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楼层用可移动式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0754发布日期:2018-10-09 22:0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对完善住宅功能、改善居住条件,优化住房结构、环节供需矛盾,提高生活质量,解决住户特别是年老体弱的住户上下楼的不便,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尽管加装电梯社会意义重大,但面临问题不少,一是多层住宅改造加装电梯的相关政策、规范性知道文件和地方法规一直未能出台,影响了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缺少有力的牵头组织者,加装过程中住户意见不一致,高层住户加装意愿较为强烈,底层用户对加装电梯意见不一,多数较为反对;同时加装电梯的成本大,改变原本住宅楼房的结构,影响住宅的安全性;同时加装过程中耗时较为漫长,对住户的生活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小、耗时短的可移动式电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楼层用可移动式电梯,包括轿厢、升降机构、电梯间及设于所述电梯间上的多个电梯门,所述轿厢与所述升降机构相固连,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电梯间底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移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升降架组件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组件进行升降活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低层住房外加装电梯间,并且在每层住房上开设一个电梯门,通过将可移动的电梯放到电梯间中,从而简化了传统的住房加装电梯繁琐的过程,从而降低了电梯加装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加装电梯的耗时时间短,因此对住户日常的生活影响小;方便了低层楼房的住户的日常生活。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架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座相固连的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相连的多个升降架及与所述轿厢相固连的第二固定架,所述升降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活动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以及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电梯相固定,从而增强了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保证了轿厢不会从第二固定架上脱落下来;同时也保证了在升降过冲中,第一固定架不会发生晃动;同时通过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相连的多个升降架,可以有效的将轿厢送达到指定的楼层,并且可以根据楼层确切的高度,通过增减升降架的数量从而对电梯可升降的高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底座螺接;所述固定杆端部设有一固定片;通过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杆和固定片,在将电梯移动到所述电梯间内部的时候,通过调整固定杆,从而将所述移动件架空,进而保证了电梯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所述电梯间的底部;同时固定片能够有效的增大固定杆和地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整个电梯对电梯间底部地面的压力,因此电梯间避免了因对地面压力过大,导致地面下降,从而保证了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缓冲组件和设于所述缓冲组件上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一缓冲垫;通过缓冲平台的设置能够扩大电梯底部和所述减震机构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电梯进行减震;通过缓冲组件的设计,能够在电梯下降下来的时候对电梯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在电梯将要停止下来的时候减小轿厢下降的速度,从而电梯可以平稳的停下来;缓冲垫则能够在电梯底部和缓冲平台相接触的时候,减小接触过程中发生的震动,从而保障轿厢内部住户在使用过程当中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一支撑杆及缓冲套筒,所述支撑杆穿设于所述缓冲套筒当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平台相固连;通过支撑杆和缓冲套筒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通过压缩套筒内部的气压对轿厢起到缓冲作用,因此对轿厢减震的过程较为缓慢;起到的减震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一凹槽,所述轿厢底部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部;所述凹槽上设有一从上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和与所述第一斜面对称设置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凸部上设有第一弧面和与所述第一弧面对称设置的第二弧面;通过凸部和凹槽的相互配合,一方面保证了轿厢在下来的时候,凸部进入到凹槽当中,对轿厢起到一个定位的效果,避免了轿厢发生左右晃动,保证电梯的安全性;通过滚珠的设置,能够在凸部未进入到凹槽当中的时候,对轿厢进行引导,一方面避免了凸部和凹槽的之间发生摩擦,另一方面对凸部进行引导,从而可以确保轿厢的凸部能够准确的进入到凹槽当中。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套筒上设有一限位片;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一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弹性;通过将缓冲套筒设计成带有从上向下倾斜的斜面,使得缓冲套筒形成上大下小的造型,从而在对轿厢进行缓冲的过程中,能够更快的增强内外的压差,从而更好的对轿厢减速,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通过带有套性的密封件,可以在支撑杆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从而时时刻刻都可以与缓冲套筒内壁相连,进而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套筒下端壁上设有一安全口,所述安全口上设有一设有一气密件,所述气密件上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端与所述气密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缓冲套筒相连;通过该开口的设计,在遇见突发情况下,导致支撑杆下降速度过快,从而导致缓冲套筒内部的气压瞬间增大,气体就可以从该开口当中击破气密件,然后排出去;从而避免了缓冲件发生爆炸,增强了整个装置的安全性;固定件则能够在平常的状态下保证气密件不会从开口当中发生脱落,从而保证了装置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没没有电梯的楼房进行快速的安装电梯,同时减小了安装的成本,降低了安装过程中对住户的影响以及;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机构能够在电梯下降到底层的时候减小电梯停下时带来的震动,保证整个电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住户在使用电梯的时候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斜面的局部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凸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可移动式电梯,包括轿厢1、升降机构2、控制器及电梯间3,所述电梯间3为一长方体的空间,并且该电梯间3在安装的时候安装在楼房外部;在所述电梯间3上开设有多个电梯门30,该电梯门数量与所安装的楼房的层数相对应,并且开设在每层楼的楼道上;进一步的,所述轿厢1为市场上现有的电梯轿厢,所述控制器为市场上现有的电梯控制系统;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底座21、升降架组件4及驱动件5,其中所述底座21为一个金属底座,并且在所述底座21上设有多个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为现有的滚轮20,在所述底座21的每个角落处都设有开有一个圆孔,并且在所述圆孔当中螺接了一根固定杆29,该固定杆29为一带有螺纹的金属杆,在所述固定杆29的下端焊接了一个固定片28,该固定片28为一个金属圆盘,在所述固定杆29的上端部上设有一通孔,因此在对底座21固定的时候,使用金属杆穿入到所述通孔当中进行旋转,使得所述固定杆29向下活动,从而固定片28到达地面并将移动件20架空,从而实现了对底座21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架4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21上的第一固定架41、与所述轿厢1相连的第二固定架43及多个升降架42,所述升降架42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升降架42和所述第一固定架41活动连接;同时所述升降架42和所述第二固定架4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41、第二固定架43及多个升降架42为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架;所述驱动件5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该驱动件5为现有市场上常见的电机;因此在电梯工作的时候,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固定架43向上活动,当第二固定架43活动到端部的时候,带动其他升降架再进行逐个上升,直至到底指定的高度,然后电机停止,此时所述升降架组件4被拉伸,在需要下降的时候,电机先驱动每个升降架42逐个下降,最后直至第二固定架43下降到底座21上为止。

为了增强在使用电梯的时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所述底座21的上端面上安装了一个减震机构6,用以减小轿厢1在到达底部的时候所产生的震动;该减震机构6包括安装在底座21上的缓冲组件7和安装在所述缓冲组件7上的支撑平台71;在所述支撑平台71的中间部分,设有一个凹槽75,该凹槽75上设有一个从上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91和与所述第一斜面91对称设置的第二斜面92,在所述第一斜面91上开设了多个开口70,并且在每个开口70后面设有一个三分之二大小的球形空间,在每个球形空间当中安装了一个滚珠90,并且该滚珠90的大小与所述球形空间的大小相同,因此所述滚珠90部分穿过所述开口70;在所述第一斜面91和所述第二斜面92的端部还分别连有一垂直面,因此所述凹槽75为上端呈现倒八字形,下部分为常规的方形空间;同时在所述轿厢1的底部上安装了一个与所述凹槽75相配合的凸部15,该凸部15上设有一从上向下倾斜的第一弧面16和与所述第一弧面16对称设置的第二弧面17;同时在所述支撑平台71的上端部上设有一个缓冲垫72,该缓冲垫72为现有的橡胶层;该缓冲垫72胶接在所述支撑平台71的上端面上。

具体的,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与所述支撑平台71相固连的支撑杆73和与所述支撑杆73相配合的缓冲套筒74;其中所述支撑杆73穿入到所述缓冲套筒74当中,在所述支撑杆73的端部上固连了一个活塞78,并且所述活塞78的侧壁上开有一个凹部,该凹部上设有一密封件99,该密封件99为具有弹性的橡胶;为了避免所述支撑杆73从所述缓冲套筒74当中滑出去,在所述缓冲套筒73当中安装了一个限位片77;同时为了增强缓冲组件7的安全性,在所述缓冲套筒73的下端部上设有一个安全口80,该安全口80为一个圆形孔;在所述安全口80上安装了一个气密件81,该气密件81为一个厚度较大橡胶塞,并且在气密件81上安装了多个固定件82,所述固定件82为一个金属片;并且所述固定件82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套管74的外壁相固连,另一端插入到所述气密件81上,从而将所述气密件81完全固定在所述缓冲套管74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所述楼房外设有一导轨组件50,该导轨组件50为市场上现有的导轨;所述导轨组件50从所述楼房外的第一个单元铺设到楼房最后一个单元;在所述导轨组件50上设有多个定位件51,所述定位件51为现有市场上的感应器,该定位件51和所述控制器电连;其中所述定位件51对应每个单元进行安装;所述升降机构2设于所述导轨组件50上,所述轿厢1设于所述升降机构2上。

具体的,所述移动件20架设在所述导轨组件50上,在所述底座21上设有一驱动装置55,该驱动装置55为市场上现有的电机,所述驱动装置55驱动所述移动件2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升降机构2沿着所述导轨组件50进行运动,同时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2上的轿厢1随着所述升降机构2进行运动;当所述升降机构2运动到所述楼房每个单元的时候,所述定位件51感应到升降机构2,从而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2停在相对应的单元处;进而升降机构2驱动所述轿厢1进行升降活动;从而实现了一栋楼房可共同使用同一个轿厢1。

进一步的,在架设所述导轨组件50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将所述导轨组件50直接架设到楼房外的地面上;从而所述轿厢1可以从楼房最底层向上升;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地面上架设钢管,然后将所述导轨组件50架设在钢管上,同时该钢管的高度可以根据低层楼房的高度来确定,避免对导轨组件50和轿厢1对低层住户造成影响;进一步的,在所述控制器电连有一PLC控制器,该PLC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具体型号不做限定;为了能够方便住户使用,住户可以使用与所述PLC控制器相配合的呼叫器或者是在手机上直接下载APP向PLC控制器发送任务,在所述PLC控制器接收任务之后,对接收到的任务进行合理的排序,然后将排序出的结果重新反馈到呼叫器或者是手机终端上;从而可以在住户需要下楼的时候,极大的减少住户等待的时间。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