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方便饭用自携水包式外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77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自热方便饭用自携水包式外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便食品外包装盒,尤其是一种避免盒内物品向上顶起密封盖、提高包装效率、实现菜品搭配多元化、不受无水自然环境限制和安全性高的自热方便饭用自携水包式外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方便食品在野外探险、旅游、部队以及民警执行任务等环境中,如果没有开水就无法食用。因此,自热方便饭应运而生,现有的自热方便饭一般包括放置在外包装盒底部的自发热袋,放置在自发热袋上方的饭包袋,放置在饭包袋上方的菜包袋,在自发热袋与饭包袋之间放置有吃饭用的一次性勺子,再通过密封盖封装,最后在整个外包装盒外包裹一层塑料膜对外包装盒封装。使用时,将塑料膜撕开,取下密封盖后依次取出菜包袋、饭包袋、一次性勺子和自发热袋,然后撕开饭包袋的塑料封层和撕开菜包袋,将菜包袋中的菜倒入饭包袋的饭面上;再撕开自发热袋的塑料外包层后将其放置在包装盒底部,再向盒内倒入冷水,快速将装有菜的饭包袋放置在包装盒中,盖上密封盖,当自发热袋遇水后实现自发热对饭包袋进行加热,即刻就可食用。该类结构的外包装盒的盒体一般采用塑料注塑成矩形,密封盖采用塑料注塑成与盒体敞口匹配的形状,外包装盒的内腔为一个规则的矩形。工人在放置自发热袋、菜包袋和饭包袋时,很容易因为它们之间相互外挤顶起密封盖,工人就需要向下挤压饭包袋,如果用力过大,容易损坏外包装盒,包装效率低;该类结构的外包装盒只能装一种口味的菜,使得一盒自热方便饭只能是一种口味的菜,众所周知,中国饮食结构是以淀粉食物为主,饭菜讲究色、香、味,再有营养的食品,吃不下或不愿意吃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当人们在野外地区无法找到补充水源时,在饥饿状态下,即使有自发热方便饭,也无法进食,造成自发热方便饭使用受到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盒内物品向上顶起密封盖、提高包装效率、实现菜品搭配多元化、不受无水自然环境限制和安全性高的自热方便饭用自携水包式外包装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自热方便饭用自携水包式外包装盒 ,包括长方形的盒体,与盒体的敞口匹配的密封盖,该密封盖扣在盒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腔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状,在靠近盒体的一短边内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块档板Ⅰ,该档板Ⅰ与盒体的两长边内壁和底板采用塑料模压为一体,所述档板Ⅰ将盒体的内腔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腔,该两个腔分别为食品放置腔和水包放置腔;

在盒体的食品放置腔的内壁下部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与盒体采用塑料模压为一体;在盒体的食品放置腔的内壁顶部设置有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有两个,该两个限位凸台在食品放置腔上两短边的中心线位置处各设置一个,所述限位凸台与盒体采用塑料模压为一体;

所述加强筋顶端上方的内腔为上腔,加强筋顶端下方的内腔为下腔;所述上腔为饭包袋放置腔,所述下腔的下部为自发热包袋放置区,下腔的上部为菜包袋放置区;

所述加强筋有十根,食品放置腔上两短边的中心线位置的内壁处各设置一根,食品放置腔上两长边内壁上各设置四根,一长边内壁上的四根加强筋与另一长边内壁上的四根加强筋以食品放置腔的两短边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每一长边内壁上的四根加强筋以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靠近该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位置处的两根加强筋为加强筋A和加强筋B,远离所述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位置处的两根加强筋分别为加强筋C和加强筋D;

所述加强筋A与加强筋B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加强筋A与加强筋C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加强筋B与加强筋D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小于L2和L3,L2与L3相等;

以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为界线,位于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两侧的各五根加强筋围合的空间上部分别为菜包袋放置区Ⅰ和菜包袋放置区Ⅱ;所述菜包袋放置区Ⅰ与菜包袋放置区Ⅱ一体组成菜包袋放置区。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避免了盒内物品向上顶起密封盖、提高了包装效率、实现了菜品搭配多元化,不受无水自然环境限制和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揭开密封盖后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3,图中的自热方便饭用自携水包式外包装盒 ,包括长方形的盒体1,与盒体1的敞口匹配的密封盖2,该密封盖2扣在盒体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内腔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状,在靠近盒体1的一短边内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块档板Ⅰ10,该档板Ⅰ10与盒体1的两长边内壁和底板采用塑料模压为一体,所述档板Ⅰ10将盒体1的内腔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腔,该两个腔分别为食品放置腔和水包放置腔11;

在盒体1的食品放置腔的内壁下部设置有加强筋3,该加强筋3与盒体1采用塑料模压为一体;在盒体1的食品放置腔的内壁顶部设置有限位凸台6,该限位凸台6有两个,该两个限位凸台6在食品放置腔上两短边的中心线【即附图2中所示中心线a】位置处各设置一个,所述限位凸台6与盒体1采用塑料模压为一体;

所述加强筋3顶端上方的内腔为上腔【即附图1中点划线A上方为上腔】,加强筋3顶端下方的内腔为下腔【即附图1中点划线A下方为下腔】;所述上腔为饭包袋放置腔4【即附图1中点划线A上方为饭包袋放置腔4】,所述下腔的下部为自发热包袋放置区5【即附图1中点划线B下方为自发热包袋放置区5】,下腔的上部为菜包袋放置区9【即附图1中点划线A与点划线B之间的区域为菜包袋放置区9】;

所述加强筋3有十根,食品放置腔上两短边的中心线【即附图2中所示中心线a】位置的内壁处各设置一根,食品放置腔上两长边内壁上各设置四根,一长边内壁上的四根加强筋3与另一长边内壁上的四根加强筋3以食品放置腔的两短边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每一长边内壁上的四根加强筋3以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即附图2中所示中心线b】对称设置,靠近该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即附图2中所示中心线b】位置处的两根加强筋3为加强筋A301和加强筋B302,远离所述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位【即附图2中所示中心线b】置处的两根加强筋3分别为加强筋C303和加强筋D304;

所述加强筋A301与加强筋B302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加强筋A301与加强筋C303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加强筋B302与加强筋D304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小于L2和L3,L2与L3相等;

以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即附图2中所示中心线b】为界线,位于食品放置腔的两长边的中心线【即附图2中所示中心线b】两侧的各五根加强筋3围合的空间上部分别为菜包袋放置区Ⅰ901和菜包袋放置区Ⅱ902;所述菜包袋放置区Ⅰ901与菜包袋放置区Ⅱ902一体组成菜包袋放置区9。在该实施例中,包装时,工人首先依次将自发热袋和一次性勺子装入自发热包袋放置区5,自发热袋由十根加强筋3限位卡紧【此处卡紧并不是卡死,是稍微卡紧的意思,即无外力作用下自发热袋不会上下移动】;然后工人将两种不同口味的菜包袋分别放入菜包袋放置区Ⅰ901和菜包袋放置区Ⅱ902,并由各自周边的五根加强筋3限位卡紧【此处卡紧并不是卡死,是稍微卡紧的意思,即无外力作用下自发热袋不会上下移动】;工人再将饭包袋放入饭包袋放置腔4,该饭包袋下方由十根加强筋3的顶端面支撑限位,饭包袋上方由限位凸台6的下端面限位,保证了饭包袋装入盒体1后不会向上顶起密封盖2;工人再将水袋放置在水包放置腔11,最后工人盖住密封盖2,完成所有物品装入盒体1内。进入下一步包裹一层塑料膜工序。整个过程中,饭包袋、菜包袋和自发热袋都不会自然上移,造成影响包装进度的向上顶起密封盖,提高了包装效率、实现了菜品搭配多元化。不受无水自然环境限制和安全性高【因为水袋与自发热袋相互隔离,不会因为搬运以及物流过程中水袋和自发热袋都破损而导致自行发热造成伤人事故】。

为防止加热过程中蒸汽冲开密封盖,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密封盖2的盖面中心具有热气出气孔7。

为便于消费者知道包装盒中是什么菜,便于消费者选择,便于消费者知道厂家信息、生产日期和使用方法等信息,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密封盖2的盖面上设置有广告页放置区8。在该广告页放置区8放置信息广告页【信息广告页为印刷有厂家信息、菜品信息、生产日期和使用方法等信息的广告纸。】。

为提高使用舒适度,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水包放置腔11中设置有一块档板Ⅱ12,该档板Ⅱ12将水包放置腔11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腔室。水袋放置在一个腔中,另外一个腔放置一次性勺子。

为更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水包放置腔11中设置有档板Ⅱ12和档板Ⅲ13,该档板Ⅱ12和档板Ⅲ13将水包放置腔11分割为三个独立的腔室。水袋放置在一个腔中,另外两个腔分别放置一次性勺子和餐巾纸。

显然,上述所有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盒内物品向上顶起密封盖、提高了包装效率、实现了菜品搭配多元化,避免了盒内物品向上顶起密封盖、提高了包装效率、实现了菜品搭配多元化,不受无水自然环境限制和安全性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