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收底机的翻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22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式收底机的翻料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质无缝气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收底机的翻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高压气瓶制造行业,除高端气瓶采用钢拔瓶之外,大多数客户出于价格因素的考虑都比较倾向于管制瓶,而在管制瓶的制造过程中,由于设备简单,投入较少,生产效率高且保养费用低,传统的板式收底机仍然被大部分制造厂家采用。

传统的板式收底机,瓶坯的进料和出料都是通过翻料板翻转实现的。因此,翻料板的稳定性及导向性对瓶坯顺利进、出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到瓶坯的定位以及进给量,从而影响整个瓶坯底厚和长度的一致性。

如图1和2所示,传统的翻斗11为底板和侧板组成的一体式结构,翻斗11两端与支架14转动连接,气缸12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侧板转动连接,缸体与固定装置13转动连接,气缸12的活塞杆伸长时,翻斗11绕铰接点整体转动。因翻斗11整体体积较大,活塞杆需要伸长很大一段距离才能完成该动作,另外活塞杆承受的力较大,因此需要较大型号的气缸。长时间的翻料、归位导致整个翻斗的位置发生变化,生产时需经常调整。

另外,侧板为平板式结构,瓶坯15在进、出料的过程中,直接与侧板摩擦,容易造成瓶坯15外表面的拉丝等缺陷,严重时还可直接导致瓶坯报废,且瓶坯在进、出料过程中都是经过加热的,温度比较高,长时间的接触易导致侧板扭曲变形,从而影响翻斗11的导向性,在进料过程中,气缸顶进时,易导致瓶坯直接与夹头角磕碰而损坏夹头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收底机的翻料机构,解决了传统翻料机构工作时整个翻斗转动,导致翻斗回位后位置发生偏移,气瓶导向出现偏差的问题。

一种板式收底机的翻料机构,包括支架,由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组成的翻斗以及驱动气缸,所述第一侧板固定在支架上,第二侧板与底板连成一体,两端与支架转动连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侧板的外侧面铰接,缸体与气缸固定装置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多个沿翻斗长度方向排列的导向滚柱。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有嵌装导向滚柱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底板为向下内凹的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有与第一侧板外侧面配合的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外侧面设有连接气缸活塞杆的连接座。

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翻料机构其中一侧板固定在支架上,翻料时仅仅底板和另一侧板发生翻转,复位后,即使位置发生偏移,固定的侧板始终可以提供精准的导向,保证瓶坯进料的稳定性。另外,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二侧板,并且向第二侧板所在侧翻转,气缸伸缩行程变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翻料机构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料机构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翻料机构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4所示,一种板式收底机的翻料机构,包括翻斗21和气缸22,翻斗21为由底板213、侧板211、212组成的V型结构,其中侧板固定在支架24上,并且具有与其外侧面配合的支撑板27,底板213和侧板212一体成型,但与侧板211并不连接,仅仅底板213的其中一个侧沿靠近侧板211的底沿。底板213和侧板212构成的一体结构两端与支架24转动连接,并可绕连接点转动。

气缸22的缸体与固定装置23铰接,活塞杆通过连接座26与侧板212的外侧面连接,活塞杆与连接座26之间也是铰接。如此气缸22的活塞杆伸缩时,可以驱动底板213和侧板212构成的一体结构翻转,从而实现出料。为避免翻转时底板213与侧板211产生干涉,底板213为下凹的弧形板。

如图5所示,侧板211、212上设有一排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通孔,通孔内装嵌有导向滚柱214,导向滚柱214的转轴215垂直瓶坯25的移动方向,避免瓶坯25直接摩擦侧板,而造成表面产生损伤。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需要翻料时,气缸22的活塞杆收缩,拉动底板213和侧板212构成的一体结构顺时针转动,瓶坯25就从翻斗内滚出,卸料后,气缸22的活塞杆伸长,把一体结构推回原位。下一气瓶从翻斗21推入,由于导向滚柱214的存在,瓶坯15不会直接摩擦侧板。

由于翻转时,不需要翻动整个翻斗21,因此活塞杆承受力较小,可以选用较小型号的气缸,另外气缸行程短,翻料时间短。最主要的是,侧板211始终固定,即使底板213和侧板212构成的一体结构发生偏移,翻斗也始终能够给瓶坯进料提供精准的导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