300全开的状态及使轿厢出入口300全闭的状态下,对门板40a、40b沿轨道dra、drb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门板40a、40b被横向并排配置。一对门板40a、40b分别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位于该第一端的相反侧的第二端。一对门板40a、40b在关闭了轿厢出入口300的状态下使相互的第一端彼此接触,在开放了轿厢出入口300的状态下使相互的第一端彼此分离(未图示)。即,一对门板40a、40b通过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在使相互的第一端彼此接触而关闭轿厢出入口300的全闭位置p1和使相互的第一端彼此分离而开放轿厢出入口300的全开位置p2之间进行位置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一对门板40a、40b分别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圆弧状,以对应于自身移动的轨道dra、drb。一对门板40a、40b各自的曲率中心cp3与圆弧状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门板40a、40b各自的曲率中心cp3与位于轿厢主体3的轿厢出入口300两侧的周壁部30的曲率中心cp4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轿厢主体3的周壁部30形成为圆筒状,因此,一对门板40a、40b的曲率中心cp3与周壁部30的中心(曲率中心cp4)一致。与之相伴,一对门板40a、40b在轨道dra、drb上移动时(在全闭位置p1与全开位置p2之间进行位置变更时)沿周壁部30移动。

如图3及图4所示,开闭装置41具有:单独一个马达410;与一对门板40a、40b分别对应地设置且分别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所对应的门板40a、40b的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与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分别对应地设置且分别与所对应的齿条齿轮411a、411b啮合的一对小齿轮412a、412b;将马达410的驱动传递给一对小齿轮412a、412b使得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向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传递机构413。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41具有将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分别连结于对应的门板40a、40b的一对臂体414a、414b。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装置41被支承于轿厢主体3的天花板部31。具体而言,开闭装置41以配置在轿厢主体3的天花板部31的上方的状态被该天花板部31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410为电动机。此外,马达410能够采用附带减速器的马达,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电气控制来调整输出的马达(例如,步进马达,脉冲马达,伺服马达等)。

如图5所示,马达410具有输出轴(未编号)。马达410使输出轴在上下方向上取位。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开闭装置41具有用于连结到轿厢主体3的天花板部31的基座415,马达410经由连结于基座415的托架416而被固定。

回到图4,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分别与所对应的门板40a、40b的轨道dra、drb对应地形成为圆弧状。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各自的曲率中心cp5、cp6与圆弧状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或大致一致。另外,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的曲率半径rc、rd相同。

具体来说,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分别具有在自身的延伸方向上并排且与小齿轮412a、412b啮合的多个齿(未编号)。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的齿数相同。在各齿条齿轮411a、411b中,多个齿沿圆弧状的假想线(将齿高划分成齿根高和齿顶高的所谓“基准线”)bl1、bl2并排。该圆弧状的假想线(基准线bl1、bl2)的曲率中心cp5、cp6与圆弧状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或大致一致。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各自的基准线bl1、bl2的曲率半径rc、rd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在外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a啮合的多个齿,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在内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b啮合的多个齿。

如图6及图7所示,一对小齿轮412a、412b分别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轴(未编号)上,该轴被固定于基座415。一对小齿轮412a、412b为相同的齿轮。即,一对小齿轮412a、412b的模数、齿数、节圆直径、齿数、齿宽、齿高分别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小齿轮412a、412b分别被设定为,在门板40a、40b从全闭位置p1向全开位置p2移动时、及在门板40a、40b从全开位置p2向全闭位置p1移动时,一对小齿轮412a、412b旋转一圈以下(一周以下)。

返回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在外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a啮合的多个齿,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在内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b啮合的多个齿,两个齿条齿轮411a、411b相互的基准线bl1、bl2的曲率中心cp5、cp6与圆弧状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或大致一致,且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各自的基准线bl1、bl2的曲率半径rc、rd相同。

与之相伴,从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与一侧的小齿轮412a的啮合位置到圆弧状的轨道dra的曲率中心cp1的距离,与从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的啮合位置到圆弧状的轨道drb的曲率中心cp2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同或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传递机构413具有:承受马达410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体413a(参照图5);与一侧的小齿轮412a同心地连结的第二旋转体413b(参照图6);直径与第二旋转体413b相同且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同心地连结的第三旋转体413c(参照图7);和挂设于第一旋转体413a、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且将第一旋转体413a的旋转传递给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的无端环状体413d。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体413a、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为带齿滑轮,无端环状体413d为附齿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被设定为直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相对于第一旋转体413a的减速比,与从轨道dra、drb到距该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的距离和从齿条齿轮411a、411b与小齿轮412a、412b的啮合位置到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的距离之比,这两个值相同或大致相同。

在一侧的臂体414a连结有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及一侧的门板40a,在另一侧的臂体414b连结有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及另一侧的门板40b(参照图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臂体414a、414b分别对一对门板40a、40b进行支承,使得该一对门板40a、40b分别能够在圆弧状的轨道dra、drb上移动。具体而言,一对臂体414a、414b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并被设置成能够以第一端部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一对臂体414a、414b各自的旋转中心为同心,而且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也为同心。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臂体414a、414b各自的一端部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基座415的共同的轴(未编号)上,即该轴是与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同心的轴。一对臂体414a、414b各自的第二端部被连结于对应的门板40a、40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臂体414a、414b分别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规定位置处连结有对应的齿条齿轮411a、411b。

如图8所示,门板限制装置42具备:在外周具有凸轮面421的旋转凸轮420;被设置成能够与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抵接的抵接体422;和将抵接体422推压在凸轮面421上的弹性体423。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板限制装置42具有对抵接体422进行支承的支承机构424,该支承机构424能够使抵接体422在旋转凸轮420的径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凸轮420连结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包括:距该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的曲率半径恒定的圆弧面421a;在该圆弧面421a的周向的一端侧与其相邻且距该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短的第一限制面421b;和在该圆弧面421a的周向的另一端侧与其相邻且距该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短的第二限制面421c。

圆弧面421a的曲率中心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的旋转中心一致。圆弧面421a的形成范围(从周向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周长)被设定为,在门板40a、40b对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闭时,小于小齿轮412b所旋转的旋转范围。即,圆弧面421a所形成的角度范围(以该旋转凸轮420的中心为基准的角度范围)θ被设定为,在门板40a、40b从全闭位置p1向全开位置p2移动时、及在门板40a、40b从全开位置p2向全闭位置p1移动时,小于小齿轮412b的旋转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制面421b及第二限制面421c分别由平面构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包括连接所述圆弧面421a的周向的两端的平面421d,该平面421d中的与所述圆弧面421a的周向的一端相邻的区域为第一限制面421b,该平面421d中的与所述圆弧面421a的周向的另一端相邻的区域为第二限制面421c。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体422形成为圆板状或圆柱状,抵接体422使中心线在与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取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体422由凸轮从动件构成,其围绕自身的中心自由旋转。

弹性体423采用压缩盘簧。在本实施方式中,因支承机构424具有以下结构而使弹性体(盘簧)423成为压缩状态,并由此将抵接体422向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进行施压。

支承机构424具有:固定于基座415的支承托架424a;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于支承托架424a的杆424b。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机构424还具有将弹性体423的弹性力(弹压力)传递给杆424b的传递部件424c。

杆424b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在该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杆424b中的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围绕与抵接体422的旋转中心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支承托架424a上。

在杆424b的第一端部安装有抵接体(凸轮从动件)422。相对于此,在杆424b的第二端部连结有传递部件424c。

传递部件424c为在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状体,在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传递部件424c以能够在相对于杆424b的旋转中心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穿于设于支承托架424a的突片(未编号)。传递部件424c的第一端连结于杆424b的第二端部。相对于此,传递部件424c的第二端在插穿于弹性体423中的状态下卡止于该弹性体423的另一端,该弹性体423使其一端抵接于支承托架424a的突片上。

由此,在通过抵接体422与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的抵接而使杆424b进行旋转的状态下,传递部件424c被该杆424b牵引,由此,使弹性体423压缩。即,传递部件424c将压缩了的弹性体423的复原力用作使杆424b向抵接体422与旋转凸轮420抵接的方向旋转的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门装置4通过马达410的正反转,使一对门板40a、40b接近、分离,从而对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闭。

具体进行说明。首先,对开放轿厢出入口300时(位于全闭位置p1的门板40a、40b向全开位置p2移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门板40a、40b处于全闭位置p1的状态(参照图3)下,门板限制装置42的抵接体422与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中的第一限制面421b压接。在该状态下,若马达410的输出轴正转,则马达410的输出轴的旋转扭矩经由第一旋转体413a、无端环状体413d被传递到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

若这样,还会经由连结于第三旋转体413c的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向旋转凸轮420传递旋转扭矩。并且,由于作用在旋转凸轮420上的旋转扭矩增大,因此,在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中的圆弧面421a与第一限制面421b的边界处形成的角部进一步推压抵接体422,位于第一限制面421b上的抵接体422移动到圆弧面421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于旋转凸轮420的外周的平面421b的一部分成为第一限制面421b,因此,如上所述,作用在旋转凸轮420上的旋转扭矩变大,通过姿势与旋转凸轮420的开始旋转一同变化的第一限制面421b对抵接体422进行推压直到其越过角部,最后,抵接体422转移到圆弧面421a上。

在该状态下,抵接体422与旋转凸轮420能够顺畅地进行相对移动。与之相伴,连结于马达410输出轴的第一旋转体413a向同方向旋转,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也向与第一旋转体413a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应地,如图9所示,抵接体422沿曲率半径恒定且没有阻碍的圆弧面421a,并在该圆弧面421a上边旋转边移动。

若这样,连结于第二旋转体413b的一侧的小齿轮412a及连结于第三旋转体413c的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也向同方向旋转。与之相伴,啮合于一侧的小齿轮412a的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以沿自身多个齿的基准线bl1的方式进行移动,且啮合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的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以沿自身多个齿的基准线bl2的方式进行移动。

如上所述,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虽然向同方向旋转,但与一侧的小齿轮412a啮合的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的多个齿位于呈圆弧状的该齿条齿轮411a的外周侧(朝外),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啮合的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的多个齿位于呈圆弧状的该齿条齿轮411b的内周侧(朝内),因此,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这样,连结有齿条齿轮411a、411b的一对臂体414a、414b与所对应的齿条齿轮411a、411b的移动相应地,围绕共同的支点(支轴)向相反方向旋转。由此,连结于臂体414a、414b的门板40a、40b在圆弧状的轨道dra、drb上移动。即,一对门板40a、40b在圆弧状的轨道dra、drb上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并且,在一对门板40a、40b分别即将到达全开位置p2前,在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中的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的边界处形成的角部通过抵接体422存在的位置,且在一对门板40a、40b分别到达了全开位置p2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抵接体422位于第二限制面421c上。在该状态下,原本关闭了轿厢出入口300的一对门板40a、40b对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放(未图示)。

并且,若马达410停止,则通过抵接体422对旋转凸轮420的第二限制面421c的推压,限制旋转凸轮420的旋转。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不从马达410传递旋转扭矩,因此,即使旋转凸轮420逆转,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的角部会成为阻碍,会限制旋转凸轮420的旋转。由此,限制连结于旋转凸轮420的小齿轮412b进行旋转(被锁定)。

因此,位于全开位置p2的门板40b即便欲向全闭位置p1移动也会被阻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有旋转凸轮420的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还连结于第三旋转体413c。因此,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一旋转体413a(马达410的输出轴)经由无端环状体413d的旋转也受到限制。因此,即使一侧的门板40a从全开位置p2欲向全闭位置p1移动,也能够阻止该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各自的基准线bl1、bl2的曲率中心cp5、cp6与圆弧状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或大致一致,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各自的基准线bl1、bl2的曲率半径rc、rd一致(相同)。

与之相伴,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移动时的角速度相同。因此,从动于该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的一对门板40a、40b彼此的角速度也相同,一对门板40a、40b开始移动的时间点(开始从全闭位置p1向全开位置p2移动的时间点)及停止时间点(到达全开位置p2的时间点)相同。

接下来,对关闭轿厢出入口300时(位于全开位置p2的门板40a、40b向全闭位置p1移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门板40a、40b位于全开位置p2的状态下,如上所述,门板限制装置42的抵接体422与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中的第二限制面421c压接。在该状态下,若马达410的输出轴逆转,则马达410的输出轴的旋转扭矩会经由第一旋转体413a、无端环状体413d被传递到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

这样,旋转扭矩也会经由连结于第三旋转体413c的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被传递到旋转凸轮420。并且,作用在旋转凸轮420上的旋转扭矩增大,由此,在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中的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的边界处形成的角部会进一步推压抵接体422,位于第二限制面421c上的抵接体422移动到圆弧面421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于旋转凸轮420的外周的平面421b的一部分成为第二限制面421c,因此,如上所述,作用在旋转凸轮420上的旋转扭矩增大,通过姿势与旋转凸轮420的开始旋转一同变化的第二限制面421c,对抵接体422进行推压直到其越过角部,最终,抵接体422转移到圆弧面421a上。

在该状态下,抵接体422与旋转凸轮420能够顺畅地进行相对移动。与之相伴,连结于马达410的输出轴的第一旋转体413a向相同方向旋转,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也向与第一旋转体413a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应地,如图9所示,抵接体422沿曲率半径恒定且没有阻碍的圆弧面421a,并在该圆弧面421a上边旋转边移动。

这样,连结于第二旋转体413b的一侧的小齿轮412a及连结于第三旋转体413c的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也向同方向旋转。与之相伴,与一侧的小齿轮412a啮合的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以沿自身的多个齿的基准线bl1的方式移动,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啮合的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以沿自身的多个齿的基准线bl2的方式移动。

如上所述,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虽向同方向旋转,但与一侧的小齿轮412a啮合的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的多个齿位于呈圆弧状的该齿条齿轮411a的外周侧(朝外),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啮合的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的多个齿位于呈圆弧状的该齿条齿轮411b的内周侧(朝内),因此,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这样,连结有齿条齿轮411a、411b的一对臂体414a、414b与所对应的齿条齿轮411a、411b的移动对应地,围绕共同的支点(支轴)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连结于臂体414a、414b的门板40a、40b在圆弧状的轨道dra、drb上移动。即,一对门板40a、40b在圆弧状的轨道dra、drb上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并且,在一对门板40a、40b各自即将到达全闭位置p1前,在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中的圆弧面421a与第一限制面421b的边界处形成的角部通过抵接体422所存在的位置,且在一对门板40a、40b各自到达全闭位置p1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抵接体422位于第一限制面421b上。在该状态下,原本开放了轿厢出入口300的一对门板40a、40b关闭轿厢出入口300。

并且,若马达410停止,则通过抵接体422对旋转凸轮420的第一限制面421b的推压而限制旋转凸轮420的旋转。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不会从马达410传递旋转扭矩,因此,即使旋转凸轮420欲正转,圆弧面421a与第一限制面421b之间的角部会成为妨碍,会限制旋转凸轮420旋转。由此,连结于旋转凸轮420的小齿轮412b的旋转受到限制(被锁定)。

因此,位于全闭位置p1的门板40b欲向全开位置p2移动也会被阻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有旋转凸轮420的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还连结于第三旋转体413c。因此,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一旋转体413a(马达410的输出轴)经由无端环状体413d的旋转也受到限制。因此,即使一侧的门板40a欲从全闭位置p1向全开位置p2移动,该移动也能够被阻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各自的基准线bl1、bl2的曲率中心cp5、cp6与圆弧状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或大致一致,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各自的基准线bl1、bl2的曲率半径rc、rd一致(相同)。

与之相伴,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移动时的角速度相同。因此,从动于该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的一对门板40a、40b彼此的角速度也相同,关闭轿厢出入口300时的一对门板40a、40b的开始移动的时间点(开始从全开位置p2向全闭位置p1移动的时间点)及停止时间点(到达全闭位置p1的时间点)相同。

此外,如图1所示,楼层f上具有轿厢出入口60,该轿厢出入口60供利用者出入停止的轿厢2,在该轿厢出入口60还设有一对门板600a、600b。位于该楼层f上的一对门板600a、600b与停止的轿厢2的一对门板40a、40b卡合,并以上述方式追随进行动作的轿厢2中的一对门板40a、40b。

因此,楼层f中的一对门板600a、600b对轿厢出入口60进行开闭时,楼层f中的一对门板600a、600b的开始移动时间点及停止时间点也相同。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4具有:门板40b,能够移动地设在轨道drb上,且被设置成能够在对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全闭的全闭位置p1和对所述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全开的全开位置p2之间往复运动,其中所述轿厢出入口300设于容纳利用者的轿厢主体3;使门板40b在全闭位置p1和全开位置p2之间移动的开闭装置41;和门板限制装置42,在门板40b处于全开位置p2及全闭位置p1的状态下限制该门板40b的移动,开闭装置41具有:单独一个马达410;与门板40b的轨道drb在同方向上延伸且直接或间接地连结于门板40b的齿条齿轮411b;和啮合于齿条齿轮411b且受到马达410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小齿轮412b,小齿轮412b被设置成在门板40b从全闭位置p1移动到全开位置p2时及从全开位置p2移动到全闭位置p1时旋转一圈以下,门板限制装置42具有:与小齿轮412b同心地连结且在外周具有凸轮面421的旋转凸轮420;被设置成能够抵接于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的抵接体422;和将抵接体422向凸轮面421推压的弹性体423,凸轮面421包括:距该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的曲率半径恒定的圆弧面421a;在该圆弧面421a的周向的一端侧与其相邻且距该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短的第一限制面421b;和在该圆弧面421a的周向的另一端侧与其相邻且距该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比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短的第二限制面421c,连结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421a的一端的假想线和连结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421a的另一端的假想线所构成的角度被设定为小于门板40b从全闭位置p1向全开位置p2移动时或从全开位置p2向全闭位置p1移动时的小齿轮412b的旋转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抵接体422通过弹性体423产生的弹压力,被推压到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并且,由于从旋转中心到第一限制面421b的距离比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短,因此,在圆弧面421a与第一限制面421b之间形成角部。由于从旋转中心到第二限制面421c的距离比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短,因此,在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也形成角部。

与之相伴,即使旋转凸轮420欲向一方向旋转,在抵接体422位于第一限制面421b上的状态下,只要不产生能够使抵接体422越过圆弧面421a与第一限制面421b之间的角部的旋转扭矩,就能够限制旋转凸轮420的旋转。

由此,在门板40b位于全闭位置p1的状态下,即使门板40b欲向全开位置p2移动,使得齿条齿轮411b也欲移动,与该齿条齿轮411b啮合的小齿轮412b与其所连结的旋转凸轮420同样地,其旋转受到限制。因此,能够阻止位于全闭位置p1的门板40b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向全开位置p2移动。

并且,若通过马达410的驱动在小齿轮412b上作用较大的旋转扭矩,则抵接体422被圆弧面421a与第一限制面421b之间的角部压退(越过角部),转移到圆弧面421a上。

并且,由于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恒定,因此,抵接体422会在圆弧面421a上顺畅地移动,旋转凸轮420及小齿轮412b会顺畅地旋转。与之相伴,门板40b也与齿条齿轮411b的移动一同移动。

并且,小齿轮412b被设定成门板40b从全闭位置p1移动到全开位置p2时或从全开位置p2移动到全闭位置p1时旋转一圈以下,连结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421a的一端的假想线和连结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421a的另一端的的假想线所构成的角度小于门板40b从全闭位置p1移动到全开位置p2时或从全开位置p2移动到全闭位置p1时小齿轮412b的旋转角度,因此,在门板40b到达全开位置p2之前(优选即将到达前),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的角部会通过抵接体422所存在的位置,抵接体422会转移到第二限制面421c上。

在该状态下,即使旋转凸轮420欲向另一方向旋转,只要不产生能够使抵接体422越过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的角部的旋转扭矩,旋转凸轮420的旋转就会受到限制。

由此,在门板40b位于全开位置p2的状态下,即使门板40b欲向全闭位置p1移动,使得齿条齿轮411b也欲移动,与该齿条齿轮411b啮合的小齿轮412b与所连结的旋转凸轮420同样地,其旋转受到限制。因此,能够阻止位于全开位置p2的门板40b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向全闭位置p1移动。

并且,在关闭轿厢出入口300时,若通过马达410的驱动,在小齿轮412b上作用大的旋转扭矩,则抵接体422会被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的角部压退(越过角部),转移到圆弧面421a上。

并且,由于圆弧面421a的曲率半径恒定,因此,抵接体422会在圆弧面421a上顺畅地移动,旋转凸轮420及小齿轮412b会顺畅地旋转。与之相伴,门板40b也与齿条齿轮411b的移动一同移动。

并且,小齿轮412b被设定成在门板40b从全闭位置p1移动到全开位置p2时或从全开位置p2移动到全闭位置p1时旋转一圈以下,连结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421a的一端的假想线和连结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与周向上的圆弧面421a的另一端的的假想线所构成的角度小于门板40b从全闭位置p1移动到全开位置p2时或从全开位置p2移动到全闭位置p1时小齿轮412b的旋转角度,因此,在门板40b到达全闭位置p1之前(优选即将到达前),圆弧面421a与第一限制面421b之间的角部会通过抵接体422所存在的位置,抵接体422会转移到第一限制面421b上。

在该状态下,即使旋转凸轮420欲向一方向旋转,如上所述,只要不产生能够使抵接体422越过圆弧面421a与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的角部的旋转扭矩,旋转凸轮420的旋转就会受到限制,因此,会阻止位于全闭位置p1的门板40b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向全开位置p2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4中,由于抵接体422是围绕沿与旋转凸轮420的旋转中心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轴线自由旋转的凸轮从动件,因此,在旋转凸轮420进行旋转时,抵接体422在凸轮面421上顺畅地旋转。因此,抵接体422不会对凸轮面421施加不必要的阻力,能够进行顺畅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4中,由于门板限制装置42具备以能够在旋转凸轮420的径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抵接体422的支承机构424,因此,抵接体422向不特定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能够与抵接体422所接触的位置处的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的形态相适地顺畅地进行动作。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机构424具有杆424b,其在一方向上延伸且在该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该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杆424b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围绕与抵接体422的旋转中心在同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自由旋转,抵接体422安装在杆424b的第一端部,弹性体423对杆424b的第二端部进行施压,因此,能够使抵接体422的移动稳定,同时可靠地支承抵接体422。

在本实施方式的轿厢用门装置4中,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包含连结周向上的圆弧面421a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平面421d,使该平面421d中的与圆弧面421a的一端相邻的区域作为第一限制面421b,且使该平面421d中的与圆弧面421a的另一端相邻的区域作为第二限制面421c,因此,在不使旋转凸轮420成为复杂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上述作用及效果。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追加适当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体413a、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为带齿滑轮,无端环状体413d为附齿带,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旋转体413a、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还可以为一般的滑轮,无端环状体413d还可以为与滑轮对应的带(平带或v带等)。另外,第一旋转体413a、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还可以为链轮,无端环状体413d还可以为对应于链轮的链条。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驱动传递机构413中,通过挂设在第一旋转体413a、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的无端环状体413d,来将第一旋转体413a(马达410)的旋转传递到了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但不限于此。例如,在驱动传递机构413中,还可以使第一旋转体413a、第二旋转体413b及第三旋转体413c分别为齿轮,经由其他齿轮向第二旋转体413b传递第一旋转体413a的旋转,并且,经由其他齿轮向第三旋转体413c传递第一旋转体413a的旋转。即,驱动传递机构413还可以具备夹设在第一旋转体413a(齿轮)和第二旋转体413b(齿轮)之间的齿轮及夹设在第一旋转体413a(齿轮)和第三旋转体413c(齿轮)之间的齿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门板40a、40b分别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圆弧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一对门板40a、40b还可以分别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直线状(主视时呈平板状)。但是,一对门板40a、40b各自移动的轨道dra、drb当然为圆弧状。

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齿条齿轮411a、411b与门板40a、40b的臂体414a、414b的一端部与门板40a、40b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且臂体414a、414b被设置成能够以自身的一端部为旋转中心旋转,但不限于此。例如,若门板40a、40b沿设于轨道dra、drb上的导轨33移动,则齿条齿轮411a、411b与门板40a、40b还可以单纯经由连结部件连结。但前提是,圆弧状的齿条齿轮411a、411b的曲率中心cp4与门板40a、40b的轨道dra、drb的曲率中心cp1、cp2一致。

上述实施方式中,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在外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a啮合的多个齿,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在内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b啮合的多个齿,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一侧的齿条齿轮411a在内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a啮合的多个齿,另一侧的齿条齿轮411b在外周具有与对应的小齿轮412b啮合的多个齿。另外,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还可以分别在内周具有多个齿,另外,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还可以分别在外周具有多个齿。

此外,在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的多个齿在内外朝向相同方向的情况下,为了使一对齿条齿轮411a、411b相对地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驱动传递机构413还可以以一侧的小齿轮412a的旋转方向与另一侧的小齿轮412b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式,将马达410的驱动传递到一对小齿轮412a、412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一对门板40a、40b对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闭,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一扇门板40b对轿厢出入口300进行开闭。在该情况下,可以设置与门板的数量相应的齿条齿轮及小齿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包含在圆弧状的轨道dra、drb上移动的门板40a、40b的门装置4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包含在直线状的轨道上移动的门板40a、40b的门装置4。该情况下,在与笔直地延伸的齿条齿轮啮合的小齿轮上连结旋转凸轮420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旋转凸轮420连结到了小齿轮412b,其中小齿轮412b连结于旋转体(第三旋转体)413c,所述旋转体413c经由无端环状体413d传递马达410的旋转扭矩,但不限于此。例如,在马达41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小齿轮412b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旋转凸轮420连结于该小齿轮412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限制面421b及第二限制面421c被设定在不同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限制面421b及第二限制面421c还可以被设定在同一部位或使局部重叠的部位。即,第一限制面421b还可以兼作为第二限制面421c的全部或一部分。

另外,第一限制面421b及第二限制面421c还可以形成为凹面。第一限制面421b及第二限制面421c还可以为不同的形态。即,还可以为,第一限制面421b或第二限制面421c的某一方为平面,第一限制面421b或第二限制面421c的某另一方为凹面。

另外,第一限制面421b及第二限制面421c并不限于连续的情况(位于共同的面上)。例如,与圆弧面421a连续的第一限制面421b和与圆弧面421a连续的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的形态可以有各种变更。即,在隔开间隔地设定第一限制面421b与第二限制面421c的情况下,由于抵接体不接触第一限制面421b与第二限制面421c之间,因此,可以为平面、凹面、凸面的任何一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抵接体422由能够围绕自身的中心旋转的凸轮从动件构成,但不限于此。抵接体422若相对于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的接触阻力小,则也可以是不能旋转的抵接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23不限于盘簧。例如,还可以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机构424具备能够旋转的杆424b,伴随杆424b的旋转而能够使抵接体422以圆弧状移动,但不限于此。支承机构424还可以支承抵接体422以使其能够直动。在该情况下,弹性体423只要变成压缩状态并通过其反力使抵接体422对旋转凸轮420的凸轮面421施压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开闭装置41被支承在轿厢主体3的天花板部31,但不限于此。例如,开闭装置41还可以被支承在轿厢主体3的地板部32。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2…轿厢,3…轿厢主体,4…门装置(轿厢用门装置),30…周壁部,31…天花板部,32…地板部,33…轨道,40a、40b…门板,41…开闭装置,42…门板限制装置,60…轿厢出入口,300…轿厢出入口,410…马达,411a、411b…齿条齿轮,412a、412b…小齿轮,413…驱动传递机构,413a…第一旋转体,413b…第二旋转体,413c…第三旋转体,413d…无端环状体,414a、414b…臂体,415…基座,416…托架,420…旋转凸轮,421…凸轮面,421a…圆弧面,421b…第一限制面,421c…第二限制面,421d…平面,422…抵接体,423…弹性体,424…支承机构,424a…支承托架,424b…杆,424c…传递部件,600a、600b…门板,bl1、bl2…基准线,cp1、cp2、cp3、cp4、cp5、cp6…曲率中心,dra、drb…轨道,f…楼层,p1…全闭位置,p2…全开位置,r…升降通道,ra、rb、rc、rd…曲率半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