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钩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82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钩臂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运输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钩臂车。



背景技术:

钩臂车又称为车厢可卸式垃圾车。主要适用于市政环卫、物业管理、大型厂、工矿等各种场所收集、运载各种垃圾。钩臂车采用全液压控制操作系统,垃圾厢与底盘可彻底分离,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稳定、使用效率高、密封性能好、倾倒方便等优点,能实现一台车与多个垃圾厢联合作业,循环运输,充分提高车辆的运输能力。但是由于运输的垃圾的多种多样,在相互混合下经过一定化学反应后容易发生火灾,如旧蓄电池里的硫酸泄露在高温的夏天与可燃垃圾在一起很容易引发火灾。

在公开号为CN20342832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垃圾车用不锈钢箱体,用于车厢可卸式的钩臂车上,包括车厢骨架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左侧的前侧板、位于前后两侧的弧形板及底板和箱门面板;所述车厢骨架由方管、折弯钣金件和槽钢拼装焊接而成;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配设有投料门,所述投料门与所述车厢骨架活动连接;所述前侧板、弧形板、底板、箱门面板和投料门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壳体、方管与槽钢通过不锈钢螺钉与沉头柳螺母的配合固定在一起。所述垃圾车用不锈钢箱体结构简单,且其前侧板、弧形板、底板、箱门面板和投料门均为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性强,可延长垃圾箱的使用寿命,同时可解决采用塑料板不能防火的问题。虽然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但是在密闭的箱体遮蔽下,驾驶员不能及时发现箱体内部的着火点或隐藏着火点,仍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密闭容器内的燃烧容易导致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臂车,可以及时检测到箱体内部的着火点或隐藏着火点并发出警报,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钩臂车,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用来检测其内部的温度并其内部温度超过预定值后发出警报的热触发系统,所述热触发系统包括:温度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导热棒和设置在所述导热棒内的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箱体内部温度,并在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测温信号;警报单元,用于发出警报信号;处理单元,耦接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以及所述警报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测温信号,并当所述测温信号超过预设的阈值参考信号时,导通所述警报单元所在的电路,使所述警报单元发出警报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导热棒的导热和测温装置的测温下,温度检测单元可以很好地检测到箱体内垃圾内部的温度,并且由于导热棒的导热,在导热棒所在位置周围的垃圾只要有发热部位经导热棒的导热都可以被测温装置及时检测到,从而达到了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能的目的;另外,由于导热棒在外部的保护,可以防止垃圾对测温装置的破坏或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装置为热敏电阻RT,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导热棒紧密抵接,热敏电阻RT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一第一电阻R1串联后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1,自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阻R1之间产生所述测温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导热棒紧密抵接的热敏电阻RT可以便捷、低成本的实现探测导热棒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热敏电阻RT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参考电压生成电路,具有一第二电阻R2,其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1,另一端与一第三电阻R3串联后接地,自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产生所述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阻R1之间,输出端输出一控关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警报单元包括: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五电阻R5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发光二极管LED1,其阳极连接于直流电VCC2,阴极通过一第六电阻R6连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NPN三极管Q2,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九电阻R9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蜂鸣器H1,其一端连接于直流电VCC2,另一端通过一第十电阻R10连接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热棒内的热敏电阻RT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测温信号超过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的控关信号,并经NPN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2放大后分别导通发光二极管LED1和蜂鸣器H1发出声光警报信号,以提醒驾驶人员箱体内部存在着火点或隐藏着火点。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耦接于比较器A输出端的滤波旁路,用来过滤电路中的杂波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弱电路中的杂波信号,使处理单元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警报单元预警或发出警报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滤波旁路包括一滤波电容C1,其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滤波电路安装便捷、节约成本和易于实现,并且对整体电路影响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阻R2为可变电阻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阈值参考信号的大小,由于当测温信号大于阈值参考信号时警报单元会发出警报,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第二电阻R2阻值大小来改变警报单元的触发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壁上开有安装孔,所述导热棒包括与所述安装孔螺纹连接的底座以及螺纹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导热外壳,所述导热外壳底部开有安装槽,所述热敏电阻RT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导热外壳的所述安装槽内壁紧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导热棒与热敏电阻RT便于安装和拆卸,且螺纹连接的结构使导热棒的结构更加稳固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增加导热外壳底部的密封性,使其内部电路得到更好的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外壳外形呈圆柱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热棒整体不易挂留垃圾,方便垃圾的后续的倾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箱体内设置有导热棒、测温装置以及警报单元,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

(2)热触发系统内设置有滤波旁路,使热触发系统的警报判断更加准确;

(3)第二电阻R2为可变电阻器,可以通过调节第二电阻R2的阻值改变警报单元的触发温度,经过人工调节第二电阻R2的阻值进行校准,使热触发系统的警报判断更加准确;

(4)导热棒和箱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导热棒及内部电路的拆装以及维护;

(5)导热棒的底座与箱体上的安装孔螺纹连接,导热外壳与底座螺纹连接,底座与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使导热棒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对内部电路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内部电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钩臂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钩臂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导热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温度检测单元和处理单元的电路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警报单元的电路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热触发系统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车架;2、钩臂;3、箱体;4、热触发系统;5、温度检测单元;6、导热棒;7、测温装置;8、警报单元;9、处理单元;91、滤波旁路;10、安装孔;11、底座;12、导热外壳;13、安装槽;14、密封圈;15、参考电压生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钩臂车,包括车架1、钩臂2以及箱体3,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箱体3内设置有多个用来检测其内部的温度并其内部温度超过预定值后发出警报的热触发系统4,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热触发系统4包括:温度检测单元5,包括一根竖直安装在箱体3内的导热棒6和安装在导热棒6内的测温装置7,测温装置7用于检测箱体3内部温度,并在温度检测单元5的信号输出端输出测温信号;警报单元8,用于发出警报信号;处理单元9,耦接于温度检测单元5的信号输出端以及警报单元8,用于接收测温信号,并当测温信号超过预设的阈值参考信号时,导通警报单元8所在的电路,使警报单元8发出警报信号。

如图3所示,测温装置7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热敏电阻与导热棒6紧密抵接。箱体3内壁上开有安装孔10,导热棒6包括与安装孔10螺纹连接的底座11以及螺纹连接在底座11上的铁制导热外壳12,导热外壳12底部开有安装槽13,热敏电阻RT安装在安装槽13内且与导热外壳12的安装槽13内壁紧密抵接。底座11与箱体3的内壁之间抵接有密封圈14,进一步增加导热外壳12底部的密封性,使其内部电路得到更好的保护。

如图2和图3所示,导热外壳12外形呈圆柱状。使导热外壳12整体不易挂留垃圾,方便垃圾的后续的倾倒。

如图3和图4所示,热敏电阻RT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一第一电阻R1串联后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1,自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阻R1之间产生测温信号。热敏电阻RT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处理单元9包括:参考电压生成电路15,具有一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为可变电阻器,其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1,另一端与一第三电阻R3串联后接地,自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产生阈值参考信号;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和第一电阻R1之间,输出端输出一控关信号。

通过调节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阈值参考信号的大小,由于当测温信号大于阈值参考信号时警报单元会发出警报,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第二电阻R2阻值大小来改变警报单元的触发温度。

警报单元8包括: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五电阻R5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发光二极管LED1,其阳极连接于直流电VCC2,阴极通过一第六电阻R6连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NPN三极管Q2,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九电阻R9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蜂鸣器H1,其一端连接于直流电VCC2,另一端通过一第十电阻R10连接于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

上述电路中,第一比较器A为有源电压比较器,电源接入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CC1,接地端接地。

处理单元9还包括耦接于比较器A输出端的滤波旁路91,用来过滤电路中的杂波信号,使处理单元9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警报单元8预警或发出警报信号。滤波旁路91包括一滤波电容C1,其一端耦接于比较器A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的热触发系统4的实际工作过程如下:

平时导热棒6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测温信号的电压值低于阈值参考信号电压值的大小,比较器A输出低电平的控关信号,使NPN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2截止,即发光二极管LED1和蜂鸣器H1不发出警报信号;当导热棒6内的热敏电阻RT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测温信号的电压值超过阈值参考信号的电压值,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的控关信号,并经NPN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2放大后分别导通发光二极管LED1和蜂鸣器H1发出声光警报信号,以提醒驾驶人员箱体3内部存在着火点或隐藏着火点。

实施例二,如图4和图6所示,一种钩臂车,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箱体3内安装有一个用来检测其内部的温度并其内部温度超过预定值后发出警报的热触发系统4,所述热触发系统4包括三个触发单元和一个警报单元8,每个触发单元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温度检测单元5和处理单元9,三个触发单元的导热棒6及测温装置7安装于箱体3内的不同位置以测定车箱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本实施例的警报单元8与实施例一中的警报单元8的区别在于还包括一或门OR_1,或门OR_1包括三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或门OR_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五电阻R5和第九电阻R9,或门OR_1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耦接于三个触发单元各自内部的比较器A的输出端。三个触发单元分别为第一触发单元、第二触发单元和第三触发单元。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要箱体3内的任意一个触发单元内的热敏电阻RT处的温度超过阈值使其内部的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时,经过或门OR_1的传递均会导通NPN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2,从而触发警报单元8发出警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