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6720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垃圾分类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垃圾分类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目前,垃圾分类存在以下难点:国家投入大,效果不明显;社会意识对垃圾分类要求高; 实施周期长;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智能科技手段;居民分类垃圾的积极性缺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人们缺乏垃圾分类积极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包括底座、垃圾箱1、顶盖2,底座上设有垃圾箱1,顶盖2通过铁杆连接在垃圾箱1上方,其特征在于:垃圾箱1分为6个部分,包括纺织品箱11、纸张纸板箱12、玻璃箱13、废电池箱14、不可回收箱15、金属箱16;顶盖2的下表面设有图像识别设备21和市民卡刷卡器22,图像识别设备21位于纺织品箱11、纸张纸板箱12、玻璃箱13、废电池箱14、不可回收箱15上方位置,市民卡刷卡器22位于金属箱16上方位置;垃圾箱1的每个分箱投放口处均设有自动合页3,其中金属箱16的自动合页3上方设有金属感应块161,自动合页3初始状态为闭合,收到信号能够自动打开。

进一步的,顶盖2为弧形,能够防雨。

进一步的,图像识别设备21能够对所在位置的分垃圾箱投放口处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与服务器数据库的各种垃圾比对后进行判断,然后选择是否发送信号给自动合页3,控制自动合页3的开合。

进一步的,市民卡刷卡器22能够识别居民市民卡,并将分类垃圾成功的使用者的奖励内容发送至服务器记录。

进一步的,金属感应块161能够检测金属,检测到金属时控制金属箱16的自动合页3打开。

进一步的,纺织品箱11、纸张纸板箱12、玻璃箱13、废电池箱14、不可回收箱15、金属箱16的侧面写有对应文字名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力提倡农村居民垃圾分类,增加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提高居民环保节能意识,对环保有较大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的仰视视角示意图;

图3为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的竖直剖面图。

图中:垃圾箱1、顶盖2、自动合页3、纺织品箱11、纸张纸板箱12、玻璃箱13、废电池箱14、不可回收箱15、金属箱16、图像识别设备21、市民卡刷卡器22、金属感应块1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垃圾分类检测自动回收奖励装置,包括底座、垃圾箱1、顶盖2,底座上设有垃圾箱1,顶盖2通过铁杆连接在垃圾箱1上方,其特征在于:垃圾箱1分为6个部分,包括纺织品箱11、纸张纸板箱12、玻璃箱13、废电池箱14、不可回收箱15、金属箱16;顶盖2的下表面设有图像识别设备21和市民卡刷卡器22,图像识别设备21位于纺织品箱11、纸张纸板箱12、玻璃箱13、废电池箱14、不可回收箱15上方位置,市民卡刷卡器22位于金属箱16上方位置;垃圾箱1的每个分箱投放口处均设有自动合页3,其中金属箱16的自动合页3上方设有金属感应块161,自动合页3初始状态为闭合,收到信号能够自动打开。

进一步的,顶盖2为弧形,能够防雨。

进一步的,图像识别设备21能够对所在位置的分垃圾箱投放口处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与服务器数据库的各种垃圾比对后进行判断,然后选择是否发送信号给自动合页3,控制自动合页3的开合。

进一步的,市民卡刷卡器22能够识别居民市民卡,并将分类垃圾成功的使用者的奖励内容发送至服务器记录。

进一步的,金属感应块161能够检测金属,检测到金属时控制金属箱16的自动合页3打开。

进一步的,纺织品箱11、纸张纸板箱12、玻璃箱13、废电池箱14、不可回收箱15、金属箱16的侧面写有对应文字名称。

使用时,使用者将分类好的垃圾根据垃圾箱1侧面的文字标识将垃圾投放到相符的分箱体口,图像识别设备21对所在位置的分垃圾箱投放口处的垃圾进行图像识别,与服务器数据库的各种垃圾比对后进行判断,若成功对应,控制自动合页3的打开,若分类错误则进行报错,其中金属箱依靠金属感应块161识别,使用者重新调整分类直到成功对应,最后使用者用市民卡刷卡器22能够识别居民市民卡,并将分类垃圾成功的使用者的奖励内容发送至服务器记录。

以上技术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基础上,不通过创造性劳动而轻易得到的变化或替换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