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物传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1522发布日期:2018-06-01 06:1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馈送辊的片状物传送器以及一种具有该片状物传送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片状物传送器,其具有馈送支撑在托盘上的片状物的馈送辊和将被馈送的片状物彼此分离的分离辊。馈送辊可以被推动至片状物,同时保持馈送辊和分离辊的保持器在一个方向上由钩至保持器的弹簧拉动,从而传送片状物的指定强度的压力可以经由馈送辊施加于片状物。

例如,日本专利临时公报No.H11-171354公开一种片状物传送器,其具有利用弹簧钩住的保持器。该弹簧可以被拉动,以将传送片状物所需要的指定强度的压力施加于片状物。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这种片状物传送器中,馈送辊可以经由保持器被按压至片状物,保持器由弹簧拉动。因此,在大量压力通过弹簧的推动力而施加于馈送辊的同时,当压力施加于其的馈送辊放置在片状物上时,馈送辊可以产生大的碰撞噪音。

本公开的优势在于可减少噪音的片状物传送器,其中,馈送辊可以被按压至片状物以馈送片状物,并且其中当馈送辊接触片状物时的碰撞噪音可以减少,并且提供了一种具有片状物传送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片状物传送器,其具有托盘、馈送辊、分离辊、保持器、臂、负载施加器单元和凸轮构件。托盘被构造成支撑多个片状物。馈送辊被构造成接触多个片状物中的一个,并且旋转以在传送方向上传送多个片状物中的该一个。分离辊沿着传送方向安置在馈送辊下游。分离辊被构造成将由馈送辊传送的多个片状物中的一个与多个片状物中的另一个分离。保持器可摆动地支撑,以绕着分离辊的旋转轴摆动。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撑馈送辊。臂沿着分离辊的旋转轴的轴向方向延伸。臂与保持器接合并且被构造成摆动保持器。负载施加器单元被构造成经由臂将负载施加于保持器。负载施加器单元包括:接触构件,其与臂接合;杆,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和收缩弹簧,其与接触构件和杆接合,从而在收缩方向上收缩,以拉动接触构件和杆使彼此更接近。凸轮构件被构造成由驱动源驱动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杆。接触构件和臂中的一个具有能够竖直移动的突起和能够与该突起接合的孔部分中的一个,并且接触构件和臂中的另一个具有该突起和该孔部分中的另一个。孔部分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突起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突起能够在孔部分中移动,同时馈送辊保持接触多个片状物中的一个,以在突起接触孔部分一端的状态和突起接触孔部分另一端的状态之间转换。保持器能够在第一保持器位置和第二保持器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保持器位置中,馈送辊接触多个片状物中的一个,第二保持器位置中,馈送辊与多个片状物中的一个分离。当突起接触孔部分一端并且将负载施加器单元的重量施加于臂时,保持器被维持在第二保持器位置中抵抗馈送辊的重量。当突起接触孔部分另一端并且通过来自在将馈送辊按压至片状物的方向上作用的收缩弹簧的推动力而将负载施加于臂时,保持器被维持在第一保持器位置中。

可选地,杆可以通过被驱动的凸轮构件而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中,杆在伸展该收缩弹簧的方向上移动,使得突起接触孔部分另一端并且使得负载施加器单元施加在将馈送辊按压至片状物的方向上作用的负载,第二位置中,突起接触孔部分一端并且使得负载施加器单元的重量被施加于臂。

可选地,片状物传送器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加载构件,其被置入接触构件和杆之间。预加载构件可以将收缩弹簧维持在伸展成长于自然长度的状况下。

可选地,杆可以包括可接合部分,在可接合部分处,杆与收缩弹簧接合。杆可以绕着摆动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可接合部分。在沿着竖直方向的视图中,在第一位置中的杆的可接合部分和在第二位置中的杆的可接合部分可以在相互重叠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了图像形成设备,其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和上述片状物传送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片状物传送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性截面图,该片状物传送器带有在闭合位置中的多用途(MP)托盘。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性截面图,该图像形成设备带有在打开位置中的MP托盘。

图2是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中的分离辊、馈送辊、臂和保持器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的侧向图,该片状物传送器带有在第二位置中的杆。

图4是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中的负载施加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中的负载施加器单元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的侧向局部图,其图示了接触构件中伸长孔的尺寸和臂中突起的尺寸。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的侧向图,该片状物传送器带有从第二位置向上移动的负载施加器杆和接触片状物的馈送辊。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的侧向图,该片状物传送器带有向上移动的杆和与臂中的突起接触的接触构件中的伸长孔的下边缘。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的侧向图,该片状物传送器带有在第一位置中的杆。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片状物传送器中的杆的侧向图,其图示了当杆在第一位置中和在第二位置中时杆中可接合部分的竖直重叠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

如图1A-1B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壳体2、图像形成单元5、片状物馈送器3、片状物传送器4和马达11。图像形成单元5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片状物馈送器3可以将片状物S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片状物传送器4可以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传送手动插入的片状物S。马达11是产生驱动力以驱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可移动装置的驱动源。

在以下说明中,将基于常规地使用图像形成设备1的用户的位置而叙述图像形成设备1相关的方向和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每个部件或者内容。例如,在图1A中,观看者的右手侧和左手侧将分别称之为用户的前向侧和后向侧。图1A中观看者的更近侧和更远侧将分别称之为使用图像形成设备1的用户的向右侧和向左侧。图1A中上至下或者下至上方向可以称之为竖直方向,前至后或者后至前方向可以称之为前后方向。进一步,左至右或者右至左方向可以称之为宽度方向。

壳体2能够形成为矩形盒并且容纳片状物馈送器3、图像形成单元5和片状物排出器7。壳体2包括可打开部分2A和多用途(MP)托盘21,可打开部分2A是向前打开的空间,MP托盘21能够摆动,以覆盖或者露出可打开部分2A。壳体2的上部由上盖23覆盖。

MP托盘21能够绕着枢轴线21a枢转,枢轴线21a在MP托盘21的下端处并且沿着宽度方向水平地延伸。MP托盘21能够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闭合位置中,MP托盘21覆盖可打开部分2A,在打开位置中,MP托盘21露出可打开部分2A。当MP托盘21在打开位置中时,手动插入的片状物S可以放置在MP托盘21上。上盖23的上面凹陷以形成排出托盘23a,排出托盘23a倾斜以向后较低并且向前较高。

片状物馈送器3包括片状物盒31、馈送辊32、分离辊33、分离垫33a和成对的校准辊35a,35b。壳体2内部形成有传送路径P,其从片状物盒31经由图像形成单元5延伸至排出托盘23a。

片状物盒31能够在其中支撑堆叠的一个或多个片状物S。支撑在片状物盒31中的片状物S可以由馈送辊32朝向分离辊33馈送,并且通过分离辊33和分离垫33a彼此分离,以逐一在传送路径P中被传送。

在传送路径P中被馈送的片状物S能够进一步由成对的校准辊35a,35b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传送,该成对的校准辊35a,35b沿着传送路径P定位于分离辊33下游。该成对的校准辊35a,35b可以短时间地停止正在被传送的片状物S的前缘并且在预定时刻恢复片状物S的传送,以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中的转印位置传送片状物S。

图像形成单元5相对于片状物盒31被安置在上方位置并且可以在从片状物馈送器3传送的片状物S的表面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单元5包括处理盒50、曝光单元56和定影单元60。处理盒50能够将图像转印在被传送的片状物S的表面上,曝光单元56能够使片状物S的表面曝光,定影单元60能够将在处理盒50中转印在片状物S上的图像定影在其上。

处理盒50包括显影辊53、感光鼓54和转印辊55。

曝光单元56包括未示出的激光二极管、多角镜、透镜和反射镜。激光二极管可以基于输入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54的表面发射激光束从而感光鼓54的表面能够选择性地被暴露于激光束。

感光鼓54安置成邻接于显影辊53。感光鼓54的表面可以通过未示出的充电器均匀地带正电,并且可以根据图像数据在曝光单元56中选择性地暴露于激光束。在暴露于激光束的区域中的电位能够被降低以在感光鼓54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带正电的色粉能够由显影辊53供给至在感光鼓54上的静电潜像从而静电图像能够被显影成色粉图像。

转印辊55安置成面对感光鼓54。未示出的偏压施加器能够施加负电转印偏压至转印辊55的表面。片状物可以经由转印辊55和感光鼓54之间的转印位置而被传送,从而在感光鼓54上携带的色粉图像可以转印至片状物S的表面,转印辊55的表面被负电偏压,显影的色粉图像携带在感光鼓54上。

定影单元60包括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加热辊61可以由来自马达11的驱动力旋转并且可以由从未示出的电源供给的电力加热。加压辊62安置成面对并且接触加热辊61并且可以通过加热辊61的旋转驱动而旋转。随着在其上已转印色粉图像的片状物S进入定影单元60,片状物S经由在加热辊61和加压辊62之间的位置被传送从而色粉图像可以被定影在片状物S的表面上。

片状物排出器7包括成对的排出器辊71,71以将从定影单元60传送的片状物S排出至壳体2外部。具体地,该成对的排出器辊71,71可以进一步传送从定影单元60传送的片状物S以置于形成在上盖23上侧的排出托盘23a上。

如图1B所示,片状物传送器4布置在可打开部分2A中,以经由MP托盘21朝向图像形成单元5传送手动插入的片状物S。

[片状物传送器]

下面将描述片状物传送器4。如图1B和2所示,片状物传送器4包括MP托盘21、馈送辊41、分离辊42、分离垫43、马达11、保持器45和臂46。MP托盘21可以支撑在其上堆叠的一个或多个片状物S。馈送辊41可以接触MP托盘21上的片状物S并且旋转以将片状物S馈送至分离辊42。分离辊42沿着片状物S被传送的传送方向安置在馈送辊41的下游位置处。分离垫43安置成面对分离辊42。马达11可以将驱动力供给至馈送辊41和分离辊42。保持器45支撑馈送辊41。臂46沿着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的轴向方向延伸。

分离辊42由壳体2可旋转地支撑以绕着旋转轴42a旋转。分离辊42可以连同分离垫43一起将由馈送辊41馈送的片状物S彼此分离,并且在传送方向中将分离的片状物S向下游传送。

如图2和3所示,保持器45由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可摆动地支撑,以绕着旋转轴42a摆动。进一步,保持器45可旋转地支撑馈送辊41,从而馈送辊41可以绕着馈送辊41的旋转轴41a旋转。馈送辊41、分离辊42和保持器45安置在片状物传送器4中的横向中心区域中。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从分离辊42向右延伸至到达片状物传送器4的向右端区域。

馈送辊41定位成从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向前。在关于前后方向突起46a和馈送辊41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保持器45可旋转地支撑分离辊42,从而分离辊42可以绕着旋转轴42a旋转。随着保持器45绕着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摆动,馈送辊41和臂46与保持器45一体地绕着旋转轴42a摆动。

臂46与保持器45接合并且从保持器45向右延伸。在臂46的向右端处,形成有向右突出的突起46a。突起46a定位成对于前后方向从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a向后。臂46可以绕着旋转轴42a摆动保持器45,同时突起46a竖直移动。

馈送辊41能够绕着旋转轴42a摆动,从而当大体没有外力施加于保持器45时,由于其重量通过重力影响而向下下落,并且接触由MP托盘21支撑的片状物S。另一方面,当突起46a受到可以向上抬升突起46a的负载时,保持器45受到可以作用在绕着旋转轴42a进一步向下摆动馈送辊41的方向上的力。因而,馈送辊41可以被按压至由MP托盘21支撑的片状物S上。换言之,当在向上方向上的负载施加于突起46a时,作用在将馈送辊41按压至MP托盘21上的片状物S的方向上的负载可以施加于保持器45。

同时,当在向下方向上的负载施加于臂46的突起46a时,作用在使得馈送辊41向上摆动的方向上的负载可以施加于保持器45。因此,馈送辊41可以抵抗其重量而在与支撑在MP托盘21上的片状物S分离的方向上摆动。保持器45能够在第一保持器位置和第二保持器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保持器位置中,馈送辊41接触片状物S,第二保持器位置中,馈送辊41与片状物S分离。

如图3-5所示,片状物传送器4包括接触构件91、杆90、收缩弹簧92、预加载构件93和凸轮构件84。接触构件91能够与臂46的突起46a接合。杆90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收缩弹簧92置入接触构件91和杆90之间。预加载构件93置入接触构件91和杆90之间,以将收缩弹簧92保持在长于自然长度的伸展状况下。凸轮构件84可以由马达11驱动以旋转。

收缩弹簧92在第一端,如图3中的上端处,与可接合部分901接合,并且在第二端,如图3中的下端处,与接触构件91的可接合部分91a接合。收缩弹簧92可以收缩以拉动杆90和接触构件91使彼此更接近。负载施加器单元9包括接触构件91、杆90、收缩弹簧92和预加载构件93,负载施加器单元9可以经由臂46将负载施加于保持器45。

杆90能够绕着摆动轴线90a摆动,杆90的摆动移动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与收缩弹簧92接合的可接合部分901。同时,凸轮构件84包括凸轮部分84a,并且杆90包括接触部分902,在接触部分902处,杆90接触凸轮部分84a。

当凸轮构件84被驱动以旋转时,杆9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可接合部分901通过凸轮部分84a向上移动(见图9),在第二位置中,可接合部分901通过凸轮部分84a向下移动(见图3)。

预加载构件93形成为管状,其中容纳收缩弹簧92的通孔93a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当杆90在第二位置中时,预加载构件93的上端面93b接触杆90中的可接合部分901的下面901a。换言之,当杆90在第二位置中时,杆90中的可接合部分901的下面901a可以接触预加载构件93。同时,当杆90在第一位置中和在第二位置中时,预加载构件93的下端部分93c与形成在接触构件91上端处的联接部分91b联接。

预加载构件93带有接触可接合部分901的下面901a的上端面93b并且带有与接触构件91的联接部分91b联接的下端部分93c,预加载构件93将可接合部分901和联接部分91b之间的距离维持为恒定。该距离保持收缩弹簧92以保持为伸展成长于自然长度,收缩弹簧92置入可接合部分901和联接部分91b之间。因而,收缩弹簧92可以维持在收缩方向上的推动力产生的条件下。

在预加载构件93置入可接合部分901和联接部分91b之间的同时,推动力在可接合部分901和联接部分91b之间、在彼此更接近的方向上产生。利用该推动力,可接合部分901的下面901a可以被按压至预加载构件93的上端面93b。

预加载构件93容纳通孔93a中的收缩弹簧92。换言之,收缩弹簧92的外周由预加载构件93覆盖。因此,例如,当一旦伸展的收缩弹簧92收缩时,可以防止收缩弹簧92被安置在收缩弹簧92的外周周围的内容纠缠或由其卡住。

如图6所示,接触构件91具有包括伸长孔911,其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与突起46a接合。伸长孔91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Hh大于突起46a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Hp。因此,例如,当馈送辊41放置成通过重力影响由于其重量而接触片状物S时,并且当突起46a接触在伸长孔911上端处的上边缘911b时,突起46a与在伸长孔911下端处的下边缘911a分离,并且在突起46a和下边缘911a之间形成间隙。

随着接触构件91从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而馈送辊41接触片状物S的该位置向上移动,突起46a与上边缘911b和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两者分离。当接触构件91进一步向上移动时,突起46a与下边缘911a接触但是与上边缘911b分离。换言之,在馈送辊41保持在片状物S上的同时,伸长孔911可以在如图6中实线所示的突起46a接触为伸长孔911一端的上边缘911b的状态,以及如图6中点划线所示的突起46a接触为伸长孔911另一端的下边缘911a的状态之间转换。

同时,当杆90在第一位置中时,突起46a接触下边缘911a;并且当杆90在第二位置中时,突起46a接触上边缘911b。

在这方面,可以注意到,伸长孔911和突起46a可以不必分别安置在接触构件91和臂46中,而可以是反向安置。换言之,臂46可以具有伸长孔,并且接触构件91可以具有与臂46中的伸长孔接合的突起。进一步,伸长孔911可以不必伸长成在竖直方向上更长,而可以是例如方孔,只要突起46a能够与孔接合,并且伸长孔911沿着竖直方向的尺寸Hh大于突起46a沿着竖直方向的尺寸Hp。

在如上构造而成的片状物传送器4中,当凸轮构件84旋转至图3所示的旋转位置时,杆90可以在向下将可接合部分901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摆动。

当杆90在第二位置中时,接触构件91降低,突起46a可以接触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并且负载施加器单元的重量可以放置在突起46a上。放置在突起46a上的负载施加器单元9的重量是在向下方向上的负载;因此,在突起46a承受负载施加器单元9的重量的同时,保持器45可以受到可以使得馈送辊41向上摆动的力。由此,保持器45可以维持在馈送辊41与片状物S分离的第二位置中。

同时,馈送辊41和负载施加器单元9设计成,当大体没有外力施加于保持器45时,以致使作用在保持器45上以在使得馈送辊41与片状物S分离的方向上摆动的力矩大于作用在保持器45上以在使得馈送辊接触片状物S的方向上摆动的力矩的方式而权衡。

因此,当杆90在第二位置中并且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时,负载施加器单元9的重量经由突起46a放置在臂46上,并且保持器45被维持在第二保持器位置抵抗馈送辊41的重量。当保持器45维持在第二保持器位置中时,馈送辊41向上抬升。因此,片状物S可以容易地放置在MP托盘21上。同时,当杆90在第二位置中时,收缩弹簧92在由预加载构件93预先伸展成长于自然长度的伸展状况下。

随着杆90通过凸轮构件84的旋转而在向上移动可接合部分901的方向上从第二位置移动,接触构件91中的伸长孔911随同杆90向上移动。因此,保持器45可以由于馈送辊41的重量在向下降低馈送辊41的方向上摆动。随着保持器45摆动,突起46a维持与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接触。

如图7所示,随着保持器45摆动至降低馈送辊41,馈送辊41可以接触片状物S。在馈送辊41向下下落至接触片状物S时的瞬间,突起46a和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之间的接触被维持。

当从第二保持器位置摆动的保持器45到达馈送辊41着落在片状物S上的第一保持器位置时,突起46a和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彼此分离,并且大体没有收缩弹簧92的推动力可以施加于保持器45。因此,馈送辊41通过其重量向下下落并且接触片状物S。由此,不像当馈送辊41经由通过收缩弹簧92拉动的保持器45而被推动至片状物S时可以产生碰撞噪音的馈送辊,馈送辊41可以着落在片状物上,而不产生噪音。

随着杆90进一步移动,以从馈送辊41通过其重量着落在片状物S上的位置向上移动可接合部分901,接触构件91中的伸长孔911可以进一步向上移动。因此,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可以与突起46a分离,并且,如图8所示,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可以接触突起46a。在下边缘911a接触突起46a时的瞬间,突起46a可以大体未受到外力。同时,收缩弹簧92可以维持在由预加载构件93伸展的伸展状况下。

在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接触突起46a时的瞬间,大体没有收缩弹簧92的推动力可以施加于保持器45。因此,例如,不像可以由通过收缩弹簧92的推动力拉动的接触构件91中的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击打的突起,可以消除由于突起46a和下边缘911a之间碰撞而可以产生的噪音。

随着凸轮构件84进一步旋转,杆90可以进一步在向上移动可接合部分901的方向上摆动并且到达第一位置。如图9所示,收缩弹簧92可以由杆90进一步伸展至长于由预加载构件93伸展的预先伸展长度,并且接触构件91可以被向上推动。来自收缩弹簧92的推动力可以被传输至臂46中与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接合的突起46a,并且作用在使得馈送辊41被按压至片状物S的方向上的负载可以施加于保持器45。

换言之,随着杆90移动至杆90拉动收缩弹簧92以伸展得更长的第一位置,突起46a可以接触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并且可以作用在使得馈送辊41被按压至片状物S的方向上的负载可以施加于臂46,并且保持器45可以维持在第一保持器位置中。

因而,在上述片状物传送器4中,当杆9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馈送辊41通过其重量向下下落并且接触片状物S。同时,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上边缘911b的状态转换至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下边缘911a的状态。进一步,作用在使得馈送辊41被按压至片状物S的方向上的负载施加于臂46。因而,在馈送辊41着落在片状物S上之后,通过收缩弹簧92的推动力馈送片状物S的压力可以施加于馈送辊41。因此,当馈送辊41击打片状物S时可以产生的碰撞噪音可以减少,并且片状物传送器4可以更加安静地操作。

同时,收缩弹簧92维持在由预加载构件93预先伸展至长于自然长度的状况下。在这方面,相比于未预先伸展而处于自然长度的收缩弹簧92,自杆90开始拉动收缩弹簧92时的时刻起,更大强度的推动力可以产生在收缩弹簧92中。因此,当馈送辊41被驱动以馈送片状物S时,即使馈送辊41可能不备有从收缩弹簧92施加于此的负载,传送片状物S的大量压力也可以施加于馈送辊41,同时馈送辊41仅仅保持在片状物S上接触。以该方式,可以节制或者减少当馈送辊41接触片状物S时可以产生的噪音。

同时,杆90能够绕着摆动轴线90a摆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杆9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如下方式被设计,使得在第一位置中的杆90的可接合部分901和在第二位置中的杆90的可接合部分901在沿着竖直方向的视图中在相互重叠的位置。

例如,如图10所示,杆90可以被构造成致使倾斜角θ1的绝对值和倾斜角θ2的绝对值相等,倾斜角θ1在水平线与经由摆动轴线90a和在第一位置中的杆90的可接合部分901延伸的线(图10中以点划线表示)之间,倾斜角θ2在水平线与经由摆动轴线90a和在第二位置中的杆90的可接合部分901延伸的线(图10中以实线表示)之间。在该安置中,当杆在第一位置中和在第二位置中时可接合部分901关于前后方向的位置可以在沿着竖直方向的视图中重叠。在这方面,当杆90在第一位置中和在第二位置中时可接合部分901关于前后方向的位置可以不彼此远离,而可以保持在沿着水平方向的更小范围内。因此,从收缩弹簧92施加于保持器45的负载可以不依据杆90的位置而大幅变化,并且来自收缩弹簧92的负载可以有效地施加于保持器45。

[益处]

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片状物传送器4,其包括MP托盘21;馈送辊41;分离辊42;保持器45;臂46;负载施加器单元,其包括接触构件91、杆90和收缩弹簧92;以及凸轮构件84。接触构件91和臂46中的一个具有能够竖直移动的突起46a和能够与该突起46a接合的伸长孔911中的一个,并且接触构件91和臂46中的另一个具有突起46a和伸长孔911中的另一个。伸长孔91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Hh大于突起46a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Hp,从而突起46a能够在伸长孔911中移动,同时馈送辊41保持接触片状物S,从而在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上边缘911b的状态和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下边缘911a的状态之间转换。保持器45能够在第一保持器位置和第二保持器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保持器位置中,馈送辊41接触片状物S,在第二保持器位置中,馈送辊41与片状物S分离。当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并且将负载施加器单元9的重量施加于臂46时,保持器45抵抗馈送辊41的重量而维持在第二保持器位置中。当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并且通过来自收缩弹簧92作用在将馈送辊41按压至片状物S的方向上的推动力而将负载施加于臂46时,保持器维持在第一保持器位置中。

在该构造中,在接触伸长孔911上边缘911b的突起46a移动至更接近于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的同时,馈送辊41可以通过重力影响而向下下落并且接触片状物S,并且此后,接触伸长孔911下边缘911a的突起46a可以移动至既不接触下边缘911a也不接触上边缘911a,并且可以进一步移动至接触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从而可以作用至使得馈送辊41被按压至片状物S的负载可以施加于臂46。以该方式,通过收缩弹簧92的推动力馈送片状物S的压力可以不施加于馈送辊41,直到馈送辊41完全地着落在片状物S上为止。因此,可以减少当馈送辊41击打片状物S时所产生的碰撞噪音,并且片状物传送器4可以更加安静地操作。

同时,杆90可以由被驱动的凸轮构件8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杆90在伸展收缩弹簧92的方向上移动可以使得突起46a接触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并且使得负载施加器单元9施加可以作用在将馈送辊41按压在片状物S的方向上的负载,在第二位置中,突起46a可以接触伸长孔911的上边缘911b并且使得负载施加器单元9的重量施加于臂46。

因此,在杆9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更接近于第一位置的同时,接触伸长孔911上边缘911b的突起46a可以移动至接触伸长孔911的下边缘911a,并且通过收缩弹簧92的推动力馈送片状物S的压力可以不施加于馈送辊41,直到馈送辊41完成着落在片状物S上为止。因此,可以减少当馈送辊41击打片状物S时所产生的碰撞噪音,并且片状物传送器4可以更加安静地操作。

同时,片状物传送器4可以包括预加载构件93,预加载构件93可以置入接触构件91和杆90之间,并且将收缩弹簧92维持在伸展成长于自然长度的状况下。

利用由预加载构件93预先伸展的收缩弹簧92,当馈送辊41被驱动以馈送片状物S时,即使馈送辊41可以不备有从收缩弹簧92施加于此的负载,传送片状物S的大量压力也可以施加于馈送辊41,同时馈送辊41仅仅保持成在片状物S上接触。以该方式,可以节制或者减少当馈送辊41接触片状物S时所产生的噪音。

同时,杆90可以包括可接合部分901,在可接合部分901处,杆90可以与收缩弹簧92接合。杆90可以绕着摆动轴线90a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可接合部分901。在沿着竖直方向的视图中,在第一位置中的杆的可接合部分901和在第二位置中的杆的可接合部分901可以在相互重叠的位置。

因此,当杆90在第一位置中和在第二位置中时可接合部分901关于水平方向的位置可以不彼此远离,而可以保持在沿着水平方向的更小范围内。因此,从收缩弹簧92施加于保持器45的负载可以不依据杆90的位置而大幅变化,并且来自收缩弹簧92的负载可以有效地施加于保持器45。

虽然已经描述了实现本发明的示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存在许多片状物传送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变化和变形,其仍然属于后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应该理解,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主题不必局限于上述具体特征或作用。更确切地,上述具体特征和作用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