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3502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刷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



背景技术:

牙刷是用于清洁牙齿的一种刷子。一般刷牙时都会在牙刷上加上牙膏清洁牙齿。世界不少古老文明皆曾有以嫩枝或小木片揉刷牙齿的做法,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以小苏打或白垩揉齿。据美国牙医学会的资料表示,世上第一把牙刷由中国皇帝明孝宗于1498年发明,方法是把短硬的猪猔毛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西方传统清洁牙齿的方法是用一块碎布揉刷牙齿,此方法至少于古罗马时代已经存在。牙刷至17世纪方出现,至19世纪才广泛流行。1938年杜邦化工推出以合成纤维(多数是尼龙)代替动物猔毛的牙刷。

牙目前市面上的牙刷所使用的包装盒大多采用pvc壳与纸卡的黏和方式,这种包装方式拆除十分麻烦,并且对牙刷的保护性能差,对运输的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包括底壳,所述底壳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开口,底壳内设有软垫,所述软垫与底壳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软

垫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外侧粘贴有封闭条,底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底壳与第二开口相对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底壳远离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第二凹槽与第二开口之间设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内,且滑动板的一端与第二凹槽的内壁相接触,滑动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口延伸至底壳的外侧,滑动板的两侧均延伸至第三凹槽内,且滑动板的两侧均与第三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板滑动板靠近软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尖块。

优选的,所述软垫为弹性泡沫材质,且位于软垫一侧的第一凹槽为牙刷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尖块位于滑动板靠近第二凹槽的一端,且尖块与封闭条之间留有间隙,尖块靠近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刺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靠近第二开口的一端底侧固定连接有卡扣,卡扣旁设有卡块,卡块固定连接于底壳的外壁上,卡扣与卡块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牙刷盒内设有软垫,牙刷放置于软垫中的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的上侧设有密封条,与传统的包装盒比较,本包装盒能更好的对牙刷进行保护,滑动板的一端设有卡扣,底壳上设有卡块,卡扣和卡块相卡合,可以方便的打开卡扣,再通过拽动卡扣使滑动板向底壳外滑动,按压滑动板使得尖块刺破封闭条后继续拖拽即可使得牙刷完全裸露出来,相比传统的包装拆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的破视图。

图中:1底壳、2第一开口、3软垫、4第一凹槽、5封闭条、6第二开口、7第二凹槽、8第三凹槽、9滑动板、10尖块、11卡扣、1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方便拿取的牙刷包装盒,包括底壳1,底壳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开口2,底壳1内设有软垫3,软垫3与底壳1的内壁相接触,软垫3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的外侧粘贴有封闭条5,底壳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6,底壳1与第二开口6相对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7,底壳1远离第二凹槽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三凹槽8,第三凹槽8与第二凹槽7连通,第二凹槽7与第二开口6之间设有滑动板9,滑动板9的一端位于第二凹槽7内,且滑动板9的一端与第二凹槽7的内壁相接触,滑动板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开口6延伸至底壳1的外侧,滑动板9的两侧均延伸至第三凹槽8内,且滑动板9的两侧均与第三凹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板滑动板9靠近软垫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尖块10。

本实施例中,拨动卡块12与卡扣11向扣合,拨动卡扣11可打开卡扣,拽动卡扣11,带动滑动板9在第三凹槽8内滑动,将滑动板9向封闭条5按压,可通过滑动板9上的尖块10将封闭条5刺破,继续拽动卡扣11,由于尖块10靠近第二开口6的一侧设有刺形结构,可以将封闭条5划出一个开口,使得牙刷裸露出来,底壳1内的软垫3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能够很好的保护牙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