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板连体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359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板连体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板连体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蛋类产品的快递包装或电子产品的运输包装一般采用内缓冲衬垫和纸箱组合的方式,内缓冲衬垫一般选用EPS等材料,EPS属于非环保材料,不可回收利用,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而且EPS材质较脆,容易受外力碰撞后破裂掉屑,如果缓冲包装空间较大,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稳定可靠,且方便运输的蜂窝板连体包装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蜂窝板连体包装结构,包括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粘覆于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外表面的装饰层、粘覆于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内表面便于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对折的连接层、贯穿所述连接层并均设于第一蜂窝板内表面的多个第一凹坑、以及贯穿所述连接层并均设于第二蜂窝板内表面的多个第二凹坑;

当所述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沿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折线对折后,位于第一蜂窝板内表面的第一凹坑,与位于第二蜂窝板内表面的第二凹坑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的内侧壁均呈弧形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的内径从外向内依次变小。

其中,所述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的内底面凹设有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凹坑与所述第二凹坑上下对应设置后形成椭圆形腔体。

其中,所述装饰层为印刷有图案和色彩的牛皮纸。

其中,所述连接层设置为有折线的牛皮纸。

其中,相邻所述凹坑的中心距大于等于45mm且小于等于6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粘覆于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外表面的装饰层、粘覆于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内表面便于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对折的连接层、贯穿所述连接层并均设于第一蜂窝板内表面的多个第一凹坑、以及贯穿所述连接层并均设于第二蜂窝板内表面的多个第二凹坑;当所述第一蜂窝板和第二蜂窝板沿设置于所述连接层的折线对折后,位于第一蜂窝板内表面的第一凹坑,与位于第二蜂窝板内表面的第二凹坑一一对应。以此结构设计,能够将被包装体稳定可靠的放置于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之间的凹坑内,以此对被包装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方便的对产品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蜂窝板连体包装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设置有第二凹坑的第二蜂窝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蜂窝板连体包装结构,包括第一蜂窝板1和第二蜂窝板2、粘覆于第一蜂窝板1和第二蜂窝板2外表面的装饰层、粘覆于第一蜂窝板1和第二蜂窝板2内表面便于第一蜂窝板1和第二蜂窝板2对折的连接层4、贯穿连接层4并均设于第一蜂窝板1内表面的多个第一凹坑11、以及贯穿连接层4并均设于第二蜂窝板2内表面的多个第二凹坑21;当第一蜂窝板1和第二蜂窝板2沿设置于连接层4的折线对折后,位于第一蜂窝板1内表面的第一凹坑11,与位于第二蜂窝板2内表面的第二凹坑21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坑11和第二凹坑21的内侧壁均呈弧形设置,第一凹坑11和第二凹坑21的内径从外向内依次变小,第一凹坑11和第二凹坑21的内底面凹设有定位槽,第一凹坑11与第二凹坑21上下对应设置后形成椭圆形腔体,以此能够稳定可靠的对鸡蛋进行装载。

本实施例中,装饰层和连接层均设置为牛皮纸,且装饰层的表面印刷有图案和色彩,以方便对产品进行标识和宣传。为例便于第一蜂窝板1和第二蜂窝板2相对面的贴合,连接层4的中部设置有折线。

为了便于凹坑的成型,本实施例中相邻凹坑的中心距大于等于45mm且小于等于65mm,优选55mm。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蜂窝板1和第二蜂窝板2上的第一凹坑11和第二凹坑21均采用冲压机器配合刀模制作,以此完成所需冲压效果,进而对产品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采用蜂窝板作为缓冲衬垫,低碳环保,成本偏低,同时将盒内空间设置成上下两层,可满足跌落安全测试,而且是连体的包装能够更加满足产品的一体化包装需要,可以免除外箱的包裹,从而节省成本,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