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小区垃圾存放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1559发布日期:2018-06-01 06:1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垃圾存放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隐藏式小区垃圾存放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的居民区内都会放置大量的垃圾桶用于存放垃圾,每天清晨都有清洁人员会将垃圾桶运至小区门口、将垃圾倒入市政垃圾载运车内。每天清洁人员都是人工推着垃圾桶行走至小区门口,小区内垃圾桶数量多,人工推垃圾桶的工作量很大、效率低;同时也不方便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市政垃圾载运车内。而且,传统的垃圾存放设备中没有针对可回收的纸箱等纸质、饮料瓶等瓶子而设计的专门容纳空间,不利于对纸质和瓶子的回收利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隐藏式小区垃圾存放运输系统,以克服上述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隐藏式小区垃圾存放运输系统,包括有掩埋在地下的防护壳体、垃圾桶装置、运输车、纸箱回收存放装置及PLC控制柜;所述垃圾桶装置包括有用于储存垃圾的垃圾桶,垃圾桶包括有桶体和固定在桶体底面上的万向轮,垃圾桶的桶体底面开设有卸料口,卸料口处铰接有卸料板,该卸料板前端铰接于卸料口前侧、后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卸料口后侧,卸料板底面中部固定有一挂环;

所述运输车包括有驾驶室、固定在驾驶室后侧的固定架板、设置在固定架板上用于水平牵拉垃圾桶移动的牵拉装置、设置在固定架板上用于带动垃圾桶上下升降的提升装置、铰接在固定架板上的倾斜牵引伸缩杆、固定在固定架板上的智能控制器;

所述牵拉装置包括有与桶体相对应的牵拉板、用于驱动牵拉板上下直线往复移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当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牵拉板降下时,牵拉板与桶体卡接配合在一起,当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牵拉板升起时,牵拉板与桶体分离;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与桶体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及带动桶体上下直线往复移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倾斜牵引伸缩杆电连接于智能控制器,倾斜牵引伸缩杆伸缩端上固定一与挂环相对应的挂钩;

所述防护壳体上固定着纸箱回收存放装置,所述纸箱回收存放装置包括存放箱体、挤压板,存放箱体内固定有一V型上隔板且上隔板后端水平分布地连接于存放箱体后侧面中部、前端向上倾斜分布地连接于存放箱体前侧面上部,存放箱体的内腔被上隔板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第一回收室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回收室;存放箱体前侧面上部开设有与第一回收室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投入口,存放箱体顶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回收室相连通的取物口,存放箱体顶面上铰接有一覆盖在取物口上方的取物盖;

第二回收室内固定有一V型下隔板且下隔板顶端向上倾斜分布地连接于存放箱体前侧面下部、底端竖向连接于存放箱体底面中部,第二回收室内腔被下隔板分隔成位于后侧的纸箱回收室和位于前侧的储物室;存放箱体前侧面中部开设有与纸箱回收室相连通的第二投入口,存放箱体后侧面上对应纸箱回收室的位置处开设有一取物窗口,该取物窗口内铰接有一取物门;所述挤压板位于纸箱回收室内且纸箱回收室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挤压板直线上下往复移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纸箱回收存放装置还包括有辅助输送带,所述下隔板倾斜分布的顶面上开设有与辅助输送带相对应的容纳槽,辅助输送带固定在容纳槽内并电连接于PLC控制柜,且辅助输送带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拨动爪。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竖向分布在纸箱回收室后侧左右两端的第三丝杆、固定连接第三丝杆并用于驱动第三丝杆正反转的第三驱动电机、螺纹连接在第三丝杆上的移动座、固定连接在两端移动座之间的移动板,所述挤压板固定在移动板上,第三驱动电机电连接于PLC控制柜。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纸箱回收室后侧壁左右两端对应移动座的位置处分别嵌入有滑动槽,移动座向外延伸出与滑动槽相对应的滑动块,移动座通过滑动块与滑动槽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在存放箱体侧壁上;所述第一回收室底部对应的后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桶体前后侧壁上分别向外延伸出T型导向条,导向条包括有与桶体侧壁相平行的限位部、垂直连接在限位部与桶体侧壁之间的连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牵拉板前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部的竖向分布的容纳室、后侧面上开设有与连接部相对应的竖向分布的贯穿槽,容纳室及贯穿槽的底端均延伸至牵拉板底面;当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牵拉板降下时,导向条的限位部插入容纳室内、连接部置于贯穿槽内,实现牵拉板与桶体卡接配合在一起;当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驱动牵拉板升起时,容纳室与限位部脱离、贯穿槽与连接部脱离,实现牵拉板与桶体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固定架板对应导向条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竖向分布且与限位部相对应的凹型定位座,容纳室前侧延伸至牵拉板的前侧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竖向分布的第二丝杆、固定连接第二丝杆且用于驱动第二丝杆正反转的第二驱动电机、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杆上的驱动座、固定在驱动座两端的驱动板、竖向分布固定在固定架板两侧的导向轨道,驱动板对应导向轨道的端部向外延伸出与导向轨道相对应的导向滑块,驱动板通过导向滑块实现与导向轨道的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在固定架板上且电连接于智能控制器;所述牵拉装置的牵拉板固定在驱动板下方,提升装置的密封盖固定在驱动板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桶体底面对应卸料口后侧的位置处延伸出扣座,卸料板后端铰接有第一翻转卡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密封盖的左右两侧及后侧分别铰接有一第二翻转卡扣,垃圾桶的桶体上部侧壁上嵌入有与第二翻转卡扣相对应的扣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了一个运输车,利用牵拉装置与垃圾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驾驶运输车即可将垃圾桶运至指定位置处,便于提高清洁人员运输垃圾桶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利用提升装置将垃圾桶提升至一定高度,运输车倒车移位使垃圾桶位于市政垃圾载运车垃圾倒入口的上方,然后倾斜牵引伸缩杆利用挂钩与卸料板的挂环连接,打开卸料板至一定角度,垃圾桶内的垃圾即可沿着卸料板落入市政垃圾载运车内,实现卸垃圾作业。(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个纸箱回收存放装置,为可回收的纸箱和瓶子提供了区别于垃圾的独立存放空间,有助于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护壳体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垃圾桶在升降容纳腔内时的侧视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垃圾桶放在升降板上时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垃圾桶与运输车连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垃圾桶被密封盖提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垃圾桶导向条与牵拉板卡接配合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牵拉装置及提升装置在固定架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卸料板与桶体连接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密封盖与桶体连接关系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纸箱回收存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挤压板与第三升降驱动系统配合关系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PLC控制柜工作原理示意框图。

图中标号为:1-防护壳体,11-升降容纳腔,111-导向滑道;

2-垃圾桶装置,21-垃圾桶,211-桶体,2111-卸料板,2112-第一翻转卡扣,2113-扣座,2114-扣槽,212-万向轮,213-导向条,2131-限位部,2132-连接部,214-第一丝杆,215-第一驱动电机,216-升降座,217-升降板;22-翻转桶盖,221-盖体,2211-投放通道,222-投放盖,223-投放口,224-翻转板,225-翻转驱动电机,226-微型空气净化器,227-抽风机;

3-运输车,31-驾驶室,32-固定架板,33-智能控制器,34-牵拉装置,341-牵拉板,3411-容纳室,3412-贯穿槽,342-定位座,35-提升装置,351-密封盖,3511-第二翻转卡扣,36-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1-第二丝杆,362-第二驱动电机,363-驱动座,364-驱动板,3641-导向滑块,365-导向轨道,37-倾斜牵引伸缩杆;

4-清洗装置,41-清洗墙,411-水喷头,42-污水回收室,43-供水室,44-收纳室,45-电动伸缩杆,46-抽水电机,47-输水软管,48-透水孔,49-挡水围板;

5-纸箱回收存放装置,50-存放箱体,51-上隔板,52-下隔板,521-容纳槽,53-第一回收室,531-第一投入口,532-取物盖,533-排水孔,54-纸箱回收室,541-第二投入口,542-取物门,55-储物室,56-挤压板,57-第三升降驱动装置,571-第三丝杆,572-第三驱动电机,573-移动座,574-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13可知,隐藏式小区垃圾存放运输系统,包括有掩埋在地下的防护壳体1、垃圾桶装置2、运输车3、清洗装置4、纸箱回收存放装置5及PLC控制柜6。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垃圾桶装置2包括有用于储存垃圾的垃圾桶21、用于覆盖在垃圾桶21上方的翻转桶盖22,翻转桶盖22包括水平覆盖在垃圾桶21上方的盖体221和固定在盖体221顶面上的空心投放盖222,投放盖222前侧面上开设有投放口223,盖体221上开设有用于将垃圾桶21内腔与投放口223相连通的投放通道2211。所述防护壳体1顶面一侧嵌入竖向分布且与垃圾桶21相对应的升降容纳腔11、另一侧固定着纸箱回收存放装置5。垃圾桶21可直线上下往复移动地放置在升降容纳腔11内;翻转桶盖22的盖体221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转动连接在防护壳体1上、前端覆盖在升降容纳腔11上方,实现对升降容纳腔11的覆盖式密封。

参照图2,所述翻转桶盖22的盖体221后端通过转轴可上下翻转地转动连接在防护壳体1上,且转轴固定连接于翻转驱动电机225并在翻转驱动电机225作用下实现旋转,翻转驱动电机225电连接于PLC控制柜6并在PLC控制柜6作用下实现启停作业。投放盖222的投放口223内设置有一翻转板224,该翻转板224顶端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投放口223顶部,利用翻转板224封在投放口223处,投放垃圾时,向内顶起翻转板224即可将垃圾投入垃圾桶21,然后翻转板224可自动恢复封住投放口223,防止垃圾桶21内的臭味向外散发。同时,为了更好地防止垃圾桶21内的异味向外散发,在投放盖222外部的后侧壁上固定有一带出风口的微型空气净化器226,在投放盖222内部的后侧面上固定有一连通微型空气净化器226的抽风机227,抽风机227及微型空气净化器226分别电连接于PLC控制柜6,利用抽风机227将垃圾桶21内上散发出的异味送入微型空气净化器226,并经微型空气净化器226净化除味处理后再排入外界,有效避免部分异味从投放口223散出。

参照图2和图3,所述垃圾桶装置2的垃圾桶21包括有桶体211和固定在桶体211底面上的万向轮212,升降容纳腔11前后侧壁上分别嵌入竖向分布的T型导向滑道111,且导向滑道111顶端延伸至升降容纳腔11顶面,桶体211前后侧壁上分别向外延伸出与导向滑道111相对应的T型导向条213,桶体211通过导向条213与导向滑道111的配合实现上下滑动连接在升降容纳腔11内。而且,升降容纳腔11内还固定有用于驱动桶体211沿着导向滑道111做直线上下往复移动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该第一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有竖向分布在升降容纳腔11左右两侧的第一丝杆214、连接于第一丝杆214并用于驱动第一丝杆214正反转的第一驱动电机215、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杆214上的升降座216、升降板217,升降板217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侧的升降座216。第一驱动电机215电连接于PLC控制柜6并在PLC控制柜6的控制作用下实现启停,进而控制升降座216的升降运动;垃圾桶21放置在升降板217上,利用升降座216的升降运动实现升降板217及垃圾桶21的上下移动。

在日常垃圾储存过程中,垃圾可从投放盖222的投放口223处投入、经投放通道2211落入垃圾桶21内存放。本发明提供的垃圾桶21是掩藏在地下的,只保留投放盖222在外面,克服了传统装有垃圾的垃圾桶整体裸露在外面的不美观及易散发异味的问题。而且,翻转桶盖22与垃圾桶21是独立工作的,当垃圾桶21从升降容纳腔11内取出时,翻转桶盖22仍然连接在防护壳体1上,可实现一个翻转桶盖与更换的多个垃圾桶配合使用。当需要对垃圾桶21内的垃圾进行处理时,利用PLC控制柜6操控翻转驱动电机225工作驱动盖体221向后翻转,打开了升降容纳腔11;再利用PLC控制柜6启动第一驱动电机215工作驱使升降座216向上升起,带动垃圾桶21向上升起至地面上,此时桶体211的导向条213与升降容纳腔11的导向滑道111脱离,将垃圾桶21从升降板217上推走清理即可;然后换一个已经清理过垃圾的空着的垃圾桶推放在升降板217指定位置处,使导向条对应导向滑道,再利用PLC控制柜6操控第一驱动电机215工作驱使升降座216降下,进而带动升降板217及垃圾桶降下至升降容纳腔11内再次用于投放垃圾,最后利用PLC控制柜6将翻转桶盖22复位至覆盖在升降容纳腔11上即可正常使用。

参照图4、图6和图7、图8,所述运输车3包括有驾驶室31、固定在驾驶室31后侧的固定架板32、及设置在固定架板32上用于牵拉垃圾桶21移动的牵拉装置34、固定在固定架板32上的智能控制器33。利用牵拉装置34与垃圾桶2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驾驶运输车3即可将垃圾桶21运至指定位置处;可用于当垃圾桶21从升降容纳腔11内取出后,将垃圾桶21运走清理,也可用于将清理后的垃圾桶运至防护壳体1处用于更换地下的垃圾桶。

上述的牵拉装置34包括有与垃圾桶21上的导向条213相对应的牵拉板341、用于驱动牵拉板341上下直线往复移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T型导向条213包括有与桶体211侧壁相齐平的限位部2131、垂直连接在限位部2131与桶体211侧壁之间的连接部2132,牵拉板341前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部2131的竖向分布的容纳室3411、后侧面上开设有与连接部2132相对应的竖向分布的贯穿槽3412,容纳室3411及贯穿槽3412的底端均延伸至牵拉板341底面。将垃圾桶21移至固定架板32处,使导向条213对应牵拉板341位置;利用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操控牵拉板341降下,使牵拉板341与导向条213卡接配合,具体是使限位部2131插入容纳室3411内、连接部2132置于贯穿槽3412内,这样既可利用牵拉板341牵拉垃圾桶21进行移位;利用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操控牵拉板341升起,使牵拉板341脱离导向条213即可让运输车3与垃圾桶21分离。

而且,为了提高导向条213与牵拉板341卡接配合的准确定位性能,在固定架板32对应导向条213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竖向分布且与限位部2131相对应的凹型定位座342,容纳室3411前侧延伸至牵拉板341的前侧面,导向条213利用限位部2131与定位座342的配合实现垃圾桶21的定位功能,然后再利用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操控牵拉板341降下,使牵拉板341与导向条213卡接配合,将垃圾桶21牵拉移动。

参照图4、图5、图8至图10,所述垃圾桶21的桶体211底面开设有卸料口,卸料口处铰接有卸料板2111,该卸料板2111前端铰接于卸料口前侧、后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卸料口后侧。具体的是:桶体211底面对应卸料口后侧的位置处延伸出扣座2113,卸料板2111后端铰接有第一翻转卡扣2112;当卸料板2111关闭时,翻转第一翻转卡扣2112扣接在扣座2113上,实现卸料板2111的固定;当需要打开卸料板2111卸垃圾时,将第一翻转卡扣2112从扣座2113上翻转取下即可。而且,卸料板2111底面中部固定有一挂环。

所述运输车3还包括有设置在固定架板32上用于带动垃圾桶21上下升降的提升装置35、及铰接在固定架板32上的倾斜牵引伸缩杆37,倾斜牵引伸缩杆37电连接于智能控制器33,倾斜牵引伸缩杆37伸缩端上固定一与挂环相对应的挂钩,利用挂钩与挂环的连接即可实现倾斜牵引伸缩杆37对卸料板2111打开角度的调节。当需要将垃圾桶21内的垃圾倒入市政垃圾载运车上时,利用提升装置35将垃圾桶21提升至一定高度,运输车3倒车移位使垃圾桶21位于市政垃圾载运车垃圾倒入口的上方,然后倾斜牵引伸缩杆37利用挂钩与卸料板的挂环连接,打开卸料板2111至一定角度,垃圾桶21内的垃圾即可沿着卸料板2111落入市政垃圾载运车内,实现卸垃圾作业。而且,在卸垃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操控倾斜牵引伸缩杆37反复伸缩运动实现卸料板2111的来回抖动,以提高卸垃圾的速度和效果,顺利完成卸垃圾作业。

上述的提升装置35包括与垃圾桶21上部桶口相对应的密封盖351、及带动垃圾桶21上下直线往复移动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该密封盖351的左右两侧及后侧分别铰接有一第二翻转卡扣3511,垃圾桶21的桶体211上部侧壁上嵌入有与第二翻转卡扣3511相对应的扣槽2114,当需要将密封盖351与桶体211固定在一起时,翻转三个第二翻转卡扣3511扣接在对应扣槽2114内即可,当向外翻转第二翻转卡扣3511使其从扣槽2114内脱离后,即可将密封盖351与桶体211拆分。

该提升装置35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与上述牵拉装置34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为同一装置,利用该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可同时用于驱动密封盖351及牵拉板341直线上下往复移动。该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的具体结构特征为:

第二升降驱动装置36包括竖向分布的第二丝杆361、固定连接第二丝杆361且用于驱动第二丝杆361正反转的第二驱动电机362、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杆361上的驱动座363、固定在驱动座363两端的驱动板364、竖向分布固定在固定架板32两侧的导向轨道365,驱动板364对应导向轨道365的端部向外延伸出与导向轨道365相对应的导向滑块3641,驱动板364通过导向滑块3641实现与导向轨道365的滑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362固定在固定架板32上且电连接于智能控制器33。

上述牵拉装置34的牵拉板341固定在驱动板364下方,上述提升装置35的密封盖351固定在驱动板364上方。利用智能控制器33操控第二驱动电机362工作驱使驱动座363降下的同时,牵拉板341及密封盖351也一同降下,牵拉板341卡接配合于导向条213、密封盖351盖在垃圾桶21桶体211上,运输车3利用牵拉板341牵拉垃圾桶21移动至指定位置,且在移动过程中,可借助密封盖351防止垃圾桶21内的垃圾意外漏出。当垃圾桶21被运至指定位置后,将密封盖351通过第二翻转卡扣3511与扣槽2114的扣接配合固定在桶体211上,实现密封盖351与垃圾桶21的固定连接,即可利用智能控制器33操控第二驱动电机361工作驱使驱动座363上升,同时密封盖351即可带着垃圾桶21一起提升至指定位置,开始卸垃圾作业,等垃圾卸完后,操控密封盖351及垃圾桶21降下,解除密封盖351与垃圾桶21的连接关系;然后,运输车3可以利用牵拉板341与垃圾桶21的连接关系将垃圾桶21牵拉至指定位置进行清洗或运回防护壳体1处,也可以操控牵拉板341升起解除与垃圾桶21的牵拉关系,使垃圾桶21与运输车3分离。

所述清洗装置4包括有设置于防护壳体1四周的清洗墙41、开设在防护壳体1内的污水回收室42、开设在防护壳体1内的供水室43、开设在防护壳体1内且与清洗墙41相对应的收纳室44、固定在收纳室44内用于驱动清洗墙41上下升降的电动伸缩杆45、固定在清洗墙41内且朝向防护壳体1喷水的水喷头、固定在收纳室44内的抽水电机46、输水软管47,电动伸缩杆45电连接于PLC控制柜6,清洗墙41固定在电动伸缩杆45的伸缩端顶部,输水软管47一端连通于水喷头411、另一端连通于抽水电机46出水端,抽水电机46的入水端通过供水管连通于供水室43内,供水室43通过市政供水管道实现供水,污水回收室42连通于市政污水排水管道实现排水。同时,防护壳体1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污水回收室42内腔的透水孔48,升降容纳腔11顶面四周固定有环形的挡水围板49,防止清洗水流入升降容纳腔11。

由于居民长期投放垃圾会使防护壳体1表面弄脏,甚至散发异味,清洁人员可以定期使用上述的清洗装置4对防护壳体1表面进行清洗,保持防护壳体1表面干净卫生。具体的操作为:利用PLC控制柜6操控电动伸缩杆45伸长,使清洗墙41升出收纳室一定高度,再打开抽水电机46从供水室43内抽水供给水喷头411以喷在防护壳体1表面上,然后清洗人员即对防护壳体1表面进行清洗,清洗后污水可以顺着透水孔48流入污水回收室42并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管道,实现防护壳体1表面的清洗工作及供水、排水工作。当防护壳体1清洗完成后,利用PLC控制柜6操控电动伸缩杆45收缩驱使清洗墙41降下收纳在收纳室44内,清洗墙41则不会影响垃圾桶21进出防护壳体1。

所述纸箱回收存放装置5包括存放箱体50、挤压板56、辅助输送带58,存放箱体50内固定有一V型上隔板51且上隔板51后端水平分布地连接于存放箱体50后侧面中部、前端向上倾斜分布地连接于存放箱体50前侧面上部,存放箱体50的内腔被上隔板51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第一回收室53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回收室。存放箱体50前侧面上部开设有与第一回收室53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投入口531,存放箱体50顶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回收室53相连通的取物口,存放箱体50顶面上铰接有一覆盖在取物口上方的取物盖532。日常生活中不用的塑料瓶、易拉罐等瓶子都可以从第一投入口531投放在第一回收室53内,回收人员可以定期打开取物盖532从第一回收室53内将瓶子集中回收运走。而且,第一回收室53底部对应的后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533,用于将进入第一回收室53内的水排出。

第二回收室内固定有一V型下隔板52且下隔板52顶端向上倾斜分布地连接于存放箱体50前侧面下部、底端竖向连接于存放箱体50底面中部,第二回收室内腔被下隔板52分隔成位于后侧的纸箱回收室54和位于前侧的储物室55;存放箱体50前侧面中部开设有与纸箱回收室54相连通的第二投入口541,存放箱体50后侧面上对应纸箱回收室54的位置处开设有一取物窗口,该取物窗口内铰接有一取物门542;上述的储物室55可用于存放清洁工作人员的工具等物品。

所述挤压板56位于纸箱回收室54内且纸箱回收室54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挤压板56直线上下往复移动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57,该第三升降驱动装置57包括竖向分布在纸箱回收室54后侧左右两端的第三丝杆571、固定连接第三丝杆571并用于驱动第三丝杆571正反转的第三驱动电机572、螺纹连接在第三丝杆571上的移动座573、固定连接在两端移动座573之间的移动板574,所述挤压板56固定在移动板574上,第三驱动电机572电连接于PLC控制柜6并在PLC控制柜6操控下实现启停作业。而且,纸箱回收室54后侧壁左右两端对应移动座573的位置处分别嵌入有滑动槽576,移动座573向外延伸出与滑动槽576相对应的滑动块575,移动座573通过滑动块575与滑动槽576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在存放箱体50侧壁上。

日常生活中不用的纸箱可从第二投入口541投放在纸箱回收室54内,当投放在纸箱回收室54内的纸箱需要挤压以降低占用空间时,利用PLC控制柜6操控第三驱动电机572工作驱使移动座573降下,从而带动移动板574、挤压板56下降挤压纸箱,减少纸箱在纸箱回收室54内占用的空间,并定期打开取物门542将纸箱回收室54内被压扁的纸箱集中取出、以腾空纸箱回收室再利用。

而且,为了更好地帮助纸箱从第二投入口541进入到纸箱回收室54内,在下隔板52倾斜分布的顶面上开设有与辅助输送带58相对应的容纳槽521,辅助输送带58固定在容纳槽521内并电连接于PLC控制柜6,且辅助输送带58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拨动爪581,辅助输送带58驱动旋转后可利用拨动爪581辅助纸箱向下移动进入纸箱回收室54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